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自1978年到2018年,我国实行了40年的开放政策,与此同期,我国从一个极为落后的第三世界国家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国。开放在全球化时代是拓展国家利益的有效策略,这原本已是广泛的共识。然而,由于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特别是2018年发生的中美贸易冲突,使得两国反对开放的力量上升,以开放的策略还是封闭的策略实现崛起再次成为有争论的问题。故此,讨论开放与全球化时代的大国崛起是什么样的关系,十分必要。
实行对外开放可为崛起提供改革的方向标,并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知识创新。大国成功崛起的过程是战略不断调整的过程,开放与否直接影响着崛起国的战略调整方向。实行对外开放,人们则能通过对各国发展成就的比较,看清先进与落后、进步与倒退、正确与错误,特别是能看清本国的长处和缺陷。反之,采取封闭的政策,人们难以客观地了解外部世界,就可能做出不符合客观事实的判断,导致错误的政策调整,使崛起停滞甚至夭折。实行开放,与外部世界接触增多,人们的思想更容易从条条框框中解放出来,接受先进的理念和新鲜事物。思想解放,观念创新,新的改革方案就能随之不断涌现。
开放带来的竞争压力,可以为崛起国提供改革的动力。国际社会是一个实力决定等级的体系,崛起是个相对实力、地位变化的过程,因此进行实力竞争成为崛起国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外部的竞争压力小,崛起国会因自我满足而失去改革的动力;相反,当外部竞争压力增大时,崛起国就不得不进行改革以提高竞争力。封闭的方法当然可以减少外部的压力,但也会降低改革的动力,从而导致国家竞争能力提升速度的下降。我国以往四十年的经验是,越是开放的领域,其竞争能力提升得越快;越是受保护的领域,其竞争能力越难提升。
开放,也促使崛起战略更符合当今的全球化趋势。全球化使国内事务和国际事务的重叠性加大,内政与外交两个大局合为一体。在全球化时代,如果采取内外有别的政策,就会阻碍崛起国在全球范围内拓展本国利益。基于对内外大局合为一体的清醒认识,21世纪的头十年,我国将对外开放从“引进来”升级为“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我国海外利益得到快速拓展。在全球化时代,崛起国在国际上拓展利益的速度和规模均超过普通国家,因此对外开放的力度越大,所获得的进入他国的机会也就越大,海外利益的保障也就越高;同理,在对等封闭的条件下,崛起国损失的机会与利益也将大于其他国家。
在今后国际格局两极化的过程中,如何通过扩大开放应对崛起困境,正在成为一个值得国际关系学者深入研究的课题。
(摘编自阎学通《崛起为何需要开放》,原载于《国际政治科学》2018年第2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经历40年改革开放,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国,已有力地说明开放是国家崛起的有效策略。
B.通过开放,人们才能发现他国之长与己国之弊,并经过政策的不断调整,使大国崛起找到正确的战略方向。
C.崛起是个相对实力、地位变化的过程,因此崛起国不应惧怕、回避实力竞争,而应借此走向成功之路。
D.开放带来的竞争压力可以转化为改革的动力。外部的竞争压力小,改革动力也小;竞争压力越大,崛起的速度也就越快。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即交代了写作背景,继而提出了“在全球化时代,应清醒地认识坚持开放对于实现大国崛起的意义”的中心论点。
B.文章的主体部分采用了并列式的论证结构,从不同方面深入论述了在全球化时代坚持开放对于崛起的意义。
C.在对论点进行具体论证时,文章主要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和因果分析论证的方法,使论证深刻有力。
D.本文的结尾言简意赅,以精当的文字收束全篇,虽然没有重申前文的观点,但也能引发读者的一些思考。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贸易保护主义反对开放,虽然可用封闭的策略保护自身利益,但不符合全球化的大趋势。
B.在封闭的环境下,人们可能会做出不符合客观事实的判断,浪费崛起的战略机遇;而实行开放,则能看清本国的长处和缺陷。
C.开放是全球化时代的大势所趋,开放则获益,封闭则受损,机会对于任何国家来说都是均等的、公平的。
D.我国推行“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策略、“一带一路”倡议,目的都只是拓展国家的海外利益。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这个众声喧嚣的时代里,信息更迭风驰云卷,消息传播也不过指尖一触。无论在大街小巷,还是地铁公交,那些曾经翻阅报纸杂志的人群,开始拿起手机,低着头,沉浸在“拇指阅读”的快捷与便利之中。与此同时,《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8.8%,较2015年的58.4%上升了0.4个百分点。有学者将之定义为“纸质书阅读的回暖”。
读了上面这段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以“我看阅读”或“我的阅读”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仿照下面的例句,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文字。
何谓真正的“白富美”?身为女子,“出淤泥而不染”,做到洁身自好,是为“白”,“腹有诗书气自华”,做到饱读诗书,是为“富”;“一片冰心在玉壶”,做到心清如水,是为“美”。何谓真正的“高富帅”?身为男子,①__,是为“高”;②__,是为“富”;③__,是为“帅”。
下列句子中,有部分句子表述不得体,请找出五处并加以改正。
①参加中国围棋世界冠军争霸赛的选手古力赛前表示:“明天的对手是江维杰,他在上届比赛中曾把我打下了冠军的宝座,希望他明天能承让。”
②我们敬请您担任我社顾问,如能得到应允,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
③奉上刚刚草就的拙作,敬请拜读,专候宝贵意见。
④获悉母校华诞,甚喜,届时我定拨冗出席庆典,特此通知。
⑤学生给老师写信说:“敬颂教安。”
⑥兹介绍我校张敏同学前往贵公司参加社会实践,请予接洽为荷。
⑦从数百里外捎来如此厚礼,推辞不了,只好笑纳!
⑧新居落成,我明天搬迁,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府上备下薄酒,恭请光临。
⑨萧峰对段正淳说:“大理段王爷,令千金在此,你好好的管教吧!”说着携起阿紫的手,走到段正淳身前,轻轻将她推过去。 (金庸《天龙八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宋人的“意”如何呢?大概看来它几乎是晋人之韵的重现。苏轼一生屡遭磨难而不改旷达之性,一直以佛老思想为其儒家思想之外的另一精神支柱。对于书法,苏轼主张“书初无意佳乃佳尔”,黄庭坚不吝以“天然自工”来赞美。以其作品《黄州寒食帖》来说,写得 ,一气呵成。其中字体大小的变换、力度轻重的控制与节奏的缓急等,都是 ,毫无做作之态。然而即使这件 的作品,其韵味也与《兰亭集序》不大一样。首先是强烈的个性。全篇几乎都用外露的侧锋笔法,而字的大小、力度和行笔的节奏也起伏剧烈;如《前赤壁赋》,其字形多欹侧,笔法既继承王羲之等前人笔意,又自由不拘,( ),尽显其书法个性,即“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兰亭集序》则多以中锋行笔,优雅从容,在笔法与结构等要素的和谐中透出淡淡的韵味。其次是浓烈的情感抒发。这不仅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而《兰亭集序》则不仅全篇内容显得 ,只在篇末一点淡淡的忧伤,而且在书写的过程中,也以轻松的方式保持着字形和章法各方面的流畅,不令其产生突兀的阻滞。因此,前者表现出较为浓郁的“意”,后者则显得“无为而治”。概括来说,晋人的“韵”主要关注的是书法的客体汉字,而宋人的“意”,更多关注的是书法主体的审美情操与艺术功力。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行云流水 信手拈来 浑然天成 悠然自得
B.行云流水 信马由缰 相得益彰 悠然自得
C.天衣无缝 信手拈来 相得益彰 泰然自若
D.天衣无缝 信马由缰 浑然天成 泰然自若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进而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
B.进而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
C.因此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
D.因此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不仅诗的笔法的变换,而且在内容中鲜明可感,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B.这不仅在诗的笔法的变换,而且在内容中鲜明可感,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C.不仅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D.这不仅在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善于吸收前人长处,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蜀道难》中化用了晋代张载《剑鸣阁》中“飞湍走壁,沙石碰阁,汹涌而惊雷”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将阿房宫的奢华与百姓的生活作了鲜明的对比,揭示了秦始皇的残暴。其中将阿房宫的钉子与百姓的粮食进行对比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滕王阁序》中作者直抒胸臆,写自己报国无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