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渔歌子·柳垂丝
李珣
柳垂丝,花满树,莺啼楚岸春天暮。棹轻舟,出深浦,缓唱渔郎归去。
罢垂纶,还酌醑①,孤村遥指云遮处。下长汀,临深渡,惊起一行沙鹭。
[注]①醑:xū,挥发性药物等的醇溶液,这里指酒。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上片用了情景交融的写法,前三句写到柳丝、花树、湖山等优美景象作为背景,给作者春游渲染出了欢快明朗的气氛。
B.这首词上片后三句做到视听结合,写词人听到悠扬的歌声,见到打鱼人满载着鱼儿,喜出望外,欣然而歌,异常热闹。
C.“孤村遥指云遮处”一句展示的是准备返回时的一幅画面,天边依稀可辨的孤村,即是自己下榻去处。
D.下片中的“深”字表明船儿在水上摸黑行进,而“惊”字则打破了寂静,呼应了上片热闹非凡的景象。
2.清朝评论家李调元说:“世皆推张志和《渔父》词,以‘西塞山前’一首为第一,余独爱‘柳垂丝,花满树……,一词,此词不减‘斜风细雨不须归’也。”由此看来,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陆象先器识沉邃,举制科高第,为扬州参军。时吉项与元方①同为吏部侍郎,项擢象先为洛阳尉,元方不肯当。项曰:“为官择人,岂以吏部子废至公邪?”卒以授。俄迁监察御史。初,太平公主②谋引崔湜为宰相,湜曰:“象先人望,宜干枢近,若不者,湜敢辞。”公主不得已为言之,遂并知政事。然其性恬静寡欲,议论高简,为时推向。湜尝曰:“陆公加于人一等。”公主既擅权,宰相争附之,象先未尝往谒。及谋逆,召宰相议,曰:“宁王长,不当废嫡立庶③。”象先曰:.“帝得立,何也?”公主曰:“帝有一时功,今失德,安可不废?”对曰:“立以功者,废必以罪。今不闻天子过失,安得废?”公主怒,更与窦怀贞等谋。公主卒诛死。时象先坐为公主所进,将同诛,玄宗遽召免之。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以保护功,封兖国公。初,难作,睿宗④御承天楼,群臣稍集,帝麾曰:“助朕者留,不者去!”于是有投名自验者。事平,玄宗得所投名,诏象先收按,象先悉焚之。帝大怒,欲并加罪。顿首谢曰:“赴君之难,忠也。陛下方以德化天下,奈何杀行义之人?故臣违命,安反侧者。”帝寤善之时穷治公主党与象先密为申救保全甚众出为剑南按察使为政尚仁恕。司马韦抱真进谏曰:“公当峻扑罚以示威,不然,民慢且无畏。”答曰:“政在治之而已,必刑法以树威乎?”卒不从,而蜀化。累迁蒲州刺史。小吏有罪,诚遣之。大吏白争,以为可杖。象先曰:“人情大抵不相远,谓彼不晓吾言邪?必责者当以汝为始。”大吏惭而退。尝曰:“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为烦耳。第澄其源,何忧不简邪?”故所至民吏怀之。卒,年七十二,赠尚书左丞相,谥曰文贞。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四十一》,有删改)
[注]①元方;陆象先的父亲。②太平公主:唐睿宗的妹妹,受其母武则天宠爱,权倾一时。713年因谋反被唐玄宗赐死,其党羽被处死的达数十人。③废嫡立庶:宁王是嫡长子,李隆基是庶子。④睿宗:此时已退位,他对太平公主的政变持支持态度。
1.下列对文中加波浪线内容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寤善之/时穷治公主党/与象先密为/申救保全甚众/出为剑南按察使/为政尚仁恕
B.帝寤善之/时穷治公主党与/象先密为申救/保全甚/众出/为剑南按察使/为政尚仁恕
C.帝寤善之/时穷治公主党与/象先密为申救/保全甚众/出为剑南按察使/为政尚仁恕
D.帝寤善之/时穷治公主党/与象先密为申救/保全甚/众出/为剑南按察使/为政尚仁恕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侍郎为唐朝官职。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六部的长官称为侍郎,正三品,副官为尚书。
B.迁,表示官职调动改派,一般情况下,“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左迁”是降职,“累迁”表示多次调动。
C.“谥”指谥号,谥号是我国古代,最高统治者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根据其生前表现,给他另起的称号。
D.“高第”这一说法与科举制度有关。明清时科举考试分为童生试、乡试、会试、殿试四个等级。其中殿试是由皇帝主试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象先声望卓著,深受人们推崇。太平公主想推荐崔湜为相,崔湜认为陆象先很有声望,如果他没有拜相,自己不敢为相,太平公主只得同时推荐陆象先为相。
B.陆象先为官正直,敢于发表己见。太平公主专权,陆象先不依附她;太平公主以立嫡长子为由想废掉唐玄宗,陆象先认为唐玄宗没有过错不应废除他的皇位。
C.陆象先为政宽仁,受到民吏爱戴。有人建议用严酷的刑罚树立威信,他没有接受;对犯了罪的小官吏也宽容以待。因而,陆象先所到之处百姓和官吏都怀念他。
D.陆象先很有胆略,暗中保护多人。唐玄宗得到对唐睿宗表忠心的名单,命陆象先搜捕,陆象先却将名单烧毁,并暗中保护了许多人,因此被贬为剑南按察使。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主卒诛死。时象先坐为公主所进,将同诛,玄宗遽召免之。
(2)小吏有罪,诚遣之。大吏白争,以为可杖。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脑汁工厂
[新加坡]伍木
赋闲在家多时,眼见坐吃山空,惊觉长久下去不是办法;但求无门,空有一身才华无人赏识,除了感叹复感叹,又能奈何?
自向肩不能扛,手不能挑,粗重活干不了,但对于动脑筋的工作还是可以一试的。每天勤于翻报纸、写信、打电话、亲临面试,可是仍然无人问津,只好徒呼负负。原本所订下的高目标,亦越降越低;最后但求三餐一宿,什么都肯干。
一日,翻开报纸的征聘版,眼前出现一则巨幅广告,上面写着“征聘奴隶”4个大字,不禁吓了一跳。奴隶制度不是在很多年以前就彻底瓦解了吗?而且奴隶者,只有“买卖”,何来雇用?况且,试问有谁甘愿沦为奴隶,任人控制、折磨和摆布?
后来回头一想:既然这个广告在报纸上堂而皇之地刊登出来,表示报馆已接受了广告中“耸人听闻”的字眼。也许这是广告刊户大胆突破的意图,也许这是撰稿员心血来潮的“划时代绝句”。君见不久前某工厂在征聘机器操作员时,还打着“请你来当工人皇帝”的字眼!总而言之,这些都是广告噱头了!
对于求职若渴的我来说,这则征聘广告无疑是具有挑战意味的。我天性喜欢接受挑战,越是有挑战性的事物,我越是要去碰它。于是,我把征聘条件细读一遍:
(一)学历不拘、年龄不拘、性别不拘。
(二)工作时间具有高度灵活性。
(三)必须能够承受高度的工作压力。
利益:
成功受雇者每人将拥有一架手提电话机。
广告上的条件和利益虽然列得有点模糊,但当我按地址找到那家公司时,已有大批捷足者在等着被传召面试。全球性的失业浪潮,真的正冲击着这些饥不择食、慌不择路的饥民吗?(包括我?)
填妥申请表格后,领了号码牌子,我有充裕的时间打量这家公司。这是一家规模不小的公司,员工们各就各位,或沉思,或冥想,或凝视远方,或伏案而睡……总之,我真怀疑自已来到一座闲云野鹤的寺院,坐禅的心情把较早时焦虑的情绪吹得烟消云散。
轮到我的时候,脸带笑容的秘书小姐很客气地请我移步到会议室。会议室内有一名戴金丝眼镜的男子,正在翻阅我的申请表格。
“请问你对本公司的了解有多少?”
“一无所知,愿闻其详。”
“唔。”答案在对方的意料之中。对方如背书般地说。
“我们基本上是一家提供商业服务的公司,业务范围包括管理咨询、市场策划和产品行销等等。无论是哪一行业的机构找我们帮忙,奄奄一息的我们会帮他起死回生,蒸蒸日上的我们会帮他锦上添花。
我点了点头,表示基本概念已经有了,然后问眼前这位“再世华陀”:
“我想多了解一些这里的工作条件。”
“我们重视的是员工的素质——即头脑,所以学历、年龄和性别都不是考虑的因素;至于员工们的脑筋有多棒,‘点子’行不行的通,都是由我直接鉴定,而且丝毫不会错,所以,我的外号也叫做‘脑子测定仪’。”
我失笑:
“那工作时间呢?”
“上班时间从早上八点开始,唯有下班时间无限。我们会分给成功者每人一架手提电话机,大家必须随时随地携带,确保必要时随传随到。”
我恍然大悟:所谓的利益原来是这么一回事,难怪别人说:政治是肮脏的,影圈是复杂的,而商场,则是黑暗无比的。
我继续保持镇定:“工作压力又有什么具体的说明吗?”
“这是一个很抽象的问题,没有绝对的解释,唯一可以说明的是,为了训练员工的能耐与韧性,员工必须能够在叱责与谩骂中,继续开朗和高度集中地工作。”“奴隶”当然是要面对“叱责与谩骂”的一没施加私刑已经很厚道了,所以我并不对这番话语表示过度的惊讶。
“我同意并接受您所列的条件和利益。”为了三餐一宿,我说:“请您让我签暑聘书吧!”
“凭你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能够做这么聪明的决定,我肯定你是个人才。”对方说,接着递来一份以英文打字的聘书,上面写着:
“脑汁奴隶”
和“脑汁测定仪”握别后,走出会议室,我复看到一群不知道为了什么而枯坐冥思的“闲云野鹤”,正在不知道为了什么地出售自己的脑汁……
(选自2008年8月24日文学网)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先写“我”一直找不到工作,结尾又说“我”“是个人才”,这就形成前后反差,意在增加情节的趣味性。
B.文中列举的三个征聘条件十分模糊,但在后文中都有具体交代,这样写,意在使前后内容形成呼应,增加小说的严谨性。
C.“我”打量公司的内容主要运用了视觉和心理描写,意在表现这里社会环境的独特和工作轻松、毫无压力的懒散状态。
D.“脑子测定仪”向“我”介绍工厂性质和业务范围时,连用了四个成语,意在表现公司的工作业绩和引以为骄傲的心理状态。
2.小说两次写到“闲云野鹤”,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
3.小说中的“我”明明知道商场是“黑暗无比的”,可又为什么要急于应聘签约呢?请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所谓追溯体系,就是通过线上线下等手段,采集记录农产品生产、流通等环节信息,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强化产品全过程质量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
近年来,一个完善的追溯体系正在形成。国务院和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了10多项重要政策意见,明确了追溯体系建设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例如,在标准规范方面,先后研究制定了肉菜、中药材及酒类流通追溯编码规则、数据格式、接口规范等22项行业标准,为追溯体系互联互通和全国推广打下基础;在法规建设方面,一些行业追溯体系建设要求先后写入《产品质量法》《食品安全法》《中医药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上海、福建、甘肃等地先后出台了本地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办法,北京、石家庄、牡丹江等市出台了专门性地方政府规章;山东建立起政府部门间追溯数据共享方案,拟定追溯体系运行考核制度和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应急预案,推进形成长效工作机制。
很多地方利用电子化、信息化手段,破解追溯难题。例如,北京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了肉菜商品流通索证索票、购销台账的电子化。不少地方还将追溯与微信、支付宝等交易手段相结合,提高消费者使用追溯平台的积极性。
(摘编自彭训《把“追溯”进行到底》,《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年02月13日)
材料二: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2月12日,新加坡国会三读通过新加坡食品局法案,日后将由单一机构监督食品安全和粮食安全,并协助新加坡农业食品业探索机遇,将新加坡打造为农业食品中心。
新加坡环境及水源部长马善高为法案进行二读时说,全球农业食品环境正在迅速改变,随着发展中国家收入的增加,全球粮食需求预计也将上扬60%。与此同时,全球食品供应链越来越复杂,意味着食品有更多机会遭受污染,并且在问题发生后会更难找出污染源头。因此,成立新加坡食品局将有助政府全方位地应对整个食品供应链中所发生的食品安全和粮食安全事件。
(摘编自《新加坡将由单一机构监督食品安全》,海外网2月13日电)
材料三:
据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负责人介绍,为有效保障市民食品安全,中心加大节日期间食品安全检验工作力度,每日出动食品快速检测车,对粮食制品、肉及肉制品、食用油、豆制品、禽蛋制品、调料和调味品、乳制品等节日热销食品开展重点检验,主要检测这些品种中的农药残留、兽药残留、新鲜度等易出问题的项目。快检过程中,检测人员严袼按照食品抽检规程及产品抽样要求开展抽检工作,现场取样,现场快速出结果并及时公布,将监测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及时报告市市场监管局处理,对不能及时得出检验结果的项目,将通过短信等方式向送检者告知,进一步确保了检验工作规范化、公开化、痕迹化,受到群众“点赞”。
在眉山新区大市场的检测服务点,笔者见到工作人员向来往的群众发放图文并茂的食品安全宣传单,讲解如何辨别食品质量、科学认识食品安全、破解食品安全谣言等知识。市民反映,政府部门的快检服务帮助老百姓辨别食品真假、好坏,是一个很好的活动,通过活动开展让大家吃得更安全、更放心。
据悉,1月31日至2月10日期间,眉山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共出动检验人员39人次,车辆13台次;监测和接受群众送检285批次,检测结果全部合格;切实为人民群众饮食安全站好岗、护好航,快检服务将持续贯穿整个节日期间。
(摘自李洋《眉山快检护航春节市场食品安全获群众“点赞”》四川新闻网2月13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完善的追溯体系,不仅有信息的采集与记录,还能够实现农产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并强化产品全过程质量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
B.充分利用电子、信息技术等手段,有助于破解追溯难题,而为提高消费者的参与度,不少地方已将追溯与微信、支付宝等相结合。
C.为应对全球农业食品环境的迅速改变,食品供应链日益复杂,食品污染的治理难度加大的局面,新加坡成立单一食品监督机构。
D.眉山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将以规范化、公开化、痕迹化的操作实现食品快检,护航春节市场食品安全,期望贏得群众的认可。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家层面提供标准规范、法规建设等政策保障,所有省市出台本地的规章制度、数据共享方案等,共同打造完善的追溯系统。
B.由材料三可以看出,眉山节日期间加大了食品安全的检验力度,主要检测了热销食品的药物残留、新鲜度等易出问题的项目。
C.眉山节日快检除了突出了“快速”和“现场”特点外,还发放材料进行了食品安全宣传,帮助老百姓增长该方面的知识。
D.由材料一和材料三可以看出,食品安全追溯体系涉及面广,科技含量高,落地不易;而眉山“快检”操作便捷,值得推广。
3.以上三则材料,对“食品安全问题”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称呼,水很深
按现在的说法,“吾”和“我”算是同义词。其实,它们之间还是有差别的。宋朝有本《四书笺义》就说,“吾”是对自已说自己,比如“吾有知乎哉”;对别人说自己则是“我”,如“有鄙夫问于我”。这里面的差别挺微妙的。不过呢,这不算很重要的事情,因为现在很少用“吾”了,这种细微的差别,当个小知识知道就行了,不知道也无伤大雅。
写信的时候,熟人之间往往不署名,最后写上“知名不具”,透着一种亲密。不过要在唐宋时期,“不具”这个词不能乱用,只能是长辈对晚辈说、上级对下级说。那要是反过来呢?位卑者对位尊者,要用“知名不备”。同辈朋友之间,只能写“知名不宣”。宋人魏泰在《东轩笔录》里,就讲了这样的区别。魏泰说,从字面看,这三种写法没有轻重之分,也不知道是谁定的,“而举世莫敢乱,亦可怪也”。还有两个古装戏里经常用到的称呼,就是“老爷”与“大人”。细说起来,“大人”这个称呼,在明朝以前是不受欢迎的,因为明朝官场要称“老爷”,但也有很多区别。外任司、道以上的官员,称“老爷”,而相对低级别的官员,要称为“爷”。至于乡绅、地主之类,那是不能称“老爷”的,只能称“老爹”。有趣的是,如果当爹的已经是“老爷”了,那么儿子无论官做到多大,别人也不能叫他“老爷”,只能叫“大爷”。
而“大人”这个称呼在清代早期还一度不被接受。清代的《柳南随笔》里说,有个县丞叫李玉森,见到朝廷来的巡查官员时,称呼对方为“大人”,对方还生气了。李玉森解释说:“大人这个称呼多美啊,不用来称呼您,这个词儿就贱了。”说得对方脸色立刻就转好了。
后来“大人”逐渐普及了。总之,张大人、李大人什么的就叫起来了。不过有一点得注意,“大人”还是官员之间的称呼,吏员(政府聘任的无功名的办事员)和老百姓,还是得叫官员为“老爷”“大老爷”。
在古代,即便在一般老百姓之中,也有些用来区别人的称呼。例如男青年,就被分成两种。学习好的、家里有背景的文艺男青年,会被称为“秀”,如张三秀、李五秀,这个“秀”字一度成为男孩名字中的常用字。而普通的男青年,就叫作“郎”,张三郎、李五郎。慢慢地,“秀”这个称呼,也蔓延到女子之中。北宋建安有位姓徐的女子,写了本书《闺秀集》,从此会吟诗有文化的女孩子,就被叫作“闺秀”。再后来,女性基本,上抢走了这个“秀”字,男性就不怎么用了。
还有两个常用称呼:老师、同学。其实这两个词全是明朝才有的。在明朝之前,人们称呼老师为“先生”,可到了严嵩掌权的时候,情况变了,阿谀奉承的人把严嵩叫“老师”,更肉麻的,则叫“老夫子”,言外之意,是严老师直逼孔圣人。
至于“同学”,则出现在明末。以前上学,一个老师教的叫同门,同一届考生叫同年,没有叫同学的。当时的精英黄宗羲在一首诗的注解里写道:“同学之称,余与沈眉生(沈寿民)、陆文虎(陆符)始也。”看来“同学”这个词不错,很快就被大家用开了。
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称呼。文艺作品不是史书,用错了大家可能也不知道,反正不是当真看的。不过要用对了呢,那显得自己多严谨、多认真啊。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A.在今天看来,“吾”和“我”算是同义词,但在宋朝,“吾”和“我”的差别还是很大的,我们必须要搞清楚。
B.明朝官场,外任司、道以上的官员,称“老爷”;而相对低级别的官员,要称“爷”;至于乡绅、地主之类,只能称“老爹”。无一例外。
C.在清代,“大人”这一称呼在官员之间逐渐被接受,并普及。不过“大人”还是官员之间的称呼。
D.在明朝之前,人们称呼老师为“先生”,在明朝之后,人们称呼老师为“老夫子”,言外之意,是老师直逼孔圣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文章由“吾”和“我”这个小知识开头,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恰到好处地引人话题,为后文论证做了个恰当的引子。
B.在论述“老爷”与“大人”之间区别时,以明朝、清朝为两个时间节点,引用《柳南随笔》里的小故事,妙趣横生。
C.文章主要运用引用和对比的论证方法,来论证我国古代人物称呼之间的差别及演变过程。
D.文章论证称呼变化时,注重辩证论证,提出对称呼变化的合理区分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最正确的一项是
A.在古代,一般老百姓之中,男青年可被称为“秀”或“郎”,熟悉的人称“郎”,初次见面一般称“秀”。
B.在古代,同年之间写信,如果不署名的话,最后都会写上“知名不具”的字样,透着一种亲密。
C.明末以前,同一个老师教的学生叫同门,同一届考生叫同年,而“同学”这一称呼是出现在明末的。
D.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称呼。文艺作品不同于史书,即使用错了,也不是什么要紧的事情,无须太认真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文学艺术创作者来说,或早或晚,都会遭遇到这个问题——为谁创作、为谁立言?习近平同志强调:“文学艺术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目前,文艺界普遍认识到,只有与身处的时代积极互动,深刻回应时代重大命题,才会获得艺术创作的蓬勃生机。然而,在创作实践中,还有许多作家、艺术家困惑于现实如此宏走丰富,以至于完全超出个人的认识和表现能力。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现实太精彩了,它甚至远远走到了小说家想象力的前面。是的,我们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随时发生着习焉不察而影响深远的变化。这就为作家、艺术家观察现实、理解生活带来巨大困难。对于他们而言,活灵活现地描绘出生活的表象,大约是不难的,难就难在理解生活复杂的结构,理解隐藏在表象之下那些更深层的东西。那么,这“更深层的东西”是什么呢?
去过天安门广场的朋友一定会对矗立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印象深刻,许多人都背得出上面的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水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今天,再次诵读这段话,我们就会意识到,这改天换地的宏伟现实是人民创造的,人民当之无愧是时代的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认识到人民的主体地位,才能感受到奔涌的时代浪潮下面深藏的不竭力量,才有可能从整体上把握一个时代,认识沸腾的现实。
认识人民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是为了从理性和情感上把自己放到人民中间,是为了解决我是谁、我属于谁的问题。新文化运动以来,无论是经历革命与战争考验的现代作家,还是上世纪80年代那批经历了知青岁月的当代作家,他们内心其实都有一方情感根据地,都和某一片土地上的人民建立了非常深切的情感关系。这些作家是属于某个情感共同体的,这个共同体时刻提醒着他,他的生命和创作与这世界上更广大的人群休戚相关。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或许并不是我们的读者,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将他以及他所代表的广大人民作为我们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
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在新的时条件下,我国文化产品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缺不缺、够不够的问题,而是好不好、精不精的问题。诚然,娱乐和消费也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一部分,但是,有责任感的艺术家会深深感到,我们就生活在那些为美好生活、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人们中间,理应对我们的共同奋斗负有共同责任。我们有责任通过形象的塑造,凝聚精神上的认同。这种认同,是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认同,是与新时代伟大历史进程的同频共振。作家和艺术家只有把自己看成人民的儿子,积极投身于人们争取美好未来的壮阔征程,才有能力创造出闪耀着明亮光芒的文艺,照亮和雕剥一个民族的灵魂。
(摘编自铁凝《照亮和雕刻民族的灵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作家树立了与时代积极互动的理念,在创作实践中就能做到以人民为中心。
B.对人民的情感认同,是新文化运动以来很多作家创作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C.人民是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因为普通劳动者才是文艺最理想的读者。
D.真正扎根时代、富有责任感的艺术家,无须考虑人民群众的娱乐和消费需求。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在逻辑上也是逐层递进的。
B.文章论证兼顾现实与历史,既有对当下创作的分析,也有对历史经验的总结。
C.文章引用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内容,巧妙衔接了上下文,也有力支撑了论点。
D.文章末段论证了正面人物的塑造是新时代文艺“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体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那些认为现实走在小说家想象力前面的作家而言,困难在于如何把握生活的复杂结构和本质内容。
B.对艺术家而言,日新月异的变革时代,既意味着巨大挑战,也能激发创作热情,促使他们投身沸腾的生活。
C.老舍曾说:“不去与劳动人民结为莫逆的好友,是写不出结结实实的作品的。”这与文中情感共同体的理念是相通的。
D.我国当下文化产品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经由量的问题转向质的问题,艺术家的创作也应少而精,凝聚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