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网上流传一些类似这样的文章,一个专科毕业生毕业后,一步步稳扎稳打,逐渐坐上了企业管理层,甚至助理都是清华硕士,结尾还告诉你,学历不重要,能力最重要。
马云,二本毕业,现在是中国首屈一指的企业家;乔布斯考上全美第三的里德学院,因为经济因素中途辍学;比尔·盖茨和脸书创始人扎克伯格,他们都曾中途辍学哈佛。
《我是演说家》中,张雪峰说:“几乎所有的500强企业招聘经理都告诉你学历不重要,但是他们招聘大学毕业生时只会去985大学。”
对于“学历”与“能力”你有什么看法?结合以上材料,联系现实,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角度自选,体裁不限,题目自拟。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最近一本名叫《Q版语文》的新书在网上和书店很流行,《卖火柴的小女孩》、《司马光砸缸》《背影》等中小学经典课文,被改成荒诞不经的搞笑故事。如司马光砸缸救出的竟是青蛙王子、圣诞老人等;卖火柴的小女孩签约成演艺界明星;《背影》中的老父亲,因懒得走路从铁轨爬过去,被“红袖章”抓住罚了款……
针对材料中所反映的现象,写一段评论,要求辩证分析,100字左右。
下面是泉港水务集团发布的停水通知正文,其中有五处表述不规范,请标出并作出修改。
因水泵站变电室线路维持的需要,自2019年2月12日8:00起,师大附中及周边区域停水,预计工程将于2月12日15:00结束,那时供水将陆续恢复。泉港水务集团招呼上述地区的用户储一下水。由此造成的不便,还请谅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的语言文字存在数千年,被历代中国人作为母语使用,已达______的境地。纵然身在_________,张口一句汉语,便知你从故乡来。
有人断言,中国未来的作家不太可能站得比唐诗更加高远。因为唐朝的诗人一生都在为穷尽文字之美而______,今天繁杂的学问,让作家们失去了对汉字纯正而深刻的把握。知识的丰富恰恰让作家们处于能解读,却不会创造的尴尬境地:能看透文章的浅薄,却不能使自己的文章深厚;能体味到唐诗的美妙,却写不出美妙的唐诗。
中国历代文人对母语的创新_______,唐诗写乏了出现了宋词,宋词写到尽头出现了元曲。( )中国文人独立的个性和品质经过几千年的锤炼,深入骨髓,成为基因。
但在当下,母语的创新却裹足不前,原因十分复杂,最根本的一条,或许是导致创作者价值取向出现了问题之所在,以汉语言为母语的写作者们失去了对母语的倚重和深入研究。
1.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出神入化 天涯海角 专心致志 不胜枚举
B.出神入化 天各一方 一丝不苟 俯拾皆是
C.登堂入室 天涯海角 一丝不苟 俯拾皆是
D.登堂入室 天各一方 专心致志 不胜枚举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朝代更迭,几千年来,政治体制变化无常,但是中国的人文精神却从未改变,并随时间推移愈发顽强。
B.几千年来,中国朝代更迭,政治体制变化无常,但是随时间推移,中国的人文精神却从未改变,并愈发顽强。
C.中国朝代更迭,几千年来,政治体制变化无常,但是随时间推移,中国的人文精神却从未改变,并愈发顽强。
D.几千年来,中国朝代更迭,政治体制变化无常,但是中国的人文精神却从未改变,并随时间推移愈发顽强。
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原因十分复杂,最根本的一条,或许是创作者的价值取向出现了问题导致的。
B.原因十分复杂,最根本的一条,或许是创作者的价值取向出现了问题。
C.原因十分复杂,最根本的一条原因,或许是创作者的价值取向出现了问题导致的。
D.原因十分复杂,最根本的一条,创作者或许是价值取向出现了问题。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白部分。
(1)庄子的《逍遥游》中,强调对于自己所认定的就要坚持,不理会世人的称誉或非难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的《离骚》中,诗人表明即使没有人了解自己也无所谓,只要自己内心真正安好就可以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诗人面对壮美的河山,想到历史,上英雄人物而发出的由衷感慨。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渔歌子·柳垂丝
李珣
柳垂丝,花满树,莺啼楚岸春天暮。棹轻舟,出深浦,缓唱渔郎归去。
罢垂纶,还酌醑①,孤村遥指云遮处。下长汀,临深渡,惊起一行沙鹭。
[注]①醑:xū,挥发性药物等的醇溶液,这里指酒。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上片用了情景交融的写法,前三句写到柳丝、花树、湖山等优美景象作为背景,给作者春游渲染出了欢快明朗的气氛。
B.这首词上片后三句做到视听结合,写词人听到悠扬的歌声,见到打鱼人满载着鱼儿,喜出望外,欣然而歌,异常热闹。
C.“孤村遥指云遮处”一句展示的是准备返回时的一幅画面,天边依稀可辨的孤村,即是自己下榻去处。
D.下片中的“深”字表明船儿在水上摸黑行进,而“惊”字则打破了寂静,呼应了上片热闹非凡的景象。
2.清朝评论家李调元说:“世皆推张志和《渔父》词,以‘西塞山前’一首为第一,余独爱‘柳垂丝,花满树……,一词,此词不减‘斜风细雨不须归’也。”由此看来,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