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林清玄在《清凉菩提》中写道:“错过,不是错了,而是过了。”
请以“错过”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800字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诗歌语言往往要突破原有的语言规则来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以取得某种强调的效果,请分别从喻意和情感两个角度来解释划线部分。
中国的土地
刘湛秋
你可知道这块神奇的土地,
埋藏着黄金般的相思。
串串杜鹃花嫣红姹紫,
激流的三峡传来神女的叹息,
冬天从冻土层到绿色的椰子林,
蔷薇色的海浪抚爱着砂粒。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一位文学教授在给学生介绍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时,他将教室的窗帘全部拉上,点起了一枝蜡烛,说这是普希金;然后他又点起一枝蜡烛,说这是果戈理;接着他把教室的日光灯拉亮了,说这是契诃夫;最后,他拉开窗帘,阳光撒满教室,他说,这就是托尔斯泰。
这位教授对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两个主要观点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为什么汉字是方块字,这个问题虽然没有明确的考证,但从古人观察世界的方式中便能___________。在古人心目中,“天圆地方”,地是方形的,而且在这四方形地的尽头,还有撑着的柱子。从甲骨文可以看出,汉字基本上是方形。到了西周末年,汉字一字一方格的特点已经完全成形了。此后,春秋战国时从篆书到隶书,( ),这种方方正正的写法,体现了中国古人所追求的客观美——稳重、端庄、平衡、对称,有一种___________之美。
虽然后来有了“龙飞凤舞”的草书,但每个朝代的正体字,仍然沿袭着工整的书写模样。最早的金文,即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都写得___________,在当时写字是件极其庄重严肃的事。到了周朝后期,各国纷争,文字异性,但距离周国最近的秦国,其正体字仍然是规正的篆体字。在秦国建立秦朝、灭六国之后,正式立小篆为正体字。但在官方规定的正体字之外,秦简上还出现了一种辅助性书体,即后来的隶书,到汉代汉武帝年间,隶书逐步取代篆书成为正体字。此后,在魏晋南北朝年间,楷书___________,成为官方认可的正体字,一直流传至今。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窥见一斑 大方 行云流水 流传
B.可见一斑 朴素 端正典雅 盛行
C.可见一斑 端庄 方方正正 流传
D.窥见一斑 周正 规规矩矩 盛行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从字形上来看,方方正正的方块字取代了圆润瘦长的汉字,汉字完成了一次飞跃
B.汉字完成了一次飞跃,从字形上来看,圆润瘦长的汉字变成了方方正正的方块字
C.汉字完成了一次飞跃,从字形上来看,圆润瘦长的汉字取代了方方正正的方块字
D.从字形上来看,圆润瘦长的汉字被方方正正的方块字所取代,汉字完成了一次飞跃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秦国灭六国,建立秦朝之后,正式立小篆为正体字。
B.秦国灭六国,建立秦朝之后,正式决定小篆为正体字。
C.在秦国灭六国、建立秦朝之后,正式立小篆为正体字
D.在秦国灭六国之后,建立秦朝,正式决定小篆为正体字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他旧地重游,引发其对往昔不平凡生活的回忆
(3)苏轼在《赤壁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婉转悠长延绵不尽的乐声之美。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小题。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郑板桥(清)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诗题我们可以看出,这是郑板桥赠给他的朋友包括的诗。
B.诗人在衙署书房里躺卧休息,听到窗外风吹萧竹之声,让他产生联想。
C.“疑是”,用得非常妙,好像他听到的是民间的百姓的呻吟之声。
D.诗的第三句诗人写他自己只是一个卑微的小官,流露出壮志难酬的情感。
2.“一枝一叶总关情”有什么含意?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