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苏子愀然,正襟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正襟坐           危:端正

B.山川相           缪:盘绕

C.知不可乎得       骤:快速

D.者如斯           逝: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正襟危坐问客曰               ②汝今何罪过,不迎自归

B.①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         ②步余马兰皋兮

C.①苟非吾之所有,一毫而莫取     ②亦余心之所善兮,九死其犹未悔

D.①耳得之而为声,目遇而成色     ②快然自足,不知老将至

3.对选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运用主客问答的形式,使行文富于变化,作者的豁达胸襟和达观超然的思想情感也得以深化。

B.第一段追忆曹操大军沿江而下的盛况,描绘了曹操志得意满的形象,旨在为感叹人生无常蓄势。

C.第二段以江水、明月为喻,形象地阐释了世间万物“变”与“不变”的哲理,富有思辨色彩。

D.《赤壁赋》与《兰亭集序》都体现了作者的生死观,但前者较为积极乐观,后者颇为消沉悲观。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1.C 2.C 3.D 4.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而我能够同你们共享。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推断能力。答题步骤:(1)审题。看要求是选正确的还是选不正确的,(2)对有把握的选项迅速作出判断,(3)借助方法,主攻难点。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1)依形推义法(2) 语境分析法(3)语法分析法(4)妙用修辞法(5)成语印证法(6)课文求义法(7)邻字借推法(8)联想推断法(9)代入检验法(10)古今对比法。 C项,“骤”解释错误。根据语境,正确的解释是“突然”。 故选C。 2.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掌握能力。虚词的数量同实词比较起来要少得多,但用法非常灵活,因而复习要正确地掌握和使用确实不易。在虚词的辨析使用中要注意多分析比较其差异,重点掌握一些易用错的虚词及关联词语的搭配和所表示的关系。通过增强语感,有意识地体味它们在句中的作用来提高虚词的辨析运用能力。题型以几个容易出错的虚词的辨析、关联词语的搭配运用为主,干扰点为其中虽常见但不易辨识的虚词。 A项, 第一句中“而”是连词,表示承接,可以译为“然后”;第二句中“而”也是连词,表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或“却”。可见,不同。 B项,第一句中“于”是介词,表被动,译为“被”;第二句中“于”表示介词,译为“在”。可见,不同。 C项,两个“虽”,均为连词,“即使”;可见,相同。 D项,第一个“之”,代词,它;第二个“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翻译。可见,不相同。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 D项,“后者颇为消沉悲观”表述错误。《兰亭集序》所体现的作者的生死观,并非消沉悲观。作者首先借古立论,说明从古至今,人们一直重视死生问题,自己也不能例外。接着作者针对当时士大夫务清谈、鲜实效、无经济大略的社会风气,痛斥“一死生”、“齐彭殇”的老庄学说为“虚诞”、“妄作”,从而表明了作者积极进取的生死观,而这正是作者编辑《兰亭集》并为之作序的目的,以此告诫后世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故选D。 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中的得分点:是,这;藏,宝藏;适,共享。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其乃华山之名之也       阳:山的北面

B.其文灭                 漫:模糊

C.而欲出者             怠:懈怠

D.火尚足以也             明:照明

2.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段记叙的景物由禅院到华山洞,再到仆碑,交代了游览的行踪。

B.第二段开头叙写前洞与后洞的概况,突出它们迥然不同的环境特征。

C.作者详写游后洞的经历,是因为后洞路远且艰险,多自然美妙之境。

D.选文与《小石潭记》都是记游性文字,均细致描绘了所游之地的美景。

3.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____________”两句,写主人公借助龟板和蓍草占卜得到了婚姻适宜的卦象。

(2)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表现了诗人从官场解脱,重归自然的欣喜之情。

(3)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描绘文人雅士集会时尽情观赏天地浩渺、万物繁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4)《赤壁赋》中“____________”写苏子与客月夜泛舟,感觉如在太虚中乘风而行,逍遥自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201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将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

教育惩戒是指教师依据一定的规范,以不损害学生身心健康为前提,以制止和消除学生的不当行为,帮助学生改正错误为目的,以惩罚为特征的一种教育方式。其在培养规则意识、锻炼承担责任、承受挫折的心理品质方面具有其他教育方法难以替代的价值和功能。

材料二: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鲁迅写启蒙老师寿镜吾老先生,“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

材料三: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重傅则法度存。国将衰,必贱师轻傅;贱师轻傅则人有快,人有快则法度坏。”

——荀子《荀子·大略》

关于“教育惩戒”,你有怎样的看法和思考?请结合以上材料,联系当今生活和社会教育现状,谈谈你的认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得抄袭和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查看答案

下面是《光阴》小诗的一部分,请仿照其形式,从夏、秋、冬三个季节中任选一个,再写一节。

无人能描绘它的面容

却能闻到清新的气息

枯黄的大地

便披上翠绿的新衣

 

查看答案

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找出有问题的句子(只标明序号即可)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在今天,拥有一部电脑就如同好比拥有整个世界。②于是,有的人开始厌倦纸质图书,更愿意在网上快速阅读。③但是网上阅读好像乘火车出差,直来直去毫无悬念;而阅读纸质图书则好像坐牛车去姥姥家,慢悠悠地观景赏花。④对纸质图书的命运,⑤即使怎样担忧,我都始终抱有希望,⑥因为只要你想借助阅读享受快乐,⑦这种方式就永远不会消亡。⑧而且,随着整个社会浮躁心态的改变,使传统阅读方式定会受到大众的钟爱。⑨目前,古典著作图书再次受到读者追逐,就是最好的印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