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人擅长在石头上进行书法创作,取______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人擅长在石头上进行书法创作,取______的材料气质,达到永存文字的理想。石头取材方便、质地坚硬、镌刻困难、端正严肃、______等特性,让石头上的书法与其他材料上的书法,早早有所区别。(______)但秉承的文明理念,拥有的核心价值始终保持一致,就是代表仪式与权力。

金属出现时,正是文字发展成熟的关键期,在如此珍贵的材料上铸造文字,与当时使用文字的重要地位相匹配。先秦的金文,甚至更久远的甲骨文,它们的一些基本特点,都被后来石头上的书法所继承。随着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抗衡唯一的书写形式。

摩崖是中国人创造的、体量最大的书法,选址多在断崖峭壁之上,因此其内容与形式必须与所处环境______,既突出周围景观地貌的主题,起到点题作用,又隐身于大山大水之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石文”兴起的初期,正是纸张发明的时候。其后,石头上的书法与纸张上的书法交织前行,聪明的中国人充分利用石头与纸张不同的载体特性,______,各自发挥长处,共同建构中国文字、文化与文明的摩天大厦。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亘古不灭   朴素无华   息息相关   扬长避短

B.亘古不灭   朴素无华   休戚相关   相得益彰

C.亘古不变   质朴无华   息息相关   扬长避短

D.亘古不变   质朴无华   休戚相关   相得益彰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被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创造性地发明了许多不同的样式。

B.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许多不同的样式被创造性地发明了。

C.这种石头与书法的结合被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许多不同的样式被创造性地发明了。

D.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创造性地发明了许多不同的样式。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青铜文明在很快退出历史舞台后,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唯一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抗衡的书写形式。

B.随着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唯一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抗衡的书写形式。

C.随着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唯一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抵抗的书写形式。

D.随着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使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唯一相抗衡的书写形式。

 

1.C 2.D 3.B 【解析】 1.本题考查近义词辨析能力。可以是词语,包括关联词,也可能是成语熟语或者四字短语。主语语境、语体风格、情感色彩、语法功能等等。 ①亘古不变:从古至今永远也不会改变。引申义:空间和时间上延续不断。亘古不灭:从古到今,永不绝灭。形容永久的生命力。根据文本第一处的文意理解,是在说人们选取材料的态度的执着,指后文的“石头”,显然石头没有“永久的生命力”,应该是空间和时间上延续不断,故此处应用“亘古不变”。 ②朴素无华:是指人的朴素朴实。质朴无华:是指人或物的内在的气质特点。由“石头取材方便、质地坚硬……等特性”可知,此处用来形容石头的“特性”,应用对象为物,故选用“质朴无华”。 ③息息相关:呼吸也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休戚相关:形容关系密切,利害一致。由“因此其内容与形式必须与所处环境”可知,不涉及利害关系,故选用“息息相关”。 ④扬长避短:发挥或发扬优点或有利条件,克服或回避缺点或不利条件。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根据后文“各自发挥长处,共同建构中国文字、文化与文明的摩天大厦”此处应该用“扬长避短”。 故选C。 2.本题考查语言运用能力,属于补写句子,具体而言也可以归为衔接题。作答本类题型应回到原文中去,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同时注意语句的逻辑以及前后的语义勾连。 由后文“但秉承的文明理念,拥有的核心价值始终保持一致”可知,后句为承前省略,省略主语为“中国人”,故所填句子后半句主语应是“中国人”,排除ABC;D项,后半句同样是承前省略,主语和前半句一致。 故选D。 3.本题考核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是否存在结构、逻辑等问题,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 A项,“青铜文明在很快退出历史舞台后”结构混乱,中途易辙,可将“在”放至“青铜文明”之前; C项,搭配不当,“抵抗”可以改为“抗衡”; D项,成分残缺,应该去掉“使”、语序不当,将“唯一”提到“可以”的前面。 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过零丁洋》中用_______________比喻性地写出国家和个人的境遇,从而表达了诗人对国家与个人现实的沉痛之感。

(2)李白《行路难》中的“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和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______________均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3)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揭露和控诉秦的自私无道的语句是: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温汤客舍

刘长卿①

冬狩②温泉岁欲阑,宫城佳气晚宜看。

汤熏仗里千旗暖,雪照山边万井寒。

君门献赋谁相达,客舍无钱辄自安。

且喜礼闱秦镜③在,还将妍丑付春官④。

(注)①刘长卿:唐代诗人,此诗写于玄宗天宝年间诗人赴京赶考途中。②冬狩:指古代天子或王侯在冬季围猎. ③秦镜:秦始皇宫里的方镜,传说它能鉴别人心邪正,后用“秦镜”代指明镜. ④春官:唐代曾改礼部为春官,后“春官”遂为礼部的别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点出了皇帝“冬狩”的时间、地点,展现了宫城气象之美,暗含对君王的赞美。

B.颔联运用对比,“千旗暖”与“万井寒”等描绘,使宫中与民间的情形构成鲜明对照。

C.“君门”一句借司马相如献赋的典故,暗示自己无人引荐,寄托了怀才不遇的无奈。

D.“客舍”一句写诗人囊中羞涩的窘况和仍能自安的心态,其中或有无奈与自嘲。

2.诗歌尾联的意思是什么?该联与李白《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最后两句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回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乐黄目,字公礼,抚州宜黄人。淳化三年举进士,补伊阙尉。咸平中,徙知壁州,未行,上章言边事,召对,拜殿中丞。久之,直史馆、知浚仪县。俄上言曰:“伏以从政之原州县为急亲民之任牧宰居先今朝官以数任除知州簿尉以两任入县令虽功过易见而能否难明。伏见唐开元二年选群官,有宏才通识、堪致理化者,授刺史、都督。又引新授县令于宣政殿,试理人策一道,惟鄄城令袁济及格,擢授醴泉令,余二百人,且令赴任,十余人并放令习学。臣欲望自今审官院差知州,铨曹注县令,候各及三二十人,一次引见于御前,试时务策一道。察言观行,取其才识明于吏治、达于教化者充选;其有不分曲直、罔辨是非者,或黜之厘务,或退守旧资。如此,则官得其人,事无不治。”上颇嘉其好古。历度支、盐铁判官,迁太常博士、京西转运使。丁内艰,时真宗将幸洛,以供亿务繁,起令莅职。父寻卒,上复诏权夺

大中祥符中,使契丹还,改工部员外郎、广南西路转运使。就拜起居郎,改陕西转运使,赐金紫。陈尧咨知永兴,好以气凌黄目,因表求解职,不许。尧咨多纵恣不法,有密言其事者,诏黄目察之,得实以闻,尧咨坐罢龙图阁职,徙知邓州。八年,黄目入判三司三勾院。天禧初,马元方奏黄目职事不举,遂分三勾院,以三人掌之。黄目罢任。逾月,拜兵部员外郎、知制诰,充会灵观判官。黄目属辞淹缓,朝议以为不称职。时以盛度知京府,辞不拜,即迁黄目右谏议大夫、知开封府,度为会灵观判官,两换其任。

仁宗升储,拜给事中兼左庶子。入内副都知张继能,尝以公事请托黄目,至是未申谢,事败,降左谏议大夫、知荆南府。明年,复为给事中,徙潭州。五年,代还,知审官院。数月,求外任,得知亳州。俄而幼子死,闻讣恸绝,所疾加甚,卒,年五十六优题速享。

(节选自《宋史》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伏以从政之原/州县为急/亲民之/任牧宰居先/今朝官以数任除/知州簿尉以两任入县令/虽功过易见/而能否难明/

B.伏以从政之原/州县为急/亲民之任/牧宰居先/今朝官以数任除知州/簿尉以两任入县令/虽功过易见/而能否难明/

C.伏以从政之原/州县为急/亲民之任/牧宰居先/今朝官以数任除知州簿尉/以两任入县令/虽功过易见/而能否难明/

D.伏以从政之原/州县为急/亲民之/任牧宰居先/今朝官以数任除知州/簿尉以两任入县令/虽功过易/见而能否难明/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召对是君主召见臣下令其回答有关政事、经义等方面的问题。文中就是宋真宗召见乐黄目回答边防相关问题。

B.权夺,古代官员居父母丧,丧服未满,朝廷强令出仕。古代类似用法的词语还有“夺情”“起复”“夺服”。

C.天禧是宋真宗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它不同于庙号、谥号和尊号。

D.权,在文中是指暂代官职。文中“入判三司三勾院”的“判”,“充会灵观判官”的“充”也是这个用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乐黄目崇尚唐开元选官之制。曾向真宗上书陈述自己的见解,认为州县长吏对于国家的治理极为重要,要慎选州县官吏。

B.乐黄目处事果敢刚烈。龙图阁大学士陈尧咨凭借骄横的气势欺压乐黄目,乐黄目因此上表请求解除自己官职。后来皇上命乐黄目查察陈尧咨违法的行为,他据实以报。

C.乐黄目仕途多波折。入理三司三勾院被举报不干本职工作而被罢职;担任会灵观判官被朝廷评议认为不称职,后来又接受张继能请托事情败露,都被朝廷降职处理。

D.乐黄目数任漕司。初为京西转运使,出使契丹还,任广南西路转运使,后改任陕西转运使,被赏赐金鱼袋及紫衣。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丁内艰,时真宗将幸洛,以供亿务繁,起令莅职。

(2)尧咨多纵恣不法,有密言其事者,诏黄目察之,得实以闻,尧咨坐罢龙图阁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官舱里

茅 盾

忽然船上的茶房在太阳晒不到的一边舱外支起旧蓝布的遮阳来了。

就有一个柔软的声音:“怎么晒不到的地方倒要遮阳?”发言者是女性,二十岁不到。太阳脚落在她的颈脖上,这虽有颇厚的电烫头发给遮住,可是头发里好像有些小虫子爬着,她时时举手到耳后掠一下。她这一句话是对同伴说的,同伴是男性,不过二十岁模样。“就要出‘塘’了,出了‘塘’这边有太阳。”对面的一位老者解释着,顺手理一理灰黄的八字须。老者有一张颇为红润的脸,疏眉朗目,声音洪亮,加之顺手摸模八字须,表示了他的身份和教养,这立刻在两位年青人的心里留下了蔼然可亲的印象。

“啊!是,是。”男的恭恭敬敬回答,“尊姓?”

“黄。草头黄。”

内河小火轮的官舱中,旅客们大都是有“身份”的,往往不像客舱里的朋友们,凳子还没坐热就前后左右攀谈过。

老先生自然是“中装”,蓝绸大褂,老式花样。老先生是吸烟的,他那枝旱烟管是湘妃竹的,红润如玉,白铜斗儿,象牙咬嘴,挂着一副白银的剔牙杖,不过盛旱烟的荷包却是外国人用来装板烟的橡皮袋儿。

老先生极健谈,现在他已经从“今天天气哈哈”转到了当天上海报上登的叶海生案审判的情形。

他的老伴,很清秀很文雅的眉目,一点不见老态。估量她总有五十岁,因为她的脚是地道的三寸金莲,而她的谈吐举止却叫人想到三十多岁年青时她大概是“维新派”。

即使她穿一身时髦的衣服,着实也并不“怪样”,比她身边那位女青年自然些。那位女青年当然是又窄又长的旗袍,又硬又高的领子,三寸高跟皮鞋,面颊上涂着两团“健康色”,手指上是鲜红的蔻丹。

男青年是穿洋服的,两个假肩头实在太阔,又翘得太高了,叫人看着难受;一双尖头皮鞋太尖了,不输于那位老太太的小脚的鞋尖。他也吸烟,衔在他嘴里的是一枝五寸来长银镶头的电木烟嘴。

这样的两对越谈越投契了,不知怎样一来谈到“文艺”方面了。

女青年这时忽然低声说:“巴金的《家》很好吧!”“唔!”老先生喷出一口浓烟将脑袋一侧。

男青年赶快拿下他的太长的卷烟咬嘴,带点忸怩态度说明:“新出的,一部哀情小说。”

“哦!”老先生和老太太几乎同时叫了起来。“也是家庭小说。”那位女青年又低声说。

“倒不曾看过巴金。”那位老太太微微一笑,发表她的意见,“哀情小说、家庭小说,不能不推《红楼梦》。”于是她就研究起《红楼梦》来,特地对她丈夫说:“凤姐和贾母斗的牌,大概就是麻将书上说风姐放一张‘一饼’给贾母。‘一筒’北方人叫‘一饼’,不过她们是两个人就可以成局的。”

老先生只顾一面喷着烟,一面摇着脑袋画圈子,末了,他把早烟斗在舱板上笃笃地敲着,似乎斟酌了一番才说:“恐怕牌是同样的牌,打法却不同。”

这当儿船上的汽管叫了几声,官舱窗外移近来了一带石帮岸,岸上是一簇瓦房。船靠了埠,就有些人腿在官舱窗外走过,接着是三四位旅客涌进这官舱来,有黄布学生服的青年,也有满脸肥肉的商人,这“小世界”里现在热闹了许多,也复杂了许多。

船再开驶后,这官舱里依然还有“风雅”的谈吐,但最多而最响的声音是茧市米价,桐油涨得太猛。

黄布学生服的两位靠近舱门边,在争论沿河一带的“南瓜棚”到底有多少“国防”的意义。因为据说这些小小的连成一片的“南瓜棚”是奉命搭盖的,用意在万一对日战争这可以避免飞机“下蛋”,那就是“防空”!

一九三六年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淡化了矛盾冲突,以散文特写式的笔触描绘了官舱里旅客交谈的场景,表面上写得很随意,实际上以小见大展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状况。

B.小说通过对官舱里老少两对夫妻的肖像、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揭示出他们各自的生活状态,如“颇厚的电烫头发”反映出了女青年追求时髦。

C.小说集中笔墨叙写了老少两对夫妻的攀谈,直到文末才出现两位学生关于“南瓜棚”的“国防”意义的争论,点出时代背景,构思巧妙,耐人寻味。

D.小说字里行间浸透着作者强烈的愤懑之情,寓批判于叙写之中,特别是对官舱里的人们,给予了无情的嘲讽,因为他们大都是有“身份”的。

2.小说中的老少两对夫妻,尽管有年龄差距,却有着一些相同的特征,请简要分析。

3.茅盾深受契诃夫的影响,“能从日常生活的琐屑现象中挖掘出深刻的社会内容”,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10月1日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联欢活动现场,造型各异的璀璨烟花随着圆舞曲轻盈跃动,牡丹盛开、蝴蝶飞舞、孔雀开屏……七棵绚烂多姿、流光溢彩的烟花树成为联欢活动的一个亮点。

三维动态特效烟花树是焰火表演的一项技术突破。七棵约25米高、排起来大约160多米宽、可变幻、多面体的烟花树,象征新中国成立70年来枝繁叶茂、欣欣向荣的巨大成就,也体现生态环保的理念。

据悉,本次焰火表演注重环保。特效烟花焰火药剂无重金属物质,低硫,最大程度减少了环境污染。

(摘编自澎湃新闻《绚烂又环保,蔡国强讲解国庆烟火表演的科技含量》)

材料二:

烟花是华夏民族在探索中创造的劳动成果。随着历史的积淀,它又被我们赋予了厚重的文化意义。古往今来,关于烟花的描绘流淌于丹青文墨。时至今日,作为一种文化符号,烟花经成为维系我们这个民族情感的纽带,这条纽带正将我们的中国特色带到七大洲、四大洋。

目前,烟花产业正面临着严冬,城市的夜空,烟花已渐凋零。我们应该认识到这是产业发展中的必经阶段: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使得大片土地都树立起高楼大厦,这对烟花燃放提出了更为严格的条件;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通讯的高度发达,以及科技所带来的更多的娱乐方式,淡然了人们的精神慰藉;烟花本身存在的工艺问题使得人们无限放大了烟花的环保问题,在政策上对烟花产业造成了最直接的负面影响;與论产生的力量成为烟花禁放的巨大推力,许多新闻评论有意无意的都为烟花产业的发展设置了壁垒。

烟花爆竹被禁放、限放,被社会舆论推上风口浪尖,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环保问题。近些年,由于国内环境问题的整体凸显,将城市环境污染的主要责任归咎于烟花燃放的论调更是甚嚣尘上。当然,传统的烟花制作采用的材料在燃放过程中对环境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影响,这是不可否认的客观事实,但是,烟花燃放由于其时间短的特点,对环境的影响是很小的,烟花爆竹的燃放所造成的污染也是可控的。

(摘编自李国太《环保花炮将占据市场主流》)

材料三:

(摘编自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调查报告(2019年)》)

材料四:

新加坡每年的国庆节都会举行烟火表演,但私人是不允许买卖和燃放鞭炮的。在新年、国庆等特定时间段,政府机构或社会团体可以出面协调,统一组织烟花爆竹的燃放活动。这种集中管理的方式,既能烘托喜庆气氛,又能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居民分散燃放的不安全因素,以及对环境产生的不可控影响。

美国的50个州都制定了燃放烟花爆竹的相关法律。其中39个州和首都华盛顿特区允许在遵守有关联邦法律的条件下燃放。美国也更倾向于由政府或机构来组织燃放烟花,燃放的地点和时间也有很严格的规定。如果个人要购买烟花,则要经过出示身份证并填写免责声明等一系列手续。这样的做法在澳大利亚也受到推行。由于澳大利亚绝大部分城市地处沿海,因此,大多数地方政府组织的烟花会演会安排在当地的海港举行。一方面,波平如镜的海港倒映着烟花会非常美丽;另一方面,从安全、环保角度来看,海港环境空阔,便于空气流散。

(摘编自《法制日报》)

1.下面材料弱化了对“烟花已渐凋零”这一观点的支持的一项是(    )

A.2019年2月,海口市用800多架飞机携带不同颜色的灯光组成各种图案,为元宵节送上了温馨祝福。

B.根据媒体报道,某地今年除夕晚到春节期间空气质量变好,PM10、PM2.5和二氧化氮浓度均同比下降。

C.截至2019年1月,我国禁放限放烟花爆竹城市已经超过2000个,禁限放城市占全国城市高达62.2%。

D.2003年瑞士干旱严重,出于安全考虑,日内瓦州、瓦来州等地严禁燃放烟花,这使该国国庆节减色不少。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维动态特效烟花树展现了传统烟花制作技术与现代科技的巧妙融合,科技环保,寓意美好,在国庆联欢活动现场备受瞩目。

B.40岁以下的中青年人群应是燃放烟花爆竹的主体,但是该人群中总是或经常燃放烟花爆竹的比例并不比其他年龄段人群高很多。

C.从安全、环保角度来看,美国和澳大利亚对燃放烟花爆竹采取的做法既能有利于空气流散,又能让人们欣赏到烟花的美丽。

D.人们大都认为烟花爆竹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但不同的人群对是否将城市环境污染的主要责任归咎于烟花燃放还存在一些争议。

3.某报正在就“禁燃烟花爆竹”话题进行讨论,请你结合材料内容,围绕相关方对这一话题提出合理可行的建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