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菊花 (唐)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菊花

(唐)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

(明)唐寅

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

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

(注)①篱落,即篱笆。

1.下列对诗歌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两诗均以“菊花”为题,表面描写菊花,深层有所寄托。

B.两诗都用了陶渊明与菊花的典故,表达了对菊花的独特感情。

C.第一首“遍绕”“日斜”把诗人赏菊入迷,忘记时间的情景真切地表现出来,渲染了爱菊的气氛。

D.唐寅的《菊花》诗,善用比喻。语言清新,篱笆后面的菊花好像一夜霜降后从天坠落,尽情绽放。

2.两首诗都以菊花为题,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两首诗的不同。

 

1.D 2.第一首诗歌先叙写了诗人对菊花的偏爱,然后回答了诗人特别热爱菊花的原因(内容);表达了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情感)。第二首诗歌通过故园菊花的开放,感知到秋天的来临,以菊花自比(内容);表现自己的高洁品格和落寞思乡之情。(情感)(高洁品格和落寞之情二选一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解读诗歌的能力,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 D项“唐寅的《菊花》诗,善用比喻”错,这是一首托物寄兴的诗,诗人借菊花以自比,在诗词中属于香草美人笔法。首联诗人先描写故园中的菊花淡放的情形,开得并不张扬,而是淡淡的幽然的开放,而且开得那么突然,所以颔联写它就好像是一夜的霜降后从天空坠落一般。写出了菊花高傲的品质,不铺排张扬,但是却内涵丰沛,在单淡然中凸现其品质。颈联写到多少沦落天涯的文人骚客,估计诗人自己也在内吧,尾联写尽借篱落看秋风。由此分析,唐寅的《菊花》诗无比喻修辞,且尽情绽放与“吐幽丛”的境界不相吻合。 故选D。 2.此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诗中形象(意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包孕着诗人的情感,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此题要求分析两首诗歌的不同,解答此类题目,主要从内容和情感两个方面回答。首先要对诗歌主要内容进行概述,然后写出两个诗歌各自表达的不同的情感。 本题: 第一首诗:第一句“秋丛绕舍似陶家”的“绕”字写屋外所种菊花之多,花开之盛。这么多美丽的菊花,让人心情愉悦。第二句“遍绕篱边日渐斜”表现了诗人专注地看花的情形。“遍绕”“日渐斜”,把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的情态和诗人对菊花的由衷喜爱真切地表现了出来,字里行间充满了喜悦的心情。“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点明了诗人爱菊的原因。诗人从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这一自然现象,引出了深微的道理,回答了爱菊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其中,当然也含有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第二首诗:首联诗人先描写故园中的菊花淡放的情形,开得并不张扬,而是淡淡的幽然的开放,而且开得那么突然,所以颔联写它就好像是一夜的霜降后从天空坠落一般。写出了菊花高傲的品质,不铺排张扬,但是却内涵丰沛,在单淡然中凸现其品质。后两句是诗人的托物起兴,以菊花自比。颈联写到多少沦落天涯的文人骚客,估计诗人自己也在内吧,尾联写尽借篱落看秋风,篱落是指篱笆,沦落天涯的文人骚客从这篱笆里面的开放的秋菊中看尽了浓浓衰飒的秋意,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菊花就是隐士、高洁的象征,诗人就是借菊花表现自己的高洁品格。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之。”项王许诺。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二)

项羽在戏下①,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提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

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既出,沛公留车骑,独骑一马,与樊哙等四人步从,从间道山下归走霸上军,而使张良谢项羽。

(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注)①戏下,戏水之下,戏水在陕西临潼东,源出骊山,北流经古戏亭东,又北入谓。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籍:登记

B.不如因善之。                  遇:遇见

C.师霸上,以待大王。            暴:指(军队)露宿

D.臣恐天下,心疑大王也。        【解析】
涣散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

B.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

C.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

D.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

3.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沛公对项伯表现出十分尊重和信任,实则希望项伯能够替自己解围。

B.樊哙心急如焚闯军门,奋不顾身救主人,充分显示了他与刘邦的君臣之谊。

C.文段二中不仅写出樊哙的忠诚和勇敢,更突出了他的足智多谋。

D.刘邦能够转危为安、化险为夷,樊哙功不可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遺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

(3)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老师说:同学们,文章写完一定要认真修改,这篇作文大家回去修改后,周一交上来,我会认真斧正。

B.王教授对同事说:令媛知书达理,好学上进,现在又秉承父志,走上了研究金文的道路,实在是令人羡慕,可喜可贺!

C.为了宣传服务为民的为公理念,某民政局婚姻登记处贴出标语:暖心服务,欢迎再来!

D.小李丢失了心爱的手机后,他贴出寻物启事:本人丢失手机一部,请拾到者速速归还。

 

查看答案

下列不属于文言特殊句式的一项是

A.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B.沛公欲王关中。

C.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D.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查看答案

下列填入横线的语句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有时,人们把学校简单地看作一种工具,靠它来把最大量的知识传授给成长中的一代。______,知识是死的,______。它应当在青年人中发展那些有益于公共福利的品质和才能,但这并不意味着应当消灭个性,使个人变成仅仅是社会的工具,______。因为由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志愿的统一规格的人所组成的社会,______。相反,______,这些人把为社会服务看作自己最高的人生问题。

(节选自爱因斯坦《论教育》)

①但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 ②将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的社会 ③像一只蜜蜂或蚂蚁那样 ④而学校却要为活人服务 ⑤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独立工作和独立思考的人

A.①④③②⑤ B.①⑤②④③ C.⑤①③②④ D.⑤②③①④

 

查看答案

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于汉字的构成前人有所谓“六书”之说,其中的“象形”是指依照事物的形状构成汉字的字形,比如“刀”“木”;“指事”指的是在象形符号上加上指事性的形体或符号,比如“刃”“本”。

B.“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五代孟昶题在寝门桃符板上的对联,相传这是最早的对联,也是最早的春联,王安石诗中的“总把新桃换旧符”指的就是贴春联。

C.《论语》中“仁”字共出现过104次,关于什么是“仁”,孔子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他总是根据不同的对象,对“仁”进行不同的阐述。

D.《兰亭集序》开篇说的永和九年,岁在癸丑,即公元353年,按照我国古代的“干支纪年法”可以推算出公元357年是丁辰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