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第二段中,作者总结出了一条什么普遍规律?阐述了什么观点?是从哪个角度论证的?

第二段中,作者总结出了一条什么普遍规律?阐述了什么观点?是从哪个角度论证的?

 

第二段总结历史经验,并从创业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论述“居安思危”的道理。“凡百元首,承天景命……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这几句简要概括了历代君主能创业不能守成的普遍规律。从人类历史的长远发展来看,这虽是历史的必然,但要“思国之安”,就势必要调动人为因素去理智地克服它。因此作者发出疑问:“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接着从取守天下的不同心态上(“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做物。竭诚则吴越为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进行论证,说明是否竭诚待人是事业成败的关键。如果失去了民心,即使动用严刑也无济于事。最后阐明“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的“民本”观点。 【解析】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文意的理解,从文本中筛选出主要信息,然后运用文中词语概括作答。 (1)先分析第一个问题“作者总结出了一条什么普遍规律?” 第二段文章总结历史经验,并从创业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论述“居安思危”的道理。 (2)再分析第二个问题“阐述了什么观点?” 第二段,从“在殷龙”和“既得志”等不同情况下正说反说,归结到守业的君主容易失去人心,从而,告诫唐太宗不可以帝王之尊傲视群臣,与人结怨。因为怨不在于大小,可怕的是与众人结怨,如同水能载舟也能覆舟,众人能保护君主,也能推翻君主。经过一番分析论证后,阐明“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的“民本”观点。 (3)最后分析第三个问题“是从哪个角度论证的?” ①作者先从历代君主不能守成说起。“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即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很少。这句话简要概括了历代君主能创业不能守成的普遍规律。从人类历史的长远发展来看,这虽是历史的必然,但要“思国之安”,就势必要调动人为因素去理智地克服它。 ②然后作者发出疑问:“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并指出:“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做物。竭诚则吴越为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从取守天下的不同心态上进行论证,说明是否竭诚待人是事业成败的关键。如果失去了民心,即使动用严刑也无济于事。 ③最后阐明“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的“民本”观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第一段作者提出了什么观点?是用什么方法提出的?

 

查看答案

(3)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1)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形容词作名词

①人君当神器之,居域中之    ____________

②简而任之,择而从之    ____________

③不念居    ____________

④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    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形容词作动词

则纵情以物    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