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19年4月,巴黎圣母院起火的消息掀起了一阵波...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19年4月,巴黎圣母院起火的消息掀起了一阵波澜。一场大火来势汹汹,有800多年历史的巴黎圣母院遭严重损毁。2018年9月,一场持续整晚的大火使巴西国家博物馆几乎毁于一旦。

这些    的教训提醒我们,人类历史中的文化古迹有可能会消逝。文化保护是一场同时间的赛跑,因为随着时间推移,那些     的文物都不可避免地日渐老化。保护,意味着老与新的巧妙结合。(    ),使文化记忆得以传承,这是历史的使命,每一代人     。文化保护工作要凝聚社会共识,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形成合力。有些损毁或许无法避免,但有没有对保护工作      ,结果会大不一样。如果巴黎圣母院在翻新工程伊始,就对各种可能出现的火情有所警惕、建立预案,或许我们今天目睹的结果又会是另一番场面。虽然文化保护并不追求绝对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限制文物损毁和文物衰老,为文化延续活力注入源源不竭。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沉痛  留传  责无旁贷  全力以赴

B.沉痛  流传  义不容辞  全神贯注

C.沉重  流传  责无旁贷  全神贯注

D.沉重  留传  义不容辞  全力以赴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应最大可能地重新激活文物,在过去与未来的往复行进中

B.在过去与未来的往复行进中,我们应最大可能地重新激活文物

C.在未来与过去的往复行进中,文物应最大可能地被我们重新激活

D.文物应最大可能地被我们重新激活,在未来与过去的往复行进中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虽然文化保护并不追求绝对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延缓文物损毁和文物衰老,为文化延续注入源源不竭的活力。

B.文化保护虽然并不追求绝对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文物损毁和文物衰老,使文化延续的活力源源不竭。

C.文化保护虽然并不追求绝对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文物损毁和延缓文物衰老,为文化延续注入源源不竭的活力。

D.虽然文化保护并不追求绝对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文物损毁和延缓文物衰老,为文化延续的活力注入源源不竭。

 

1.A 2.B 3.C 【解析】 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为了减少题量,将词语(实词和虚词)和熟语(成语、惯用语等)合并起来考查,结合语境分析是关健。词语的运用要靠平时多积累。熟记其意义和用法。另外还要注意运用范围是否准确,感情色彩是否得当,与语境是否矛盾或重复,是否有语法错误等,切忌望文生义,并注意一词多义现象。 第一处,“沉痛”, 深深的悲痛;深刻而令人痛心的;“沉重”,分量大,程度深;(心情)忧郁,不愉快;语段中是说巴黎圣母院起火、大火使巴西国家博物馆几乎毀于一旦的教训,这个教训不但大,而且让人心痛,应使用“沉痛”;排除CD; 第二处,“留传”,遗留下来传给后代;“流传”,传下来或传播开;语段中是说文物,是具体的东西,是要留下来传给后代的,应使用“留传”;排除B; 第三处,“责无旁贷”,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语段中是说保护文物,传承文化是每个人不可推卸的责任,应使用“责无旁贷”; 第四处,“全力以赴”,把全部力量投入进去;“全神贯注”,全副精神高度集中。语段中是说要对文物保护工作尽全力,应使用“全力以赴”。 故选A。 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要求选出“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干扰性,难度适中。 “在过去与未来的往复行进中”与上文“意味着老与新的巧妙结合”衔接并照应,置于句首,作状语,以示强调。因此排除AD项。下文“使文化记忆得以传承”的主语应是“我们”,因此排除C项。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题干明确指出“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此题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不变的。 原文有三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文化保护”和“虽然”位置不对;二是搭配不当,“限制”和“损毁”,“衰老”搭配不当;三是原句“为文化延续的活力注入源源不竭”属于句式杂糅,据此分析选项。 A项,语序不当,“文化保护”应移到“虽然”前面;搭配不当,“延缓”与“损毁”不搭配。 B项,搭配不当,“减少”与“衰老”不搭配。 D项,语序不当,“文化保护”应移到“虽然”前面。 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但是葛蕾特的话反而让母亲感到不安。走到一边,一眼看见印花墙纸上那个巨大的棕色斑点,她还没来得及回过神来意识到她看到的是格里高尔,   ①   “啊,天哪,啊,天哪!”随即便好像完全绝望似的张开双臂,头栽倒在沙发榻上,不动弹了。“   ②   !”妹妹举起拳头,怒目闪闪地说。   ③  

A.①便扯开轻微沙哑的嗓门喊道②你,格里高尔③这是自变形以来她直接对他说的第一句话

B.①便扯开轻微沙哑的嗓门喊道②格里高尔,你③这是自变形以来她直接对他说的一句话

C.①便惊慌失措地喊道②你,格里高尔③这是自变形以来她直接对他说的一句话

D.①便惊慌失措地喊道②格里高尔,你③这是自变形以来她直接对他说的一句话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以卡夫卡作开端的西方二十世纪的荒诞文学,如果从哲学意义上去把握其精神内涵,乃是“无”的本体论,即世界人生的无意义、无着落。

B.网络文学从备受质疑到获得大众的认可,再到被文学界接纳,经历了一个痛苦的成长过程,最终实现了破茧成蝶的蜕变。

C.在那个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斗争风起云涌的时代,能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是评判一部文学作品好坏的重要标准。

D.《文学欣赏》以提高学生人文素质、拓宽学生文学视野、提升学生文学欣赏能力为目的,从文学宝库中撷取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对其进行剖析、鉴赏和介绍。

 

查看答案

下面语段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变形记》中,养家人格里高尔突然变成一只甲虫,不仅失业了,还成了累赘。这一情节激化了矛盾,使人物的个性、人性都立即图穷匕见。文学艺术是虚构的艺术,作家通过大胆想象,虚构出荒诞的情节,展现人物之间的冲突,表现人物的个性。母亲的无奈、父亲的狂怒,妹妹的厌弃,撕开了资本主义社会家庭表面温情脉脉的面纱,显示了人际关系中的自私、冷漠和残酷,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和弱肉强食唯利是图的本质。

A.图穷匕见 B.温情脉脉 C.弱肉强食 D.唯利是图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邑之东山人。少嗜读,但山村无所就正,年二十余,字画多讹。先是,家中患狐,服食器用,辄多亡失,深患苦之。一夜读,卷置案头,被狐涂鸦;甚者,狼藉不辨行墨。因择其稍洁者辑读之,仅得六七十首。心甚恚愤,而无如何。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晨起,见翻摊案上,墨汁浓泚殆尽。恨甚。

会王生者,以故至山,素与郭善,登门造访。见污本,问之。郭具言所苦,且出残课示王。王谛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又覆视涴卷,类冗杂可删。讶曰:“狐似有意。不惟勿患,当即以为师。”过数月,回视旧作,顿觉所涂良确。于是改作两题,置案上,以觇其异。比晓,又涂之。积年余,不复涂;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王阅之曰:“狐真尔师也,佳幅可售矣。”是岁,果入邑岸。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每市房书名稿,不自选择,但决于狐。由是两试俱列前名,入中副车。

时叶、缪诸公稿,风雅艳丽,家传而户诵之。郭有抄本,爱惜臻至。忽被倾浓墨碗许于上,污荫几无余字,又拟题构作,自觉快意,悉浪涂之。于是渐不信狐。无何,叶公以正文体被收,又稍稍服其先见。然每作一文,经营惨澹,辄被涂污。自以屡拔前茅,心气颇高,以是益疑狐妄。乃录向之洒点烦多者试之,狐又尽此之。乃笑曰:“是真妄矣!何前是而今非也?”遂不为狐设馔,取读本锁箱簏中。旦见封锢俨然,启视,则卷面涂四画,粗于指,第一章画五,二章亦画五,后即无有矣。自是狐竟寂然。后郭一次四等,两次五等,始知其兆已寓意于画也。

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缪之余习狃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

(节选自《聊斋志异》,有删改)

[注]①涴;污染,玷污。②狃:习以为常掉以轻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缪之余习/狃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

B.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缪之余习/狃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

C.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缪之余习/狃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

D.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缪之余习/狃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

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生”,读书人的通称。古代称呼他人时既可以直接称其名,也可以称其字、号等,还可以称籍贯、官职。

B.“闱”,古代宫室,宗庙的旁侧小门;科举时代的考场。会试叫“春闱”,乡试叫“秋闱”。

C.“异史氏”,即清朝小说家蒲松龄在其著作《聊斋志异》中的自称。

D.《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其中都是关于女鬼的故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生家中闹狐狸,丢失了许多东西,不少书稿也被弄得污浊不堪,难以阅读,因此他非常怨恨狐狸。

B.朋友王生前来拜访,郭生向他倾诉了自己的苦恼。王生觉得狐狸不仅无恶意,而且还可以当郭生的老师。

C.叶、缪等人名气很大,郭生珍藏了一个抄本,但狐狸却在抄本上泼墨,郭生便明白了叶、缪等人的文章并不出色。

D.郭生多次名列前茅后,狐狸还是涂抹他的文章。郭生认为狐狸是在胡乱涂抹,于是不再为狐狸设馔,并将书卷锁进箱子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

(2)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武技

李超,字魁五,淄之西鄙人。豪爽,好施。偶一僧来托钵,李饱啖之。僧甚感荷,乃口:“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请以相授。”李喜,馆之客舍,丰其给,旦夕从学。三月,艺颇精,意得甚。僧问:“汝益乎?”曰:“益矣。师所能者,我已尽能之。”僧笑,命李试其技。李乃解衣唾手,如猿飞,如鸟落,腾跃移时,诩诩然骄人而立。僧又笑曰:“可矣。子既尽吾能,请一角低昂。”李忻然,即各交臂作势。既而支撑格拒,李时时蹈僧瑕,僧忽一脚飞挪,李已仰跌丈余。僧抚掌曰:“子尚未尽吾能也。”李以掌致地,惭沮请教。又数日,僧辞去。

李由此以武名,遨游南北,罔有其对。偶适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观者填溢。尼告众客曰:“颠倒一身,殊大冷落。有好事者,不妨下场一扑为戏。”如是三言,众相顾,迄无应者。李在侧,不觉技痒,意气而进。尼便笑与合掌。才一交手,尼便呵止,曰:“此少林宗派也。”即问:“尊师何人?”李初不言。固诘之,乃以僧告。尼拱手日:“憨和尚汝师耶?若尔,不必较手足,愿拜下风。”李请之再四,尼不可。众怂恿之,尼乃曰:“既是憨师弟子,同是个中人,无妨一戏。但两相会意可耳。”李诺之。然以其文弱故,易之,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方颉颃间,尼即遽止,李问其故,但笑不言。李以为怯,固请再角,尼乃起。少间,李腾一踝去。尼骈五指下削其股;李觉膝下如中刀斧,蹶仆不能起。尼笑谢曰:“孟浪忤客,幸勿罪!”李舁归,月余始愈。

后年余,僧复来,为述往事。僧惊曰:“汝大卤莽,惹他何为?幸先以我名告之,不然股已断矣!”

(选自《聊斋志异》,有删改)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超,字魁吾,淄之西人                 鄙:粗俗

B.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一日之名       要:求取

C.然以其文弱故,之                       易:轻视

D.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         适:到……去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明李超武艺不精的一项是

①李请之再四,尼不可②僧忽一脚飞挪,李已仰跌丈余③三月,艺颇精,意得甚④李以为怯,固请再角⑤李舁归,月余始愈⑥方颉颃间,尼即遽止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④⑥ D.②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憨和尚为了教导李超,在与李超交手时,一脚把他踢出一丈多远,愤而择日告辞离去。

B.憨和尚德高艺精,机智风趣;李超谦逊好学,豪爽好施;尼僧武技高超,争强好胜。小说中的几个人物形象写得栩栩如生。

C.本文多次通过“笑”来表现憨和尚与尼僧高强的武艺、谦和的性情,这些关于“笑”的描写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D.本文通过曲折跌宕的情节安排,重点描写了变幻莫测的武术技巧,故事性强,引人入胜。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李由此以武名,遨游南北,罔有其对。

(2)众相顾,迄无应者。

(3)李初不言。固诘之,乃以僧告。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