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生征途路漫漫,砥砺前行之中,可有无数起点。起点...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生征途路漫漫,砥砺前行之中,可有无数起点。起点是行动、事件的开始,起点是人生与事业的起跑线……起点,它起于脚下,可我们往往会因为种种原因将起点当成了终点。有人因为坐井观天在起点处盲目自大不再前行,有人因为“宗旨不正大”而“潦草塞责”“敷衍三四年”,有人因为畏难而在起点处踯躅不前……起点,不能再成为终点。习近平总书记向青年发出了“在劈波斩浪中开拓前进”的号召。

对此,你有怎样的生活感受与体会?请以“这次,起点不再是终点”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不少于800字,内容健康,有细节描写,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例文: 这次,起点不再是终点 我很渺小,犹如宇宙中的一粒尘埃,大海中的一滴水。天下之大,竟没有我的一方舞台。是的,为此,我很自卑,特别是进入了这个班级以后,习惯了在初中处处优秀的我在这里只能打个及格。习惯于在初中次次第一的我在这里只能在二十名的边缘徘徊。不上不下的成绩,容易令人忽视。家境不好的我在同学之间同样显得渺小。我意识到,我的起点真的是太低了,命中注定我的终点也只能是那样一个高度。 可是,那一次班会课改变了我的看法。 清楚地记得,那一个下午,各科老师还有几位领导都来了,教室后面坐了一排。我们意识到这次活动的重要性,腰杆自然也就挺得笔直。 叶老师是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走上讲台的。她从包里取出两个苹果,又拿出两个小小的纸制的盘子,摆好,然后微笑着望着我们。我们一时不清楚老师葫芦里到底卖什么药。 “现在,这里有两个苹果,放在这里,谁先拿到或抢到这个苹果,就归谁。”叶者师说着,脸上依旧有我不理解的笑意。 我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真的吗?待会要不要冲上去,可我坐在中间那排位置,希望是微乎其微。我在犹豫着。 “预备,开始!”我刚欲起身,却发现同学们都愣了一下,随即又停了下来,于是我又坐下了。可就在我坐下的一瞬,已有好几个同学在桌上狂抢苹果。胜利者脸上露出满意的微笑,失败者只能悻悻而回到座位上。讲台上只留下两个打翻了的空纸盘。 “这不公平,老师。前排的人伸手可得。”原来是坐最后一排的一位男同学说的。刚才他沖上讲台,只差一点,那个苹果就被我前面的一位拿走了。他的脸上尽是不服气的表情。可老师并没有理会,拿起其中的一个盘子,说:“刚才大家肯定认为这里面什么也没有,可是你看,”老师打开来,掉下来一粒玛瑙;老师又把另一个打开,“这也许是一张藏宝图。”“现在我将一根丝线与它放在一起,你们来抢,预备,开始!”容不得我一丝一毫考虑,老师的话音刚落,坐在讲台前的二位同学冲向讲台,最后,一人得到了玛瑙石,另一人得到了丝线。 整个过程中,我没动,因为我本没对它抱希望。 “刚才有同学说,这不公平。可是你看,坐在倒数第二排的胡钦同学得到一个苹果。有些同学坐着根本就没动,这可能有两个原因:是可能不相信,没想到老师真的会把苹果送给他;二是因为对苹果没有欲望,如果有了强烈的欲望,就有可能不顾一切冲上去。现在,你们各人的位置就好比你们的起点,各人基础不同,各人家境条件不同。可要想达到目标,首先要对目标产生强烈的欲望,要有得到它的激情,不管你的起点多低,通过你的努力,你同样可以达到那个高度,你的目标同样也会实现。就像胡钦同学尽管坐在倒数第二排,同样也得了一个苹果。” 叶老师的话一结束,教室里顿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一语惊醒梦中人,老师的一席话至今还在我的耳边萦绕、回响。是的,我的起点确实很低。可我今天终于明白了:起点不再是终点。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具体考查给材料的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明确材料语和要求语,然后分别解读材料语和要求语,确定作文体裁,明确立意,再进行构思。本题由材料语和要求语两部分组成。 审题:材料阐释了什么是“起点”,也列举了“将起点当成终点”的原因,总结出结论“起点,不能再成为终点”,以习近平“在劈波斩浪中开拓前进”发出号召,意在强调人生要勇于出发。作为命题作文,写作的指向十分清楚,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个作文很容易写出彩。关于“起点”,顾名思义,开始的地方或时间。关于题目“这次,起点不再是终点”,“这次”限定了某一次起点,即某一个事件;“起点不再是终点”意味着是开始,不是结束,我们要不畏困难,勇敢前行。如果我们辩证地思考这个概念:有起点就有终点,它们的关系如何?人人希望有一个好的起点,但拥有好的起点未必赢得好的终点!而起点不好的人只要不忘奋斗,时时修正自我,坚定地朝目标努力,终点未必不好,甚至比起点好的人还要好!人生的真谛在于奋斗,成功与起点无关。题目要求写一篇记叙文,考生要善于从生活中捕捉,抓住生活的细节处,写出真情实感。 参考立意:1、只要心怀希望,每一次都是梦的起点2、失败和挫折是下一次成功的起点。3、人生没有终点,只有起点。 参考素材: 1、人生一旦打开帷幕,就无法轻易说停,偶尔在休息站小憩过后,便又继续开始了新的历程。一路上的艰难险阻都需要我们自己去克服。 2、倒计时3、2、1,顿时礼花绽放,敲锣打鼓的声响响彻云霄,为期两天的校运会开始了。我所有的比赛项目都在第二天,所以第一天没有我什么事情,只需养足精神,蓄势待发。看着同学们在操场上矫健的身影,我暗暗下决心,一定要让他们刮目相看。“三道,451”,终于轮到我了,抬头望着蓝天,心里便有了一种莫名的惶恐。但我知道,现在不是胆小懦弱的时候,而是应该沉着冷静。正真的成功之道就是调整心态。我大步流星地走向跑道,腿却开始抖个不停,枪声响起,个个都像是脱了缰的野马似的奔跑起来。一开始我便落后了许多,在操场外,我班的同学奋力地为我加油鼓劲,使我感觉再不加快脚步便会愧对他们,辜负他们对我的期望,冲着这股子劲,我又跑了上去。快到终点了,我暗示自己千万不可以停下来,不可以。冲刺,终点到了。 3、停下的那一刻我第一次感觉到,如果没有同伴,自己是多么的没用,泪水肆无忌惮地在脸上滑落,滑进心里,硬生生地疼。同学们跑过来扶我,安慰着我不要伤心。我奋力摆脱了他们的双手。我相信我可以,我可以坚强。 人生中,没有永远的终点,只有无数个新的起点,等着我们去战胜自我。 4、三年前我带着无限的遐想与希冀踏进校园,那时候道路两旁的梧桐树长势正盛,密密的叶子遮天蔽日,只有丁点的阳光,穿过叶墙,在那条宽阔笔直的路上洒下斑驳的日影。我听到周围一声声沉闷的脚步声,由远,及近,由近及远。我抬起头看到头顶破碎的天空,我知道我即将踏上新的征程 。日子在好奇与期盼中拉开帷幕。还记得开学前的军训,那样的燥热,那样的激动与不安,那样的坚持与怯懦,记忆依然鲜活。时间的脚步太快了,我几乎跟不上它的步伐。 5、高三的考试多得像吃饭一样平常。每一张试卷都是我们检讨自已的工具。每一次考试,都是下一分钟的起点,考试成绩好的人了解到自己的优势,更加刻苦,考试成绩不好的人清楚自己的劣势,迎头赶上。纵使成绩大起大落,可是地球总是在转,总会成为“过去”的。高三的心情像六月的天气一样变化无常,前一分种的笑容满面,下一分钟也有可能变成泪流不止,高三的心都太脆弱,经不起太大的风浪。但是,每一次欢笑都是起点,每一次流泪也是起点。在这样的笑与泪中,生活变得更加多姿多彩,有滋有味。 日出是起点,日落也是起点;欢笑是起点,流泪也是起点;高一是起点,高三也是起点。 结构示例:“这次,起点不再是终点”,记叙文文体。本文是高中学生心声的真实流露,初入高中,没有了初中的优越感,自卑而又敏感,一次班会课老师抢苹果的游戏改变了“我”,让“我”从失落、自卑中走出来,认识到生活中起点不是终点,重要的在于有目标,有激情并为之奋斗。结尾扣题,收束简洁有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从下面的短语中选择若干短语,组成一幅重阳节的七字对联,并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嫦娥起舞  菊花酒  敬老节   赏秋畅饮  月高悬  登高喜度

上联:________

下联:________

 

查看答案

请以“母爱”为开头仿写下列句子。

青春是用汗水酿成的一壶琼浆,历久弥香;是用梦想编织的一道彩虹,绚丽辉煌;是用韧劲筑起的一道铜墙铁壁,固若金汤。

母爱是: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国学大师饶宗颐曾说,“汉字是整个汉文化构成的因子。 ”从___的书法艺术, 到“心正则笔正”的哲学思考,横折弯钩之间_____着中国千百年来的审美旨趣和价值判断:从唐诗宋词到史书典籍,是汉字传承着传统文化的血脉与基因。而汉字之美,只有我们在笔锋与纸张的触碰中,才能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机器书写得再工整,它却只能是一个符号,传递不出一个人对于汉字书写的审美,更遑论体悟汉字背后的深刻意涵了。一言蔽之,(   )。 再者,从教育的角度看,适量的抄写也绝不是“形式有余,意义不足”的重复性劳动,而是夯实基础必不可少的一环。作家孙犁直截了当地说,“读书遇到特别喜欢的地方,就把它抄录下来, 抄一次比读十次都有效。”可见,打基础的阶段没有      ,该动笔时就要动笔, 这是      的道理。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挥斥方遒  凝聚  终南捷径  颠扑不破

B.笔走龙蛇  凝结  终南捷径  颠扑不破

C.挥斥方遒  凝聚  轻车熟路  坚不可摧

D.笔走龙蛇  凝结  轻车熟路  坚不可摧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汉字从来不是一个符号,坚持手写不仅必要,而且攸关传统文化的延续

B.汉字从来不是单纯的符号,坚持手写非常必要,它攸关传统文化的延续

C.汉字从来不是单纯的符号,坚持手写不仅必要,而且攸关传统文化的延续

D.汉字从来不是一个符号,坚持手写非常必要,它攸关传统文化的延续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而汉字之美,只有我们通过笔锋与纸张的触碰,才能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B.而汉字之美,只要通过我们的笔锋与纸张的触碰,就能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

C.而汉字之美,只要在我们的笔锋与纸张的触碰中,就能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

D.而汉字之美,只有在我们的笔锋与纸张的触碰中,才能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 《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用斑鸠贪吃桑葚来比喻自己过于迷恋“氓”。

(2)《离骚》中表明作者宁可死去,也不会和世俗小人一样媚俗取巧的两句:“___________”。

(3)《赤璧赋》中,以“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作者乘一叶扁舟飘荡于广阔江面时的情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游鹤林招隐二首(其一)

苏轼

行歌白云岭,坐咏修竹林。

风轻花自落,日薄山半阴。

涧草谁复识,闻香杳难寻。

时见城市人,幽居惜未深。

|注|鹤林、招隐寺在现在的镇江。熙宁四年(1071 年)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自请补缺杭州通判,本诗写于熙宁七年(1074年)春杭州任上,同年十二月,作者调任密州。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为作者游览所见所感,白描手法写景,用笔简练,语言平淡真实,质朴无华。

B.“行歌”与“坐咏”两句写出了诗人的惬意,让我们看到了清雅孤寂的诗人形象。

C.颔联写出了“风”“花”“日”的动态,富有动态美,展现了一幅灵动的山间春夕图。

D.颈联写了无人能识的“润草”,渺远难寻的“幽香”,从视觉和嗅觉角度体现环境的幽深。

2.诗歌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