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化与政治、经济不同,它是长期形成的民族秉性和地理及生态环境的融合,它是一个民族和地区的精神资源,也是外来文化难以替代的精神支柱。因而,文化包容的含义,应该是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作广泛的交流。尊重与交流是促成民族和地区之间相互了解的重要方式,从这个角度讲,文化包容是政治互信和经济融合的催化剂,是一个国家对外交流必不可少的途径。
文化包容具有双重含义,即历史的含义与当代的含义。历史的含义主要指,对于前人留下的遗产和沿袭到今天的文化形态,以及在同一文化土壤上滋生的文化观念抱有包容的态度。当代的含义主要指,对于用当代人的智慧创造的今天的文化,以及在国际化视野下形成的多元跨界艺术形式也同样抱有宽容的态度。文化包容是“一带一路”各个国家建立彼此互信的基础条件之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源于多种文明和多种语言,文化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如果不能在文化上建立深层次的互信与互通,就很难实现“一带一路”所倡议的“五通三同”目标。
音乐是人类感情的共同语言,它虽然也有民族和地域所形成的人类学和民俗学意义上的差异,但由于它不是通过语义的方式传递相互之间的观念、思想、态度和立场,而是以情感的方式触发人和人之暗的心灵相通;它无需翻译就能感染和触动人的内心。从这个意义上讲,音乐是联结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之间最有效的桥梁。音乐互通是文化包容的特殊方式,音乐用情感的方式消解了各民族、各地区的文化隔阂,是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共同合作的重要方式。
形成于两汉时期的丝绸之路,既是东西方经济贸易之路,也是中国和亚欧各国政治、文化、艺术交流的通道。古代西域的艺术、科技和宗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中国;与此同时,中国的丝绸、造纸、医学等科技,音乐、绘画、建筑、陶瓷等艺术,以及儒学、道教等宗教思想,也通过丝绸之路传入西方。在这些互传互学的交流之中,音乐越过语言障碍,不仅仅是最先相互交流的文化内容,也是持续最长,经久不断的精神链条。音乐一直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使者。一方面,通过传播把中国音乐和中国乐器带入丝绸之路沿途国家;另一方面又把这些沿途国家的音乐和乐器带回中国。现今中国民族器乐中的扬琴、琵琶、唢呐等乐器都是沿着古丝路传入我国的。许多国外的音乐品种和形式被吸收到当时的宫廷音乐中。《旧唐书·音乐志》有记载,隋唐时期,“管弦杂曲将数百曲,多用西凉乐,鼓舞曲多用龟兹乐,其曲度皆时俗所知也。”可见,在丝绸之路文化艺术交流中,音乐对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和增进中国与丝绸之路沿途国家的友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丝绸之路至今仍然是一条重要的音乐长廊,在其沿途各民族的艺术活动中,到处都可以寻觅到中国和沿途国家音乐文化交融的足迹。
著名的音乐人类学家帕顿认为:音乐交流的目的不是让异域音乐取代当地音乐,而是在多元化的音乐思考中,更加有效地开发情感、认知、精神运动和社会方面的能力。这是音乐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真正意义,它以文化包容的态度和用艺术的方式,在中国人民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民之间建立起情感、认知、精神和社会态度等方面联系,共同增强人类的科学文化思维能力,以促进社会政治的进步、文化艺术的发展和经济贸易的繁荣。
(摘编自《人民政协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民族的文化需要长时间才能够形成,是不易被外来文化所取代的民族精神支柱。
B.音乐互通是文化包容的特殊方式,音乐能越过语言障碍消解民族或地区的文化隔阂。
C.音乐交流使人与人情感相融、心灵互通,以艺术方式推动社会政治经济的共同进步。
D.丝绸之路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治、贸易交流通道,因此它成为重要的音乐长廊。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一开始就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全文的逻辑分析逐层递进。
B.文章论证兼顾现实与历史,既有对当下音乐互通的分析,也有对其历史作用的肯定。
C.文章引用《旧唐书·音乐志》记载的内容,论证了音乐能促进不同民族的文化融合。
D.文章末段帕顿的观点详细阐释了多元化的音乐思考在意识形态等领域内的重要功能。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文化交流上无法做到包容,“一带一路”各个国家之间就难以实现互惠共赢。
B.拥有国际化的视野,包容多元跨界的艺术形式,各国才能建立政治与经济合作关系。
C.在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交流中,音乐是有史以来持续最长、经久不断的精神链条。
D.音乐作为传播文化的使者,能够影响丝绸之路沿途各国人民的情感、态度与认知。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下面是关于千禧一代00后的一些调查数据:
①对于学习目的(多选),67.8%的人选“获得更好的工作”,排第一;60.4%的人选“提升自己”,排第二;而选“报效祖国”的有24.1%。
②对于获得成功需要哪些条件(多选),89.4%的人选“个人奋斗”,排第一;62%的人选“良好机遇”,排第二;50.3%的人选“个人天赋”,排第三。
③对于遇到困难时会向谁求助(多选),69.5%的人选“求助好友”,排第一;55.1%的人选“求助家长”,排第二;48.1%的人选“自己解决”,排第三。
④对于未来希望过上怎样的生活(多选),61.6%的人选“有温暖的家庭与知心好友”,排第一;45.7%的人选“收入丰厚、财务自由”,排第二。
⑤对于眼中的现今中国(多选),73.1%的人选“虽不完美,但一直在进步”,排第一;18.7%的人选“还有太多问题亟待解决”,排第二。
请从以上①~⑤五个方面的调查数据中,选择两三个方面,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00后的认识,可以叙事,可以议论,等等。要求: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和含意作文;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示例:君子当襟怀坦白,宽容待人,理智待物,做坦坦荡荡、无愧天地之人。
材料:
正气浩然 博学睿智 志趣高雅 勤学勤思 坚持原则 内强素质 外树形象
坚持实践 抵制邪气 文雅有礼 腹有诗书 富贵不淫 威武不屈 趣味脱俗 敢于创造
下面是某学生给老师写的一封信中的部分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听说贤师来学校倾听了我的报告,我很高兴,因为我是您的高足,我骄傲。我虽然毕业十年了,但您的教诲仍铭记于心。假期我一定到寒舍拜访。最后祝您和配偶身体健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各自时代的偶像,( )。然而,在差异化的表象之下,不同时代的人们又会对偶像的概念达成一定的共识。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日益富足,娱乐生活逐渐丰富。在艰苦岁月被奉为偶像的科学家等,在娱乐风暴的席卷之下被放置于角落,而娱乐明星成为新媒体的宠儿。传媒行业出现的以关注明星一举一动为业的一批娱乐记者,偶像的私生活成了人们社交生活的重要时间。近期,多档偶像养成类节目一时间风头无两。制造流量明星,让他们“组团”进入娱乐圈,是这类节目的核心卖点。然而,这些偶像团体出道之后,没过多久就哑了火,除少数偶尔亮相之外,大都________了。许多以流量明星为卖点的影视剧和综艺节目,上线,红火一阵子后,由于口碑不佳,人们对其_______,其票房、收视率直线下滑。这些偶像养成类节目艺术价值大多_______,蛊惑人心的圈钱能力却_______。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文化环境、传播渠道、审美标准每个时代都不同,对偶像的认知自然会有所区别
B.由于文化环境不同、传播渠道不同、审美标准不同,偶像在每个时代的认知自然会有所区别
C.对偶像的认知有所区别,因为文化环境不同、传播渠道不同、审美标准不同
D.由于文化环境不同、传播渠道不同、审美标准不同,对偶像的认知自然会有所区别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传媒行业出现了以关注明星一举一动为业的一批娱乐记者,偶像的私生活占据了人们社交生活的很多时间。
B.传媒行业出现了一批以关注明星一举一动为业的娱乐记者,偶像的私生活成了人们社交生活的重要谈资。
C.传媒行业出现了一批以关注明星一举一动为业的娱乐记者,偶像的私生活成了人们社交生活的重要时间。
D.传媒行业出现的一批以关注明星一举一动为业的娱乐记者,偶像的私生活成了人们社交生活的重要谈资。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销声匿迹 大失所望 乏善可陈 不可小觑
B.偃旗息鼓 大失所望 味同嚼蜡 不可限量
C.偃旗息鼓 痛心疾首 乏善可陈 不可限量
D.销声匿迹 痛心疾首 味同嚼蜡 不可小觑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诸葛亮《出师表》中,,说明凡事多征询侍中、侍郎意见的效果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紧承“出”字,总写阿房宫的规模,上句言其广,下句言其高。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赞美周瑜“________”,容姿威武雄壮,是为了突出自己“________”,显示了词人雄奇的气魄和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