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把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段话,不超过55个字。 本报石家庄7月1日电(张...

把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段话,不超过55个字。

本报石家庄7月1日电(张志锋、张英)盛夏时节,走进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寿东村“粮画小镇”,如同走进了画的世界。近年来,当地金融机构加大对乡村的信贷支持力度,建设了诸如“黄瓜小镇”“杂粮小镇”“鹊桥小镇”等一系列特色文化小镇和一批精品绿色旅游景区。这些特色小镇和景区既为群众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又提高了当地村民的收入,助农致富脱贫。

 

馆陶寿东村被誉为“粮画小镇”,既是休闲娱乐的好场所,又增加了村民收入,这得益于金融机构助农信贷。 【解析】 压缩语段题的主要方法有:一是查找法,即在原文中寻找能表述主要信息的关键语句,如议论文中表述论点的语句,说明文中的中心句,记叙文中的过渡句,新闻中的导语均属关键语句。二是删减法,就是保留材料中主要信息,删除次要信息。三是连缀法,即将符合题干要求的信息筛选整合,连缀成最终答案。 本题,第一句引出陈述对象“馆陶寿东村‘粮画小镇’”;第二句写由于当地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出现了一系列的特色文化小镇和一批精品绿色旅游景区;第三句写这些特色小镇和景区既为群众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又提高了当地村民的收入。最后将三点信息加以整理,注意字数限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好的翻译应该不只是“翻译”,______ 。翻译家的创造性体现于将文学作品变为充满美感的艺术品。对文学作品的翻译不仅要 _____ ,更要传达美学气息。翻译家创造性的发挥,对文学翻译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好的翻译家应当让读者分辨不出哪个是原文,______,若用其母语创作,大约也能写出像样的文学作品;但在翻译时,应当识别出原文作者的风格特点,在遵守作者意图的同时将其传达给外国读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陶渊明的诗文(    ),往往需要反复推敲,才能得其确解。比如那篇________的《桃花源记》,说到渔翁进入桃源之后眼前呈现的场景,有“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数语。倘若________地读过,恐怕不会给予过多的________,甚至会想当然地认为这不过是说桃源中人的服饰打扮与外间全然相同罢了。实际上并非如此,恐怕还别有深意。导致误解产生的原因,就在于读《桃花源记》的时候是否忽略了陶渊明另有一篇《桃花源诗》造成的。《桃花源诗》里有一句“衣裳无新制”,对应的正是《桃花源记》中的那段描写。所谓“无新制”,并不是说衣物陈旧破败,而是指其不符合新的服饰制度。在古人的观念中,衣着服饰具有强烈的政治象征意味。王朝的兴衰交替,免不了一系列________的举措,改易服色正是题中应有之义。在陶渊明生活的晋宋时期也概莫能外,只要翻一翻《晋书·舆服志》和《宋书·礼志》,就能发现不少相关记载。因此,“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是说桃花源中的居民也像世人一样有衣裳蔽体,并不是未曾开化、赤身裸体的蛮族野人。至于身着衣物的具体形制,则显然还保持着秦代的式样,和外面的世界存在不少差异。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A.既有平易清浅一面,也有意蕴丰厚一面

B.既有意蕴丰厚一面,也有平易清浅一面

C.看似意蕴丰厚,实则平易清浅

D.看似平易清浅,实则意蕴丰厚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耳濡目染  囫囵吞枣  关心  改头换面

B.耳熟能详  囫囵吞枣  关注  革故鼎新

C.耳濡目染  一目十行  关心  革故鼎新

D.耳熟能详  一目十行  关注  改头换面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误解产生的原因,就在于读《桃花源记》的时候是否忽略了陶渊明另有一篇《桃花源诗》。

B.导致误解产生的原因,就在于读《桃花源记》的时候忽略了陶渊明另有一篇《桃花源诗》引起的。

C.误解产生的原因,就在于读《桃花源记》的时候忽略了陶渊明另有一篇《桃花源诗》。

D.导致误解产生的原因,是读《桃花源记》的时候忽略了陶渊明另有一篇《桃花源诗》造成的。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表现女主人公每天都早起晚睡,辛勤劳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离骚》中写以荷叶莲花为衣裙,运用了象征手法,表现自己对高洁品质的追求,不被世俗所污的情趣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赤壁赋》中,文末写出了作者与客人谈话结束后忘怀得失,超然物外心境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楼上旅怀

陈襄

楼上忆乡关,凭高独倚兰。

远眸天外尽,愁思酒中宽。

泽国吴莼[注]老,山城蜀道难。

客帆归未得,落日暮江寒。

[注]吴莼:吴人因见秋风起乃兴莼羹鲈脍之思。后借指故乡风味的食品。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题目中的“楼上”点明了诗人所处的地点,“旅”则是触发诗人思乡情怀的事件。

B.首联中的“凭高独倚”成了诗人情感抒发的载体,与中国古代登临之意相契合。

C.颔联写实,写自己眺望极天处,愁绪满怀,幸好有酒解愁,呈现宽慰喜悦之情。

D.颈联将回忆故乡美味与前往蜀州的艰难路途相对比,表达出远离家乡的伤感。

2.本诗尾联富有特色,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赏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黄琬字子琰。少失父。早而辩慧。祖父琼,初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傍,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后琼为司徒琬以公孙拜童子郎辞病不就知名京师。时司空盛允有疾,琼遣琬候问,会江夏上蛮贼事副府,允发书视毕,微戏碗曰:“江夏大邦,而蛮多士少。”琬奉手对曰:“蛮夷猾夏,责在司空。”因拂衣辞去,允甚奇之。稍迁五官中郎将。时陈蕃为光禄勋,深相敬待,数与议事。旧制,光禄举三署郎,以高功久次才德尤异者为茂才四行。时权富子弟多以人事得举,而贫约守志者以穷退见遗。于是琬、蕃同心,显用志士,平原刘醇,河东朱山,蜀郡殷参等并以才行蒙举。蕃、琬遂为权富郎所见中伤,事下御史中丞王畅、侍御史刁韪。韪,畅素重蕃,琬,不举其事,而左右复陷以朋党,畅坐左转议郎而免蕃官,琬,韪俱禁锢。琬被废弃几二十年。至光和末,太尉杨赐上书荐琬有拨乱之才,由是征拜议郎。中平初,出为右扶风。又为豫州牧。及董卓秉政,以琬名臣,征为司徒,更封阳泉乡侯。卓议迁都长安,琬与司徒杨彪同谏不从。时人惧卓暴怒,琬必及害,固谏之。琬对日:“昔白公作乱于楚,屈庐冒刃而前;崔杼弑君于齐,晏婴不惧其盟。吾虽不德,诚慕古人之节。”琬竟坐免。卓犹敬其名德旧族,不敢害。后与杨彪同拜光禄大夫,及徙西都,转司隶校尉,与司徒王允同谋诛卓。及卓将李催、郭汜攻破长安,遂收琬下狱死,时年五十二。

(选自《后汉书·黄琬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后琼为司徒/琬以公孙拜/童子郎辞病不就/知名京师

B.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后琼为司徒/琬以公孙拜童子郎/辞病不就/知名京师

C.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后琼为司徒/琬以公孙拜/童子郎辞病不就/知名京师

D.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后琼为司徒/琬以公孙拜童子郎/辞病不就/知名京师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蛮夷,旧时泛指四方的少数民族,包括南蛮、北狄、西戎和东夷。

B.茂才即秀才,东汉时,避光武帝刘秀的讳,将“秀才”改为“茂才”。

C.左转,升官,升职的含义。古代表示升任官职的词语有“擢”“拔”等。

D.中平,年号,旧时用来纪年的名号,常与干支纪年法并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琬少年聪慧。建和元年,太后下诏询问日食状况,他的祖父黄琼正考虑怎样回答,正在一旁才七岁的黄琬马上说,就说日食所剩,如新月一般。

B.黄琬任人唯贤。当时权势富豪之家多以人事请托而人选,而清贫简约守志之人总是因穷困而被拒之门外,黄琬和陈蕃公开大张旗鼓地选用有志之人。

C.黄琬遭人陷害。黄琬因选拔人才遭到中伤,平时就看重黄琬的官员没有向上汇报此事,而左右近臣又捏造黄琬朋党之罪,黄琬因此被禁锢。

D.黄琬不惧权势。董卓当权时主张迁都长安,黄琬坚决反对,当时许多人认为黄琬肯定要遇祸,结果因黄琬出身于有社会名望的家族,董卓竟没有加罪于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允发书视毕,微戏琬曰:“江夏大邦,而蛮多士少。”

(2)时陈蕃为光禄勋,深相敬待,数与议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