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带一路,互联共享。(中国标语)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德国谚语)
如果你想走的远,你就一起走。(非洲格言)
对此,你有怎样的联想?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
为了倡导多边主义,支持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2019年11月5日- 10日在上海举办了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这是中国政府向世界开放市场的又一重大举措,有利于促进世界各国加强经贸交流合作,促进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增长,推动开放型世界经济发展。此次进博会,共有181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会,3800多家企业参加企业展,超过50万名境内外专业采购商到会洽谈采购。交易采购若按一年计,累计意向成交711.3亿美元,比第一届增长23%;为期3天的供需对接会上,来自103个国家和地区的参展商、采购商进行了多轮“一对一”洽谈,达成成交意向2160项,远超第一届。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对疲劳的解释,人们有不同的理论观点。疲劳物质累积理论认为,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体内会逐渐积累起一种疲劳物质一乳酸,由于乳酸分解后会产生液体,劳动者持续劳作,这种液体就会不断增加,血液来不及将它带走,它滞留在肌肉组织中,使肌肉肿胀压迫血管,造成供血不足,疲劳感就产生了;若紧张劳动后能及时休息,①____,疲劳也就慢慢解除了。力源消耗理论认为,人劳动时需要不断消耗能量,而人体的能量供应是有限的,不断消耗,一种可以转化为能量的能源物质肌糖原就来不及加以补充,失去平衡,人体就产生了疲劳。②____,劳动过程中,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将发生变化,会产生一种特殊的功能,即保护性抑制,让人因感到疲劳而停止劳作,不致使肌肉组织过度消耗而受损。所以,疲劳可能是人体内疲劳物质累积过快而不能被及时带走造成的,也可能是③_____,也可能是中枢神经为自卫而产生保护性抑制造成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宜兴手工紫砂陶技艺是指分布于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的一种民间传统制陶技艺,迄今已有600年以上的历史。紫砂陶制作技艺 ,每件紫砂陶制品都是以特产于宜兴的一种具有特殊团粒结构和双重气孔结构的紫砂泥料为原料,采用百种以上的自制工具,经过的 步骤制作完成的。用这种技艺制作的宜兴紫砂陶成品,大多是以茗壶为代表性物件,其制器物件拥有光器、筋纹器和花器等不同的造型。紫砂器内外一般均不施釉,以纯天然质地和肌理为美。作为上品茶具,( ),因此紫砂器与中国传统的茶文化相契合,成为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性的陶刻是由诗文、金石、书画等艺术与紫砂制作技艺完美结合而成的,符合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标准,尤与文人阶层的审美情趣相____。但由于紫砂制陶的原料是一种稀缺矿产资源,目前已被过度开发和滥用,加之紫砂制陶精品越来越少,如何 这一优秀的民间手工技艺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独一无二 繁冗 融合 传承 B.独占鳌头 繁冗 契合 继承
C.独占鳌头 繁复 融合 继承 D.独一无二 繁复 契合 传承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有良好的透气性,能使人尽享茶之色香味
B.其良好的透气性能使人尽享茶之色香味
C.其透气性良好,茶之色香味能使人尽享
D.它能使人尽享茶之色香味,透气性良好
3.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宜兴紫砂陶用这种技艺制作的成品,大多是以茗壶为代表性物件,其制器物件拥有光器、筋纹器和花器等不同的造型。
B.用这种技艺制作的宜兴紫砂陶成品,大多是以茗壶为代表性物件,其制器物件拥有光器、筋纹器和花器等不同的造型。
C.用这种技艺制作的宜兴紫砂陶成品,以茗壶为代表性物件,其制器物件拥有光器、筋纹器和花器等不同的造型。
D.宜兴紫砂陶成品以这种技艺制作的茗壶为代表性物件,其制器物件拥有光器、筋纹器和花器等不同的造型。
补写出下面句子的空白处。
(1)《诗经·氓》中体现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却三心二意对比鲜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劝学》中,苟子认为笔直的木材制作成车轮之后就“________”,然后进一步设想木材“________”也不会再变直了。
(3)《论语·学而》中表明君子在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也不生气的句子是:“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书晁补之所藏与可画竹三首(其二)①
苏轼
若人今已无,此竹宁复有。
那将春蚓笔,画作风中柳。
君看断崖上,瘦节蛟蛇走。
何时此霜竿,复入江湖手?
[注]①与可,即文与可,是苏轼的表兄,善画竹,元丰二年(1079年)卒于陈州。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善画竹的文与可如今已离世,再也没有人画出这样的竹子。
B.颔联写谁用像春天蚯蚓一样软的毛笔,把竹子画成了风中的柳条。
C.颈联写文与可画竹的艰辛,瘦弱的身体攀爬悬崖,还会遇到蛟蛇。
D.尾联以问作结,慨叹不知到何时才有高手画出像这幅画中的竹子。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