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大巧若拙是体现中国美学基本特点的理论之一,包含去机心重偶然、去机巧重天然、去机锋重淡然等内容,体现出中国美学师造化、轻人工的理论倾向。
大巧若拙的美学观念强调对机心的超越,反对目的性的求取,强调偶然性的兴会;反对先行存在的秩序,强调审美不是对先行存在的法度的实现,而是自在、自由、无所依循的创造活动。
大巧若拙作为一个哲学命题,思考的中心问题是人工技巧和自然天全之间的关系。它是中国哲学中较早对技术主义进行批判的代表性观点。技巧的发展,是文明进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在道家哲学看来,文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并不必然带来人的性灵解放,工具的发达,技巧的凝聚,技术方式的变革,由此基础上产生的对技术主义的迷恋,却构成了对人自然真性的压抑。庄子认为,人类文明就是追求巧的过程,但在这一过程中,人常常会忘记,巧只是工具上的便利,并不能解决人心灵中根本的问题,物质的巧并不能代替生命的体验。道家提倡大巧若拙哲学,就是将人从知识的跃跃欲试回到天全的懵懂;由欲望的追求返归性灵的恬淡。
大巧若拙,不是依人理性的秩序去解释世界,而是以天地的秩序为秩序,如中国造园艺术的最高原则是“巧夺天工”,人的一切努力就是悉心体会世界本来具有的秩序,去除心灵的粘滞,去契合它。用明计成《园冶》的话说,就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园林创造“虽叨人力”,但“全由天工”园林是人的创造,是人工的,但园林创造强调无人工刻画痕迹,做得就像自然固有的一样,做得就像没有做过一样,这就是天工。不是“人饰”,而是“天饰”,才是中国园林的立园之本。
西方传统园林有一个内隐的原则,就是人是自然的主人,重人工,重理性;中国园林强调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与自然的密合成为造园的根本原则。西方传统的英式园林、法式园林,或是罗马式园林,都强调外在整饬的秩序,要求时称、整齐,符合其追求理性的趣味。但在中国则重视美丽的无秩序,力求体现大自然的内在节奏,表面上的无秩序隐藏着深层的秩序。
排斥技术主义的思想,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是占主流的。在中国美学看来,艺术是心灵的游戏,而不是技术,技术乃艺术创作之手段,但创作者不能成为技术的奴隶,动辄操规矩,举绳墨,较工拙,这样人最终成为技巧的奴隶。
中国美学中这悠长的反技巧传统,强化美学中重体验的思想但也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如在绘画中,逸笔草草不求形似,已成风气,高明者自臻高致,至其末流,则演变为胡乱涂鸦,以色貌色、以形写形之风全然抛弃,不从功夫中进入,而一味等待着妙悟,阻碍了绘画艺术的正常发展。
(选自《七巧若拙美学观的若干思考》朱良志)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大巧若拙作为一种美学观念,强调的是自然天成,偶然得韵,自然创造,而不能有机心。
B.道家哲学追求生命的体验,主张由对物质的巧的追求返归性灵的恬淡,反对对技术的迷恋。
C.道家哲学认为,技术的发展虽然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但并不能带来人类性灵的解放
D.以天地秩序为秩序,而不以人工为秩序是中国园林立园之本,强调无需人的自然之美。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中国园林艺术为论证的主要论据,论证大巧若拙重偶然、重天然的这一美学特质。
B.第三自然段中借助庄子的言论论证了大巧若拙对人工技巧和自然天全这一关系的态度。
C.第五自然段通过与西方传统园林造园林原则的对比,论证了中国园林强调自然天成的趣味的观点。
D.文章对大巧若拙的论证先阐释基本内涵,又重点从哲学角度论证其理论依据,最后回归美学特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说西方传统园林强调人在自然面前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人对自然的控制,那么中国园林则强调人与自然的密合,强调人是自然的一部分。
B.大巧若拙哲学其实是在强调要还世界以真实意义,不是人所给予的意义,不以人的理性为核心,而是体现大自然的内在节奏和秩序。
C.中国传统美学完全排斥技术主义,强调技术乃艺术创作之手段,创作者不能成为技术的奴隶。这既具有积极意义,也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
D.中西方在园林造园上有各自遵循的原则,西方园林修直道路、花卉栽种成行成列,追求理趣,中国园林多用曲线体现自然野趣。
下列句子按文言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④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⑤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⑥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⑦岩限当道者 ⑧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⑨使快弹数曲
A.①③⑦\⑤⑥\②④⑧\⑨ B.①③⑦\④⑤⑥\②⑧\⑨
C.①⑦\③\⑤⑥\②④⑧⑨ D.①⑦\③\⑤⑥\②④⑧\⑨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②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③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④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⑤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⑥小学而大遗 ⑦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⑧侣鱼虾而友麋鹿
⑨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⑩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A.①④⑤⑨\②⑥\③④⑩\⑦\⑧ B.①⑤⑨\②⑥\③④⑩\⑦\⑧
C.①④⑨\②⑥\③④⑧\⑦ D.①⑤⑨\②⑥\③④⑦⑩\⑧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A.洗盏更酌 莫辞更坐弹一曲
B.烟涛微茫信难求 低眉信手续续弹
C.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D.凝绝不通声暂歇 如听仙乐耳暂明
对下列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艺经传”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
B.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C.“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文学体裁,除了“行”还有“歌吟、引曲、辞”都是诗歌的体裁。
D.农历的每月十五日称为“望日”,“王戌之秋,七月既望”中“既望”应指农历十六日,“晦”指农历每月三十日。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味道不能写只能闻,要你身临其境去闻才能明了。
B.自然与精神,宗教信仰与日常生活,不是相互敌对和矛盾,而是相反相成,各得其所。
C.袁隆平的态度是尊重权威但不崇拜权威,不能跟在权威后面邯郸学步,不敢越雷池一步。
D.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