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宫中尚促织之戏 尚:崇尚,喜好
B.因责常供 责:负责
C.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 爽:差失、不合
D.急逐趁之 趁:追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王进喜
②这辈子没有虚度,一生属于核潜艇、属于祖国,我无怨无悔!
——黄旭华
③每一次比赛我们的目标都是升国旗、奏国歌。
——郎平
④我是国家培养出来的,从来没觉得我和祖国分开过,我的归宿在中国。
——黄大年
无数时代楷模的生命绽放耀眼的光芒,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从这些时代楷模的身上领悟到了什么呢?请根据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的部分。
(1)《论语》十二章中指出“质”与“文”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在《离骚》(节选)中由草木凋零而引发感慨,勉励君王积极进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感叹的方式收束对蜀道凶险的描写,转入后文对人事的关注。
(4)《谏太宗十思疏》中表明君王应善于选贤纳谏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商山麻涧①
杜牧
云光岚彩四面合,柔柔垂柳十余家。
雉飞鹿过芳草远,牛巷鸡埘②春日斜。
秀眉老父对樽酒,茜袖女儿簪野花。
征车自念尘土计,惆怅溪边书细沙。
注:①麻涧,在商山之中,山涧环绕,宜于种麻,故名麻涧。②鸡埘(shí):鸡儿进窝了。埘,在墙上挖洞而成的鸡窝。
1.下列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描绘春日的美好景象,“岚彩”一词给人强烈的视觉感受,“四面合”三个字将空间扩大,表现了春阳普照山涧的恢宏景象。
B.颔联写傍晚时分,野鸡飞奔、獐鹿逃窜、牛进巷、鸡回窝,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动静结合,体现了乡村生活的平静与祥和。
C.颈联写长眉白发的老翁对酒独酌,红色衫袖的村姑将采摘的野花插在发髻上,展现村人怡然自得的生活状态。
D.全诗以清新的笔调将商山麻涧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恬静的农家生活完美结合,充满了浓厚的诗情画意。
2.尾句“惆怅溪边书细沙”,诗人“惆怅”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尹翁归字子兄,河东平阳人也,徙杜陵。翁归少孤,与季父居。为狱小吏,晓习文法。喜击剑,人莫能当。是时,大将军霍光秉政,诸霍在平阳,奴客持刀兵入市斗变,吏不能禁,及翁归为市吏,莫敢犯者。公廉不受馈,百贾畏之。
后去吏居家。会田延年为河东太守,行县至平阳,悉召故吏五六十人,延年亲临见令有文者东有武者西阅数十人次到翁归独伏不肯起对曰翁归文武兼备唯所施设功曹以为此吏倨傲不逊,延年曰:“何伤?”遂召上辞问,甚奇其对,除补卒史,便从归府。案事发奸,穷竟事情,延年大重之,自以能不及翁归,徙署督邮。
征拜东海太守,拜辞廷尉于定国。定国家在东海,欲属托邑子两人,令坐后堂待见。定国与翁归语终日,不敢见其邑子。既去,定国乃谓邑子曰:“此贤将,汝不任事也,又不可干以私。”
翁归治东海明察,郡中吏民贤不肖,及奸邪罪名尽知之,县县各有记籍。自听其政,有急令则少缓之,吏民小懈,辄披名籍。县县收取黠吏豪民,案致其罪,高至于死。收取人必于秋冬课吏大会中,及出行县,不以无事时。其有所取也,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惧改行自新。东海大豪郯许仲孙为奸猾,乱吏治,郡中苦之。二千石欲捕者,辄以力势变诈自解,终莫能制。翁归至,论弃仲孙市,一郡怖栗,莫敢犯禁。东海大治。
翁归为政虽任刑,其在公卿之间清洁自守,语不及私,然温良谦退,不以行能骄人,甚得名誉于朝廷。视事数岁,元康四年病卒。家无余财,天子贤之。
(节选自《汉书·尹翁归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延年亲临见令/有文者东/有武者西/阅数十人次/到翁归/独伏不肯起/对曰/翁归文武兼备/唯所施设
B.延年亲临见/令有文者东/有武者西/阅数十人次/到翁归/独伏不肯起/对曰/翁归文武兼备/唯所施设
C.延年亲临见/令有文者东/有武者西/阅数十人/次到翁归/独伏不肯起/对曰/翁归文武兼备/唯所施设
D.延年亲临见令/有文者东/有武者西/阅数十人/次到翁归/独伏不肯起/对曰/翁归文武兼备/唯所施设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徙杜陵 徙署督邮
B.遂召上辞问 拜辞廷尉于定国
C.翁归治东海明察 东海大治
D.县县各有记籍 辄披名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尹翁归文武兼备,既通晓法律,又喜欢击剑,以致霍氏家奴门客不敢犯法作乱。
B.尹翁归不卑不亢,在受到河东太守田延年接见时,表现出众,赢得田延年好感。
C.尹翁归不畏强权,东海大豪绅,为人奸猾,扰乱吏治,郡中苦之,翁归判其死刑。
D.尹翁归清廉无私,温良谦让,不以自己的才能而傲视他人,在朝廷中颇有声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贤将,汝不任事也,又不可干以私。
(2)二千石欲捕者,辄以力势变诈自解,终莫能制。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四十八样
冯骥才
天津人灵,把药材弄到糖里,好吃又治病,这糖叫作药糖。
天津百姓心里边想的就是生活,好吃好喝好玩和有乐子的事都喜欢,还爱看绝活,这卖药糖的本事就五花八门了。有说段子的,有说快板的,有变戏法的,有献演武功杂耍车技打弹弓子的,连吆喝起来都有腔有调一套一套。
鼓楼前有个卖药糖的叫俞六,宝坻县人,脑瓜好使,两只手特别能干。他和别人不一样,他的功夫不在“卖”上,都在“糖”里边。他在家门口摆摊卖药糖,就在一个桌上摆几排长长的带木框的玻璃盒子,每格里边一种糖。俞六卖药糖不说不唱不吆喝,可是他的糖好——色艳,味厚,有模有样,味道各异。不单有各种药材,还把好吃的水果也掺和进去,(1)比方鸭梨、桃子、李子、柿子、酸枣、西瓜……等等。(2)他的药糖样儿最多、最全,总共四十八样,可是只摆在自家门口,这城里城外能有几个人知道?一提天津卫卖药糖的,瞧不见俞六的影子。
他的一个街坊刘二爷是位老到的人,读过书没当过官,一天碰到俞六便说:“你会做糖却不会卖糖。你不是本地人不知道,天津人认绝活,服绝活。”
(3)俞六说:“可这绝活哪找去?刘二爷。”
(4)“没处找。”刘二爷说,“绝活一是琢磨出来的,二是练出来的。”
“咋学咋练?”俞六还没全明白。
刘二爷笑道:“要我说,琢磨——你就得琢磨使嘛新鲜玩意儿把你这四十八样亮出来;练——你就得琢磨使嘛法子招人来买。”
俞六不是木头疙瘩。这两句话点石成金。没多久,俞六恭恭敬敬把刘二爷请到家中后院,刘二爷立马眼前一亮。院中间放一个挑儿,一根扁担,两个桶柜,柜子上是一圈放药糖的小方盒,每个盒里一种糖。盒上边有个盖儿,带合页,可以掀;这一圈小盒总共二十四个,两个桶柜正好四十八样。
桶柜的捯饬前所未见。提梁上边各雕一个龙头,龙面相向,横梁正中一个锃亮的金珠,这叫二龙戏珠。龙头上还伸出两根弹簧,拴着红绒球,为的是挑起来一走,绒球就随着脚步一颠一颤。桶柜漆得油黑锃亮,上边使金漆写着“俞家药糖,四十八样”八个大字。每个糖盒的玻璃盖上还全用红漆写上糖名,玻璃盖下的药糖五颜六色。这样的药糖柜在街上一晃,保管全震!刘二爷看得高兴,夸赞道:“好赛从宫里挑出来的。”
跟着俞六演了一手“卖糖”把式。他左手拿个纸兜,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捏个小铜勺,上去,绕着两个桶柜各转一圈,顺手用右手的无名指一挑盒盖,小铜勺就从盒里舀出一块糖到纸兜里;挑盒盖麻利无比,舀药糖灵巧至极,比得上变戏法。单看这“卖法”,不吃糖,花点钱也值了。
刘二爷高兴地说:“行了,你可以出山了,四十八样要成名了。”
第二天,俞六挑这挑子走出家门,城里城外,河东水西,宫南宫北,九个租界一转,立时名满津门。他还制了一身好行头,青裤白褂,皂鞋净袜;他挑着这对天下独有的花桶,一走一颤行在街头,还有洋人拿照相盒子给他照相呢。
可俞六没神气多久,就听说河东出现一个担挑卖药糖的,也用两个龙头漆桶,也叫“四十八样”。这一来,他的四十八样可就算不上独门绝技了。他心里发急,去找刘二爷请教。刘二爷说:“你不学人,可挡不住别人学你,你得叫人想学学不去,那才叫绝活。”
三个月后俞六亮出一个新把式,叫“走八字”。他从一个桶左面绕过去,再从另一个桶右面绕回来,桶和人位置一变,两只手的家伙跟手就换。这一改,走八字,两手换“活儿”,把式出了花样,别忘了——还能吃到他俞六四十八样色鲜味正的药糖呢!这点钱谁不想花?
可不久,听说又有人开始练这走八字的把式了。俞六憋了几个晚上,再想出一招,就在每个桶中间加几个糖盒,里边全是半块的糖。他想在四十八样外再奉送半块,这半块由买主自选,人家要哪样,他就上去一掀一舀取出哪样。
他拿着这个新主意去请教刘二爷。
刘二爷听了笑哈哈,说道:“你这法子早晚还得给人学去。我送你一个法子吧。”说完,给他用纸写了几句词,递给俞六说:“你也不用唱,只要背下来,走着八字时把它踩着点儿念出来就行了。”
俞六一看,是六句:
天津药糖家家好
四十八样数第一
一色一味块块香
再饶半块随您意
俞家能耐不传女
谁我儿子谁学艺
俞六不是天津人,不懂天津人这几句嘎话里的厉害。他心里有点疑惑。刘二爷看了出来,说:“放心去用,不会再有人敢招你了。”
俞六说:“您开头就帮我,已经多回了。这次成了,我管您一辈子药糖。”
第二天俞六卖糖走八字时,便把刘二爷这六句念一遍,一回生,二回熟,熟能生巧,渐渐跟上步点,走起来挺好看。买糖的人、围观的人听了都笑,有人说:“听你这几句,再没人敢偷艺了。”
自今而后,果然再没有人学他。他感激刘二爷,天天给刘二爷送糖,一天六块,一天换一样,八天一轮,正好四十八样。多少年来一直送下去。
俞六有妻无子,他的手艺绝活后继无人。可到他死后,刘二爷还活着,人说刘二爷长寿,就是因为长年吃俞六的药糖。
(选自《俗世奇人》,人民文学出版社,有删改)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1) B.(2) C.(3) D.(4)
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文人物鲜活,故事生动,生活气息浓郁,体现了作家对于保持民族文化传统和民间特色的自觉追求。
B.小说采用多种表现手法来刻画人物。既运用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手法正面直接塑造人物形象,又注重人物之间的映衬烘托。
C.“他的功夫不在‘卖’上,都在‘糖’里边”,指的是俞六做生意不花心思、不玩花架子,只求糖好,他一直恪守这样的从商之道。
D.小说的结尾既有手艺绝活无法传承的遗憾,也体现了俞六药糖在百姓中的影响,具有曲终人不散的效果。
3.刘二爷的六句“嘎话”把俞六的绝活“立住”了,其厉害之处在于一箭双雕,请简要分析。
4.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刘二爷的形象特点。
5.小说占用大量篇幅描写桶柜的样式和“卖糖”把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