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归园田居(其六)
[东晋]陶渊明①
种苗在东皋,苗生满阡陌。
虽有荷鉏倦,浊酒聊自适。
日暮巾柴车,路暗光已夕。
归人望烟火,稚子候檐隙。
问君亦何为,百年会有役。
但愿桑麻成,蚕月得纺绩。
素心正如此,开径望王益。②
[注]①后世也有认为作者是南北朝时期的江淹。②三益:语出《论语》,意为直、谅、多闻。这里指志趣相投的友人。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叙写诗人在东边的高地上劳作,看到禾苗生长茂盛,遍布在阡陌纵横的田野上,感到满足和欣慰。
B.“虽有荷锄倦”一句让人联想到“带月荷锄归”的画面,但更多流露出诗人回归田园后内心无法安适的疲倦感。
C.“问君亦何为,百年会有役”,诗人追问自己的人生选择,并给出了坚定的回答,人的一生应当要从事劳作。
D.田园生活是诗人自然朴素的理想,诗歌将劳作的体验、田园的风光与淳朴的人情和谐地统一起来。
2.请从景与情的关系赏析“日暮巾柴车,路暗光已夕。归人望烟火,稚子候檐隙”这四句诗。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建安四年春,公遂济河,围射犬。众降,以魏种为河内太守,属以河北事。初,公举种孝廉。兖州叛,公曰:“唯魏种且不弃孤也。”及闻种走,公怒曰:“种不南走越、北走胡,不置汝也!”既下射犬,生禽种,公曰:“唯其才也!”释其缚而用之。八年秋,令曰:“丧乱已来,十有五年,后生者不见仁义礼让之风,吾甚伤之。其令郡国各修文学,县满五百户置校官,选其乡之俊造而教学之,庶几先王之道不废,而有以益于天下。”初,绍与公共起兵,绍问公曰:“若事不辑,则方面何所可据?”公曰:“足下意以为何如?”绍曰吾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南向以争天下庶可以济乎 公曰:“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十三年,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十四年秋,出肥水,军合肥。令曰:“自顷已来,军数征行,或遇疫气,吏士死亡不归,家室怨旷,百姓流离,而仁者岂乐之哉?不得已也。其令死者家无基业不能自存者,县官勿绝廪,长吏存恤抚循,以称吾意。”置扬州郡县长吏,开芍陂屯田。十五年,下令曰:“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冬,作铜雀台。二十五年春,崩于洛阳。遺令曰:“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毕,皆除服。其将兵屯戍者,皆不得离屯部;有司各率乃职。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谥曰武王。
(节选自《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绍曰/吾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南向以争天下/庶可以济乎/
B.绍曰/吾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南向以争天下/庶可以济乎/
C.绍曰/吾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南向以争/天下庶可以济乎/
D.绍曰/吾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南向以争/天下庶可以济乎/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操求贤若渴,唯才是举。魏种曾背叛曹操,后战败被捕,但曹操仍不计前嫌,释放了他,并任用为河内太守。
B.曹操推崇先贤,重视风化。曹操下令各地选拔杰出人才,用经书典籍来教化他们,弘扬先王之道,改良社会风气。
C.曹操体恤士兵,关注民生。战争瘟疫之后,曹操要求地方政府抚恤无产业的死亡将士家庭,并开垦荒地,实施屯田。
D.曹操不拘古制,改革丧礼。他留下遗令,死后丧礼不必遵循古制,治丧期间各地将士和官员不得擅离职守,不得私藏钱财。
3.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种不南走越、北走胡,不置汝也!
(2)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正襟危坐 危:端正
B.山川相缪 缪:盘绕
C.知不可乎骤得 骤:快速
D.逝者如斯 逝: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②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
B.①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②步余马于兰皋兮
C.①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②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D.①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②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3.对选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运用主客问答的形式,使行文富于变化,作者的豁达胸襟和达观超然的思想情感也得以深化。
B.第一段追忆曹操大军沿江而下的盛况,描绘了曹操志得意满的形象,旨在为感叹人生无常蓄势。
C.第二段以江水、明月为喻,形象地阐释了世间万物“变”与“不变”的哲理,富有思辨色彩。
D.《赤壁赋》与《兰亭集序》都体现了作者的生死观,但前者较为积极乐观,后者颇为消沉悲观。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阳:山的北面
B.其文漫灭 漫:模糊
C.有怠而欲出者 怠:懈怠
D.火尚足以明也 明:照明
2.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段记叙的景物由禅院到华山洞,再到仆碑,交代了游览的行踪。
B.第二段开头叙写前洞与后洞的概况,突出它们迥然不同的环境特征。
C.作者详写游后洞的经历,是因为后洞路远且艰险,多自然美妙之境。
D.选文与《小石潭记》都是记游性文字,均细致描绘了所游之地的美景。
3.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______,______”两句,写主人公借助龟板和蓍草占卜得到了婚姻适宜的卦象。
(2)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表现了诗人从官场解脱,重归自然的欣喜之情。
(3)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描绘文人雅士集会时尽情观赏天地浩渺、万物繁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4)《赤壁赋》中“______,______”写苏子与客月夜泛舟,感觉如在太虚中乘风而行,逍遥自在。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201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将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
教育惩戒是指教师依据一定的规范,以不损害学生身心健康为前提,以制止和消除学生的不当行为,帮助学生改正错误为目的,以惩罚为特征的一种教育方式。其在培养规则意识、锻炼承担责任、承受挫折的心理品质方面具有其他教育方法难以替代的价值和功能。
材料二: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鲁迅写启蒙老师寿镜吾老先生,“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
材料三: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重傅则法度存。国将衰,必贱师轻傅;贱师轻傅则人有快,人有快则法度坏。”
——荀子《荀子·大略》
关于“教育惩戒”,你有怎样的看法和思考?请结合以上材料,联系当今生活和社会教育现状,谈谈你的认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得抄袭和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