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在流放地 契诃夫 外号叫“明白人”的老谢苗,同一个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在流放地

契诃夫

外号叫“明白人”的老谢苗,同一个谁也不知名字的年轻鞑靼[注]人,坐在岸边的篝火旁。谢苗是个六十岁上下的老头子,瘦骨嶙峋,掉了牙,但肩膀宽,看上去还挺硬朗,这时已醉醺醺的了。

鞑靼人生着病,难受得很,他裹紧破衣衫,正在讲到他的家乡辛比尔斯克如何如何好。

“那当然,这儿不是天堂。”谢苗说。

“不好,不好!”鞑靼人说着,担惊受怕地朝四下里张望。鞑靼人抬头看一下天。满天星星,跟他家乡一样多,周围也是一片黑暗,可总觉得缺少点什么。在家乡,完全不是这样的星星,这样的天空。

“不好,不好。”他连连说道。

“你会习惯的!”谢苗说,笑了起来,“现在你还年轻,傻,嘴上的奶味还没干,凭那股傻劲你会觉得,这世上没有比你更不幸的人,可是总有一天你会说:‘上帝保佑,但愿人人都能过上这种生活!’你瞧瞧我,再过一个星期,等水退下去,我们要在这里安置渡船,在这两岸间摆过去渡过来。就这样我一干就是二十年。”

谢苗拿起酒瓶,猛喝了一大口,接着说:“我呀,伙计,可不是普通的庄稼汉,也不是出身卑贱的人,我是教堂执事的儿子。想当年我自由自在,进进出出穿着礼服。可现在,我把自己磨炼到了这种地步:我能赤条条躺在地上睡觉,靠吃草过日子。上帝保佑,但愿人人都能过上这种生活。当年,我从俄罗斯被发配到这里,从头一天起我就咬牙顶住:我什么也不要!”

鞑靼人浑身发抖,费劲地搜罗着他所知道的有限的俄语词汇,结结巴巴地说:“上帝保佑,千万别在外乡得病,死掉,埋进这片寒冷的铁锈般的土地里。”

“你会习惯的!”谢苗说,“我走啦,伙计……”

鞑靼人独自留下,他又添些枯枝,侧身躺下,望着篝火,开始思念起家乡和妻子来。红土高坡,驳船,河流,不怀好意的异乡人,饥饿,寒冷,疾病——所有这一切或许实际上并不存在;或许这一切仅仅是梦中所见。

天亮了。正下着雪。

“喂!”对岸有人在喊叫,“放渡船过来!”

“行了,急什么!”谢苗说。那种口气仿佛他深信不疑:这世上的事都用不着去着急,因为照他看来,急也不管用。

等船的是个瘦高个子的老头。他们把马车拖上驳船,又往回划去。谢苗叫他瓦西里·谢尔盖伊奇的那个人,在大家划船的时候,一直站着不动,咬紧厚嘴唇,眼睛望着一处地方发愣。马车夫请求他允许在他面前抽烟,他什么也没有回答,好像没听见似的。谢苗用肚子压着船舵,瞧着他挖苦说:“即使在西伯利亚,人们也照样能生活。活得下去的!”

……

鞑靼人说:“上帝造人,是让他活着,让他高兴,让他发愁,让他痛苦,可是你什么也不要;所以你不是活人,你是石头,是泥土!”

大家都笑起来。鞑靼人厌恶地皱起了眉头,一挥手,裹紧破衣衫,朝篝火走去。几个船工和谢苗拖着沉重的脚步走进了小木屋。

“好冷啊!”一个船工声音嘶哑地说。他在潮湿的泥地上躺下去,伸直身子。

“是啊!不暖和!”另一个附和道,“苦役犯的生活……”

大家都躺下了。门叫风吹开了,雪飘进屋里。谁也不想爬起来去关门:他们怕冷,懒得去关门。

“我挺好!”快要入睡的谢苗迷迷糊糊地说,“上帝保佑,但愿人人都能过上这种生活。”

“你呀,当然,服了一辈子苦役,连鬼都抓不住你。”外面传来狗嗥似的鸣鸣声。

“这是什么声音?谁在那儿?”

“是鞑靼人在哭。”

“瞧他这……怪人!”

“他会习——习惯的!”谢苗说完,立即睡着了。其余的人也很快进入梦乡。

那门就这样一直没关。

一八九二年五月八日

(有删改)

[注]鞑靼:俄国境内少数民族。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的谢苗与年轻鞑靼人对待生活的态度是完全不同的,这两者形成了鲜明对比。

B.流放地满天星星,周围也是一片黑暗,这与年轻鞑靼人的家乡一样,可他总觉得缺少点什么,主要是因为他不适应新环境。

C.小说叙写了以谢苗与年轻鞑靼人为代表的流放者的生活,突出了流放者艰辛,凄苦的状态,表达了要奋起反抗的主题。

D.小说在刻画谢苗这个人物形象时采取了多种方法,如肖像、动作语言等描写,给谢苗起外号“明白人”有讥讽之意。

2.小说中谢苗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3.小说结尾写“那门就这样一直没关”,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这样结尾的意图。

 

1.B 2.①逆来顺受。他是教堂执事的儿子,曾经过着上流社会的生活,后被流放服苦役,但二十年他对此采取顺从和忍受的态度。②愚昧麻木。他说自己能赤条条躺在地上睡觉,靠吃草过日子,并表示自己什么都不要;他总是劝年轻鞑靼人要适应非人的生活环境。 3.①既突出了被流放者麻木的心理状态,又寄寓了作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思想情感。②简单明了,却又意味深长,突出了流放地人们的悲剧命运;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启人深思。③一语双关,既指未关门的情形,又含蓄地表露了作者要求人们行动起来的积极思想。④一直没有关门使得年轻鞑靼人的哭声穿门而人,传达出要求改变现状的呼声,深化了主题。 【解析】 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本题中,B项,“主要是因为他不适应新环境”说法不恰当;应是“主要是因为他远离家人”。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要求分析“小说中谢苗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然后要到小说中圈出直接描写人物言行举止的内容,还可以圈出对该人物起到衬托作用的内容,最后根据这些内容概括人物特点。 本题中,分析人物形象主要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入手。谢苗是教堂执事的儿子,却服苦役已经二十年,还说“我挺好”“上帝保佑,但愿人人都能过上这种生活”,这说明他逆来顺受。面对年轻鞑靼人的痛苦,他说的最多的是“你会习惯的”,说明他已经麻木了。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是“小说结尾写‘那门就这样一直没关’,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这样结尾的意图”,然后看结尾与小说情节、人物形象、小说主旨和艺术效果之间的关系。 解答此题,要结合着结尾“那门就这样一直没关”这句话的含义,外面十分寒冷,门就那样一直没关,让人难以理解。“那门”既指未关门的情形,又曲折地表露了作者要求人们行动的积极思想。因此运用的一语双关的手法,表现了这些被流放者的麻木,也表现出作者对他们的不满,由此也可以看出被流放者悲惨的生活状态,发人深思。门开着,鞑靼人的哭声才能传进屋里,而被流放者却无动于衷,表现了要求改变现状的主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契诃夫是很温和的

在很多国人心中,俄国作家契诃夫以短篇小说著称《变色龙》《套中人》等充满批判现实主义色彩的小说脍炙人口。相比其短篇小说,契诃夫的戏剧成就,相对少有人知。

2014年适逢契诃夫逝世110周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将推出《契诃夫戏剧全集》(总四卷),收录契诃夫一生创作的17个剧本,共53万字,这是契诃夫戏剧在国内首次以“全集”形式呈现,收录了焦菊隐、李健吾、童道明等三位名家的译本。

契诃夫戏剧为什么在今天仍值得阅读?他的戏剧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近日,记者赴北京采访了翻译家、戏剧评论家童道明,他对记者表示,契诃夫对戏剧的贡献要大于对小说的贡献,他所传递的人文关怀穿越时空。

读+周刊:很多中国人认识契诃夫,是通过中学课本中他的小说《变色龙》,在很多人印象中,契诃夫是一位充满讽刺、批判意识的激进作家,事实是这样吗?

童道明:这是一种误解。相比19世纪的其他俄国作家,契诃夫是很温和的。他并不非常激烈,他更善于挖掘人性本身的问题,而不仅仅是批判现实。

托尔斯泰、高尔基都非常喜欢契诃夫。高尔基曾说:“每一个来到契诃夫身边的人,都会不由自主地感到自己希望变得更单纯,更真实,更是他自己。”他在回忆录中也曾说他想成为契诃夫那样自由的人。

我曾经编过一本《阅读契诃夫》,其中收录了很多以前在国内知名度不是很高的作品,其实就是想扭转人们对契诃夫的认识,让人们认识到,契诃夫是一个开放的作家。

读+周刊:契诃夫逝世半个世纪后,他的戏剧价值才被人承认,您认为他戏剧的价值究竟是什么?

童道明:20世纪50年代,西方现代派戏剧崛起。当时的戏剧研究者发现,现代派戏剧剧中人物之间没有直接冲突,也没有正面和反面角色,戏剧冲突不再是个体之间的冲突,而是一群人和社会现实的冲突,反映人的生存境遇与现实环境对人性的压迫。于是,人们向上溯源,发现了契诃夫。契诃夫的戏剧人物同样没有冲突,但他们都痛苦着、渴望着。

关于契诃夫还有一个关键词——人文关怀,虽然这个词并不新鲜,大家都在说,但它的确是契诃夫的一个了不起的文学品质。他的人文关怀可以穿越时空。

读+周刊:我们如何形象地理解契诃夫及其戏剧在如今戏剧界的地位?

童道明:在如今的戏剧界,被演出剧目最多的戏剧家,一个是莎士比亚,一个是契诃夫。著名戏剧导演、英国人彼得·布鲁克有两部经典剧目,一部是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一部是契诃夫的《樱桃园》,这两部剧被国际戏剧界公认为经典戏剧的典范。

读+周刊:在契诃夫戏剧成就的发现上,中国为什么晚了西方50年?

童道明:契诃夫描写的是在没有物质匮乏的时代之下,人们精神上所遭受的痛苦,关注的是人们超脱于物质追求之上的精神追求。契诃夫曾说过,多年以后,我们的物质生活会变得非常好,但依然会有人说:我们不快乐。他预见了100年以后的现代生活。

在亚洲,经济较为发达的日本先于中国理解契诃夫。当我们衣食无忧后,才发现契诃夫所倡导的精神追求是多么重要。

读+周刊:契诃夫为何能在那个年代预见未来的生活?

童道明:因为契诃夫是一个绝对自由的人。他没有宗教信仰,蔑视一切权威,对任何事物都不顶礼膜拜。最重要的是,他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他认为,时代是前进的,人们的精神追求是永恒的,他自己也是这样做的。俄国作家罗扎诺夫曾说:“他是和我们一样的人,不过他更精致,更典雅。”

读+周刊:在您看来,契诃夫戏剧对中国文学的启示是什么?

童道明:一个美国文学史论家曾说过——在反映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上,世界上没有一个剧作家能超过契诃夫。这给我们以重大启示。人与人的隔膜也是当今人类社会的重要主题。中国文坛,最能反映“隔膜”的作家是鲁迅。我很同意德国汉学家顾彬的一句话:从20世纪到21世纪,说哪个中国作家比较伟大,如果真的有的话,鲁迅肯定是伟大的。

读+周刊:59岁时,您尝试写戏剧,契诃夫给了您怎样的影响?

童道明:现代派戏剧所展现的,是一群人跟包围这一群人的社会环境的冲突。契诃夫的作品是如此,曹禺的作品也是如此。

那时候,我就想写一部悲剧,因为中国没有当代悲剧,戏剧缺少悲悯情怀,这是中国当代戏剧最大的缺憾。而曹禺在他的作品中所展现的善良和充满悲悯的人文关怀,自他之后,就再没有出现过。

读+周刊:近年来,您对契诃夫的研究有没有新的发现?

童道明:要深入了解契诃夫,读他的书信是一个好渠道。契诃夫的书信有4000余封,占他文学遗产的1/3,与列夫·托尔斯泰的日记并称19世纪俄罗斯文学两大奇观。从他的书信中,你可以读出他的人格:怀有善良之心、悲悯情怀。而这正是他能写出伟大戏剧的原因。

(节选自《读+周刊》2014年8月19日,有删改)

1.下列关于访谈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人对契诃夫是有一定误解的,其实他不是一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而是一位温和的善于挖掘人性本身的问题的作家。

B.童道明在传播契诃夫作品方面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他曾经编过《阅读契诃夫》,收录了以前在国内知名度不是很高的契诃夫的作品,目的在于扭转人们对契诃夫的认识。

C.契诃夫作品在戏剧界的影响可以与莎士比亚相提并论,因为他与莎翁都是被演出剧目最多的戏剧家。

D.童道明认为要想对契诃夫有深人的理解,只能从阅读他的书信开始,他的书信展现了他的悲悯情怀。

2.童道明认为契诃夫在戏剧创作上有什么特点?根据访谈内容进行概括。

3.在现代社会,你认为还有传播契诃夫戏剧的现实意义吗?请结合访谈内容及个人理解进行阐述。

 

查看答案

《装在套子里的人》多角度,多层次地使用了夸张手法表现了别里科夫的生活习惯、思维习惯、心理习惯、恋爱恐慌症、外在影响力以及内在的虚弱无力等,讽刺了他的顽固保守和胆怯多疑。请你运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一个人物(父母,同学等),250字左右。

 

查看答案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80个字。

2019年9月25日上午,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投运仪式在北京举行。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位于中国北京市大兴区及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之间,按直线距离来计算,距天安门约46公里、距雄安新区55公里,未来这里将和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构成双枢纽运行格局,与天津滨海国际机场、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形成京津冀世界级机场群,打造京津冀一小时交通圈。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功能定位为“大型国际枢纽机场”,为打破发展瓶颈,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以“Airport3.0智慧型机场”的运行管理理念为核心,辅以“互联网+机场”的理念,利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立体感知、全面互联的机场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共享和全面协同。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被誉为“世界新七大奇迹”榜首,从2014年2019年,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就完成预定的建设任务,顺利投入运营,充分展现了中国工程建筑的雄厚实力,充分体现了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一般说来,诗与词在意境上有相似,相通之处,也有相反,相异的地方。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说,词“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他说的词“能言诗之所不能言”,即①___________,“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则是说词有时也不能表达出诗所能传达的情意。换句话说,就是②___________,有的时候诗能表达的,不一定能在词里表达出来,同样的,③_________

 

查看答案

给下面这组漫画配上一个恰当的标题,并说明解说每幅画面。要求:标题不得为“无题”,画面解说应符合语境,每幅画面的解说不得超过12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