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面一段文字的空白处填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逻辑严密,前后连贯。
要做好中医健康管理,一要“守正”,明晰把传统中医理论作为健康管理的核心指导思想,二要①______________,借助不断涌现的现代技术发展优化这一指导思想。
而阴阳五行学说则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认为,凡运动的、外在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都归属于“阳”;②______________,“阴”“阳”相辅相成。五行则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明代张景岳言:“凡诊病施治,必须先审阴阳五行,乃为医道之纲领。”阴阳五行何以如此重要?③________________。它的源头是先人对宇宙天地、自然现象等的科学观察,又经历了无数医家结合临床医学的实践过程。所以将阴阳五行理论拿来指导人体健康调摄管理再合适不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哲学里大有可资读书人品尝玩味的乐趣,甚至就连形而上学的__________________也自有其动人之处。然而不幸我们都是肉身凡胎,七情六欲一下子就使我们从思想的高空堕入为了生计而__________________的市场中来了。我们的一生,大部分时光都是在毫无意义的琐事中,磨磨蹭蹭的踌躇中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哀叹中蹉跎掉的。我们徒劳地与外界的纷扰和内心的迷惘抗争着,然而,我们一刻也没有丧失这样的信念,即只要我们能够洞悉自己的灵魂,我们就会找到自己赖以___________________的那根精神支柱。我们可以肯定,只要我们能找到智慧,其他一切都会不期而至。科学给予我们知识,然而只有哲学才给予我们智慧。
有些读者会在这里不客气地插进来奉告我们说,哲学毫无用处——一如国际象棋,晦涩艰深近乎愚昧无知,停滞不前恰似自满自足。( )哲学是对未知事物和所知不确切的事物所做的假设解释,它是真理攻坚战的前哨阵地。之所以哲学看起来迷惘彷徨、驻足不前,是因为她总是把胜利的果实留给自己的女儿——科学,自己却进入永不满足地探索未知领域的征程。
1.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镜花水月 锱铢必较 无所作为 安身立命
B.虚无飘渺 斤斤计较 无所作为 立身处世
C.虚无飘渺 锱铢必较 碌碌无为 安身立命
D.镜花水月 斤斤计较 碌碌无为 立身处世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语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而这是一项艰巨、冒险的任务
②然而哲学真的停滞不前吗
③不过这只是因为需要哲学解决的问题都是尚无科学方法可资借助的问题——诸如善与恶,美与丑等等
④科学似乎总是在乘胜前进,而哲学则似乎总是在节节败退
A.②④①③ B.②④③① C.④②①③ D.④②③①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哲学之所以看起来迷惘彷徨,驻足不前,是因为她总是把胜利的果实留给自己的女儿——科学,自己却永不满足地踏上探索未知领域的征程。
B.之所以哲学看起来迷惘彷徨驻足不前,是因为她总是把胜利的果实留给自己的女儿——科学,自己却永不满足地进入探索未知领域的征程。
C.哲学之所以看起来驻足不前迷惘彷徨,是因为她总是把胜利的果实留给自己的女儿——科学,自己却永不满足地踏上探索未知领域的征程的缘故。
D.哲学之所以看起来驻足不前,迷惘彷徨,是因为她总是把胜利的果实留给自己的女儿——科学,自己却进入探索永不满足的未知领域的征程。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列举的关于“小年”的例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阿房宫赋》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警示晚唐统治者如果不吸取历史教训引以为鉴,必将重蹈覆辙。
(3)《虞美人》中将抽象的愁绪形象化,表现愁绪的深广的设问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牧童词
唐·张籍
远牧牛,绕村四面禾黍稠。陂①中饥鸟啄牛背,令我不得戏垅头。入陂草多牛散行,白犊时向芦中鸣。隔堤吹叶应同伴,还鼓长鞭三四声。“牛牛食草莫相触,官家截尔头上角②!”
[注]①陂(bēi):池泽边的坡岸。②北魏时,拓跋辉出任万州刺史,从信都到汤阴的路上,因为需要润滑车轮的角脂,派人到处生截牛角。
1.对这首唐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句交代了牧童“远牧牛”的原因,在逻辑上采用了倒置的手法,先写果,后写因。
B.三四句写牧童不得不留下来看顾牛群,驱赶鸟雀,不能和伙伴们嬉戏的郁闷心情。
C.诗歌抓住孩童特有的心理,动作语言,神态加以描写,充分体现了牧童天真娇憨的特点,情趣盎然。
D.诗歌语言朴直,明白如话,表现出一种“由工人微,不犯痕迹”的精湛功夫。
2.有人说张籍的诗正符合白居易提出的新乐府诗歌创作要求“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你认为这首诗是如何体现这一点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于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
帝尧者,放勋。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尧问可用者,放齐曰:“嗣子丹朱开明。”尧曰:“吁!顽凶,不用。”尧又曰:“谁可者?”讙兜曰:“共工旁聚布功,可用。”尧曰:“共工善言,其用僻,似恭漫天,不可。”尧曰:“悉举贵戚及疏远隐匿者。”众皆言于尧曰:“有矜在民间,曰虞舜。”尧曰:“然,朕闻之。其何如?”岳曰:“盲者子。父顽,母黑,弟傲,能和以孝,烝烝治,不至奸。”
虞舜者,名曰重华。重华父曰瞽叟。而舜母死,瞽叟更娶妻而生象,象傲。瞽叟爱后妻子,常欲杀舜,舜避逃;及有小过,则受罪。舜事父及后母与弟,日以笃谨,匪有解。
尧曰:“吾其试哉。”于是尧乃以二女妻舜以观其内,使九男与处以观其外。舜居妫汭,内行弥谨。尧二女不敢以贵骄事舜亲戚,甚有妇道。尧九男皆益笃。
尧使舜入山林川泽,暴风雷雨,舜行不迷。尧以为圣,命舜摄行天子之政,以观天命。
尧辟位凡二十八年而崩。百姓悲哀,如丧父母。三年,四方莫举乐,以思尧。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而卒授舜以天下。尧崩,三年之丧毕,舜让辟丹朱于南河之南。诸侯朝觐者不之丹朱而之舜,狱讼者不之丹朱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丹朱而讴歌舜。舜曰“天也”,夫而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是为帝舜。
(节选自《史记·五帝本纪》,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
B.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
C.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
D.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嗣子,作为继承人的嫡长子的称谓,后来泛指嫡长子。也用来称呼过继者。这里指嫡长子。
B.朕,第一人称代词,意为“我,我的”,本文中作皇帝的专称。
C.崩,古代帝王或王后的死。诸侯或有爵位的大臣死称“薨”,大夫或相当与大夫及其以上的高级官员死称“卒”。
D.朝觐,在中国古代指附属国向中央政权朝贡和拜谒,以表示对帝王的尊拜和臣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帝能征善战,他先后在阪泉,涿鹿郊野与炎帝、蚩尤作战,杀了他们,取代了神农氏,做了天子。
B.尧在用人上不避亲疏,唯贤是举。他认为丹朱愚顽共工好讲漂亮话,不能用,把帝位禅让给舜。
C.舜德行高尚,尧的女儿嫁给了舜后恪守为妇之道,尧的九个儿子与之相处后也更加笃诚忠厚。
D.尧逝世后,舜躲到了南河的南岸,把帝位让给丹朱,可是诸侯朝觐者,狱讼者讴歌者纷纷选择了舜,舜认为这是天意,才登上天子之位。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舜事父及后母与弟,日以笃谨,匪有解。
(2)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而卒授舜以天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故乡的炊烟
九满
清晨,我在海陵岛乡村的道路上晨练。突然被附近民居里飘出的炊烟陶醉,多么亲切的炊烟啊!多年不见了,它缥缈如云,朦胧似梦,此刻,它让我不知自己身在何处何时,恍惚又回到了故乡,回到了童年……
许多年前,在故乡的每一座瓦房或茅草房的前边,都有一根矗立的烟囱。
站在防洪堤上,将目光凝聚在我的村庄,就会看到几十根甚至上百根烟囱里冒出来的青烟,这样的景象,比任何一幅山水风景画都壮观十倍。
小时候,天刚亮,母亲就会系上围裙点燃起灶火,瞬间我家烟囱里的炊烟袅袅升起。灶坑前,火光映红了母亲的脸,她把一根根柴禾添进炉膛,将锅里的水烧沸。不一会,我就吃上了热乎乎的饭菜,然后,背着书包高高兴兴上学去。
后来,我去县城读高中。有时一个月才回家一次,每次回来,远远地看见村庄周围的树林里弥漫的炊烟,我总是会不由自主地加快回家的步伐。因为我知道:炊烟里有柴草的味道,夹杂着淡淡葱花,辣椒的飘香和着诱人的饭香。
故乡的土地上长满了庄稼,有水稻,棉花、油菜和高粱,它们都是乡亲们赖以生存和用以解决温饱问题的食粮。秋收过后,像水稻杆,棉花杆,乡亲们的家里屋外都堆满了这些柴草,用它们来煮熟庄户人家的一日三餐。
早晨,当一家烟囱里的炊烟升起,袅袅炊烟随着轻风升腾起来。于是,二大爷家的,大伯家的,三婶家的,不多时,整个村庄都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气味:“畸吟吟”的切菜声“噼噼啪啪”的柴火声,红红的灶膛,浓浓的炊烟……
伴随着初升的太阳,缕缕炊烟掠过屋顶,如雾般随风飘荡,在故乡的上空打着旋,转着圈,像恋家的游子一样,舍不得离开却又不得不走,它们亲密地拥抱着、追逐着,嬉戏着,你扯它的衣服、它拉你的手,一起向高处,向远处,越走越淡,散也散在一起。
炊烟从未离开村庄,它们的气息游走在房檐下,缠绕在南瓜藤的茎蔓间、萦纡在树梢上,掩藏在草垛里,回荡在鸟鸣中,还有那村边悠哉哉游流淌着的小溪底,那一块鹅卵石与另一块鹅卵石的缝隙间……炊烟总是让人感觉温暖的,那烟火的味道和着饭香,让远行的人感到安心。无论你走多远、离开多久,当你看到那片炊烟,你就会知道:房檐还在,南瓜藤还在,树梢还在,草垛还在,还有你所钟爱的鸟鸣与鹅卵石,养育你的村庄与土地,看着你长大的父老乡亲都还在。
很久以前,父亲手指炊烟对我说:“人活着就是要像这炊烟,向高处走,向远方走。”从那时起,我就记住了父亲远望的目光,记住了炊烟的方向,记住了头顶那一片纯净湛蓝的天空。
我一直想,我离开炊烟的时候,一定要是满怀希望的,我相信,我一定能让纯净湛蓝的天空下更多的父亲们、母亲们幸福,到时连那无言的炊烟都会为我感到骄傲!
后来,我学习更加努力,并如愿远行。从故乡到县城上高中,从县城到省城读大学,又从省城到广州工作……
我在我和炊烟都憧憬的城市里,努力地工作,总会时时怀念起故乡,怀念起那炊烟飘动的村庄。村庄的炊烟,让我的生命保持清醒的头脑,感受到长久的美感、幸福和丰盈。
去年冬天,我回老家探望母亲,正好赶上红薯成熟的时节,母亲幸福地对我说:“九满,你小时候最喜欢吃烤红薯了,给你烤两个吧!"那天,母亲在土灶里烤着红薯,小心谨慎、翻来覆去慢慢烤,生怕稍不留神就会把红薯烤糊烧黑。红薯烤熟的时候,母亲长叹一声:“唉!人老了,手脚不麻利了,还是烤糊了。”母亲的神态,就像一个犯了错误的孩子。我吃着母亲亲手烤制的红薯,泪水在我的眼眶里打转,我知道,这烤红薯分明是一颗拳拳的慈母之心啊!
每一次离家前,母亲一大清早就会在厨房里给我煮鸡蛋、做面条,还有我最喜欢吃的故乡风味。我也会守在母亲的身边,帮她老人家打理着灶火,炊烟飘满了整个厨房,炊烟的味道是呛人的。此刻,不知道我的泪水和母亲的泪水是被炊烟呛出来的,还是用炊烟来掩饰心里的离别忧伤……
多少年来,那淡淡妖娆的炊烟一直轻盈飘渺在我的记忆中,它如一幅永不褪色的多彩画卷,定格在我的心里,缠绕在我的心头,牵引着我思乡的脚步。不管我回到故乡还是行走到异国他乡,只要看到那飘悠升起的炊烟,闻到空中散发燃烧柴草的清香,我的心中就会感觉到少有的温馨和奋斗的力量。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构思严密,以“炊烟”为线索,串联起“我”父母,故乡及离开故乡后的生活,使文章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具有形散神聚之效。
B.作者以物托人,以景衬情。矗立的烟囱燃起的灶火,烤熟的红薯以及诱人的饭香等,既是优美意境的再现,又是浓浓情感的载体。读者体会到真挚的情感之外,还体会到了淡淡的颓败之气。
C.“人活着就是要像这炊烟,向高处走,向远方走”这句话,和刻画母亲形象的语言相比,语言极其简省,但却让父亲的形象高大起来。
D.作品语言通俗易懂又不失清新雅致,如“袅袅炊烟随着轻风升腾起来”“游走在房檐下缠绕在南瓜藤的茎蔓间”等句子形象地展现出炊烟的特色,又为作品增添了雅致色彩。
2.结合全文,分析画线段落的作用。
3.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结合文本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