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据调查,陕北贫困地区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据调查,陕北贫困地区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流向本省的占67.7%,流向外省的占32.3%;外省区主要指与陕北相邻的银川、包头等地,当问及为什么不去沿海高收入地区打工时,约87%的受访者回答,发达地区工种技术含量高,担心自己不能胜任工作。就他们外出打工“所从事的职业”一项的回答中,从事建筑行业的装修、材料搬运、架子工等工种的人数占到64.3%,从事出租车司机、家政、电器维修等行业的占29.3%,从事个体经营的占6.4%。被调查对象中73.3%为初中文化程度,21%为小学文化程度。当城市经济开始转型发展,技术更新换代进一步加速之际,这部分外出打工者正在面临更加严峻的就业考验。贫困与受教育程度是紧密相关的,贫困导致受教育的质量和机会减少,受教育的程度低导致工作的机会减少,工作机会减少导致收入降低,陷入贫困的恶性循环中。教育扶贫是一种从根本上帮助贫困地区摆脱贫困的重要方法。

(摘编自徐晓雯等《精准扶贫的理念、困境与对策完善——基于能力贫困理论视角》)

材料二:

传统扶贫多为补贴等经济救助,一旦经济救助中断,还是无法保障贫困者的基本生活,因为他缺乏改善生活的可行能力。精准扶贫是我国新时期扶贫工作的亮点,它以真扶贫、杜绝返贫作为目标,这绝不是只靠扶贫资金的扶持,而是依靠可行能力的提升。职业教育是造血式扶贫的重要主体,它是培养产业所需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据统计,我国职业教育年均毕业生近1000万人,有近70%的毕业生在当地就业,为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而且,职业院校是技术技能积累的高地,聚集了众多的专业师资和技术人员,可组建强大的产业扶贫专家团队和技术团队,为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全国近80%的职业院校单独或联合组建了技术服务团队,为贫困地区开展技术服务。但不可否认,现阶段,部分地区职业教育教学基础设施、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部分地区由于资金的局限性,专业类型不全,不利于职业教育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进而导致精准扶贫效果存在局限性。

(摘编自余克泉《精准扶贫,职业教育大有可为》)

材料三:

教育在美国的扶贫战略体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美国的教育扶贫政策覆盖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整个教育体系,其中,既有从孩子一出生就可享有资助的“早期开端计划”,也有与年龄无关的社区学院免费政策。而且,职业教育理念渗透在各个不同的教育阶段,奥巴马政府对社区学院免费政策不遗余力的推动即是明证。此外,美国政府还通过颁布《中小学教育法》以及《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规定联邦政府在帮扶弱势群体满足他们的教育需求方面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通过投入更多的教育经费和教育资源,改善贫困家庭学生的受教育情况。

我国扶贫攻坚一直是重中之重,已有的教育扶贫政策在体系上还不够完善。学前教育虽然受到关注,但办学条件落后、学费昂贵等问题仍然存在。职业教育免费只针对贫困地区的学生,而他们也仅能申请中职免费。高职、本科及以上教育的贫困生能够申请助学贷款,但奖助学金的覆盖范围是非常小的。

(摘编自徐峰华等《美国教育扶贫政策述评》)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陕北贫困地区超过八成的青壮年外出打工选择本省,而不愿前往发达地区,主要因为对自身能力不够自信。

B.外出打工者的文化程度严重影响其工种的选择,面对城市经济转型,文化程度低的打工者面临的压力巨大。

C.从总体来看,陕北贫困地区青壮年外出打工者大多数从事的工作是技术含量低、劳动强度大的苦力活。

D.要想从根本上阻止贫困的恶性循环,教育扶贫是一种重要方法,因为贫困与受教育程度紧密相关。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精准扶贫与传统扶贫相比更能实现真扶贫,关键在于注重贫困者可行能力的提升,而不再依靠补贴等经济救助。

B.扶贫攻坚一直是我国的重中之重,直面我国职业教育存在的一些短板,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在精准扶贫上的作用。

C.职业教育具有多方优势,能为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与技术支撑,所以贫困地区要重视发展职业教育。

D.材料一使用列数据的方式,客观反映了陕北贫困地区青壮年外出打工者受教育程度的情况,增强了论述的说服力。

3.我国在教育扶贫上还需做哪些努力?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1.A 2.A 3.①完善教育扶贫政策体系;②加大对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③增加职业教育教学基础设施;④完善法律法规,保障教育的精准扶贫。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A项,“超过八成的青壮年外出打工选择本省”错误,原文是“陕北贫困地区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流向本省的占67.7%”,可见应是“近七成”。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如本题问的是“对材料的棚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 A项,错在“而不再依靠补贴等经济救助”,原文为“这绝不是只靠扶贫资金的扶持,而是依靠可行能力的提升”,注意是“不是只靠”,而非“不再依靠”。 故选A。 3.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能力层级C。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题目是,我国在教育扶贫上还需做哪些努力?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结合材料三“我国扶贫攻坚一直是重中之重,已有的教育扶贫政策在体系上还不够完善”可概括出“完善教育扶贫政策体系”; 结合材料二“部分地区由于资金的局限性,专业类型不全,不利于职业教育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和材料三“高职、本科及以上教育的贫困生能够申请助学贷款,但奖助学金的覆盖范围是非常小的”可概括出“加大对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 结合材料二“但不可否认,现阶段,部分地区职业教育教学基础设施、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可概括出“增加职业教育教学基础设施”; 结合材料二“精准扶贫是我国新时期扶贫工作的亮点,它以真扶贫、杜绝返贫作为目标,这绝不是只靠扶贫资金的扶持,而是依靠可行能力的提升”可概括出“完善法律法规,保障教育的精准扶贫”。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诗歌方面,胡适主张“诗体大解放”,追求“白话的字,白话的文法和白话的自然音节”。郭沫若也表示“形式方面我主张绝端的自由”。这些观念带来的古今二元对立,让新诗对古典诗歌的音乐性缺乏继承,也忽视了西方主流诗人在现代自由诗歌理论与创作中对音乐性的重视。不过,他们的功劳在于打破桎梏、颠覆传统,确立了新诗的合法性,完成了从古典到现代的转型。

新月派的闻一多等人随后又通过融合西学与回归传统的方式建立了新诗的现代性规范。闻一多认为,应为诗歌制定格律。在他看来,格律是艺术的表征,也是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本体存在,由此提出了格律“三美”论。他从本体立场出发反思新诗文体,及时纠偏,建构了系统的新诗格律理论,在新诗的现代化进程中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徐志摩则在创作中丰富了新诗的格律。他在“不节制的情绪放纵”“必须格律齐整”之间找到了平衡,形成了一种音乐化的诗意表达。卞之琳评价他的诗歌“最大的艺术特色,是富于音乐性”。其音乐性最明显的技巧表征就是姿态各异的“再现”艺术。《再别康桥》就是这种艺术的呈现。

象征派诗人也特别注重诗歌与音乐的联系,渴望如音乐一般精美的纯诗,达到声音与意义互通互释。这方面,戴望舒是杰出代表,他的作品中最能体现音乐性的就是《雨巷》。戴望舒诗歌的音乐性既与《诗经》等中华传统文化有关,又受到国外象征派诗学的影响。但《雨巷》既不同于《诗经》中常见的整体结构的变奏再现,也不同于象征派的完全再现或变奏再现,而是立足本土,对国外资源实现了创造性转化。

新诗在音乐性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很多不足。造成这些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过度强调诗歌的功用性。新诗伊始,侧重的是打破传统而非建设,即使后来的新月派和象征派关注新诗的音乐性,力促新诗美学回归,但新诗仍被赋予过多的载道属性,影响了其音乐性的发展。第二,对音乐领域了解不够深入。各派诗人、评论家为新诗的发展贡献很大,但他们几乎无一精通音乐,这一局限自然会限制他们把音乐元素融入新诗的创作和批评中。闻一多把诗歌“音乐的美”仅理解为音节,执着于绝对的均齐,但无法涵盖韵律、音色等方面的内容。戴望舒写出音乐性极强的《雨巷》,但他本人却认为“诗不能借重音乐,它应该要去了音乐的成分”。诗歌批评界也鲜有学者具备足够的音乐识见,因而未能及时总结成就、指出不足。第三,对我国优秀诗学传统继承不足。自古以来,音乐和诗歌一直相得益彰,但只有新月派和象征派少数诗作中留有《诗经》音乐性的一点余脉,大多数诗人对中国古典诗学的音乐性缺乏体认。最后,借鉴国外成果时缺乏甄别与提炼。郭沫若很推崇美国诗人惠特曼的代表作《草叶集》,但遗憾的是,此类国外优秀成果没有及时得到译介、研究与借鉴。新诗人对诗歌的节奏感比较重视,对结构感普遍不够敏感,对现代西方音乐的复调曲式结构缺乏了解,所以大都是对西方诗歌音乐结构的片面模仿。

(摘自陈历明《新诗的音乐性:回顾与反思》,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胡适、郭沫若的新诗创作观念,推动新诗打破桎梏,促进了新诗从古典到现代的转型。

B.闻一多认为,新诗也应有格律,他提出的格律“三美”理论推动了新诗的现代化进程。

C.徐志摩通过制定新诗格律形成音乐化的诗意表达,《再别康桥》体现了这种表达特色。

D.戴望舒虽能创作出音意互通的代表诗篇《雨巷》,但他本人对音乐领域并不是很了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总结了新诗音乐性在发展中的成绩与不足,体现出作者较为开阔的论述视野。

B.文章一二段按照时间顺序,通过具体例子,勾勒出了新诗及其音乐性发展的历程。

C.文中借卞之琳的话评价了徐志摩新诗创作中的音乐性特色,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D.分析新诗音乐性不足的具体表现时,文章采取了并列结构论述了四个方面的内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新月派、象征派诗人在推动新诗及其音乐性发展中作出了众多开创性贡献,成为研究新诗发展史的重要内容。

B.发展新诗的音乐性,我们既要继承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优秀诗学成果,还需要从西方现代诗歌中获得创作滋养。

C.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新诗被过度强调功用性,影响了其音乐性发展,所以现代诗人要以一种非功利心创作。

D.新诗创作要体现音乐性,音乐性批评中要体现出学者的专业性,作者对我们当下的诗人及诗评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

译文:没有谁不能有一个好的开始,可惜很少有能善终的。

材料二: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老子》)

译文:做事一直到结束都像开始那样谨慎,那么就不会有失败的事情了。

材料三: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谏太宗十思疏》)

译文:开始做得好的有很多,但能够善终的很少。

古代先哲的智慧,至今依然熠熠生辉。小到为人处世,大到民族振兴,这些智慧依然是指引我们前行的明灯。请根据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4小题)

(1)_____________;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2)________,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3)______________。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

(4)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戏答元珍

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梦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①本诗是作者被贬为峡州夷陵县令时酬答丁宝臣的诗。丁宝臣,字元珍,时为峡州判官。②天涯:极边远的地方。诗人贬官夷陵,距京城己远。③冻雷:初春的雷声。④物华:泛指万物。⑤洛阳花下客:作者进士及第后曾任洛阳留守推官。北宋时洛阳的花园最盛,牡丹尤其著名。

1.本诗的体裁是_____。“冻雷惊笋欲抽芽”的修辞手法是___。

2.尾联“不须嗟”三字,有人认为表达了困境中的豁达之情,也有人认为这是反语,抒发了无奈和凄凉的政治感慨。你更同意哪一种理解?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墨宝堂记

苏轼

世人之所共嗜者,美饮食,华衣服,好声色而已。有人焉自以为高而笑之弹琴奕棋蓄古法书图画客至出而夸观之自以为至矣。则又有笑之者,曰:“古之人所以自表见于后世者,有言语文章也,是恶足好?”而豪杰之士,又相与笑之。以为士当以功名闻于世,若乃施之空言,而不见于行事,此不得已者之所为也。而其所谓功名者,自知一官,等而上之,至于伊、吕、稷、契之所营,刘、项、汤、武之所争,极矣。而或者犹未免乎笑曰:“是区区者曾何足言,而许由辞之以为难,孔丘知之以为博。”由此言之,世之相笑,岂有既乎?

士方志于所欲得,虽小物,有弃躯忘亲而之者。故有好书而不得其法,则拊心呕血,几死而仅存,至于剖冢斫棺而求之。是岂有声、色、臭味足以移人哉?方其乐之也,虽其口不能自言,而况他人乎!人特以己之不好,笑人之好,则过矣。

毗陵人张君希元,家世好书,所蓄古今人遗迹至多,尽刻诸石,筑室而藏之,余为记。余,蜀人也,蜀之谚曰:“学书者纸费,学医者人费。”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世有好功名者,以其未试之学,而骤出之于政,其费人岂特医者之比乎?今张君以兼人之能,而位不称其才,优游终岁,无所其心智,则以书自娱。然以余观之,君岂久闲者,蓄极而通,必将大发之于政。君知政之费人甚于医,则愿以余之所言者为鉴。

(注)①此文是苏轼于熙宁五年(1072年)任杭州通判时,应张希元之请而作。②许由:尧舜时代的贤人。尧帝知其贤德,欲禅让君位于他,许由坚辞不就。③“则椎心”二句,据韦续《墨薮》载:“魏钟繇见蔡邕笔法于韦诞,自槌三日,胸尽青,因呕血。魏世祖以五灵丹救之得活。繇求之,不与。及诞死,繇令人盗掘其墓而得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知一官    效:胜任

B.有弃躯忘亲而之者    驰:向往,追求

C.余为记    属:通“嘱”,嘱咐

D.无所其心智    役:压抑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有言语文章也    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B.士方志于所欲得    皆出于此乎

C.古之人所以自表见于后世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君知政之费人甚于医    师道之不传久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讽刺批评了社会上没完没了的相互嘲笑的现象,认为只有像伊尹、吕尚、稷、契一样经营国事,像刘邦、项羽、商汤、周武一样争夺大业,才能免于嘲笑。

B.有些收藏者痴迷到“弃躯忘亲”,有的“椎心呕血”而“剖冢斫棺”,可谓不择手段,用尽心思。他们在书画中所得到的精神享受连他们自己都无以言表,其他人就更无法理解他们内心的那份痴情了。

C.苏轼对张希元提出了期望和警示:从政非同藏书等个人爱好,其对人的伤害要超过行医,关乎芸芸众生的生死祸福,因而更需要如履薄冰。

D.本文名为“记”,但全文以议论为主。第一、二段从世间广泛存在的各个行业之间的偏见切入,转到“收藏”这一行业的苦乐甘甜。最后一段,交代写作原因,并对张希元的行业选择提出告诫。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有人焉自以为高而笑之弹琴奕棋蓄古法书图画客至出而夸观之自以为至矣。

5.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人特以己之不好,笑人之好,则过矣。

(2)所蓄古今人遗迹至多,尽刻诸石,筑室而藏之,属余为记。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