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①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②思...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①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②思厥先祖父  ③然后得夕安寝  ④可谓智力孤危  ⑤齐楚之精英  ⑥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⑦礼天下之奇才  ⑧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⑨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A.①③⑤ B.②④⑦ C.⑥⑦⑧ D.①⑤⑨

 

C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的辨析能力。古今异义词做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在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中意义不同,学习过程注意识记,解题注意调动知识积累、结合句意辨识。 ①钩心斗角,古义: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致工巧。今义:各用心机,互相排挤。 ②祖父,古义:泛指祖辈、父辈。今义:父亲的父亲。 ③然后,古义:这样以后。今义:连词,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 ④智力,古义:智谋和力量。今义: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等。 ⑤精英,古义:金玉珍宝等物。今义:精华;出类拔萃的人。 ⑥下咽,古今都指“吞下、咽下”。 ⑦奇才,古今都指“有杰出才能的人”。 ⑧存亡,古今都指“存在和灭亡”。 ⑨故事,古义:旧事。今义: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有连贯性,富有吸引力,能感染人;文艺作品中用来体现主题的情节。 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李牧连 B.以地

C.能守其土,不赂秦 D.以事秦之心,天下之奇才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当与秦相较,未易量

B.赂秦力亏,破灭之道也   与赢不助五国也

C.至于颠覆,理宜然      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不在战矣

D.天下之大       泊牧谗诛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夫六国秦皆诸侯  嬴而不助五国也

B.向使三国各其地  使六国各其人

C.燕赵之君,有远略  速祸焉

D.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

 

查看答案

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矣   判:断定

B.先祖父               厥:相当于“其”

C.牧以谗诛              洎:及,等到

D.不能独                完:完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痤。公叔痤知其贤,未及进。会痤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公叔既死,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公与语,数日不厌。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曰:“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于是以鞅为大良造。居五年,秦人富强。孝公使卫鞅将而伐魏。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印,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魏惠王兵数破于齐秦,国内空,日以削,恐,乃使使割河西之地,献于秦以和。而魏遂去安邑,徙都大梁,惠王日:“寡人恨不用公叔痤之言也。”卫鞅既破魏还,秦封之於、商十五邑,号为商君。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会痤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B.会痤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C.会痤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D.会痤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缪公即秦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在位期间任用贤臣,使国力趋强,称霸西戎。

B.汤武即商汤与孙武的并称,他们二人均以善于用人用计,战功赫赫,留名于青史。

C.变法是指对国家的法令制度作出重大变革,商鞅变法为秦国富强奠定了基础。

D.黥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在犯人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在刑罚之中较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商鞅投奔秦国,受到孝公赏识。他本是卫国公子,恰遇秦孝公招揽贤才,于是通过景监见到孝公,说之以强国之术,孝公与他交谈,数日不觉厌烦。

B.商鞅旁征博引,说服孝公变法。他初步站稳脚跟后,又借历史兴亡来证明改革的必要,劝说孝公变法,最终孝公赐予他官职,又下达了变法的命令。

C.商鞅厉行法治,秦国太平富强。他铁面无私,不徇私情,无论何人犯法均施以刑罚,国人受此震慑,全都遵守法令,治安状况改善,民众家给人足。

D.魏国被迫迁都,惠王深表懊悔。魏国战事失利,无奈割让河西之地献给秦国以求和,并迁都至大梁,惠王感慨说,遗憾的是没有听从公叔痤的劝告。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2)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干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