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请以“成语,中华文化的缩微景观”为主题,在下列提供的成语中任选三个组成一组,模仿...

请以“成语,中华文化的缩微景观”为主题,在下列提供的成语中任选三个组成一组,模仿画线的句子,续写一段意思完整的话。

要求:(1)符合首句的观点:  (2)句式基本一致。

成语:

锲而不舍    见义勇为    规行矩步  雪中送炭  孜孜求学    夙兴夜寐

筚路蓝缕  古道热肠  苦心孤诣

成语深植于中华文化,如果把中华文化比作一幅博人的风景,那么成语就是它的微型景观。“因材施教、循序渐进、言传身教”,每一个成语给我们诠释的都是教育的真谛,它体现的爱生育人的教育情怀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                                              

 

仿写:“见义勇为、雪中送炭、古道热肠”,每一个成语给我们诠释的都是助人的美德,它推崇的立己达人的美好品格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 “孜孜求学、苦心孤诣、锲而不舍”,每一个成语给我们诠释的是学习的真谛,它彰显的勤劳执着、刻苦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筚路蓝缕、夙兴夜寐、锲而不舍”,每一个成语给我们诠释的都是自强的精神,它展现的勤劳执着的坚韧(毅)品质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生动写照。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仿写能力,能力层级表达运用E级。目的是考查学生灵活使用各种句式、表情达意的能力。仿句要仿形式,句式结构一致,手法修辞相同。仿句要仿写内容,语意切合语境,情感色彩统一。需要联想寻找相关材料,语言得体简明连贯。本题要求按照例句仿写,注意排比和反问的修辞。解答此题时,需要先分析示例的特点,然后将材料提供的词语进行分类,再仿照示例句式,整理句子。本题中,示例先说三个成语,一个固定句式“每一个成语给我们……的都是……”“它……已经成为……”,其中,示例的助词“的”要做保留。然后,“见义勇为、雪中送炭、古道热肠”这三个成语对应“助人”的中心主题,“孜孜求学、苦心孤诣、锲而不舍”对应“刻苦”,“筚路蓝缕、夜以继日、锲而不舍”对应“坚韧”的主题。最后,整理句子,注意仿写中尽量保持字数一致,短语类型一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汉字是蛮有意思的一种文字,许多汉字都可以用拆字法来解释。例如,“与日月合其明”中的“明”字:____,那是连孩子也知道的“日月为明”。可是,《说文解字》却道:“明,照也。”____,这是“明”的本义。于是,人们纳闷了:为什么是月光穿过窗户照进来,而不是日光呢?太阳难道不比月光更明亮吗?原来,这跟中国人的诗意情怀有关。中国人习惯了日出而作,日暮而息,中国文人又对月光情有独钟。所以,____,他们并没有太多地去关注光线;而在明月当空的晚上,人们才格外地感到月光跟人的关系。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____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  ①  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②  ,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明了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和它所产生的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    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  ③  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  ④  在数学领域,  ⑤  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  ⑥  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光怪陆离    大彻大悟    研究    浅尝辄止

B.光怪陆离    豁然开朗    摸索    浮光掠影

C.繁芜丛杂    大彻大悟    研究    浮光掠影

D.繁芜丛杂    豁然开朗    摸索    浅尝辄止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马克思还发明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B.马克思还发现了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和它所产生的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C.马克思还发明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D.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3.下列各项中,填入的关联词正确的一项是

 

 

A

因而

从而

如果

尤其

而且

B

从而

因而

即使

甚至

而且

C

因而

从而

即使

甚至

何况

D

从而

因而

如果

尤其

何况

 

 

 

A.A B.B C.C D.D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只要自己本心确实是美好的,就不要在乎别是不了解自己的心志。

(2)在《氓》中,女子以桑树的凋零比喻夫妻情意的淡漠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赤壁赋》中用比喻手法描写人生短暂、个人渺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小重山·端午

(元)舒顿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①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②。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注)①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②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汨罗江。

1.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词从“碧艾香蒲”入笔,“处处忙”“几共女,庆端阳”写山了端午时节的忙碌和节日中共享天伦的乐趣。

B.上阕的最后两句“空惆怅,谁复吊沅湘”,给全词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为下阕悼念屈原奠定了情感基调。

C.“《离骚》读罢总堪伤”,写出了作者读《离骚》的深切感伤,包含了对屈子大义的崇敬和文人的惺惺相惜。

D.“树转午阴凉”,以景结情,有“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的余韵缭绕的效果,作者的悲喜之情蕴含其中。

2.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上阙和下阙作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选自《兰亭集序》

(二)至贞观中,太宗以德政之暇,锐志玩书,临写右军真草书帖,购募备尽,唯未得《兰亭》。寻讨此书,知在辩才之所。尚书右仆射房玄龄奏曰:“臣闻监察御史萧翼者,梁元帝之曾孙,负才艺,多权谋,可充此使,必当获。”太宗遂诏见翼。翼奏曰:“若作公使,义无得理,臣请私行诣彼,须得二王杂帖三数通。”太宗依给。

翼遂改冠微服,日暮入寺巡廊以观壁画过辩才院,止于门前。辩才遥见翼乃问曰何处檀越翼乃就前礼拜云弟是北人将少许蚕种来卖历寺纵观幸遇禅师。寒温既毕语议便合。

遂经旬朔,翼示师梁元帝自画《职贡图》,师嗟赏不已。因谈论翰墨,翼曰:“弟子先世皆传二王楷书法,弟子又幼来耽玩,今亦有数帖自随。”辩才欣然曰:“明日来,可把此看。”翼依期而往,出其书以示辩才。辩才熟详之,曰:“是即是矣,然未佳善;贫道有一真迹,颇亦殊常。”翼曰:“何帖?”辩才曰:“《兰亭》。”及翼到,师自於屋梁上槛内出之。自是翼往还既数,童弟等无复猜疑。后辩才出赴灵汜桥南严迁家斋,翼遂私来房前谓弟子曰:“翼遗却帛子在床上。”童子即为开门,翼遂于案上取得《兰亭》及御府二王书帖便赴永安驿。萧翼因宣示敕旨具告所由,使人召辩才。辩才仍在严迁家未还寺遽见追呼,不知所以。及师来,见御史乃是房中萧生也。萧翼报云:“奉敕遣来取《兰亭》。《兰亭》今得矣故唤师来取别。”辩才闻语,身便绝倒,良久始苏。翼即驰驿而发,至都奏御,太宗大悦。

——(唐)何延之《兰亭记》节选

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及其所既倦      之:往,到达        终于尽    期:至,极

B.言一室之内      悟:通“晤”面对面  不能之于怀 喻:通“愉”,愉悦,愉快

C.太宗德政之暇    以:在             必当获    见:偏指一方,相当于“它”

D.子又幼来耽    玩:研习、玩味      辩才详之   熟:仔细的、详细的

2.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辩才遥见/翼乃问曰/何处檀越/翼乃就前礼拜/云/弟是北人/将少许蚕种来卖/历寺纵观幸/遇禅师

B.辩才遥见翼/乃问曰/何处檀越/翼乃就前礼拜/云/弟是北人/将少许蚕种来卖/历寺纵观/幸遇禅师

C.辩才遥见翼/乃问曰/何处檀越/翼乃就前礼/拜云/弟是北人/将少许蚕种来卖/历寺纵观幸/遇禅师

D.辩才遥见/翼乃问曰/何处/檀越翼乃就前礼拜/云/弟是北人/将少许蚕种来卖/历寺纵观/幸遇禅师

3.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的前面,介绍写作目的、编写体例和主要内容。《兰亭集序》便属此类。

B.“若合一契”中的“契”指的是符契,用木或竹刻成,分为两半,合在一起可为凭验。

C.旬朔,十日为一旬;农历每月最后一天为朔。“旬朔”指十天或一个月,亦泛指不长的时间。

D.微服,通常指帝王、官吏等外出时为不暴露身份而换穿便服。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兰亭集序》借快乐年华易逝的感叹,借生命长短存灭不是主观所能左右的感叹,借古人“死生亦大矣”的感慨,引出对人生的痛惜,充分肯定了“死生之大”的观点。

B.唐太宗非常喜欢临摹王羲之的真书、草书的法帖,一心想得到《兰亭》帖,所以接受了房玄龄的推荐,让萧翼前去办理此事。

C.太宗答应了萧翼提出的条件,并让萧翼乔装打扮,混入寺内,接近辩才禅师并逐步取得他的信任。

D.辩才十分喜爱书法艺术,所以一眼就看出萧翼的二王法帖虽是真迹,却不是上品,远比不上《兰亭》帖。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2)萧翼因宣示敕旨,具告所由。使人召辩才。辩才仍在严迁家未还寺,遽见追呼,不知所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