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依序对下列诗句涉及的节日进行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

依序对下列诗句涉及的节日进行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2)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4)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5)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A.七夕  元宵  春节  重阳  寒食

B.乞巧  中秋  春节  重阳  清明

C.七夕  中秋  除夕  端午  寒食

D.中秋  元宵  除夕  重阳  清明

 

A 【解析】 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作为新考点,文化常识题一般出自课文内容,又有所延伸,所以应在平时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积累、识记。解答时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贵在平时的积累,经常翻阅经典,遇到不明白的就请教和查证。也可以分类整理,便于查询和记忆。本题要求选择 “依序对下列诗句涉及的节日进行判断,正确的一项”。 (1)“金针穿罢”妇女引线穿针来乞巧。“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牛郎织女在七夕相会,古代计时的铜壶滴漏报天将亮了,牛郎织女又要分别了,所以惆怅茫然,这样相会的佳期又要等一年。为七夕节;(2)“铁关金锁彻夜开”,宫禁的城门彻夜开放,“何处闻灯不看来”人们都上街赏灯,由此可知描写的是上元节赏灯习俗;(3)“一岁除”:一年已尽:“屠苏”: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也作春联。由此可知描写的是春节。(4)“秋影雁初飞”点明秋季,“上翠微”点出登高习俗,“菊花须插满头归”点明头戴菊花的习俗,由此可知描写的是重阳节;(5)“人乞祭余骄妾妇”,《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说齐国有一人每天出外向扫墓者乞讨祭祀后留下的酒饭。回家后却向妻妾夸耀是刖人请自己吃饭,此句涉及到扫墓活动;“士甘焚死不公侯”写的是春秋时介子推宁愿被烧死也不愿再出仕的典故。由此可知该诗涉及的是寒食节和清明节。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们曾说,中学生初学文言文时不要依赖译文。并不是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绝对不去参看译文。其实,肯动脑筋,不盲目机械地看待译文,,只要译文不是太差,看着译文也无妨。有时候把译文跟注释对照起来揣摩学习,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


 


 


 


 


 


 


 

A
 

/
 


 

如果
 

而且
 

那么
 


 

B
 

最好
 

当然
 

一旦
 

/
 

而且
 


 

C
 

一定
 


 

如果
 

并且
 

因此
 

/
 

D
 

尽量
 

/
 

因为
 

进而
 

所以
 


 

 

 

查看答案

下列是一段散文,依文意选出排列顺序最恰当的选项

千百年后凝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____________光是那么一点,可以领略的内涵,用十年时间去理解都不嫌多。

摘编自(侯吉谅《纸上太极》)

①碰到纸上的纤维,顺势微微回转,

②单鞭蓄势,继续向左缓缓推出……

③太极云手般向右下沉去,力道隐含未尽,

④仍然可以感受王羲之笔尖每一个纤细的动作,

⑤永和九年岁在癸丑,那永字的一点如凌空而来风声,

A.④①②③⑤ B.④⑤①③② C.⑤①②③④ D.⑤④①②③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开篇就写自己叹息掩涕,是因为“______”,接着说自己怨恨楚怀王荒唐,是因为楚怀王“______”。

(2)《短歌行》中以明月作比,恰如其分地表达诗人渴望贤才来归、建功立业的心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3)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军容之盛。

(4)《归园田居》(其一)中表现炊烟轻柔而缓慢地向上飘升、山村安静样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九)

陶渊明

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

俱至虞渊①下,似若无胜负。

神力既殊妙,倾河焉足有!

馀迹②寄邓林③,功竟在身后。

[注]①虞渊:即禹谷,神话中日入之处。②馀迹:此指夸父之遗愿。③邓林:桃林。夸父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桃林。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句“乃”字暗示作者的态度,欲扬先抑,为后文抒发情感作铺垫。

B.第六句讲夸父把黄河水饮尽仍未解渴,看似荒诞不经,实则合情合理。

C.本诗风格慷慨豪放,不同于《饮酒·结庐在人境》田园牧歌式的吟唱。

D.本诗把神话情节和自己的感受结合起来,融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

2.《大荒北经》说“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对于夸父追日,陶渊明持怎样的观点态度?请结合全诗分析。

 

查看答案

把以下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麇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