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生征途路漫漫,砥砺前行之中,可有无数起点。起点是行动、事件的开始,起点是人生与事业的起跑线……起点,它起于脚下,可我们往往会因为种种原因将起点当成了终点。有人因为坐井观天在起点处盲目自大不再前行,有人因为“宗旨不正大”而“潦草塞责”“敷衍三四年”,有人因为畏难而在起点处踯躅不前……起点,不能再成为终点。习近平总书记向青年发出了“在劈波斩浪中开拓前进”的号召。
对此,你有怎样的生活感受与体会?请以“这次,起点不再是终点”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不少于800字,内容健康,有细节描写,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从下面的短语中选择若干短语,组成一幅重阳节的七字对联,并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嫦娥起舞 菊花酒 敬老节 赏秋畅饮 月高悬 登高喜度
上联:________
下联:________
请以“母爱”为开头仿写下列句子。
青春是用汗水酿成的一壶琼浆,历久弥香;是用梦想编织的一道彩虹,绚丽辉煌;是用韧劲筑起的一道铜墙铁壁,固若金汤。
母爱是: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国学大师饶宗颐曾说,“汉字是整个汉文化构成的因子。 ”从___的书法艺术, 到“心正则笔正”的哲学思考,横折弯钩之间_____着中国千百年来的审美旨趣和价值判断:从唐诗宋词到史书典籍,是汉字传承着传统文化的血脉与基因。而汉字之美,只有我们在笔锋与纸张的触碰中,才能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机器书写得再工整,它却只能是一个符号,传递不出一个人对于汉字书写的审美,更遑论体悟汉字背后的深刻意涵了。一言蔽之,( )。 再者,从教育的角度看,适量的抄写也绝不是“形式有余,意义不足”的重复性劳动,而是夯实基础必不可少的一环。作家孙犁直截了当地说,“读书遇到特别喜欢的地方,就把它抄录下来, 抄一次比读十次都有效。”可见,打基础的阶段没有 ,该动笔时就要动笔, 这是 的道理。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挥斥方遒 凝聚 终南捷径 颠扑不破
B.笔走龙蛇 凝结 终南捷径 颠扑不破
C.挥斥方遒 凝聚 轻车熟路 坚不可摧
D.笔走龙蛇 凝结 轻车熟路 坚不可摧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汉字从来不是一个符号,坚持手写不仅必要,而且攸关传统文化的延续
B.汉字从来不是单纯的符号,坚持手写非常必要,它攸关传统文化的延续
C.汉字从来不是单纯的符号,坚持手写不仅必要,而且攸关传统文化的延续
D.汉字从来不是一个符号,坚持手写非常必要,它攸关传统文化的延续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而汉字之美,只有我们通过笔锋与纸张的触碰,才能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B.而汉字之美,只要通过我们的笔锋与纸张的触碰,就能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
C.而汉字之美,只要在我们的笔锋与纸张的触碰中,就能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
D.而汉字之美,只有在我们的笔锋与纸张的触碰中,才能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 《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用斑鸠贪吃桑葚来比喻自己过于迷恋“氓”。
(2)《离骚》中表明作者宁可死去,也不会和世俗小人一样媚俗取巧的两句:“____,_______”。
(3)《赤璧赋》中,以“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作者乘一叶扁舟飘荡于广阔江面时的情景。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游鹤林招隐二首(其一)
苏轼
行歌白云岭,坐咏修竹林。
风轻花自落,日薄山半阴。
涧草谁复识,闻香杳难寻。
时见城市人,幽居惜未深。
|注|鹤林、招隐寺在现在的镇江。熙宁四年(1071 年)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自请补缺杭州通判,本诗写于熙宁七年(1074年)春杭州任上,同年十二月,作者调任密州。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为作者游览所见所感,白描手法写景,用笔简练,语言平淡真实,质朴无华。
B.“行歌”与“坐咏”两句写出了诗人的惬意,让我们看到了清雅孤寂的诗人形象。
C.颔联写出了“风”“花”“日”的动态,富有动态美,展现了一幅灵动的山间春夕图。
D.颈联写了无人能识的“润草”,渺远难寻的“幽香”,从视觉和嗅觉角度体现环境的幽深。
2.诗歌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