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2)若舍郑以为东道...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3)夫晋,何厌之有?

(4)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么会冒昧地用(亡郑这件事)麻烦您。 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外交使者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资粮,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 那个晋国,哪里有满足(的时侯)呢? 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取代和谐一致,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语句的能力。答此类题,一定要事先还原语境,切忌直接读句子翻译。翻译时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 (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状语后置,正确语序为“若亡郑而于君有益”;敢以烦执事,省略句,补充完整为“敢以(之)烦执事”;执事,办事的官吏,这里指对对方的敬称。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省略句,补充完整为“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以为,把……当做;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行李,出使的人;共,通“供”,供给;乏困,形容词作名词,缺乏的东西;所害,所字结构,害处。 (3)何厌之有,宾语前置,正确语序为“有何厌之”;厌,通“餍”,满足。 (4)“失其所与,不知”判断句,翻译为“……是……”;与,结交、亲附;“以乱易整,不武”判断句,翻译为“……是……”;易,替代;武,名词作动词,符合武德。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缒(zhuì):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既: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鄙: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朝: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阙: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微: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⑩敝: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2)是寡人之过也。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贰: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辞: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壮: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犹: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课文第3、4自然段,完成下面问题。

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1)越国以远,君知其难也。④用亡郑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2)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成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夫人之力不及此。人之力而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4)吾其还也。”亦去之。

1.下列各句对第3、4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烛之武的劝说很委婉,先阐明郑存在的好处,再举出晋国背信的事实。

B.秦伯接受了烛之武的劝说而撤军,却留下杞子等人,说明他并不甘心。

C.晋侯“不仁”“不知”“不武”的分析,体现了其清醒的决断能力。

D.烛之武说秦伯而退晋师,一箭双雕,再一次从正面表现了他出色的外交能力。

2.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烛之武之所以能够劝说秦伯退兵,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一直站在秦国的立场上,为秦国打算。

B.烛之武在劝说秦伯的过程中指出郑国灭亡只会对晋国有利。

C.当年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送给秦国两座城池,但后来并没有履行诺言。

D.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和“子犯请击之”的叙述中可以看出,当时晋军的力量要强于秦军。

3.烛之武用了大量的事实和事理说服秦伯退兵,你认为其中哪一点最关键?结合文意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阅读课文1、2自然段,完成下面问题。

晋侯、秦伯围郑,其无礼于晋,且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1)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曰:“臣也,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2)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1.对文段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方面交代了烛之武的境况,是一个不被重用的老臣;另一方面也委婉地批评郑伯不能用人。

B.作为国君的郑伯能接受佚之狐的规谏可见他是一位敢于负责、勇于自责的国君。

C.文章写烛之武在使命面前,先“辞”后“受”,既流露出满腹的委屈和牢骚,也有故意刁难郑伯之意。

D.烛之武深明大义,以解国难为重,本段粗线条地勾勒出烛之武的形象,为下文写他奔赴国难的义勇精神做了必要的铺垫。

2.面对国难,郑国君臣分别有哪些表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