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有人说项羽在“鸿门宴”上不杀掉刘邦是一种“妇人之仁”,而苏轼却说这是一种“君人之...

有人说项羽在“鸿门宴”上不杀掉刘邦是一种“妇人之仁”,而苏轼却说这是一种“君人之度”。你的看法呢?

 

放走主要的竞争对手,是项羽最大的失误。缺乏政治远见、一味沽名钓誉是项羽的致命弱点。项伯说“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他就立即改变了“击破沛公军”的主张。樊哙指责他“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语言尖锐,他却“未有以应”。可见他虽然在武力上占绝对优势,在心理上却不堪一击。他欲得天下,又图虚名,既准备推翻怀王之约,又害怕被世人指责。他不用范增之计,反映了他的刚愎自用,而根本原因则在于心理上的软弱。这正是众人所说的“妇人之仁”。项羽放走刘邦,正是其走向败亡的开始。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个性化解读能力。本题是一道开放性的探究题。解答此题,要首先明确自己的看法,然后根据自己的观点,结合着文本的具体内容,联系现实生活,阐述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只要能言之有理即可。探究的题目,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本题属于向内挖掘题目,主要是针对文章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实际是对文章的内容的提炼的过程,答题方式是观点+原文例证。 鸿门宴上,项羽没有把刘邦杀掉,以致留下后患,成为千古之恨。人们每论及此,扼腕之余往往说他头脑简单、目光短浅、沽名钓誉、有勇无谋、优柔寡断等,总之一大堆缺点和过失。在不少人看来,当时一剑下去什么问题都解决了,怎会有兵败垓下、自刎乌江的可悲结局!项羽性格的最大魅力在于他的“义”,而这个“义”也恰恰演绎了他的悲剧人生。刘邦的柔顺屈服、甘居卑位触动了项羽性格中“仁而爱人”“温柔慈祥”的一面。刘邦的谦卑服从,使他动了“不忍”之心,所以对范增的多次暗示“默然不应”,对项庄、项伯宴间舞剑也不表态。这种“不忍”之心甚至使他对樊哙采取了格外宽容的态度:樊哙没有资格与会,本可以叱出,但他理解樊哙的心情,反而赐酒;樊哙陈词,虽有指责的话,但他内心有愧而“未有以应”,于是优礼有加,给樊哙赐座。项羽不愿乘人之危,不愿向已经亲自来认错且甘居卑位的人下手,这正体现了其在政治斗争中最可贵的君子风范和大丈夫的胸襟气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课文第四段写“樊哙闯帐”,是故事的高潮,作者从哪几方面刻画了樊哙这一人物?写“樊哙闯帐”的目的是什么?

 

查看答案

课文第三段中写到“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查看答案

课文第二段写了哪几件事?对故事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项羽接到曹无伤的密报,当即大“怒”,这一个“怒”字内涵相当丰富,请说说其中包含了什么内容?

 

查看答案

课文第一段记叙了哪几件事?这些事件对情节的展开起了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