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造像愿文是信众在造像发愿或者还愿时表达祈福禳灾及颂赞而撰写的文章。从某种意义上来看,长江流域这些为数众多的佛教造像愿文,是敦煌佛教造像愿文在时空上的一种拓展和延续。从时间上来看,敦煌佛教造像愿文从西魏延续到宋代初期;长江流域佛教造像愿文则主要涵盖元明清三代乃至民国初期。从空间上来看,敦煌佛教造像愿文的书写者主要活动于敦煌及其周边地区,长江流域佛教造像愿文的书写者则遍布于以四川,贵州,湖北,湖南,江西,安徽为主的广大长江流域。
从愿文载体来看,敦煌佛教造像愿文一般写或者刻在主像下方的龛壁上,不可移动,观者可以直接看到。长江流域佛教造像愿文主要以纸质或者丝麻织品为文本载体,用毛笔书写好之后折叠藏于造像背龛之内,然后以漆髹封,与整个造像浑然一体,不易被外人发现。
从行文特征来看,敦煌佛教造像愿文除了记以外还有颂或铭。铭或者颂在记之前,或长或短,以骈体文写作,辞藻华美,讲究用典。长江流域佛教造像愿文绝大部分都没有铭或者颂,文辞多浅显。
从出资造像行愿者的社会地位来看,敦煌佛教造像愿文一般都是社会中层以上的信众所写,而长江流域佛教造像愿文普遍都是社会底层百姓所为。
从愿文所包含的信息量来看,长江流域造像愿文与敦煌造像愿文,在信息类别和信息层面上,既有高度的趋同性,又呈现出不同时代的历史文化特征。如在长江流域佛教造像愿文中,我们可以得知元明清时期不少有关人口迁徙以及南方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些情况。
从行文格式来看,敦煌佛教造像愿文尚不稳定。长江流域的佛教造像愿文则已经开始规范化,甚至出现了一些雕版印刷的填空式造像愿文。
长江流域的明清佛教造像愿文中,可以看出绝大多数造像活动都是家庭或家族的集体行为。而敦煌佛教造像愿文则显示其造像活动大多是个人行为,因而在题记中只记录单个的造像者姓名。如果该造像者曾有过从政经历,则把官衔全部写上。
长江流域佛教造像的发愿往往都是希望作用于活着的人,以“男增百福,女纳千祥”“人口清吉,六畜兴旺”等最为多见。除此以外,还有一些则是因为在生活中遭遇了特殊的困难而造像,希望得到神灵庇佑以便渡过难关。例如多年无子,妻子久病服药无效,或为保胎,或为营造新屋等,都是发愿的重要原因。在敦煌佛教造像愿文中,往往显示为已经逝去的亲人如七世父母、亡父亡母,亡兄等造像,希望他们可以“速登常乐”“一时成佛”或“齐登正觉”。它们反映出来的是信徒对于佛教的一种虔诚态度,因而发愿往往十分宏大,尚未见到因遇到具体困难而发愿造像的情况。
通过上述初步比较和研究可以看出,敦煌佛教造像愿文与长江流域佛教造像愿文之间有一条明显的由简至繁,由粗渐精的发展脉络。其中,造像愿文撰写的程式化和规范化是二者最大不同之处,也是佛教造像愿文文本形式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标志。在内容上,长江流域的佛教造像愿文抛弃了繁缛的修辞,以简洁明了的文字表达了造像者的造像愿望,折射出了宋元明清以来佛教在中国南方发展的某些情况。
(摘编自胡彬彬、吴灿《长江流域与敦煌佛教造像愿文比较初识》)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造像愿文是信众在造像发愿或者还愿时表达祈福禳灾及颂赞而撰写的文章。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长江流域佛教造像愿文是敦煌佛教造像愿文在时空上的一种拓展和延续。
B.敦煌佛教造像愿文从西魏延续到宋代初期,书写者主要活动于敦煌及其周边地区;长江流域佛教造像愿文主要涵盖元明清三代乃至民国初期,书写者遍布全国各地。
C.敦煌佛教造像愿文与长江流域佛教造像愿文的行文格式不同。前者格式根据需要灵活多变;后者已经开始规范化,出现了一些雕版印刷的填空式造像愿文。
D.敦煌佛教造像愿文其造像活动大多是个人行为,题记中只记录单个的造像者姓名以及官衔;长江流域的明清佛教造像愿文大多数造像活动是家庭或家族的集体行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将敦煌佛教造像愿文与长江流域佛教造像愿文进行比较,突出两者的诸多差异。
B.文章从愿文的载体,行文特征、愿文信息量,行文格式等角度进行阐述,层次分明。
C.文章在论述愿文的行文特征时,指出愿文文辞的雅俗之别,论证两者的价值高低不同。
D.文章列举具体例子,论证长江流域的佛教造像愿文与敦煌佛教造像愿文的内容的区别。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佛教造像愿文上,可以探知不同时代的历史文化特征。如我们可以从长江流域佛教造像愿文中得知元明清时期不少有关人口迁徙以及南方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些情况。
B.长江流域佛教造像的发愿大多是针对活着的人,人们通过愿文期望人丁,家业兴旺,还有一些则是因为在生活中遭遇了特殊的困难,希望得到神灵庇佑以便渡过难关。
C.敦煌佛教造像的愿文反映出信徒对于佛教的一种虔诚态度,而发愿往往十分宏大,从中可以看出,敦煌地区佛教信徒的生活比长江流域的佛教信徒的生活要好。
D.长江流域的佛教造像愿文在内容上抛弃了繁缛的修辞,以简洁明了的文字表达了造像者的造像愿望,反映出了宋元明清以来佛教在中国南方发展的某些情况。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时候总觉得,今年和去年没有什么区别,这个星期和上个星期没有什么区别,今天和昨天也没有什么区别……可是你蓦然回首,遥望远处,会发现岁月的留痕是无声的,在不知不觉间,深深的、浅浅的、或浓的、或淡的,就那么刻在了你的脸上、身上、心上。
请以“岁月留痕”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要求:不得抄袭,不得套作,明确文体,不少于800字。
请根据下面的示意图,对北京市北海公园所在的位置作一个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50字。
依序对下列诗句涉及的节日进行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2)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4)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5)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A.七夕 元宵 春节 重阳 寒食
B.乞巧 中秋 春节 重阳 清明
C.七夕 中秋 除夕 端午 寒食
D.中秋 元宵 除夕 重阳 清明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们曾说,中学生初学文言文时①不要依赖译文。②并不是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绝对不去参看译文。其实,③肯动脑筋,④不盲目机械地看待译文,⑤,只要译文不是太差,看着译文也无妨。有时候把译文跟注释对照起来揣摩学习,⑥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A | / | 这 | 如果 | 而且 | 那么 | 也 |
B | 最好 | 当然 | 一旦 | / | 而且 | 就 |
C | 一定 | 也 | 如果 | 并且 | 因此 | / |
D | 尽量 | / | 因为 | 进而 | 所以 | 仍 |
下列是一段散文,依文意选出排列顺序最恰当的选项
千百年后凝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____________光是那么一点,可以领略的内涵,用十年时间去理解都不嫌多。
摘编自(侯吉谅《纸上太极》)
①碰到纸上的纤维,顺势微微回转,
②单鞭蓄势,继续向左缓缓推出……
③太极云手般向右下沉去,力道隐含未尽,
④仍然可以感受王羲之笔尖每一个纤细的动作,
⑤永和九年岁在癸丑,那永字的一点如凌空而来风声,
A.④①②③⑤ B.④⑤①③② C.⑤①②③④ D.⑤④①②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