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以共同体方式抵御风险、谋求生存是人类的命运性选择。正是以不同类型的共同体为载体,人类社会得以延续,并逐渐形成由多种文明构成的世界文明。在此意义上,一部文明史就是一部共同体的历史,一部人们同时性地面对并处理共同体内部及共同体之间关系的历史。但在世界文明不同阶段,在人口与环境、生产力与技术水平、文化与社会传统等具体语境下,人们所遇到和侧重的共同体问题有所不同,共同体理念亦有所差异。

在人口总量相对有限、地理空间相对广阔、生产与技术条件相对不发达、不同区域间特别是全球性交往相对有限的语境下,人们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如何在某一地区结成共同体,以抵御来自自然与外族的挑战,进而获得资源,营建家园,延续种族,谋求发展。这种语境下的共同体往往是一种以血缘、地缘为纽带的生存型共同体,其共同体意识,具有鲜明的自我中心论色彩,以及二元对立、多元对立甚至丛林思维的特点。伴随人口增多、技术进步、不同区域内外交流的拓展和深化,如何处理不同共同体之间的关系,逐渐成为必须关注的问题。近代以来特别是二战以后,随着诸多民族国家的独立,如何同时处理好共同体内部及共同体之间的关系,更成为影响世界文明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人们日益认识到,世界是由多种文明、多种共同体构成的,并开始反思以自我为中心、主要考虑自身利益的共同体思维,以文明多样性、共同体之间关系为重点的研究开始兴起。世界文明史、全球文明史、文化人类学、全球社会学等学科的蓬勃发展,正是这种趋势的体现。

但问题在于,人们的意识往往滞后于已经变迁的生活。环顾世界,仍有一些共同体的思维还停留在全球交往不普遍、以共同体自身营建为重点的阶段。比如,一些发达国家以自身共同体为基点,以对立思维、丛林心态看待世界关系,把世界文明多样性理解为对立性,把世界文明差异性理解为等级性,把和自身不同的文明视为落后、异类甚至敌人,一味强调自身利益的优先性、至上性。

直面现实,开眼看世界,是思想变迁、理念创新的前提。当今世界,已经成为多样文明、不同文明息息相关的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这个已然变化的世界,亟需一种以非对立、包容性思维为底蕴的新的世界文明论,亟需一种能够兼容地区、国家、区域、世界等共同体的新型共同体理念。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刻反映了世界文明的新要求,标志着世界文明的新自觉,开启了共同体理念的新阶段。

(摘编自陈忠《世界文明变迁规律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必须构建其同体以抵御风险、谋求生存,否则人类社会难以从古代延续至今天

B.近代以来特别是二战以后出现的共同体,其理念明显要先进于此前的生存型共同体。

C.世界文明史、全球文明史、文化人类学等学科的发展,体现了生存型共同体的转型。

D.意识往往有滞后性,这决定了一些发达国家的共同体理念跟不上已变迁的当今社会。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在阐述生存型其同体时,既介绍了其形成的原因,又介绍了其所具有的特点。

B.文章以时间为序,从古代写到近代以来特别是二战以后,再写到当今世界,层次清晰。

C.文章引用习总书记的话论证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要内涵,高屋建瓴,令人信服。

D.文章把人类命运共同体置于世界文明变迁规律的语境下进行阐述,角度独特而新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把握世界文明变迁规律,增强不同文明间的包容与交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于推进人类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B.认为世界不同文明是有优劣之分的,以及那些和自己不同的文明是落后的文明等观点,已经落后于当今日新月异的世界。

C.在生存型共同体中,人们只需要处理好共同体内部的关系;而在当今世界,人们更应该关注不同共同体之间的关系。

D.中国所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世界文明的新要求相契合,和二元对立、多元对立的共同体思维截然不同。

 

1.C 2.B 3.C 【解析】 1.本题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做好这类题,考生除了要审清题目要求,明确所问,还要具备筛选并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筛选信息时一定要全面迅速,提取对照时一定要敏感、细致、准确。要做好此类型,平时应该积累易错类型及常见问题,比如判断绝对,时态有误,杂糅、遗漏、多余信息,偷换概念等等。 A项,“人类必须构建其同体以抵御风险、谋求生存,否则人类社会难以从古代延续至今天”错误。原文相关表述为 “正是以不同类型的共同体为载体,人类社会得以延续”,可见,人类社会得以延续的条件不仅靠构建共同体,共同体仅是“载体”。之外还需要很多要素,选项A表述绝对。 B项,“近代以来特别是二战以后出现的共同体,其理念明显要先进于此前的生存型共同体”,错误。原文相关表述为“但在世界文明不同阶段,……共同体理念亦有所差异”,可见文中只是说各阶段理念有差异,没有“明显要先进”这类的说法,B项无中生有,于文无据。 C项,参考第三段结尾部分“正是这种趋势的体现”,这种趋势根据文本第二段可以理解成恰好是“生存型共同体的转型”,正确。 D项,“意识往往有滞后性,这决定了一些发达国家的共同体理念跟不上已变迁的当今社会”,表述错误。原文相关表述为“但问题在于,人们的意识往往滞后于已经变迁的生活。……比如,一些发达国家以自身共同体为基点,……一味强调自身利益的优先性、至上性”,可见C项强加逻辑关系,文章列举了“一些发达国家”的问题,是“意识往往滞后”的表现,二者并非“决定”关系。 故选C。 2.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B项,“文章以时间为序”,错误。本文开头先总说“在世界文明不同阶段,在人口与环境、生产力与技术水平、文化与社会传统等具体语境下,人们所遇到和侧重的共同体问题有所不同,共同体理念亦有所差异”,开头段引出下文,分说的部分以时间为序,结尾再联系现实进行总结,照应开头段。本文的行文结构为总分总,并非以时间为序。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做这种题,通常是先整体把握文意,获取作者的观点或态度;然后对照选项在文中提取相关信息,加以细致比对后判断正误即可。常见错误点和设题类型做到心中有数,表述不一致的未必就是错的,一定要深入细致分析比较,灵活理解变通思考。总之要静下心来耐心地仔细地推敲和琢磨。要做好此类型,平时应该积累易错类型及常见问题,比如判断绝对,时态有误,杂糅、遗漏、多余信息,偷换概念等等。 C项,“在生存型共同体中,人们只需要处理好共同体内部的关系;而在当今世界,人们更应该关注不同共同体之间的关系”错误。原文说“”这种语境下的共同体往往是一种以血缘、地缘为纽带的生存型共同体,其共同体意识,具有鲜明的自我中心论色彩,以及二元对立、多元对立甚至丛林思维的特点”,并没有说只需处理好内部关系;原文还有“在此意义上,一部文明史就是一部共同体的历史,一部人们同时性地面对并处理共同体内部及共同体之间关系的历史”“近代以来特别是二战以后,随着诸多民族国家的独立,如何同时处理好共同体内部及共同体之间的关系,更成为影响世界文明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可见文中强调“同时”,“人们更应该关注不同共同体之间的关系”表述也是无中生有的。 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古今中外有很多赞美“勤奋”的格言,激励着我们奋发努力,去追求人生高远的目标: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华罗庚

在天才和勤奋之间,我毫不迟疑地选择勤奋,它几乎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生婆。——爱因斯坦

但是新时代,有人又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著名编剧六六认为,我们绝大多数人有时更愿意选择“勤劳的偷懒”。宁可身体疲劳,不愿大脑疲劳;更愿意向旁人晒出自己的勤劳,不愿意花力气认真钻研点知识。

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也曾说过:“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意在告诉人们要远离低质量的勤奋,这种“伪勤奋”比懒惰更可怕!

那么关于“勤奋”你有哪些思考和见解呢?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题目;(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但文体特征必须鲜明;(3)不少于800字;(4)不得抄袭,不得套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株斜柳

温海宇

①一株斜柳生在护村河旁,树干像船一样弯躺在水面上,它什么时候长在这里?又经历了怎样的际遇长成这般模样?实在是无从考究了。袁村人不管这些,只是姑娘媳妇们喜欢蹲在其干上洗衣洗菜。护村河的水是活水,常年流向下游的马家潭,马家潭是淮河的一个小支流。袁村只有八九户人家,村后是一大片茂密的竹园。袁村杂树丛生,郁郁葱葱,从外观上看袁村乌黑一片,像上苍遗留在田野上一团水墨,透着古韵沧桑。

②斜柳的躯干有一抱粗,乌乌的树皮展示着它年岁的久远。春天来了,斜柳的枝条远远地泛着一抹浅黄,似有薄薄的寒烟笼罩着,春天的太阳格外的红,照在袁村就有了一种空灵明丽的色调。紫气东来,斜柳的枝条在春意的督促下由浅黄变为嫩绿,都水灵灵地下垂着,似乎触及到刚刚寒冰融化的春水。经过一个枯寂而漫长的寒冬,斜柳像刚睡醒的样子,焕发出恒久的活力,是最先长出绿叶的树木。鸟儿们对这一抹久违的新绿也由衷的青睐,三三两两,穿梭其中,唧唧咋咋,呼朋引伴,为柳增色。《闲情偶记》说:“此树为纳弹之所,诸鸟亦集,长夏不寂寞,得时闻鼓吹者,是树皆有功,而高柳为最。总之种树非止娱目,兼为悦耳。”可见柳树这种诗意的特质果真名不虚传。

③柳树是没有实际功用的,其弯弯曲曲的造型难成大用,质地亦欠佳,只怕连木匠也难以垂青它。柳树像一个浪漫主义的文人,潦倒而并不消极,依然斜斜地长在那河畔。

④袁村人的观念渐渐发生了变化,村里的许多杂树都被砍伐一空,取而代之的是一棵棵笔挺高拔的白杨树,这种俗称“穿天杨”的树种非常健长,六七年就能成材,自然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由于斜柳长在河畔并没有占置袁村植树的土地,因此免除杀身之祸而幸运地保留了下来。或许是根系扎在水里的缘故,这株斜柳长得也出奇的大气、茂盛,几乎延伸到河的对岸。虽说它有近百的岁数,却一点也不显得苍老衰败,相反给人一种不断进取的昭示和生生不息的昂扬。许多的村子里都被裁上了“穿天杨”,大树老树早就被伐尽了,只有这袁村的斜柳倚老卖老地在护村河畔张扬着它庞大的姿态,几乎成为袁村的一大特色。然而袁村人还是把它看作一种低贱的树。姑娘媳妇依旧蹲在它的躯干上洗衣洗菜,它也并没有因柳的减少而得到尊贵的待遇。斜柳依旧那样知足地活着,而且活得还是那么富有诗意。夏天水涨大了,它斜斜的躯干便浸泡在水里了,顿失了洗衣洗菜方便,被农妇村姑们诅咒谩骂几句也是有的。夏天也常有成群的白鹅在斜柳下伸翅嬉水,白鹅们都伸长脖子去吃柳叶,可怎么也够不着,白鹅便哦哦哦地叫唤着,流露出对斜柳的不满。斜柳“身上”的知了是很多的,也叫得天昏地暗,算是对白鹅的回应。

⑤斜柳热闹了一夏。

⑥后来,袁村依托独特的自然优势,办起了农家乐,旅游业迅速在这里“火”起来。游客见到这么一株奇特的老柳,都觉得罕见和不可思议,它到底是怎样长成的呢?人们带着种种疑问纷纷拍照,把水上那“万条垂下绿丝绦”的自然景观定格在相册里,以便永久珍藏。斜柳的命运从此发生了变化,袁村人再也不敢轻视它,都觉得斜柳是袁村的一景并能带来财富的树了。斜柳也被人刻意地保护起来,躯干不再有一双双脚踏过,害虫也得到了根治。歪歪扭扭的斜柳变成了人人景仰的富贵树,让人想起文人的大器晚成。

⑦斜柳地位的提升并没有让它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它依然不卑不亢不屈不挠不俗不媚地活着,活在晨曦里,活在夕阳下,活在斜风细雨中。他见证了时光的轮回和岁月的变迁,在它生命的年轮里,储藏了多少不为人知的生动细节?只有它自己清楚了。

⑧冬天下起了雪,斜柳身上落满了雪,一树的白。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在开头结尾都说斜柳的阅历不被外人所知晓,前后形成照应,在反复中强调,蕴含着对斜柳精神气质的深沉喟叹。

B.文章引用了《闲情偶记》的内容来赞美柳数既娱目又悦耳的特点,与后文评价斜柳为“浪漫主义的文人”形成了呼应。

C.“斜柳活得富有诗意”一句用拟人手法生动表现斜柳在农人洗衣洗菜、白鹅嬉水和知了鸣叫的环境中泰然自得的情景。

D.斜柳在袁村人办农家乐前后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种变化充分体现出斜柳的生命价值和文化美终于被袁村人认识和接受了。

E.本文通过对斜柳命运变迁的展现,探究了人们对斜柳不同态度的原因,反映出人们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对生活的不同追求。

2.第③段作者为何说斜柳“潦倒而并不消极”,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3.请简要分析文章结尾第⑧段的妙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1

柳宗元

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

伏波2故道风烟在,翁仲3遗墟草树平。

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

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4。

(注)(1)柳宗元、刘禹锡因参予“永贞革新”而久遭贬谪,奉旨返京后,再度被远谪。此诗作于两人在衡阳分手,各自奔赴被贬谪之地的时候。(2)伏波:这里指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其在抵御外侮、平定叛乱上功勋卓著。(3)翁仲:后世称石像或墓道石为翁仲,此指伏波将军庙前的石像。(4)濯缨:洗濯冠缨。《楚辞•渔父》中有“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句。后以“濯缨”比喻超脱世俗,操守高洁。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写两人在长期贬谪之后重回长安,没料到再度被远谪,两句表现了命运之多变,人生之艰辛。

B.“伏波故道风烟在”写诗人行进在伏波将军当年出征的路上,追忆前贤,不由得心生自勉奋发之意。

C.“翁仲遗墟草树平”写英雄一世的伏波将军的庙宇空余石像荒草、断壁残垣,借此感慨世间人心变异,世道衰微。

D.颈联正话反说,诗人借此解嘲自己与梦得因不攀附权贵招致非议,因写诗文讽刺时弊而一再被贬的遭遇。

2.试分析尾联运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查看答案

(1)吴楚东南坼,_________

(2)水面清圆,_________

(3)_________,丘峦崩摧。

(4)江娥啼竹素女愁,_________

(5)小楼昨夜又东风,_________

(6)_________,皓腕凝霜雪。

(7)_________,石破天惊逗秋雨。

(8)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翰,字季鹰,吴郡吴人也。父俨,吴大鸿胪。翰有清才,善属文,而纵任不拘,时人号为“江东步兵”。

会稽贺循赴命入洛,经吴阊门,于船中弹琴。翰初不相识,(    )就循言谭,便大相钦悦。问循,知其入洛,翰曰:“吾亦有事北京。”便同载即去,而不告家人。齐王冏辟为大司马东曹掾。冏时执权,翰谓同郡顾荣曰:“天下纷纷,祸难未已。夫有四海之名者,求退良难。吾本山林间人,无望于时。子善以明防前,以智虑后。”顾荣执其手,怆然曰:“吾亦与子采南山蕨,饮三江水(    )。”

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著《首丘赋》,文多不载。俄而冏败,人皆谓之见机。然府(    )其辄去,除吏名。

翰任心自适,不求当世。或谓之曰:“卿乃可纵适一时,独不为身后名邪?”答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时人贵其旷达。性至孝,遭母忧,哀毁过礼。年五十七卒。(    )文笔数十篇行于世。

《晋书•文苑列传•张翰》

顾彦先①平生好琴,及丧,家人常以琴置灵床上。张季鹰往哭之,不胜其恸,遂径上床,鼓琴作数曲,竟,抚琴曰:“顾彦先颇复赏此不?”因又大恸,遂不执孝子手而出。

《世说新语•伤逝》

(注)①顾彦先:即顾荣,西晋吴郡吴县(今属江苏)人。彦先为其字。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                    属:连缀

B.夫有四海之名者,求退难  良:很,甚

C.时人其旷达              贵:尊贵

D.鼓琴作数曲,            竟:完,结束

2.依次填入文中空白处的虚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翰初不相识,(   )就循言谭

②饮三江水(   )

③然府(   )其辄去,除吏名

④(   )文笔数十篇行于世

A.为  耳  以  若 B.为  也  与  其

C.乃  也  与  若 D.乃  耳  以  其

3.下列句子分编四组,全都能够体现张翰“纵任不拘”性格的一组是:

①翰曰:“吾亦有事北京。”便同载即去,而不告家人。

②子善以明防前,以智虑后。

③俄而冏败,人皆谓之见机。

④或谓之曰:“卿乃可纵适一时,独不为身后名邪?”

⑤张季鹰往哭之,不胜其恸,遂径上床,鼓琴作数曲,竟。

⑥因又大恸,遂不执孝子手而出。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④⑤ D.②③⑥

4.对上面两段文言文阅读材料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季鹰,即西晋名士张翰,是南方人,因其有文才,又纵任不拘,时人比之为步兵校尉阮籍,称之“江东步兵”。

B.两段材料都介绍了西晋名士张翰,虽体裁有别,但文字风格接近,都表现出张翰的独特个性。

C.张翰与顾荣深挚的友情弥足珍贵。顾荣平生好琴,张翰又正是琴声之知音,二人是俞伯牙与钟子期式的知音。尤其最后张翰去凭吊好友,情之所至,琴歌啸傲,令人动容。

D.张季鹰为人纵任不拘。在外为官时,只是因想起了家乡吴中味道特别鲜美的菰菜、莼羹、鲈鱼脍,就弃官而归,从而留下了“莼鲈之思”的典故。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本山林间人,无望于时。子善以明防前,以智虑后。

(2)不胜其恸,遂径上床,鼓琴作数曲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