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的确,倘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

①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②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③没有发自肝腑、专心如一的热爱④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⑤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⑥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

A.①④③⑥②⑤ B.③⑥①④②⑤ C.①⑥②⑤③④ D.②⑤③⑥①④

 

B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衔接、连贯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整体把握语段的话题对象和中心观点,重点抓住关联词、代词、动词、形容词等词语或冒号、分号、顿号等标点符号的提示作用,确定总起句、结论句、过渡句或衔接句等,做到文从字顺,语义贯通,逻辑严密。 依据 “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可知,语段强调“心性”对“技术”的促进关系。考生注意分号,把握分号之间一般是并列或者递进关系,依据横线后“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可知,语段是递进关系。分析六个句子,①“臻于至善、超今冠古”是精益求精,②“冰心一片、物我两忘”是天人合一的痴迷境界,③“发自肝腑、专心如一”是笃定的热爱,按照递进关系,显然是先热爱,再精益求精,最后天人合一。只有B项符合语境要求。 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我自己,本以为现在是已经并非一个切迫而不能已于言的人了,但或者也还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罢,所以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籍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至于我的喊声是勇猛或是悲哀,是可憎或是可笑,那倒是不暇顾及的;但(    )是呐喊,(    )当然须听将令的了,(    )我往往不恤用了曲笔,在《药》的瑜儿的坟上平空添上一个花环,在《明天》里也不叙单四嫂子竟没有做到看见儿子的梦,(    )那时的主将是不主张消极的。至于自己,却也并不愿将自以为苦的寂寞,再来传染给也如我那年青时候似的正做着好梦的青年。

(节选自《〈呐喊〉自序》)

1.对文中画线句表达的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认为,现在的“我”已不是迫切要说话的人。

B.“我”认为,现在的“我”仍然是迫切要说话的人。

C.“我”认为,现在的“我”并不急于要停止说话。

D.“我”认为,现在的“我”仍然不能不说话。

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关联词,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虽然    所以    因此    由于 B.虽然        而且    因为

C.既然    所以    并且    由于 D.既然        所以    因为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积极深入的思考大大地拓宽了写作的空间,只要你能积极思考,你的思想就可以如天马行空一样纵橫驰骋。

B.袁隆平的实践让他发现了真理:只有探索出其中规律,就一定能培育出人工杂交稻,也就一定能把这种优势应用到生产上,从而大幅提高水稻产量。

C.韩愈的《师说》之所以能对教师的作用、从师的意义、择师的标准等提出独到的见解,是因为他对从师求学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的结果。

D.通过对福兴楼的鱼翅“一元一大碗”、祥林嫂每月工钱“五百文”等有关钱的细节的描写,我们认识到了社会的不平、贫富的悬殊。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在《水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应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刘义隆那样贸然出兵,那么虽有“_______________”的雄心,怕只会是“_______________”的下场。

(2)陆游《书愤》一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通过今昔对比,强烈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的情怀。

(3)《〈论语〉十二章》中,反映“君子”和“小人”不同价值追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因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溪居①

柳宗元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②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①溪居:溪指冉溪,在今湖南省永州市;作者曾于此筑室而居,并改称冉溪为“愚溪”。②榜:船桨,这里作动词。

1.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诗描绘了“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隐士形象;柳诗描绘了“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的贬谪者形象。

B.“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和“夜榜响溪石”都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突出了环境的幽静,表达了乡居生活的闲适与满足。

C.陶诗首两句真诚率直,诗人的本性与淳朴的乡村、宁静的自然有一种内在的共同之处,表现了诗人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

D.柳诗末两句写诗人独来独往碰不见行人,于是放声高歌,声音清越,在碧空久久回荡;语言清新晓畅,却又意在言外,耐人寻味。

2.下列诗句和“误落尘网中”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B.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C.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郑谷《菊》)

D.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红楼梦》批宝玉《西江月》)

3.两首诗分别是如何表现“闲居”生活的?“闲”的内涵有何不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节选自杜牧《阿房宫赋》)

[乙]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节选自贾谊《过秦论》)

[丙]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负锄梃谪戍之徒圜视而合从大呼而成群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秦之事迹,亦断可见矣:有理人之制,而不郡邑,是矣。有理人之臣,而不使守宰,是矣。郡邑不得正其制,守宰不得行其理。酷刑苦役,而万人侧目。失在于政,不在于制,秦事然也。

夫天下之道,理安斯得人者也。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居下,而后可以理安。今夫封建者,继世而理;继世而理者,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则生人之理乱未可知也。将欲利其社稷,以一其人之视听,则又有世大夫世食禄邑,以尽其封略,圣贤生于其时,亦无以立于天下,封建者为之也。岂圣人之制使至于是乎?善固曰:“非圣人之意也,势也。”

(节选自柳宋元《封建论》)

[注]①封建:指三代和以后曾实行过的“封国土、建诸侯”的贵族领主制度。②生人:生民,这里指人类;以“人”代“民”。系避唐太宗李世民讳。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负锄梃谪戍之徒/圜视而合从/大呼而成群/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

B.负锄梃谪戍之徒/圜视而合从/大呼而成群/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

C.负锄梃谪戍之/徒圜视而合从/大呼而成群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

D.负锄梃谪戍之/徒圜视而合/从大呼而成群/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戍卒叫,函谷                 举;被攻占

B.谪戍之众,非于九国之师也     抗:抵抗

C.暴其威刑,竭其货贿             贿:财物

D.有理人之制,而不郡邑         委:委托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东:战国、秦汉时指太行山以东地区;战国时韩、赵、魏、齐、楚、燕在太行以东,故称“山东六国”。

B.六合:指上下和东西南北四方,泛指天下或宇宙;“以六合为家”是说秦始皇把天下当成了世袭的私有财产。

C.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土地孕育五谷,古时帝王都祭祀“社”和“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

D.禄邑:禄,古代官吏的俸给;禄邑犹食邑,古代君主分封给臣下的城邑,受封者在封地有收取赋税的权力。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用铺排的手法,通过夸张和比较写修建阿房宫的巨大的耗费,把始皇帝的横征暴敛、骄奢淫逸形象地描绘出来。

B.[乙]文叙中带议,议中兼叙,句式整齐又错落有致,借“陈涉之微”表现秦朝的不堪一击,点明秦之过在“仁义不施”。

C.[丙]文认为,郡县制强化了中央集权,有效控制了地方,但制度的先天缺陷,引发了老百姓的怨恨,导致了秦朝的衰亡。

D.[丙]文认为,分封制使思想难以统一,世袭大夫世世代代统治他们的封地,占尽国土,即使有圣人出现,也无法立足。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2)继世而理者,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三姊妹出嫁

汪曾祺

秦老吉是个挑担子卖馄饨的。他的馄饨担子是全城独一份。

这副担子非常特别。一头是一个木柜,上面有七八个扁扁的抽屉;一头是安放在木柜里的烧松柴的小缸灶,上面支一口紫铜浅锅。铜锅分两格,一格是骨头汤,一格是下馄饨的清水。扁担不是套在两头的柜子上,而是打的时候就安在柜子上,和两个柜子成一体。扁担不是直的,是弯的,像一个罗锅桥。这副担子是楠木的,雕着花,细巧玲珑,很好看。这好像是《东京梦华录》时期的东西,李嵩笔下画出来的玩意儿。秦老吉老远地来了,他挑的不像是馄饨担子,倒好像挑着一件什么文物。这副担子不知道传了多少代了,因为材料结实,做工精细,到现在还很完好。

笃——笃笃,秦老吉敲着竹梆,走来了。找一个柳荫,把担子歇下,竹梆敲出一串花点,立刻就围满了人。

秦老吉就用这副担子,把三个女儿养大了。

秦老吉的老婆死得早,给他留下三个女儿:大凤、二凤和小凤。姊妹三个,从小没娘,彼此提挈,感情很好。一家人都很勤快。一进门,清清爽爽,干净得像明矾澄过的清水。三姊妹各有所长,分工负责。大裁大剪,单夹皮棉——秦老吉冬天穿一件山羊皮的背心,是大姐的;锅前灶后,热水烧汤,是二姐的;小妹妹小,又娇,两个姐姐惯着她,不叫她做重活,她就成天地挑花绣朵。她把两个姐姐绣得全身都是花。围裙上、鞋尖上、手帕上、包头布上,都是花。这些花里有一样必不可少的东西,是凤。

姊妹三个都大了。一个十八,一个十七,一个十六。该嫁了。这三只凤要飞到哪棵梧桐树上去呢?

三姊妹都有了人家了。大姐许了一个皮匠,二姐许了一个剃头的,小妹许的是一个卖糖的。

皮匠的脸上有几颗麻子,一街人都叫他麻皮匠。他在东街的“乾升和”茶食店廊檐下摆一副皮匠担子。因为手快,麻皮匠一天能比别的皮匠多绱好几双鞋。不但快,绱得也好。针脚细密,楦得也到家,穿在脚上,不易走样。因此,他生意很好。也因此,落下“麻皮匠”这样一个称号。

二姑娘的婆家姓时。老公公名叫时福海。他开了一爿剃头店,字号也就是“时福海记”。剃头的本属于“下九流”,他的店铺每年贴的春联都是:“头等事业,顶上生涯”。时福海也是一个吹鼓手。时福海有两个儿子。下等人不避父讳,大儿子叫大福子,小儿子叫小福子。大福子也学了吹鼓手。笙箫管笛,无不精通。二凤要嫁的就是大福子。

三姑娘许的这家苦一点,姓吴,小人叫吴颐福,是个遗腹子。母子二人,相依为命。妈妈很慈祥,儿子很孝顺。吴颐福是个很聪明的人,十五岁上就开始卖糖。卖糖和卖糖可不一样。他卖的不是普通的芝麻糖、花生糖,他卖的是“样糖”。他跟一个师叔学会了一宗手艺:能把白糖化了,倒在模子里,做成大小不等的福禄寿三星、财神爷、麒麟送子;还能把糖里加了色,不用模子,随手吹出各种瓜果,桃、梨、苹果、佛手,跟真的一样。

麻皮匠、大福子、吴颐福,都住得离秦老吉家不远。大姑娘、二姑娘、三姑娘几乎每天都能看到她们的女婿。姐儿仨有时在一起互相嘲戏。三姑娘小凤是个镴嘴子①,咭咭呱呱,对大姐姐说:

“十个麻子九个俏,不是麻子没人要!”

大姐啐了她一口。

她又对二姐姐说:

“姑娘姑娘真不丑,一嫁嫁个吹鼓手。吃冷饭,喝冷酒②,坐人家大门口!”

二姐也啐了她一口。

两个姐姐容不得小凤如此放肆,就一齐反唇相讥:“敲锣卖糖,各干各行!

小妹妹不干了,用拳头捶两个姐姐:“卖糖怎么啦!卖糖怎么啦!”

秦老吉正在外面拌馅儿,听见女儿打闹,就厉声训斥道:“靠本事吃饭,比谁也不低。麻油拌芥菜,各有心中爱,谁也不许笑话谁!”

三姊妹听了,都吐了舌头。

姐儿仨同一天出门子,都是腊月二十三。一顶花桥接连送了三个人。时辰倒是错开了。头一个是小凤,日落酉时。第二个是大凤,戌时。最后才是二凤。因为大福子要吹唢呐送小姨子,又要吹唢呐送大姨子。轮到他拜堂时已是亥时。给他吹唢呐的是他的爸爸时福海。时福海吹了一气,又坐到喜堂去受礼。

三个女儿的婆家,都住得不远,两三步就能回来看看父亲。炊煮扫除,浆洗缝补,如往日。有点小灾小病,头疼脑热,三个女儿抢着来伺候,比没出门时还殷勤。秦老吉满意足,毫无遗憾。他只是有点发愁:他一朝撒手,谁来传下他的这副馄饨担子呢?

笃——笃笃,秦老吉还是挑着担子卖馄饨。

真格的,谁来继承他的这副古典的,南宋时期的,楠木的馄饨担子呢?

一九八一年九月十日

(有删改)

(注)①镴嘴子:一种鸟,喙大而硬,此地说嘴尖舌巧的姑娘为镴嘴子,其实镴嘴子哑着的时多,不善鸣叫。②吃冷饭,喝冷酒:当地童谣,也有说成“吃人家饭,喝人家酒”的。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写秦老吉卖馄饨养大女儿,交代秦老吉一家的生活状况和社会地位,为下文写三姊妹嫁给三个手艺人作铺垫

B.小说前后照应,两次写秦老吉挑担卖馄饨的情形,但是卖馄饨的目的不同,以前卖馄饨秦老吉是为了养家,女儿出嫁后则是为了传承传统手艺

C.小说注重细节描写,小凤整天挑花绣朵,“花里有一样必不可少的东西,是凤”,“凤”既代表三姊妹的名字,又代表三姊妹对生活的美好愿望。

D.小说语言朴实自然,毫无矫饰,叙写了三姐妹从幼年到许配人家,再到出嫁的生活,简单平静,饱含着生活的平凡味道

2.看到夫婿后,三姊妹相互的嘲戏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小说写了以秦老吉为代表的手艺人的生活境遇,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