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陈世骧、普实克等有识之士对中国文学抒情传统的倡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陈世骧、普实克等有识之士对中国文学抒情传统的倡扬,使中国学人认识到:中国文学一直有一个瑰意琦行的美丽抒情传统。笔者以为,中国文学不但有这样的抒情传统,而且这个抒情传统与西方的抒情文学有很大的不同。从抒情立场上说,西方抒情文学倾向于个性解放,向往理想世界,强调个人的主体价值和自我感情;中国的抒情文学更看重个人的感情表达与社会性的统一,强调“家”与“国”的和谐共荣。就抒情的方式而言,西方抒情文学更多的是采用直抒胸臆、以景喻情的写法;中国抒情文学也有直抒胸臆的作品,但更多的是采用曲折含蓄、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故此,中国的抒情文学,有的侧重“言志”,有的侧重“缘情”,它们都深深植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寄寓着作者的家国情怀和道德理想。作为中国文学组成部分的中国散文,与西方散文也大异其趣,其抒情传统有着独特的民族性和突出的审美价值。这集中体现在中国散文的抒情表现方式上。

中国散文最常见的抒情表现方式,是“缘情于景”。中国散文不论是“载道"“言志”还是“缘情”,其根本都立足于“感物”,即人与物之间达成某种主客合一、心物一体的契合冥会,而这有赖深厚的哲学文化、伦理道德观念和东方思维方式的支持。故而,其抒发情感的方式偏重于情景交融、物我比兴,以期更委婉、曲折、含蓄地传达情思和生命体悟,从而达到“缘情而绮靡”的美学境界。西方散文则不同,其抒情传统来源于文艺复兴之后的浪漫主义思潮,强调个人本位的主观表现,其抒发情感的方式则偏于直抒胸臆。

中国散文的另一个抒情表现手段,是十分重视气韵。这一点也是西方的散文所欠缺的。西方的散文普遍重“笔”而轻“文”,即重理性的思考,重内容的充实、观点的尖锐,在表达方式上则倾向于议论说理。这样,不可避免地质胜于文,厚实而欠雅致优美,明晰而缺氛围情调。而中国的散文则大不相同。无论是庄子想象飞扬的“逍遥游”,司马迁的“无韵之离骚”,还是唐宋八大家的山水游记,甚至是朱熹一派的说理散文,无一例外都写得酣畅淋漓、气韵生动,韵在物外,情在理中,达到了“文”和“笔”的高度统一。从这一点上来说,西方的散文的确无法与中国散文相抗衡。

音乐性,也是中国散文在抒情表现方式方面的“特产”,在西方文学传统中,音乐性同样是较为稀缺的元素。中国古代散文是相当重视语言的音乐性的。我们看韩愈、欧阳修、苏轼、袁宏道、张岱等的散文语言,均表现出抑扬顿挫、音节变化、语调流转、优美和谐的音乐美。试看庄子《齐物论》中的语

言,作者采用多种修辞手法,把无形无状的风声写得有声有色、可触可摸,并且他以非凡超拔的想象力和对节奏、韵律的精妙体悟,描状出了风的高低、粗细、徐疾的各种声调,并汇合成了一曲美妙绝伦、荡气回肠的天籁。这天籁既如千军万马奔腾,“鼓气以势为美”,又似千万管弦繁奏,最后归于“希声窈渺处”。此外,还应看到,散文语言的音乐性虽包含排比对偶但不等于排比对偶,就现代散文的语言来说,音乐性更在于句子的长短参差,状物的形神兼备,行文的流转自如。

中国散文抒情表现方式上有着诸多特点,但无不烙印着民族文化的底色。重感悟、重生命体验的东方思维方式,讲究和合之美、推崇天人合一、诗化人生的审美趣味,构造特殊、有诗性品质的汉字,都对中国散文的抒情传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中国散文抒情传统的梳理和阐释必须置于这样的民族文化传统之中。

(摘编自陈剑晖《论中国散文的抒情传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抒情文学强调“家”与“国”的和谐共荣,却忽视个人的主体价值和自我感情。

B.中国散文根本立足于“感物”,是中国散文在抒情方式上不同于西方的重要原因。

C.中国古代散文都写得气韵生动,韵在物外,情在理中,“文”和“笔”达到高度统一。

D.文章从缘情于景、气韵、音乐性等方面着重阐释中国散文的民族性及其审美价值。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指出中国文学的抒情特点,再论证中国散文的抒情特点,其逻辑思路是由一般到特殊。

B.文章在论证中国散文在抒情表现手段上十分重视气韵时,用西方散文重“笔”轻“文”作对比。

C.文章细致评述庄子《齐物论》语言上的特点,是为了更有力地论证中国古代散文重视音乐性。

D.选文末段对论题作了拓展,论证了中华民族文化在文字、思维方式以及审美趣味上的独特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论侧重“言志”或侧重“缘情”,中国抒情文学都寄寓着家国情怀和道德理想,这与中国抒情文学的抒情立场有关。

B.中国散文传达情思和生命体悟倾向于委婉、曲折、含蓄,追求“缘情而绮靡”的美学境界,这烙印着民族文化的底色。

C.散文创作需要重视气韵,否则,作品会不可避免地质胜于文,虽厚实、明晰,但会有欠雅致优美、缺氛围情调的弊端。

D.不仅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可以增强散文语言的音乐性,句子的长短参差,行文的流转自如也可以增强散文的音乐性。

 

1.B 2.D 3.C 【解析】 1.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 A项,“却忽视个人的主体价值和自我感情”错。原文说“中国的抒情文学更看重……”并不等于说“忽视个人的主体价值和自我感情”。 C项,“中国古代散文”范围扩大。文中说“无一例外都……”显然是特指上文所列举的例子,并不泛指(所有的)“中国古代散文”。 D项,选文着重阐释的是“中国散文抒情传统”所具有的民族性和审美价值,而不是“中国散文”。 故选B。 2.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D项,“论证了中华民族文化在文字、思维方式以及审美趣味上的独特性”错。选文末段既是对前文的总结,也进一步论述了中国散文的抒情特点具有民族性的原因。并未拓展论题去论证文字、思维方式、审美趣味的独特性。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 C项,“质胜于文…‘厚实、明晰’”这一推断结果错误。散文创作如果不重视气韵,作品会有“欠雅致优美,缺氛围情调”的弊端,但不一定会“质胜于文”,也未必会“厚实、明晰”。 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87年5月,复旦大学名誉校长、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教授因事务繁多,无法参加一位外地教授执教五十周年的纪念大会。秘书拟电回复初稿是:“欣闻XXX教授执教五十周年,特驰电祝贺。因事不能赴会,鉴谅。”苏步青看后很不满意,几分钟后,电文调整为:“欣闻XXX教授执教五十周年纪念会召开,谨此电贺。本人因事未能躬临盛会,为歉。”短短26个字的电文,竟改动了多处,冰冷的文字也有了感情。

读了这则材料,你有何感想?请你据此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900字。

 

查看答案

学校举办“传统文化节”,其中有以短视频介绍传统文化的活动,假设你有作品入选,请拟写一段文字放在短视频开头做推介语。

要求:(1)短视频可以戏曲、中国结、饺子、书法中任意一个为素材;(2)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3)9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校“世界读书日”广播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广播稿语体的要求,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感谢大家倾听今天的节目,今天是“世界读书日”,也是伟大作家塞万提斯、莎士比亚死去的日子。书籍是进步的阶梯,是智慧的源泉,是我们的精神食粮。阅读对一个人的影响甚巨,在“世界读书日”莅临之际,希望大家能在有事没事的时候多多阅读,打开智慧之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97年油腻男”“佛系青年”……一段时间来,网络上兴起一股青年自嘲、颓废、丧气、焦虑之风,有人以传播这些消极亚文化为能事,更多的人则受其熏染沉溺其中_____________,于是本该活力四射的年轻人变成了_____________、不愿奋斗的“青年大叔”,变成了丧失成功欲的“丧系青年”。

无论什么样的青春场景,只有靠脚踏实地、奋斗实干,才是创造出彩辉煌人生的根本途径。为什么有些青年的锐气、冲劲、创意在慢慢流失?当代青年遭遇的困扰比前辈们更大、更难克服吗?只要思考清楚这些问题,就不难发现,所谓的“佛系”“低欲”“焦虑”,往往夸大其词,往往都_____________;也会更加明白,唯有奋斗才是青春的最好选择。

新时代青年应在新时代乘势而上。闯开事业新局,创造新的功绩,是当代青年的责任。时代青年不能被那些消极亚文化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也不能守着已有成果不思进取。_____________者必然为其成所累,贪图安逸者必然为安逸所困,这个道理经年不变。

青春不是用来挥霍的,不是用来虛耗的,而是用来闯关夺隘、在磨砺中成长的。(    )只要有一颗奋发进取之心,常砥砺刻苦奋斗之行,面朝大海总会春暖花开。

1.依次填入文中橫线上的成语,都恰当的一项是()

A.不能自拔  灰心丧气  装模作样  坐收渔利

B.不能自拔  暮气沉沉  无病呻吟  坐享其成

C.自暴自弃  暮气沉沉  无病呻吟  坐收渔利

D.自暴自弃  灰心丧气  装模作样  坐享其成

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无论什么样的青春场景,脚踏实地、奋斗实干,是创造出彩辉煌人生的根本途径。

B.无论什么样的青春场景,脚踏实地、奋斗实干,都是创造出彩人生的根本途径。

C.无论什么样的青春场景,靠脚踏实地、奋斗实干,才能达到创造出彩人生的根本途径。

D.无论什么样的青春场景,靠脚踏实地、奋斗实干,都是创造出彩人生的根本途径。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无论何时,无论发展到什么阶段,难道青年人的奋斗精神都不能丢吗?

B.无论任何时候的任何阶段,青年人的奋斗精神都不能丢。

C.无论青年人怎样奋斗,都不能改变青年人的奋斗精神。

D.无论何时,无论发展到什么阶段,青年人的奋斗精神都不能丢。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勃的《滕王阁序》中,表达“境遇虽然困苦,但节操应当更加坚定,决不抛弃自己的凌云壮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的《蜀相》表达作者赞颂诸葛亮忠贞蜀汉,出师未捷,鞠躬尽瘁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牧的《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如果后人哀悼它却不把它作为鉴戒吸取教训,也只会使更后的人又来哀悼这后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