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一 祥林嫂身上没有明显的反抗精神。作者对她的态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1)她从婆家逃出来做工,是要用自己的劳动去换碗饭吃以求生存,看不出有什么反抗精神。(2)她被卖改嫁时,一路“嚎,骂”,“出格”地吵闹,以致“两个男人和她的小叔子使劲的擒住她也还拜不成天地”,这也并非出于对旧社会的反抗。作品中明确交代,她这样做,是“大约因为在念书人家做过事,所以与众不同”,也就是说祥林嫂在鲁四老爷家受到了封建礼教的毒害,这禁锢了她的思想。她誓死不肯改嫁是封建伦理思想所致,所以也不能算是对旧社会的反抗。(3)至于她对魂灵有无的疑惑,根本谈不上对鬼神的否定,也不具有反抗性。
观点二 祥林嫂的死本身就包含着热烈的追求与不屈的反抗。(1)祥林嫂在鲁镇准备“祝福”大典之际,向“我”提了三个问题,然后在当天晚上死去。她所提出的三个问题预示着祥林嫂将以自己的生命和决心忍受地狱的酷刑,来换取和已死的丈夫与儿子见最后一面的机会。祥林嫂无视统治中国人民几千年的封建礼教,无视神权世界的最后审判,这是祥林嫂在她所处的时代“出格”的反抗。(2)祥林嫂不早不迟偏偏死在“祝福”这个时候,给鲁镇的祝福笼罩了不祥的暗影,给鲁镇封建礼教的代表人物鲁四老爷带来了极大的恼怒和不安,这也是一种反抗。
【解析】
此题考查个性化阅读和创意解读的能力。此类题目虽然有一定的开放性,但答案必须以文本为依据,即不论从何角度探究,归根结底是基于对文本的准确理解,从文本中提炼观点。思路是:首先明确提出观点,然后结合文本内容分层思考,分条作答。比如认为祥林嫂具有反抗精神。祥林嫂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她勤劳善良,朴实顽强,但在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旧社会,她被践踏、被迫害、被摧残,以至被旧社会所吞噬。封建礼教对她的种种迫害,她曾不断地挣扎与反抗,但并不是为了自由而反抗,而是为了顺从封建礼教而反抗,祥林嫂从始至终都选择了对封建礼教的屈服,最后还是被社会压垮了。祥林嫂的悲剧深刻揭示了旧社会封建礼教对劳动妇女的摧残和迫害,控诉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一直以来,人们总按传统的观点认为祥林嫂是没有反抗精神的。但仔细想想,这种观点很有些偏颇。其实,祥林嫂一直在抗争,为争凭自己的双手劳动过上起码的生活,为争和别人一样的正常人的待遇。所以她从家里跑出来到鲁镇做事,在被逼再嫁时头撞香案,在听到别人说她到了阴间会被两个男人锯成两半后,去拿所有的积蓄捐门坎。这一切都是她苦苦的挣扎。只是,她不明白是什么让她如此悲惨,也就不知道去反抗谁,如何去反抗,因而她的头撞香案和捐门坎的抗争行为恰恰又成了她愚昧的表现。这就是祥林嫂的悲剧最深刻也最令人感叹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