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面文段在语言表达上有问题,请指出4处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女排精神代...

下面文段在语言表达上有问题,请指出4处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女排精神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精神,喊出了为中华崛起而拼搏的时代最强音。中国女排展现出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面貌,亿万群众深受鼓舞,把为国争光当成崇高荣誉,以奋勇拼搏视作坚定责任。中国女排不畏强手、敢打敢拼,打出了风格、赛出了水平,不仅很好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更受到了激发,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①“喊出”改为“奏响”;②“亿万群众”改为“使(让)亿万群众”;③“以奋勇拼搏”改为“将(把)奋勇拼搏”;④“全国人民的爱热情更受到了激发”改为“更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语言表达的“得体”,是指能够恰当地使用语言,符合语境和语体的要求。“语境”有“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内部语境”主要指文章的上下文,如文体、句式、语言间的搭配和使用习惯等。 “外部语境”则指言语交际时的各种情境条件,比如说话的目的,说话的场合,需要表达的方式,发话者的身份、职业、处境,受话者的年龄、性别、经历、思想性格、爱好、文化水平、心理需求、职业处境等。本题要求修改文段的四处表达错误。 “喊出”太口语化了,而且与后面的“最强音”不搭配,故改为“奏响”。 文段首尾处强调的都是精神的价值,可见文段的中心话题应该是“女排精神”。“中国女排(主语)展现出(谓语)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面貌(宾语),亿万群众(主语)深受鼓舞(谓语)”从中心突出的角度而言,让“中国女排”和“亿万群众”作主语的话使得前后缺乏逻辑性,不能突出话题“精神”,所以此处应该改为让“精神风貌”作句子主语:“中国女排展现出的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面貌,使(让)亿万群众深受鼓舞”, “以奋勇拼搏视作坚定责任”,句式杂糅造成结构混乱,改为“以……为”结构或者“把……视作”,即“以奋勇拼搏为坚定责任”或“把奋勇拼搏视作坚定责任”; “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更受到了激发,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此处结构混,句式结构不一致,前后是动宾结构,中间句子主谓结构,可以把中间分句改为: “更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以形成“诠释了……”“激发了……”“增强了……”,以便结构整齐,语气流畅自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仙岩有三个瀑布,梅雨瀑最低。走到山边,便听见花花花花的声音;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我们先到梅雨亭。①__________;坐在亭边,不必仰头,便可见它的全体了。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三面都是山,像半个环儿拥着;人如在井底了。这是一个秋季的薄阴的天气。微微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而瀑布也似乎分外的响了。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岩上有许多棱角;瀑流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据说,这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了。②__________。轻风起来时,点点随风飘散,那更是杨花了。——这时偶然有几点送入我们温暖的怀里,便倏的钻了进去,再也寻它不着。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拟人、比喻、夸张 B.比拟、比喻、排比

C.比拟、借代、夸张 D.对偶、借代、拟人、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远望去,像一朵小白梅。微雨似的落着,”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女主人公说明不立即答应婚事原因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叙述结婚后生活贫困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荆轲刺秦王》中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气氛,表现荆轲慷慨赴难、为国捐躯的精神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歌行》中写诗人一边喝酒一边高歌,感叹人生短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环境,这几个句子的正确语序为: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

B.“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几句运用了远近结合、动静结合、俯仰结合等手法,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C.“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一问道出了对革命前途的担忧,面对生机蓬勃的景象,诗人不禁发问:广袤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主宰你命运的真正主人呢?

D.“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刻画了一批奋发有为、激流勇进的知识青年的形象,回答了上阕提出的"谁主沉浮”的问题。

2.“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请概括分析本词表现了当时“少年同学”怎样的“责任”。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项王曰:“壮士!一一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

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节选自《鸿门宴》,有删改)

材料二: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节选自《项羽之死》,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

B.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

C.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

D.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北,现指河北省,简称“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其省会是石家,庄。文中的“河北”指黄河以北地区。

B.左司马,官名,和右司马同为大司马的副官,协助大司马掌管军务、领兵作战;大司马、左司马、右司马并称“三司”。

C.亭长,秦、汉时在乡村每十里设一亭,亭有亭长,掌治安警卫,治理民事,刘邦曾担任过亭长。

D.江东,指长江以东地区,古人以东为左,故又称江左。江东自古以文化繁荣、经济富庶著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邦做事当机立断,料事如神。刘邦回到军营中,立诛杀曹无伤,是因为他早猜到了是曹无伤告密。

B.刘邦团队上下一心,团结一致。刘邦最终能脱身独骑,与张良的悉心谋划和樊哙的勇猛刚烈分不开。

C.范增有知人之明、预见之智。他从项羽在鸿门宴上的言行看出他无政治远见,并预言项庄等人会成为刘邦俘虏。

D.项羽刚愎自用,骄傲自大。在鸿门宴上不听范增的劝告,一意孤行;最后乌江自刎时,也还没认识到自己的过错。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2)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5.有人说项羽要是渡过乌江,说不定他会东山再起;也有人说项羽即使渡过了乌江从头再来,江东子弟也不会愿意再跟随他作战,他无法东山再起。你同意哪个观点,试说说你的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各题。

家(节选)

巴金

瑞珏生产的日子近了。这件事情引起了陈姨太等人的焦虑,后来有一天陈姨太就带着严肃的表情正式讲起“血光之灾”来:祖父的灵柩停在家里,家里有人生产,那么产妇的血光就会冲犯到死者身上,死者的身上会冒出很多的血。唯一的免灾方法就是把产妇迁出公馆去。迁出公馆还不行,产妇的血光还可以回到公馆来,所以应该迁到城外。出了城还不行,城门也关不住产妇的血光,必须使产妇过桥。而且这样也不见得就安全,同时还应该在家里用砖筑一个假坟来保护棺木,这样才可以避免“血光之灾”。

大家决定照着陈姨太的意见去做。他们要觉新马上照办,他们说祖父的利益超过一切。

这些话对觉新虽然是一个晴天霹雳,但是他和平地接受了。

觉新回到房里,把这件事情告诉了瑞珏,瑞珏也不说一句抱怨的话。她只是哭。

“你晓得我决不相信,然而我又有什么办法?他们都说“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觉新绝望地摊开手悲声说。

“我不怪你,”瑞珏抽泣地说,“你怎么担得起不孝的恶名?便是你肯担承,我也决不让你担承。”

瑞珏止了泪,静悄地立起来,走了出去。觉新还在房里楷眼泪。瑞珏把海臣送到他的面前,要海臣叫他“爹爹”,觉新爱怜地看着他,又用苦涩的声音说:“我已经是没有希望的了。你还是好好地教养海儿罢,希望他将来不要做一个像我这样的人!”他说完就往外面走,一只手还在揉眼睛。

“我到城外去找房子。”他回过头去看她,泪水又迷糊了他的眼睛,他努力说出了这句话,就往外面走了。

这天觉新回来得很迟。找房子并不是容易的事,不过他第二天就办妥了。小小的院子,矮小的纸窗户,没有地板的土地,阳光很少的房间,潮湿颇重的墙壁。他再也找不到更适当的房子了,这里倒符合“要出城”“要过桥”的两个主要条件。

房子租定了。在瑞珏迁去以前,陈姨太还亲自带大家去看过一次。大家对房于没有意见了。觉新便开始筹备妻子的迁出。瑞珏本来要自己收拾行李,但是觉新阻止了她。他找出每一件他以为她用得着的东西,又拿了它走到她的面前问道:“把这个也带去,好吗?”差不多对每一次他同样的问话,她都带笑地点头同意,或者亲切地接连说者:“好!”

他知道她的心,她也知道他的心。然而他们故意把自己的心隐藏起来,隐藏在笑容里。他们宁愿自己同时在脸上笑,在心里哭,却不愿意在这时候看见所爱的人流一滴眼泪。

然而觉慧是不能够沉默的。觉慧第一个发问道:“大哥,你当真要把嫂嫂送出去?”

觉新皱着眉头看了觉慧一眼,默默地点了点头。

“你疯了?”觉慧惊讶地说,“你难道相信那些鬼话?”

“我相信那些鬼话?”觉新烦躁地说,“我不相信又有什么用处?他们都是那样主张!”

“我说你应该反抗。”觉慧愤怒地说。

觉新依旧用烦躁的声音说:“我的解说有用吗?我担不起那个不孝的罪名,我只好听大家的话。不过苦了你嫂嫂……”

“我有什么苦呢?搬到外头去倒清静得多……况且有人照料,又有人陪伴。我想一定很舒服。”瑞珏装出笑容插嘴解释道。

“大哥,你又屈服!我不晓得你为什么总是屈服?”觉慧气愤不堪地说。

觉新实在忍不住,他忍了这许久的眼泪终于淌出来了。到了这时,瑞珏的最后一道防线也被攻破了,她伏在桌上低声哭起来。然而觉慧的心情就不同了,觉慧没有流一滴眼泪。大哥的那些话自然使他痛苦,他一句话也不说,就拔步走了。“无论如何,我不跟他们一样,我要走我自己的路。”他被痛苦包围着,后来才拿了这样的话来鼓舞自己。于是他动身到利群阅报处,会他的那些新朋友去了。

觉新也暂时止住了悲哀,陪着瑞珏到城外的新居去了。瑞珏并不喜欢她的新居。她嫁到高家以后,就没有跟觉新分离过。现在她不得不一个人在外面居住,而且要住一个月,又是在这样一个阴暗潮湿的地方。

四天后,觉新照常到瑞珏的新居去,他刚把一只脚放进门槛,肥胖的张嫂带着庄严的表情站在房门口,拦住他:“大少爷,你进来不得!我不敢给你开门。太太她们都吩咐过的!……”

他明白她的意思。他记起家里那些长辈们曾经对他说过的话。他的希望,他的勇气都给那些话赶走了。他绝望地立在门前,不能够说一句话来驳倒张嫂。

房里静下来了。可是又起了一阵忙乱。一个婴儿的哭声响了起来。是宏亮的啼声。

“谢天谢地!”他欣慰地说。他一个人在房门外笑,又在房门外哭。

“少奶奶!”忽然一个恐怖的叫声从房里飞奔出来,像一块巨石落到他的头上。在房里叫唤的只有两个人,因为除了接生婆以外就只有这两个人。

觉新知道大祸临头了。他把拳头拼命地在门上擂,擂得门发出更大的响声。没有人理他。他哳声叫着:“珏!”又叫:“放我进来”然而两扇油漆脱落的木板门冷酷地遮住了房里的一切……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整个故事发生在虚伪、黑暗、腐朽的封建家庭,陈姨太等人作为落后、迷信的封建家长代表,直接造成了瑞珏的悲剧。

B.觉新希望儿子海臣将来不要像他一样,表现出觉新对自己的不满,他也深知自己的无能,却又无力反抗。

C.在本文中,觉慧对哥哥觉新的妥协退让气愤不已,他是一个思想成熟、敢于反抗的时代新青年。

D.巴金的《家》中讲述家族故事的模式,受到了西方启蒙主义思想的影响,这一模式对中国后来的家族文学创作如||《雷雨》《红高粱》等也起了极强的示范作用。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巴金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他的代表作《家》表现出了对封建专制家长制的理性审视与批判。

B.巴金擅长以家庭生活的场景来折射时代的风云变幻,在瑞珏“移居事件”中,觉新的顺从与觉慧的反抗,正是当时新旧思想交锋的写照。

C.本文从语言、动作、心理等多种角度塑造人物形象,人物语言富有个性化,生动形象地展示出了各自的特点。

D.巴金文学思想的核心之一是“真”,本文的人物形象鲜明真实,情节发展动人真切,情感表达轻快真挚。

3.鲁迅《狂人日记》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请谈谈这一“吃人”本质在本文中是如何体现的。

4.法国作家雨果推崇“对照原则”,即“美与恶并存,光明与黑暗与共”。请探究对照原则在本文中的具体运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