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白龙寺
揭方晓
西城乔先生,自幼饱读诗书,奈何屡试不中,心灰意冷之余,在私塾随意地教了几个弟子。没事时就去后山白龙寺,静听梵音、动观松涛,以为人生第一乐趣。间或与寺中长老觉空谈佛论经,下几盘闲散之棋。恍然间,已近饭点,觉空长老自然留他吃斋饭。
斋饭极其简单。一碟煎豆腐,素油细煎,两面金黄,外焦里嫩;一碟盐水花生,软糯清新,入口即化;一碟小白菜,油汪汪的,白的梗绿的叶,间杂铺开,令人食欲大开。饭只一碗,大锅蒸煮,沥汤为粥,剩米为饭,清香扑鼻。
乔先生每回吃罢,总是惬意地抹抹嘴,心满意足。觉空长老呢,每回都是微笑地看着他,好似比他还惬意,还心满意足。乔先生口袋里没钱,这斋饭钱自是不付;觉空长老心中无钱,这斋饭钱自是不向他讨要。
许多年以后,乔先生曾经的弟子纳兰,文才武略,扬名朝野,皇上使其经略西北。临行,纳兰将乔先生带上,以为幕僚。乔先生孤身一人,上没家眷之累,下无田宅之困,拍拍屁股就跟着去了。
纳兰经略西北,十余年间,整顿军备、奖励耕织,气象为之一新。北方诸游牧部落闻之胆寒,莫敢南侵。西北之民,也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一派祥和景象。西北这一苦寒之地,俨然已是塞外江南。这其中,乔先生出谋划策于内,奔波巡抚于外,功不可没。
皇上知纳兰干练,升其为宰辅。纳兰不肯贪乔先生之功,上奏皇上为乔先生谋了一份好差事,许多身有功名的人都为之眼热。可乔先生不愿在京城为官,觉得身在朝堂,一举一动都舒展不开,好似背着无形枷锁,不几天就辞官归隐。
隐到哪里去呢?俗话说“外面一幢屋,不如家里一片瓦”,乔先生回到了家乡西城。
才落定脚,乔先生就来到后山白龙寺。眼前的白龙寺哪里还是那座清冷的乡间小寺啊!经历次扩建,它的规模已是当初的数倍有余。进香之人、还愿之士,络绎不绝。所幸,梵音还在,松涛还在,觉空长老也还在。
棋盘,还是那样不经意地摆着,黑棋、白棋,各自分明。乔先生和觉空长老如多年前一般,你一手,我一式,闲散地下着。觉空长老不问这十余年间乔先生的蝇蝇苟苟,乔先生也不问这十余年间觉空长老的点点滴滴,仿佛这十余年的时间从来不曾有过,他们一直都在这下棋似的。只有鬓角轻扬的白发、唇上轻颤的白须,才知时光其实真的来过。
午时已至,这盘棋也堪堪下完,沙弥送上了斋饭。这斋饭,可与十余年前的大不相同,一盘红烧鱼,纹理分明,鲜活生动;一碗红烧肉,肥瘦相间,红亮诱人;一盆母鸡汤,母鸡全头全脚,配以香蕈野笋,风味醇厚。当然,这肯定不是真正的荤食,只是厨师手艺高超,用素材料巧夺天工,模仿荤食的样子罢了。
乔先生皱了下眉,知道寺里条件大为改善,斋饭丰盛些,也无可厚非。可本是豆腐、面粉之类的素食之物,偏偏要做成鸡鸭鱼肉之类的荤食之状,虽僧众、香客食来,没有犯半分口腹之戒,可心中却难免没有一点犯戒之念。
觉空长老仿佛知道乔先生心中所想,没等他开口,便轻声问道:“这寺庙大了,早已不复当年的样子,梵音可有丝毫走样?”
“没有!”乔先生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这松林大了,松涛可有丝毫懈怠?”觉空长老又问。
“没有!”乔先生肯定地回答道。
“这时间久了,棋盘可有丝毫世故?”觉空长老再问。
“没有!”乔先生断然回答道。
“梵音、松涛、棋盘都是本我,斋饭只是外相,只要本我不变,外相就由他去罢。”觉空长老声音虽小,却有如狮吼,乔先生一阵轻松。
乔先生吃罢斋饭,惬意地抹抹嘴,心满意足。觉空长老呢,微笑地看着他,好似比他还惬意,还心满意足。这回,乔先生口袋里有钱,这斋饭钱仍是不付;觉空长老心中无钱,这斋饭钱自是不向他讨要。
第二天,乔先生快马加鞭,上京去找纳兰,请求复职。他知道,只要本我守得住,朝堂之上又怎么会有枷锁呢?
(选自2019年第12期《小说选刊》)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十余年”后,白龙寺的“规模已是当初的数倍有余”,已不是当年“那座清冷的乡间小寺”,说明白龙寺的“本我”发生了变化。
B.觉空长老认为,虽然“斋饭”的外形发生了变化,但做斋饭的材料,也就是“本我”并未变化,但乔先生最初却持不同的看法。
C.乔先生口袋里没钱,“斋饭”钱不付:;口袋里有钱,“斋饭”钱还是不付:觉空长老“从不向他讨要”:都体现出他们坚持了“本我”。
D.小说中觉空长老三次“没有”的回答,态度一次比一次坚定,突显了觉空长老认为“本我”并未变化的坚定信念。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二段中,作者运用白描手法把“一碟煎豆腐”、“一碟盐水花生”、碟小白菜” 描绘得清香诱人,让人食欲大开。
B.小说写乔先生的弟子纳兰的“文才武略”及“经略西北”的成就,是为了衬托乔先生的“饱读诗书”的满腹才情。
C.小说中多处运用对比的手法,乔先生两次吃的斋饭、乔先生和觉空长老的下棋以及白龙寺的两种境况,都写出了今昔已大不一样。
D.小说第五段整散句结合,使得本段节奏明快,舒缓自如,读来琅琅上口,而且充满着抒情和议论的气势。
3.文中两处写乔先生“惬意地抹抹嘴,心满意足”,请具体分析每次“心满意足”的原因。
4.有人认为小说题目“白龙寺”可以改为“枷锁”。你认为哪个更合适?请结合文本说出你的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年来,大学生毕业后选择直接工作的人数越来越少,相反,备战考研的比例持续增长。不久前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8届本科毕业生“受雇工作”的比例为73.6%,连续5届下降。毕业走向的此消彼长,折射大学生群体工作观念、求学观念的变迁。
但不久前,有机构发布报告称:就考研动机而言,比较茫然、尚未做好就业准备以及为“就业”备胎的比例正显著上升,成为大学生考研的主要原因。有媒体将之总结为“逃避式考研”。
脱开提法,作为考研的一种主观动机,“逃避式考研”由来已久。或许是因为心智还不成熟,或许是由于前路尚未明确,或许是认识到自身本领仍需精进,或多或少,“考研”向来都被一些大学生视作从“象牙塔”通往“试炼场”的缓冲带。真正引发围观的,不是其内涵,而是其提法。在“逃避式考研”这个新词的构词中,“逃避”是有烈度的,它戳中了一些当下大学生面对社会和就业时的焦虑心态,以及可能有的青春迷茫。
其实,从就业层面看,与其说是逃避就业,不如说是为了更好就业。从许多招聘信息看,“研究生学历”已是不少单位的基本要求。“没个研究生学历,海投初选都过不了”,也是实情。要想在日趋激励的人才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优质就业机会,能力上的“不突出”和学历上的“不够用”,都是大学生群体的压力来源。也正因此,就业时学历的水涨船高,一方面是高等教育持续发展大背景下,全社会平均学历水位的提升;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越来越多人希望在竞争中拥有额外筹码,这不是逃避,而是蓄力。
(演编自韩鑫《“逃进式考研”或“进击型人生”?》,《人民日报评论》2018年7月31日)
材料二
日前,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发布了近四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考数据分析报告。报告显示,我国考研报名人数、往届生读研比例都逐步增加,同时专业学位硕士报考人数增长明显,多地出现专业学位硕士报考人数超过学术型硕士的现象。与数据相互印证的是,近年来,本科一个宿舍多名同学考上研究生等新闻频频见诸报端,“考研热”也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现象。
没有强大的研究生教育,就没有强大的国家创新体系。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顶端,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和释放人才红利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当前,教育与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很多国家已将研究生教育作为培养和吸引优秀人才的重要方式。对于我国来说,研究生报名人数的逐年增加,顺应了国家创新发展和以高素质人才构建新竞争优势的需要。
专业学位硕士报考人数的增长,也符合当前我国研究生培养结构布局调整的方向。《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已明确,到2020年,我国“专业学位硕士招生占比达到60%左右”。改变以往单纯以学术型硕士为主,积极发展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建立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机制,满足各行各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是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方向。专硕趋热,是越来越多的本科毕业生致力于成长为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具体体现。
(摘编自赵婀娜《考研热也需冷思考》,《人民日报评论》2018年8月27日)
材料三
在硕士研究生报考热度高居不下的同时,却出现了不少地区及高校考研弃考率超过10%的戏剧性场景。中国教育在线网站发布的《202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显示:广东省2019年硕士研究生考试中,应考人数约14万人,实际参加考试的人数约12.4万人,弃考率达到约11%;辽宁省2019年硕士研究生考试应考人数为109539人,实际参加考试为97365人,缺考人数为12174人,弃考率约11%……
如今,一些“读书无用”、“考研无用”的观点影响了部分年轻人,觉得一纸文凭没有实际用途,“学历再高,还不是和其他人拿一样的收入”。事实上,现在许多用人单位只招收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才,这可能是许多人考研最基本的原因。学历虽不能代表一个人的全部能力,却是进入职场的通行证,是通往理想职业的敲门砖。有了这张通行证,才能让自己的能力有机会发挥,做自己理想的事业,走自己想走的路。
研究生阶段,是学生们从自主学习的本科学习方式过渡到能够独立承担相应的科研工作的一个转折。导师会为学生答疑解惑,带领学子们接触高精尖学科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更大的平台、更广阔的视野、更包容的环境,让学生们有了重新认识自己的机会。
(摘编自孙岱《考研明天开考,“弃考率”了解一下》,《光明日报》2019年12月20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近年来考研比例持续增长,同时本科毕业生受雇工作比例下降,这种连续下降的状态从2014届开始。
B.“逃避式考研”是近些年考研当中集中暴露出来的问题,问题背后反映出当下大学生真实的心态。
C.研究生阶段学习的方式和本科学习的方式是不同的,本科学习结束之后会有更多独立承担科研工作的机会。
D.无论是出自《人民日报评论》还是出自《光明日报》,三则材料都提到考研成为一种热趋势,热度居高不下。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近几年专业学位硕士报考人数增长明显,全国各地纷纷出现专业学位硕士报考人数超过学术型硕士的现象。
B.研究生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顶端,只要拥有强大的研究生教育,就能有国家强大的创新体系。
C.部分学生放弃考研是因为受一些观点影响,认为文凭没有实际用途,学历的高低和收入不成正比。
D.我国现已全力积极发展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变了以往单纯以学术型硕士为主的格局。
3.以上三则材料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9年12月2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日本首相安倍晋三。除了经济话题,两位领导人还就加强文化、旅游、教育等人文领域交流,促进青少年双向交流等方面达成了诸多共识。
发展中日关系,青年一代既要有担当意识,更要有正确的认识与思考。请你围绕“文化、旅游、教育、青少年双向交流”中的某一方面给日本的同龄朋友写-封信,谈谈你对发展中日关系的看法。
要求:(1)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2)统一以“山口正树”为收信人, 以“追梦者”为寄信人; (3) 不少于800字; (4) 题目有否不作评分要求。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为着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终于死在灯下,或者浸在油中,飞蛾是值得赞美的。在最后的一瞬间它得到光,也得到热了。
我怀念上古的夸父①,他追赶日影,渴死在旸谷。
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
倘使有一双翅膀,我甘愿做人间的飞蛾。我要飞向火热的日球,让我在眼前一阵光、身内一阵热的当儿,失去知觉,而化作一阵烟,一撮灰。
注释:夸父,相传在黄帝时期,夸父族首领夸父为了让族人过上更好的生活,决定把太阳摘下,让太阳听从人们的指挥,于是开始逐日。经过九天九夜,夸父终于追上了太阳。但太阳炽热异常,夸父十分口渴,在喝干了黄河、渭水之后,最后在奔于大泽途中渴死,手杖化作桃林,身躯化作夸父山。
根据上面的文段内容,仿照画线句,从夸父的角度另写一段文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然而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必须正视黑人还没有得到自由这一悲惨的事实。一百年后的今天,在种族隔离的镣铐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下,黑人的生活备受压榨;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穷困的孤岛上;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然________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并且,意识到自己是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种________的情况公之于众。
就某种意义而言,今天我们是为了要求________诺言而汇集到我们国家的首都来的。我们共和国的缔造者草拟宪法和独立宣言时,曾以________的词句向每一个美国人许下了诺言,他们承诺给予所有的人以不可剥夺的自由、生存和追求幸福的地位。
1.选文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分析全对的一项是
A.借代 排比 反复 B.比喻 借代 夸张
C.比喻 排比 对比 D.夸张 反复 对比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蜷缩 骇人听闻 兑现 气壮山河 B.退缩 骇人听闻 实现 气壮山河
C.蜷缩 耸人听闻 兑现 理直气壮 D.退缩 耸人听闻 实现 理直气壮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他们承诺给予所有的人以自由、生存和追求幸福的不可剥夺的地位。
B.他们承诺给予所有的人以不可剥夺的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C.他们承诺给予所有的人以不可剥夺的追求幸福和自由、生存的地位。
D.他们承诺给予所有的人以不可剥夺的自由、生存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游褒禅山记》中指出只要尽“志”,即使不能达到目的,也可无悔,亦不会被人讥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可以无悔矣,____________?”
(2)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氓》写女子在断墙上眺望心上人,见到心上人前后行为差异的句子是:“不见复关,_____________;既见复关,_____________。”
(4)针对魏晋人士崇尚虛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话来批评,这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