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如果将第四段末句改为“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可有慎哉”,并删去第五段,文章也是...

如果将第四段末句改为“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可有慎哉”,并删去第五段,文章也是完整的。请问这样改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首先,六国灭亡的原因各不相同,而以地赂秦者不过三国,作者巧妙地提出“不赂者以赂者丧”这论断,这样就把灭亡的原因集中到了“赂秦”上。至于为什么要“赂秦”,作者直到最后才点明,即“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这就是所谓的“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作者这样来论述有极强的针对性,因为北宋正是为辽、西夏“积威之所劫”而年年纳币。如果删去第五段,就体现不出这一点了,这是违背作者的写作意图的。 其次,从布局上看,本文是从论史逐步转向论策的。因此,在第三段中,作者先肯定燕赵之君的“远略”,接着又批评了他们的错误。循此继进,作者又为六国设想出总体的策略:第一步,不赂秦,不附于秦,不派刺客,不杀良将;第二步,“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这样的设想是为下文提出“不赂而胜之”的观点做铺垫的。这个总体的策略设想也是针对北宋朝廷而说的。如果删去第五段,上面这些内容就变得无的放矢了。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分析某个段落的作用不仅要熟读文章,读懂题意,更要熟练把握该类考点的应对策略,活学活用,才可能获得高分。1. 结合题目要求,仔细通读全文。首先应该看题干,根据题干将全文通读一遍,因为整体与局部是不可分离的,只有在对全文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更准确地把握局部段落。通读完以后,再根据题干要求,将题干所在的段落进行局部阅读与分析,才能领会该段的思想内容、文章主旨或作者的情感等。2. 梳理文章层次,把握文本结构。只有系统地把握文章的结构,才能概括出某段在全文的作用,比如承上启下、总结全文等。3. 了解命题形式,积累答题策略。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此考点的命题形式及答题策略。解答该类试题,也应分两步。首先回答“能否”,一般说来,答案是不能删。明确了这一点后,再回答为什么,也就是分析段落的作用了。这就要求考生根据选文内容、上下文段之间的关系,运用一定的答题术语,组织答案。本题首先回答删去第五段不好,然后再分析原因。文章的第五段是作者继续发表意犹未尽的感慨,不同于第四段,第四段的感慨针对的是历史,第五段的感慨针对的是现实。整篇《六国论》,应该说到前一段的就结束了。苏洵决不是为评论历史而评论历史,苏洵的文章的全部锋芒几乎无不处处对准现实。是想以古代社会治乱、国家兴衰的历史经验教训作为处理当前国家的重大问题的借鉴。文章只写到前一段,显然是不够的,必须有这一段从古代历史引渡到现实政治,才见出它的主题深刻意义。这一段完全说的是北宋王朝的对外政策:北宋王朝与六国诸侯的情况已经不一样了。六国诸侯只是占有局部地区,力量有限,而北宋王朝则占有全国主要地区,力量远远超过六国诸侯。六国诸侯如果敢于同秦国斗争,还可以取得胜利,那么,北宋王朝同样敢于斗争,当然不成问题地更可以取得胜利。但是北宋王朝却“以天下之大”向辽政权和西夏政权屈服,一味妥协退让,不敢进行斗争,这就连六国也不如了。不用说,它最终也必然会得到六国破灭一样的后果。这—段文章只有六句,作者用笔相当精练,内容高度概括,而且在议论中包含着极大的感情分量。话说得十分含蓄婉转,同时问题又揭示得十分明确尖锐。从全文的布局来看,也收结得沉着有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文章第三段是如何论证“不赂者以赂者丧”的?

 

查看答案

文章第二段是如何论证“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的?

 

查看答案

文章第二段中说“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那在干什么?作者为什么这么说?

 

查看答案

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各是什么?是怎样提出的?有什么特色?

 

查看答案

(1)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洎牧以谗诛。

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赵尝五战于秦。

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其势弱于秦。

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苟以天下之大。

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

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暴霜露。

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