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成长的道路,是漫长的,但是总有一瞬间人事的变化让...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成长的道路,是漫长的,但是总有一瞬间人事的变化让你获得成长。高一的你经历了怎样的生活变化?哪一瞬间的人事让你明白高中生活的不同,在这样的体验中获得成长?

请以“成长就在一瞬间”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立意明确,感情真实;②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③叙事要有波澜;④写人要凸显个性;⑤不得抄袭;⑥不少于800字。

 

参考例文 成长就在一瞬间 雪渐渐地停了,它洒在校园里,也洒在我的心里。我推开教室的窗户,一股冷气扑了进来。通往校门的大路被雪覆盖后,再经行人一踏,留下了一行行清晰的脚印。 母亲去世早,父亲带着我们三个孩子,家境的艰难是可想而知了。可是,父亲仍然“望子成龙”,竭力支持我到县城里的高中读书。到离家十里路的县城上学,我需要住校,但是生活费负担不起,所以父亲常常需要送饭给我。没有了母亲,做饭的事就由父亲包了下来。父亲总是做了面饼,在每个星期天的晚上送来,因为他白天下地。 有一天,下雪了,我望着那一片洁白的世界,心里却不安起来。今天是星期天,是父亲送饭来的日子。每个星期天,我都盼着父亲来,哪怕他什么话也不说,只要我们能默默地相对坐一会儿,看一眼日渐衰老的父亲,我也会感到心里暖暖的。可是今天,一想到父亲将要在雪地上蹒跚,我又希望他不要来。忐忑不安地上完自习,夹在同学们中间走向宿舍。刚准备踏进寝室,我惊呆了,一个瘦小的老人,佝偻在门旁,提着一个鼓鼓的包。“爸爸!”我惊叫着扑过去。雪还在纷纷扬扬地飘着。屋檐下,父亲的外衣上也都披上了白雪。我努力抑制住眼泪,搀扶着把父亲让进我的宿舍,不再畏惧同学们的眼光。 “下自习了?”父亲的声音嘶哑无力,但饱含着无限的爱。“嗯。”我应了一句。我感到这种爱,幸福得真想哭。我接过了父亲做的面饼,让他在我床上休息一会。他却不动,站着,从口袋里掏了点零花钱给我,就急着要走。父亲那年才四十,但额上五线谱似的皱纹,已记载着他全部的辛苦;他的头发已经变得花白,每根白发,都记载着他的辛劳和坎坷。 看来,父亲在我刚上自习的时候就到了,怕影响我学习,就一直捱到我下自习课。他穿的衣服并不多,在雪夜里,冻得直哆嗦,还直对我说:“不冷。”父亲刚走了几步,又回来了,告诉我,最上面的一个饼中夹着他当晚炒的菜,是我最喜欢的大葱炒鸡蛋,要快吃,或许还热着哩。然后,才头也不回地走了。昏暗的路灯下,雪还在飞舞着。我呆呆地注视着雪地上那渐渐向远处延伸的脚印。这脚印,与其说印在雪地上,倒不如说烙在我的心坎上。这一行脚印, 越来越远,脚印的尽头,父亲的背影也愈来愈模糊..... 蓦然回首,我已渐渐长大。父亲,您坚忍无私的爱,一路鼓舞着我,一步步走向成熟,走向未来! 【解析】 审题: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表达的能力。本次是命题作文,要求写作记叙文,考生应先通过对作文材料的思考和分析,了解命题者的意图,弄清写作对象、范围和重点,明确立意。所给材料相对简单,考生需要理解材料中的关键词:“成长”。这里应该注意到“成长”是种变化,是一个蜕变的过程。从无知到有知,从有错到认错,从没感受到感受深刻,我们在写作文时要注意这种变化。“成长”背景是写作的预设环境,让学生有话可说。或喜悦中暗含危机,或失败时蕴有希望。作为高一学生,我们的生活有可能有阳光,也同时有阴霾相伴,这段青春成长的足迹有可能歪歪斜斜。青春路上,风雨时至;欢歌笑语,时有诗意。考生要写出心灵悟语,写出精神的跋涉。写作记叙文时,要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闪光点,通过这些闪光点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参考立意: A.品德方面的成长: 会帮助同学了、为父母做事了、能恪守诺言、坚持原则…… B.学习方面的成长: 能坚持不懈了、自己的难题自己解决、能主动探索知识了、能体会到大人的苦心了、知道细 心的重要…… C.能力方面的成长: 学会了一项技能、能自己独自回家了、会开展小队活动了、会为大家服务了、能耐心做事情…… D.友情方面的成长: 会解决同学矛盾、会真心对待朋友、学会了谦虚..... E.在失败与沮丧中的成长: 失败中得到启发、摩擦中懂得谅解、矛盾中得到教训、后悔中得到成长等。 行文结构: “我”的成长,伴着浓浓的父爱。他没有豪言壮语,没有为我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只是在下雪时照样为我送饼吃,告诉我先吃上面的那张,父亲的细心、慈爱跃然纸上。父亲不怕吃苦,望子成龙,送我到县城里读书,可以想见做出了多么大的牺牲。而这一切,他都心甘意愿,默默付出,这是老牛舐犊,是人间的大爱,我在这一个瞬间,恍然大悟,真正成长。 写作素材: 1.平坦的路上,脚步固然轻巧,行程固然悠闲,宁静的溪水旁却留不下记忆的脚印和成长的足迹。泥泞的路上,脚步虽然拖沓,身子虽然疲惫,融融的月光下却镌刻了既厚有重的印迹,即使被岁月抚平了,依然可以留下深刻的凹痕。是啊,磕磕碰碰的人生中我们才可以慢慢地长大,泥泞之后,磨难过后,我们才可以渐渐地坚强。没有汗水,没有艰难行走的旅途是乏味的和无意义的,没有经过坎坷的人生,留下的只会是一片空白。 2. 日子在脚下,脚下踩出平静的声音。终于,我不知不觉地成长了。后来,在某个清晨的镜子里,看见微笑,熟悉而陌生的微笑。儿时的影像是珍贵的,回想从前,在易碎而晶莹的玻璃柜里,整日出没。新的生活时代代替了回忆,填补了心中的空白,让理想蠢蠢欲动。停在每一个成长的心灵驿站,以怎样的心情看待走过的一段旅程。童年固然美好,今时亦多精彩。于是,我们都是感悟着的成长,思考着的成长,无悔着的成长。成长的我们,把一切隐藏在心底。 3.曾经苦涩的日子,在回忆的画面里,已酿成芬芳。每当夜幕迈着轻盈的步伐姍姗而来,白昼的繁荣和喧闹渐渐销声匿迹,在朦胧和宁静的夜晚,我常常陷入无边的回忆之中。在回忆中,那曾经许下的愿望与美丽的诺言,那执著的坚持与不懈的努力,都化为幸福的叶片,被我精心收藏。是的,成长记录着痛苦,也镌刻下欢乐。沿着成长的足迹,一步步,我们走向成熟,走向未来。时间从指间不经意地弹落,往昔的格子爬满了蜘蛛的足印。它正在里面结网,把每-一个格子都尘封起来,只是有的地方密密麻麻模糊难辨,有的地方稀稀疏疏明朗清晰。这种感觉是用灰土裹着的黄金,如果不去品它,便永远不知道它的真正价值,那就是成长的故事。 4. 爱,是一种牵挂,是一种关怀,更是一种力量。因为有爱生命才绽放出更闪耀的光芒。有人说,父爱如同大山,沉稳而又雄壮;我却要赞美母爱,母爱如同大海,绵长而又深远。 ——《我在母爱中成长》 洗尽铅华,看尽花开花落;历经繁荣,掠过春去秋来。我们在时光的年轮里渡过了-一个又一个春秋。 ——《时光中成长》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把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段话,不超过55个字。

本报石家庄7月1日电(张志锋、张英)盛夏时节,走进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寿东村“粮画小镇”,如同走进了画的世界。近年来,当地金融机构加大对乡村的信贷支持力度,建设了诸如“黄瓜小镇”“杂粮小镇”“鹊桥小镇”等一系列特色文化小镇和一批精品绿色旅游景区。这些特色小镇和景区既为群众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又提高了当地村民的收入,助农致富脱贫。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好的翻译应该不只是“翻译”,______ 。翻译家的创造性体现于将文学作品变为充满美感的艺术品。对文学作品的翻译不仅要 _____ ,更要传达美学气息。翻译家创造性的发挥,对文学翻译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好的翻译家应当让读者分辨不出哪个是原文,______,若用其母语创作,大约也能写出像样的文学作品;但在翻译时,应当识别出原文作者的风格特点,在遵守作者意图的同时将其传达给外国读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陶渊明的诗文(    ),往往需要反复推敲,才能得其确解。比如那篇________的《桃花源记》,说到渔翁进入桃源之后眼前呈现的场景,有“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数语。倘若________地读过,恐怕不会给予过多的________,甚至会想当然地认为这不过是说桃源中人的服饰打扮与外间全然相同罢了。实际上并非如此,恐怕还别有深意。导致误解产生的原因,就在于读《桃花源记》的时候是否忽略了陶渊明另有一篇《桃花源诗》造成的。《桃花源诗》里有一句“衣裳无新制”,对应的正是《桃花源记》中的那段描写。所谓“无新制”,并不是说衣物陈旧破败,而是指其不符合新的服饰制度。在古人的观念中,衣着服饰具有强烈的政治象征意味。王朝的兴衰交替,免不了一系列________的举措,改易服色正是题中应有之义。在陶渊明生活的晋宋时期也概莫能外,只要翻一翻《晋书·舆服志》和《宋书·礼志》,就能发现不少相关记载。因此,“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是说桃花源中的居民也像世人一样有衣裳蔽体,并不是未曾开化、赤身裸体的蛮族野人。至于身着衣物的具体形制,则显然还保持着秦代的式样,和外面的世界存在不少差异。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A.既有平易清浅一面,也有意蕴丰厚一面

B.既有意蕴丰厚一面,也有平易清浅一面

C.看似意蕴丰厚,实则平易清浅

D.看似平易清浅,实则意蕴丰厚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耳濡目染  囫囵吞枣  关心  改头换面

B.耳熟能详  囫囵吞枣  关注  革故鼎新

C.耳濡目染  一目十行  关心  革故鼎新

D.耳熟能详  一目十行  关注  改头换面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误解产生的原因,就在于读《桃花源记》的时候是否忽略了陶渊明另有一篇《桃花源诗》。

B.导致误解产生的原因,就在于读《桃花源记》的时候忽略了陶渊明另有一篇《桃花源诗》引起的。

C.误解产生的原因,就在于读《桃花源记》的时候忽略了陶渊明另有一篇《桃花源诗》。

D.导致误解产生的原因,是读《桃花源记》的时候忽略了陶渊明另有一篇《桃花源诗》造成的。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表现女主人公每天都早起晚睡,辛勤劳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离骚》中写以荷叶莲花为衣裙,运用了象征手法,表现自己对高洁品质的追求,不被世俗所污的情趣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赤壁赋》中,文末写出了作者与客人谈话结束后忘怀得失,超然物外心境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楼上旅怀

陈襄

楼上忆乡关,凭高独倚兰。

远眸天外尽,愁思酒中宽。

泽国吴莼[注]老,山城蜀道难。

客帆归未得,落日暮江寒。

[注]吴莼:吴人因见秋风起乃兴莼羹鲈脍之思。后借指故乡风味的食品。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题目中的“楼上”点明了诗人所处的地点,“旅”则是触发诗人思乡情怀的事件。

B.首联中的“凭高独倚”成了诗人情感抒发的载体,与中国古代登临之意相契合。

C.颔联写实,写自己眺望极天处,愁绪满怀,幸好有酒解愁,呈现宽慰喜悦之情。

D.颈联将回忆故乡美味与前往蜀州的艰难路途相对比,表达出远离家乡的伤感。

2.本诗尾联富有特色,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赏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