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图是一则公益平面广告,根据要求答题。 (1)请简要赏析这则公益广告的创意。 (...

下图是一则公益平面广告,根据要求答题。

(1)请简要赏析这则公益广告的创意。

(2)请根据本则广告的立意和所反映的现实问题,向有关部门提出切实有效的建议。

 

(1)用了拆字组合的方法,把“食”拆成“人”和“良”,点出了食品安全第一,要提高商家的“人品”,即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2)食材要用质量过关的“良品”。这则广告反映了广大百姓普遍关心的问题----食品安全。以公式的形式出现,更加醒目。 【解析】 试题本题为压缩语段中的图文转述题,有一定难度。解答第一问要审清楚题干要求中“赏析创意”,解答第二问要注意根据的是“广告的创意”和“所反映的现实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回答时围绕“商家道德”与“食品安全”考虑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作为最古老的画种,人物画曾在汉唐光耀画坛。元代,随着文人画的兴起,传神,载道的人物画让位于畅神,悟道的山水画和花鸟画,此后的千年间,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随着20世纪的到来,人物画成为中国画坛中成就最高的画种,画家之众,作品之精,堪称空前,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脱离现实,陈陈相因,是传统人物画衰败的原因;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是现代人物画振兴的关键。2016年,在上海中华艺术宫举办的“现实的光芒——中国画现代人物画研究展”,通过百位艺术家的280余件代表性作品的展示,基本呈现了20世纪以来中国人物画的现代复兴之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故宫的“走红”,恰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的视角。对于博物馆来说,收藏文物、研究文物,让昨天的历史能够经过今天完整地留给明天,是重要的;而让更多民众能够亲近历史,近距离感受文化的魅力,同样是重要的。有这样一个细节值得玩味:以前故宫的厕所是收费的,每年能收入几百万元;游客要参观珍宝馆,也要花两块钱买一双环保鞋。对个人来说这样的收费可能并不高,但却让故宫显得没那么可亲可爱。如今,厕所收费早已销声匿迹,文化产品创收______________,这样的转变,不仅仅是经营模式的巨大进步,更是发展思路的______________。从板起面孔到俯下身子,从自带敬畏感到“萌萌哒”“接地气”,更有______________、人情味的“人设”,不断拉近故宫与人们的距离。

今天的博物馆,不仅要提供更多的展馆,展品,还要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文化真正走进人们的心里。无论是通过充满趣味的文化创意实现知识的普及,还是通过传递400年老树的种子回望文人精神,都让传统文化在今天焕发了新的生命活力。

故宫的老院长郑欣森曾说:“(          )。”

只有发展才有持久的影响力,只有传播才有广泛的影响力;只有有影响力,文化才不会被“打入冷宫”,而是一直热腾腾的。身处互联网时代,博物馆要吸引更多的公众,更好地激发文物展示、文化传播、公众教育的作用,就不能保持一成不变的严肃面孔,而要建立与公众的_____________,不断拓展人们感知文化的渠道。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如火如荼       殚精竭虑       亲和力       关联

B.如火如荼       改弦易辙       凝聚力       联系

C.风生水起       改弦易辙       亲和力       联系

D.风生水起       殚精竭虑       凝聚力       关联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故宫是有文化的,因为文化是活的生命

B.故宫是有生命的,因为生命是活的文化

C.故宫是有文化的,因为生命是活的文化

D.故宫是有生命的,因为文化是活的生命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博物馆要吸引更多的公众,更好地激发公众教育、文化传播,文物展示的作用,就不能保持一成不变的严肃面孔

B.博物馆要吸引更多的公众,更好地发挥文物展示、公众教育,文化传播的作用,就不能保持一成不变的严肃面孔

C.博物馆要吸引更多的公众,更好地激发公众教育、文物展示,文化传播的作用,就不能保持一成不变的严肃面孔

D.博物馆要吸引更多的公众,更好地发挥文化传播、文物展示,公众教育的作用,就不能保持一成不变的严肃面孔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阐明了晋与秦的利害关系后,希望秦伯能慎重考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师说》中,总结“师道之不复”的原因,揭示士大夫不愿从师的心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回顾汉代历史,认为亲近贤臣,疏远小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亲近小人,疏远贤臣,“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这首诗,完成各题。

听琴

萧悫

洞门凉气满,闲馆夕阴生。

弦随流水急,调杂秋风清。

掩抑朝飞弄,凄断夜啼声[注]

至人齐物我,持此悦高情。

[注]朝飞弄:《雉朝飞》曲,相传战国时齐国牧犊子老而无妻,见雉鸟双飞而意动心悲,作此曲以自伤。夜啼声:《乌夜啼》曲,传为何晏之女所创,初,晏系狱,有二乌止于舍上,女曰“乌有喜声,父必免”,遂撰此操。后人常以此二曲表达爱情生活中的哀怨。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明听琴的环境和时间,居室高深空旷,傍晚凉满阴生,为下文表情达意蓄势。

B.颔联以寻常事物“流水”“秋风”等人诗,化抽象为具体,描绘出琴声音节和曲调的变化。

C.颈联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聆听琴声的复杂情感,运用典故,使诗歌言简意赅、辞近旨远。

D.诗歌描写琴声语言流畅,层次清晰,顺理成章,渐入佳境,让人仿佛身临其境一般。

2.诗歌前三联与尾联的感情氛围看似矛盾,实则高度融合。请结合全诗进行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窦威字文蔚,扶风平陵人。太穆皇后从父兄也。父炽,隋太傅。威家世勋贵,诸昆弟并尚武艺,而威耽玩文史,介然自守,诸兄哂之,谓为“书痴”。

隋内史令李德林举秀异,射策甲科,拜秘书郎。秩满当迁,而因守不调,在秘书十余岁,其学业益广。时诸兄并以军功致仕通显,交结豪贵,宾客盈门,而威职掌闲散。诸兄更谓威曰:“昔孔丘积学成圣,犹狼狈当时,栖迟若此,汝效此道,复欲何求?名位不达,固其宜矣。”威笑而不答。久之,蜀王秀辟为记室,以秀行事多不法,称疾还田里。及秀废黜,府僚多获罪,唯威以先见保全。大业四年,累迁内史以数陈得失忤旨,转考功郎中,后坐事免,归京师。

高祖入关,召补大丞相府司录参军。时军旅草创五礼旷除威既博物多识旧仪朝章国典皆其所定禅代文翰多参预焉。高祖常谓裴寂曰:“叔孙通不能加也。”武德元年,拜内史令。威奏议雍容,多引古为谕,高祖甚亲重之,或引入卧内,常为膝席。又尝谓曰:“昔周朝有八柱国之贵,吾与公家咸登此职。今我已为天子,公为内史令,本同末异,乃不平矣。”威顿首谢曰:“臣家昔在汉朝,再为外戚,至于后魏,三处外家,陛下龙兴,复出皇后。臣又阶缘戚里;位忝凤池,自惟叨滥,晓夕兢惧。”高祖笑曰:“比见关东人与崔、卢为婚,犹自矜伐,公代为帝戚,不亦贵乎!”及寝疾,高祖自往临问。寻卒,家无余财,遗令薄葬。谥曰靖,赠同州刺史,追封延安郡公。葬日,诏太子及百官并出临送。有文集十卷。

(选自《旧唐书》,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军旅草/创五礼/旷坠威/既博物多识/旧仪朝章国典/皆其所定/禅代文翰/多参预焉

B.时军旅草/创五礼/旷坠威/既博物多/识旧仪朝章/国典皆其所定/禅代文翰/多参预焉

C.时军旅草创/五礼旷坠/威既博物/多识旧仪/朝章国典/皆其所定/禅代文翰/多参预焉

D.时军旅草创/五礼旷坠/威既博物多/识旧仪/朝章国典/皆其所定/禅代文翰多/参预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顿首,是古代一种礼节,以头叩地而拜,也常用于书信、表奏的首尾,表示致敬。

B.外戚,指帝王的母亲和妻子家的亲属,文中的窦氏家族在汉朝和后魏都贵为外戚。

C.凤池,原指宫苑中的池沼,后代指后宫,与“归去凤池夸”中“凤池”的意思相同。

D.关东,在古代说法不一,通常指函谷关以东的地区,近现代主要指山海关以东一带的地区,泛指东北各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窦威偏好文史,通晓礼仪。他喜爱文史,被讥为“书痴”,著有文集十卷;他参与制定朝廷典制,被称为“今之叔孙通”。

B.窦威为人执着,坚守原则。虽然个人做法遭到兄长们的质疑,但他却笑而不答;杨秀征召他,他因杨秀常不讲礼仪而称病归田。

C.窦威位高权重,深受宠信。他贵为皇亲国戚,官至内史令;博学多识,奏事时仪表文雅,举止大方,多引古事,高祖常与其促膝而谈。

D.窦威为官谨慎,深享哀荣。因外戚身份,他小心为官;在他患病时,高祖亲临探视,去世后,高祖让太子及百官前去送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秩满当迁,而固守不调,在秘书十余岁,其学业益广。

(2)累迁内史舍人,以数陈得失忤旨,转考功郎中,后坐事免,归京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