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小说,完成小题。 那一排钻天杨 肖复兴 ①四十多年前,我家搬到北京陶然亭...

阅读下面小说,完成小题。

那一排钻天杨

肖复兴

①四十多年前,我家搬到北京陶然亭南,附近马路旁有一排新栽不久的钻天杨,瘦弱的树后有两间同样瘦弱的小平房,这是一家小小的副食品商店,卖些油盐酱醋,同时兼管每天牛奶的发送。

②母亲那一阵子大病初愈,我给她订了一袋牛奶。由于每天到那里取奶,我和店里的售货员很熟。其中一位很年轻,刚来不久。她个子不太高,面容清秀,长得纤弱,人很直爽,快言快语。熟了之后,她曾经不好意思地告诉我:没考上大学,家里非催着赶紧找工作,只好到这里上班了。

③知道我在中学里当老师,她让我帮她找一些高考复习材料,想明年接着考。她又听说我爱看书,还写点儿东西在报刊上发表,就对我另眼相看。

④那时候,买麻酱要证,买香油要票,带鱼则只有过春节才有。打香油的时候,都得用一个老式的长把儿小吊勺作为量器,盛满之后,通过漏斗倒进瓶里,手稍微抖喽一下,就会使盛进瓶里的香油的分量大不相同。每月每家只有二两香油的定量,各家打香油的时候,都不错眼珠儿的紧盯着,生怕售货员手那么一抖喽,自己吃了亏。每次我去打香油,她都会满满打上来,动作麻利,每次我去买带鱼,她会把早挑好的宽一些的带鱼,从台子底下拿给我,我感受到她的一番好意。那是那个时候她最大的能力了。

⑤除了书和杂志,我无以相报。好在她爱看书,我就把看过的杂志和旧书借给她看。她见到我就叫我肖老师,我管她叫小冯同学。

⑥有一次,她看完我借给她的一本契诃夫小说选,还书的时候对我说:以前我们语文课本学过他的《变色龙》和《万卡》。我问她读完这本书,最喜欢哪一篇?她笑了:这我说不上来,那篇《跳来跳去的女人》,我没看懂,但觉得特别有意思,和以前学的课文不大一样。

⑦她曾经悄悄地对我说她不喜欢待在这么个小铺里卖一辈子香油麻酱和带鱼,告诉我想复读,明年重新参加高考。

⑧刚恢复高考的那一年,她参加了高考,没考上。第二年又去高考,结果差的分比前一年还多。从此以后,她不再提高考的事了。

⑨我读大学期间,很少回家,和她见面少了,几乎断了音讯。

⑩六年过后,正是文学复兴的时期,我家有很多杂志,把床铺底下挤得满满堂堂,便想起了这位小冯同学,她爱看书,把这些杂志送给她正好。

我来到副食店,一眼就看见她坐在柜台里,看见我进来,她忙走了出来,笑吟吟地叫我,我这才注意,她挺着个大肚子,小山包一样。

我把杂志给了她,说:家里还有好多,你这样子不方便到我家去拿,待会儿我给你送来!她一摆手说:那哪儿行啊!那显得我的心多不诚呀!便跟着我回家抱回好多本杂志,我只好帮她提着一大摞,护送她回到副食店,对她说:这么沉,你怎么拿回家?她说:一会儿打电话,让孩子他爸来帮我扛回家。这可是我们一家三口的宝贝呀!说完,她咯咯又笑了起来。

那天告别时,她挺着大肚子,特意送我走出副食店。正是四月开春的季节,路旁那一样钻天杨的枝头露出了鹅黄色的小叶子,迎风摇曳,格外明亮打眼。在这里住了小九年,我似乎是第一次发现这钻天杨的小叶子这么清新,这么好看。

从那以后,我再没见过小冯同学。

前些日子,我参加一个会议,到一座宾馆报到,宽间的大厅里,从天而降的瀑布一般的吊灯,晶光闪烁。一位身穿藏蓝色职业西式裙装的女士,大老远挥着手臂径直走到我的面前,伸出于来笑吟吟地问我:您是肖老师吧?我是小冯呀!看我盯着地发愣,她补充道:陶然亭南那个副食店的小冯,您忘了吗?

我忽然想起来了,但是,真的不敢认了,她似乎比以前更漂亮了,也显得比实际年龄要年轻许多,

“我是专门等您的,我在会议名单上看到您的名字,就一直等着这一天呢!我和您有三十多年没有见了;今晚,我得请您吃饭!我已经定好了房间!您可一定等着我呀!”她热情地说。

晚餐丰盛又美味。边吃边谈,我知道了她的经历:生完孩子没多久,她就辞掉副食店的工作,在家带孩子;孩子上幼儿园后,她不甘心总这么憋在家里,便和丈夫一起下海折腾;折腾得一溜儿够,赔了钱,也赚了钱,最后合伙投资承包了这个宾馆,她忙里忙外,统管这里的一切。

她说:中学毕业去副食店工作,到今年整整四十年。您看看这四十年我是怎么过来的!

我说:你过得够好的了!这不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吗?

她略略的笑了起来:还节节高呢!您忘了您借给我的那本契诃夫小说了吗?您说我像不像那个跳来跳去的女人?

我也笑了。很多往事,借助于书本迅速复活,立刻像点燃的烟花一样明亮。

告别时,我问她,那个小小的副食店,现在还有吗?

她忍不住又笑了起来:芝麻粒那么大的副食店,现在还能有吗?早被连锁的超市取代了。那一带,二十多年前就都被拆平,盖起了高楼大厦。不过,副食店前路旁那一排钻天杨,倒是没有被砍掉,现在都长得有两三层楼高了,已经成了那个地带的一景儿了呢!

钻天杨,她居然还记得那一排钻天杨。

(选自《光明日报》2018年11月30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文章选用的副食品商店、麻酱证、香油票等事物极具典型性,能够唤起一代人对改革开放前中国社会贫穷与落后的集体记忆。

B.第④段中“每次我去打香油,她都会满满打上来,动作麻利”,运用细节描写,意在表现小冯技艺娴熟,是一名称职的店员。

C.作者三十多年后再见到小冯,“她似乎比以前更漂亮了,也显得比实际年龄要年轻许多”,暗示小冯的生活条件比以前改善了很多。

D.本文采用了外貌描写的手法展现主人公形象,文章选取了小冯同学“刚参加工作、要当母亲、做商馆管理者”三个人生阶段的外貌特征来表现她的变化。

E.小冯同学说她像“那个跳来跳去的女人”,这和前文“我”和她交流契诃夫小说的感受相呼应,也表明了“我”及“我”的书成就了她的灿烂人生。

2.“那一排钻天杨”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分析。

3.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小冯同学的形象特征,以及她身上展现的时代精神。

4.本文已被《光明日报》“中国故事”栏目登载,假如你是该栏目组编审,请从选材、内容、主题、结构等方面,任选三个角度,谈谈选用本文的理由。

 

1.BE 2.①是小说的线索,使全文结构清晰,情节集中。 ②是时代的见证者,见证了小冯的成长和时代的发展变化。 ③具有象征意义,象征着以“小冯”为代表的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祖国的飞速发展。 ④饱含着作者对小冯的进取精神和祖国发展的热情赞颂。 3.小冯同学面容清秀,性格直爽、乐观、开朗,她非常爱笑,快言快语,爱读书,有强烈的进取心,高考失利并没有让她沉沦,她在生活的浪潮中不断尝试,最终取得成功。从她这四十年的变化中,可以看出她身上凝聚着努力进取、拼搏奋斗、不言放弃的昂扬振奋的时代精神。 4.①选材典型,以小见大。小冯的经历代表着千万中国人的经历,陶然亭一带的变化是中国巨变的缩影。 ②剪裁精当。选取作者与小冯交往的几个片段,凸显了人物的精神风貌和时代变化。 ③构思巧妙。将小冯成长历程和陶然亭一带前后面貌的变化交织在一起,侧面展现了四十年来的巨大变化。 ④内容和主题与栏目要求十分契合。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内容的基本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 B项,“在表现小冯技艺娴熟,是一名称职的店员”不正确,从原文来看,意在表现小冯对“我”的尊重。 E项,“表明了‘我’及‘我’的书成就了她的灿烂人生”错误。从文中“知道我在中学里当老师,她让我帮她找一些高考复习材料,想明年接着考。”“我鼓励她:对,明年接着考!有这个心劲儿,最重要!每次去哪里买东西,她都爱跟我说话。我把看过的杂志和旧书借给她看,或者索性送给她”“她咯咯的笑了起来:还节节高呢!您忘了您借给我的那本契诃夫小说了吗?您说我像不像那个跳来跳去的女人?”这些话语,可以看出“我”及“我”的书对她的人生之路有所影响,但不能说成就了她灿烂的人生。这样说,拔高了主旨。 故选B。 故选BE。 2.本题考查鉴赏作品形象作用的能力。分析物象作用五方面:自身作用指的是它作为小说形象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它自身的独到特点、作用和审美价值,丰富了文章的内容;环境作用,物象衬托了环境,看其对时代特点氛围做了怎样的揭示或暗示,看其具有什么样的象征意义;人物作用,物象衬托了人物品格,突出了人物形象,应格外注意物象本身的特点对主要人物的映衬;情节作用,物象往往是组织和推动情节发展的线索物件,物象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点题作用指的是揭示了怎样的主题。 本文中多次写到“钻天杨”,开头写“新栽不久的钻天杨”,那时小冯刚来到副食店;第12段写已经怀孕的小冯收下书后送“我”出副食店时,我看到“一排钻天杨的枝头露出了鹅黄色的小叶子”“我似乎是第一次发现这钻天杨的小叶子这么清新”;结尾写已经取得一定成绩的小冯又提到了那排“钻天杨”,小冯说那里的平房“都被拆平,盖起了高楼大厦”,但是钻天杨还在,可见“钻天杨”是见证者,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也见证了小冯的成长。从表达主题的角度来看,小冯虽然没有考上大学,但一直没有停止奋斗的脚步,她身上体现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小冯在成长,祖国在发展,“钻天杨”由小树苗长成大树,可见“钻天杨”具有象征意义,象征了中国人的这种奋斗精神和祖国的飞速发展,作者借对“钻天杨”的赞美,也就表达出对小冯的进取精神和祖国的发展的赞美之情。 3.本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要到文中圈出直接描写人物言行举止的内容,还可以圈出对该人物起到衬托作用的内容,最后根据这些内容概括人物特点。 本题中,从第二段来看,“她个子不太高,面容清秀,长得纤弱,人很直爽,快言快语”,由此可知,小冯同学长相很清秀,性格很直爽,很开朗;从第三段来看,小冯虽然没有没考上大学,但“她让我帮她找一些高考复习材料,她想明年接着考。我鼓励她:对,明年接着考!有这个心劲儿,最重要”,这说明小冯有很强烈的进取之心,高考失利的打击没有让她消沉;从第六段来看,“她爱看书,把这些杂志送给她好”,这说明她很爱读书;从“我”与小冯相逢时了解的情况来看,“我知道了她的经历:生完孩子没多久,她就辞掉副食店的工作,在家带孩子,孩子上幼儿园后,她不甘心总这么憋在家里,……便和丈夫一起下海折腾,折腾得一溜儿够,赔了钱,也赚了钱,最后合伙投资承包了这个宾馆,她忙里忙外,统管这里的一切”,这说明小冯不甘心现状,经过多番努力最终获得成功。明确了这些特点之后,再来看人物身上展现的时代精神,小冯从“中学毕业去副食店工作,到今年整整四十年”,而在这四十年中,小冯经历过高考的失利,经过嫁人生子的平凡生活,更是经过多次的“折腾”,最终获得了成功,小冯失利之后的努力进取,生活之中的奋力拼搏,多次打击之后的不言放弃,都展现了昂扬振奋的时代精神。考生围绕这些方面分析即可。 4.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考查的具体要求,然后联系文本或现实作答。如本题问的是“假如你是该栏目组编审,请谈谈选用本文的理由”,考生可结合文本,从选材、剪裁、构思等角度进行分析。从选材上来看,小冯只是一个普通人,但她的经历却是千万中国人的代表,而小冯所生活的陶然亭一带的变化,也正反映出中国社会的变化,可见此文选材典型,以小见大。从剪裁的角度来看,小冯的成长经历可写的内容很多,陶然亭一带的变化可写的内容也很多,但作者只选择了自己与小冯交往的几个片断来写,这几个片断从小冯初到副食店到小冯结婚,再到小冯下海经商,写出小冯的成长历程,表现出小冯的精神面貌,也反映出时代的变化。从构思的角度来看,文章在写作中既写了小冯的成长经历,又写了小冯生活的陶然亭一带的变化,两条线交织在一起,反映的却是祖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变化,可见构思巧妙。另外,作为栏目编审,还要考虑到所选文章是否符合栏目要求,因此还应答出文章内容和主题与栏目要求契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侯蒙,字元功,密州高密人。未,有俊声,急义好施,或一日挥千金。进士及第,调宝鸡尉,知柏乡县。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转运使黄湜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湜怒,他日行县,阅理文书,欲翻致其罪;既而无一疵可指,始以宾礼见,曰:“君真能更也。”率诸使者合荐之。

西将高水年死于羌,帝怒,亲书五路将帅刘仲武等十八人姓名,赦蒙往秦州逮治。至秦,仲武等囚服听命,蒙晓之曰:“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案未上,又拜御史中丞。蒙奏言:“汉武帝杀王恢①,不如秦缪公赦孟明;子玉②缢而晋侯喜,孔明亡而蜀国轻。今羌杀吾一都护,而使十八将繇③之而死,是自艾其支体也。欲身不病,得乎?”帝悟,释不问。

迁刑部尚书,改户部。比岁郊祭先期告办,尚书辄执政。至是,帝密谕之。对曰;“以财利要君而进,非臣所敢。”一日,帝从容问:“蔡京何如人?”对曰:“使京能正其心术,虽古贤相何以加。”帝颔首,且使密伺京所为。京闻而衔之。

大钱法敝,朝廷议改十为三,主藏吏来告曰:“诸府悉辇大钱市物于肆,皆疑法当变。”蒙曰:“吾府之积若干?”曰:“八千缗。”蒙叱曰:“安有更革而吾不知!”明日,制下。又尝有几事,蒙独受旨,京不知也;京侦得之,白于帝,帝曰:“侯蒙亦如是邪?”罢知毫州。

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帝曰:“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命知东平府,未赴而,年六十八。

(节选自《宋史·侯蒙传》)

(注)①王恢:伏击匈奴,单于察觉而撤军。汉武帝大怒,曰:“今不诛恢,无以谢天下!”②子玉:楚成王时为令尹,吾楚城濮决战,楚军败,未遇赦,子玉自杀。③“繇”是通假字,通“由”。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B.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C.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D.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

B.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长官为户部尚书。

C.郊祭犹郊祀。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儒教礼仪中的主要部分,祭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祇、人鬼。

D.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薨,诸侯死曰崩,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侯蒙属大夫,故死为“卒”。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侯蒙精于治理,敏于干事。侯蒙不肯越境禀报工作,转运使黄湜大怒,想借审查工作治侯蒙的罪,却发现无可指责,最后以礼相待。

B.侯蒙善于劝谏,解救大臣。皇帝派侯蒙到秦州去责罚五路将帅等十八人,候蒙援引典故,劝皇帝不要自残肢体,皇帝醒悟后不再追究。

C.侯蒙直言评鉴,结怨蔡京。皇帝叫侯蒙评鉴蔡京,侯蒙认为蔡京心术不正,要不然也是贤相。蔡京闻知后,心里忌恨并报复了侯蒙。

D.侯蒙忠于国事,为君分忧。侯蒙认识到大面值的钱币流通有弊病,建议改革,但又不想引起市场恐慌,所以斥责府库主管并安抚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蒙晓之曰:“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

(2)至是,帝密谕之。对曰:“以财利要君而进,非臣所敢。”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李端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还。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注:①故关:故乡。②风尘:指社会动乱。

1.下列对本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离别自堪悲”句紧承上句而来,应接自然,看似平淡,却为本诗定下了深沉感伤的基调,起了提挈全篇的作用。

B.“少孤为客早”,“少孤”已属人生之大不幸,“为客早”则不幸又深一层,诗人感叹友人从小成为孤儿,身世飘零,从侧面反映出时代的动乱和人们动乱中漂流不定的生活。

C.“人归暮雪时”处处与上句照应,如“人归”照应“路出”,“暮雪”照应“寒云”,发展自然,色调和谐,与上下句构成一幅完整的严冬送别图。

D.“风尘何处期”,将笔锋转向预卜未来,写出了感情上的余波。这样作结,委婉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

E.全篇用白描手法绘景抒情,语言自然,哀婉动人。全诗淡雅沉郁,情真意切,回味无穷。

2.尾联中的“泪”中包含了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补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杜牧用排比句渲染阿房宫繁华奢靡,与老百姓的劳作吃穿作对比,其中描写乐声之多与市井言语对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国维认为周邦彦的《苏幕遮》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真能得荷之神理者”。

(3)杜甫的《阁夜》中,上句写悲惨的战争现实,下句写壮美的三峡夜景,创造了一种气象雄浑的意境,被人称赞写得“伟丽”的两句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白《将进酒》中以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自我人生,是示诗人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凭箜篌引》中直接摹写乐声激越动听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惟兄嫂是依

A.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B.秦人不暇自哀

C.惟利是图 D.句读之不知

 

查看答案

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信然邪?其梦邪          ②如吾之哀者,能久存乎

B.①庖丁文惠公解牛            ②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

C.①后人哀而不鉴之            ②奉弥繁,侵之愈急

D.赢而不助五国也            ②较秦之所得战胜而得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