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日,澎湃新闻记者实地探访聚集了大批陪...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日,澎湃新闻记者实地探访聚集了大批陪读家长的毛坦厂镇,探求当地真实的“高考生态”。

陪读妈妈:

黄晓,今年43岁,与其他人不同的是,她的“任务”除了陪上高二的18岁儿子读书之外,还要照顾好因儿时发烧而失去自理能力的22岁女儿。黄晓租住的房子是两室一厅,一年房租2万。虽说要带着女儿重新适应新环境,但黄晓只要想到每天能和儿子见面,就觉得很幸福。在毛坦厂陪读的日子里,黄晓每天不到6点就要起床给儿子做早饭。黄晓说,自己除了洗衣做饭之外,就是照顾女儿,而做饭一般都是做儿子和女儿喜欢吃的,“晚上11点多放学回来,我还做面给他吃”。黄晓心疼儿子,考试后,从不主动问成绩。“看他脸色就知道他考得好不好。”她说。儿子晚上回家后一般会学习到12点半,而她也会等到儿子睡了之后再休息。

陪读8个孙辈的七旬奶奶:

一间约20平方米的出租房里,74岁的陪读奶奶李仁珍正坐在床边听收音机,她的孙子徐鹏是毛坦厂中学的高一学生。20多年前,不到50岁的她在老家开始了陪读生活,这是她第二次来到毛坦厂陪读,上一次陪读是在小孙女读高中时。在李仁珍看来,她不愿给晚辈添麻烦,“陪读”孙辈也是为了给子女们减轻压力。她所做的事就是照料孙辈的生活,帮孙辈洗衣、做饭,陪读8个孙辈也并非值得一提的事。除了吃午饭、晚饭时在家里的20分钟外,李仁珍要到徐鹏晚上11点放学后,才有跟孙子独处的机会。她坦言,因为孙辈平时功课多、课余时间少,这些年陪读期间,自己很少主动跟孙辈交流,

“怕打扰他们学习”。

(摘编自澎湃新闻2018年6月2日)

材料二:

被称为“亚洲最大高考工厂”的毛坦厂中学,每年都会吸引大批学子前来备战。

近日,记者来到毛坦厂镇时看到,当地托管中心的代陪读服务预订火热。在毛坦厂镇的一家托管中心,二层的楼房被隔成数个单间,每个单间里都配有床铺桌椅,这里的房间已经被预订过半,有些学生已经将物品搬进了寝室。在开学前,这里将住满学生,托管老师会代替学生的父母照顾他们的饮食起居。

据了解,学生在托管中心一年的费用大概是25000~30000元人民币,价格根据所选房间的大小而定,包含房租、伙食以及洗衣服等服务的费用。

暑期放假,学生们在补习功课,家长们则选择在小镇上做生意或者在服装加工厂打工,利用放假的时间工作赚钱,以此补贴家用。据了解,在服装加工厂通常按件计费,多劳多得,尽管收入不高,但对于陪读家长来说,可以缓解家庭的压力。

在安徽六安毛坦厂镇,每年都有超过一万名学生来此求学,也孕育了小镇上火热的“陪读经济”。

(摘编自《安徽毛坦厂:学生求学催生“陪读经济”》,中国新闻网2018年6月29日)

材料三: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就陪读现象对2003人进行了一项调查,部分结果显示如下:

陪读一定能带来好成绩吗

陪读与好成绩之间有很大联系

6.5%

陪读与好成绩之间有一点联系

64.9%

陪读与好成绩之间没有联系

28.6%

 

陪读是否会给孩子带来压力

压力大

67.0%

压力一般

28.0%

压力很小

3.3%

没有压力

1.7%

陪读给孩子带来的不良影响

降低孩子的自理能力

72.9%

降低孩子的交往能力

48.9%

导致孩子自律能力差

44.6%

造成孩子好逸恶劳

28.5%

对陪读的态度

赞成

24.9%

反对

37.7%

不好说

37.4%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2017年3月2日)

材料四:

根据陪读的表现形态,陪读大体可分为临时性陪读、阶段性陪读、隐匿性陪读、全程性陪读等几类。多元的陪读现象折射的正是复杂的教育图景,优质教育资源仍不够均衡是“陪读大军”产生的根本原因。尽管随着教育投入的增加、教育均衡的推进,教育资源在学校、城乡、区域间不均衡的状况已经大大改善,但优质教育资源的高位均衡距离公众期待仍有差距。良禽择木而栖,望子成龙的家长自然也会择名校而居。再加上部分家庭对升学与应试的过度追求,一切与学习无关的事情都该由父母包办的错误教育观和成长观,家长也就被裹挟进陪读队伍。

(摘编自赵婀娜《读懂“陪读大军”背后的教育焦虑》《人民日报》2017年9月7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陪读家长的主要职责是照料孩子的生活,而在学业上,由于种种因素,家长与孩子之间一般很少交流。

B.每年大批学子前来毛坦厂中学求学,使得当地托管中心的代陪读服务火热,孕育了毛坦厂镇火热的“陪读经济”。

C.“陪读大军”产生的原因,一是优质教育资源仍不够均衡,二是部分家长错误的教育观和成长观。

D.虽然学生在托管中心的费用较高,但家长们可以选择在当地做生意或打工以补贴家用,这样就极大地缓解了陪读家庭的压力。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陪读明确表示赞成的不到四分之一,而明确表示反对的则超过了三分之一,还有超过三分之一的认为不好说。

B.从陪读给孩子带来的不良影响的角度看,超过半数的人认为陪读会降低孩子的自理能力,也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人认为陪读会使孩子好逸恶劳。

C.大多数人认为陪读一定能让孩子取得好成绩,当然人们也认为陪读可能给孩子带来一些不良影响,例如降低孩子的自理能力等。

D.从陪读给孩子带来压力的角度看,大多数人认为陪读会给孩子带来压力,只有极少数人认为压力很小甚至没有压力。

3.围绕“陪读”这一现象,以上四则材料的侧重点各有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1.D 2.C 3.材料一具体描述了陪读家长的真实状态;材料二指出陪读现象带动了“陪读经济”的发展;材料三从多个角度探讨了人们对陪读现象的看法;材料四分析了陪读现象产生的原因。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本题选“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D 项,“这样就极大地缓解了陪读家庭的压力”说法错误,原文是“尽管收入不高,但对于陪读家长来说,可以缓解家庭的压力”,“极大地缓解”这一说法过于夸大。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认真审题,明确题干要求;然后浏览选项,回归原文找到选项对应的内容,一一进行比对。本题选的是“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项,“大多数人认为陪读一定能让孩子取得好成绩”说法错误,从材料三的数据来看,认为陪读与好成绩之间有很大联系的只有6.5%。 故选C。 3.本题考查理解内容,概括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并理解文章内容;然后围绕表述对象,抓住每则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最后进行整理加以概括。本题题干提示“围绕‘陪读’这一现象”,概括的时候要注意围绕“陪读”这一现象展开。材料一主要以“陪读妈妈”和“陪读奶奶”这两个事例来展示陪读家长的真实状态。材料二,结合关键句“安徽六安毛坦厂镇,每年都有超过一万名学生来此求学,也孕育了小镇上火热的‘陪读经济’”可知,是写陪读现象带动经济发展。材料三是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就陪读现象对2003人进行调查的表格及数据,从多个角度探讨了人们对陪读现象的看法。材料四,结合句子“多元的陪读现象折射的正是复杂的教育图景,优质教育资源仍不够均衡是‘陪读大军’产生的根本原因”可知,是在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注意分点作答,表述要清晰准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自1978年到2018年,我国实行了40年的开放政策,与此同期,我国从一个极为落后的第三世界国家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国。开放在全球化时代是拓展国家利益的有效策略,这原本已是广泛的共识。然而,由于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特别是2018年发生的中美贸易冲突,使得两国反对开放的力量上升,以开放的策略还是封闭的策略实现崛起再次成为有争论的问题。故此,讨论开放与全球化时代的大国崛起是什么样的关系,十分必要。

实行对外开放可为崛起提供改革的方向标,并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知识创新。大国成功崛起的过程是战略不断调整的过程,开放与否直接影响着崛起国的战略调整方向。实行对外开放,人们则能通过对各国发展成就的比较,看清先进与落后、进步与倒退、正确与错误,特别是能看清本国的长处和缺陷。反之,采取封闭的政策,人们难以客观地了解外部世界,就可能做出不符合客观事实的判断,导致错误的政策调整,使崛起停滞甚至夭折。实行开放,与外部世界接触增多,人们的思想更容易从条条框框中解放出来,接受先进的理念和新鲜事物。思想解放,观念创新,新的改革方案就能随之不断涌现。

开放带来的竞争压力,可以为崛起国提供改革的动力。国际社会是一个实力决定等级的体系,崛起是个相对实力、地位变化的过程,因此进行实力竞争成为崛起国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外部的竞争压力小,崛起国会因自我满足而失去改革的动力;相反,当外部竞争压力增大时,崛起国就不得不进行改革以提高竞争力。封闭的方法当然可以减少外部的压力,但也会降低改革的动力,从而导致国家竞争能力提升速度的下降。我国以往四十年的经验是,越是开放的领域,其竞争能力提升得越快;越是受保护的领域,其竞争能力越难提升。

开放,也促使崛起战略更符合当今的全球化趋势。全球化使国内事务和国际事务的重叠性加大,内政与外交两个大局合为一体。在全球化时代,如果采取内外有别的政策,就会阻碍崛起国在全球范围内拓展本国利益。基于对内外大局合为一体的清醒认识,21世纪的头十年,我国将对外开放从“引进来”升级为“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我国海外利益得到快速拓展。在全球化时代,崛起国在国际上拓展利益的速度和规模均超过普通国家,因此对外开放的力度越大,所获得的进入他国的机会也就越大,海外利益的保障也就越高;同理,在对等封闭的条件下,崛起国损失的机会与利益也将大于其他国家。

在今后国际格局两极化的过程中,如何通过扩大开放应对崛起困境,正在成为一个值得国际关系学者深入研究的课题。

(摘编自阎学通《崛起为何需要开放》,原载于《国际政治科学》2018年第2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经历40年改革开放,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国,已有力地说明开放是国家崛起的有效策略。

B.通过开放,人们才能发现他国之长与己国之弊,并经过政策的不断调整,使大国崛起找到正确的战略方向。

C.崛起是个相对实力、地位变化的过程,因此崛起国不应惧怕、回避实力竞争,而应借此走向成功之路。

D.开放带来的竞争压力可以转化为改革的动力。外部的竞争压力小,改革动力也小;竞争压力越大,崛起的速度也就越快。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即交代了写作背景,继而提出了“在全球化时代,应清醒地认识坚持开放对于实现大国崛起的意义”的中心论点。

B.文章的主体部分采用了并列式的论证结构,从不同方面深入论述了在全球化时代坚持开放对于崛起的意义。

C.在对论点进行具体论证时,文章主要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和因果分析论证的方法,使论证深刻有力。

D.本文的结尾言简意赅,以精当的文字收束全篇,虽然没有重申前文的观点,但也能引发读者的一些思考。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贸易保护主义反对开放,虽然可用封闭的策略保护自身利益,但不符合全球化的大趋势。

B.在封闭的环境下,人们可能会做出不符合客观事实的判断,浪费崛起的战略机遇;而实行开放,则能看清本国的长处和缺陷。

C.开放是全球化时代的大势所趋,开放则获益,封闭则受损,机会对于任何国家来说都是均等的、公平的。

D.我国推行“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策略、“一带一路”倡议,目的都只是拓展国家的海外利益。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这个众声喧嚣的时代里,信息更迭风驰云卷,消息传播也不过指尖一触。无论在大街小巷,还是地铁公交,那些曾经翻阅报纸杂志的人群,开始拿起手机,低着头,沉浸在“拇指阅读”的快捷与便利之中。与此同时,《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8.8%,较2015年的58.4%上升了0.4个百分点。有学者将之定义为“纸质书阅读的回暖”。

读了上面这段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以“我看阅读”或“我的阅读”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仿照下面的例句,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文字。

何谓真正的“白富美”?身为女子,“出淤泥而不染”,做到洁身自好,是为“白”,“腹有诗书气自华”,做到饱读诗书,是为“富”;“一片冰心在玉壶”,做到心清如水,是为“美”。何谓真正的“高富帅”?身为男子,①__,是为“高”;②__,是为“富”;③__,是为“帅”。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有部分句子表述不得体,请找出五处并加以改正。

①参加中国围棋世界冠军争霸赛的选手古力赛前表示:“明天的对手是江维杰,他在上届比赛中曾把我打下了冠军的宝座,希望他明天能承让。”

②我们敬请您担任我社顾问,如能得到应允,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

③奉上刚刚草就的拙作,敬请拜读,专候宝贵意见。

④获悉母校华诞,甚喜,届时我定拨冗出席庆典,特此通知。

⑤学生给老师写信说:“敬颂教安。”

⑥兹介绍我校张敏同学前往贵公司参加社会实践,请予接洽为荷。

⑦从数百里外捎来如此厚礼,推辞不了,只好笑纳!

⑧新居落成,我明天搬迁,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府上备下薄酒,恭请光临。

⑨萧峰对段正淳说:“大理段王爷,令千金在此,你好好的管教吧!”说着携起阿紫的手,走到段正淳身前,轻轻将她推过去。 (金庸《天龙八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宋人的“意”如何呢?大概看来它几乎是晋人之韵的重现。苏轼一生屡遭磨难而不改旷达之性,一直以佛老思想为其儒家思想之外的另一精神支柱。对于书法,苏轼主张“书初无意佳乃佳尔”,黄庭坚不吝以“天然自工”来赞美。以其作品《黄州寒食帖》来说,写得      ,一气呵成。其中字体大小的变换、力度轻重的控制与节奏的缓急等,都是     ,毫无做作之态。然而即使这件     的作品,其韵味也与《兰亭集序》不大一样。首先是强烈的个性。全篇几乎都用外露的侧锋笔法,而字的大小、力度和行笔的节奏也起伏剧烈;如《前赤壁赋》,其字形多欹侧,笔法既继承王羲之等前人笔意,又自由不拘,(       ),尽显其书法个性,即“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兰亭集序》则多以中锋行笔,优雅从容,在笔法与结构等要素的和谐中透出淡淡的韵味。其次是浓烈的情感抒发。这不仅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而《兰亭集序》则不仅全篇内容显得     ,只在篇末一点淡淡的忧伤,而且在书写的过程中,也以轻松的方式保持着字形和章法各方面的流畅,不令其产生突兀的阻滞。因此,前者表现出较为浓郁的“意”,后者则显得“无为而治”。概括来说,晋人的“韵”主要关注的是书法的客体汉字,而宋人的“意”,更多关注的是书法主体的审美情操与艺术功力。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行云流水   信手拈来   浑然天成   悠然自得

B.行云流水   信马由缰   相得益彰   悠然自得

C.天衣无缝   信手拈来   相得益彰   泰然自若

D.天衣无缝   信马由缰   浑然天成   泰然自若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进而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

B.进而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

C.因此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

D.因此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不仅诗的笔法的变换,而且在内容中鲜明可感,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B.这不仅在诗的笔法的变换,而且在内容中鲜明可感,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C.不仅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D.这不仅在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