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假如你的班级以家乡节日文化为主题,开展一次调查活动,你准备采用什么方法进行调查?...

假如你的班级以家乡节日文化为主题,开展一次调查活动,你准备采用什么方法进行调查?为丰富家乡节日文化内涵,请结合调查情况,提出合理建议,不少于200字。

 

调查方式:专题访谈(或“采访”)、查阅文献(或“网上查阅”)、实地考察。 端午节建议:1、谈谈端午节的传说、习俗,尤其是端午节和屈原的传说故事,即人们过端午节适于我国的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传说和我国古代大诗人屈原有关。 2、背一背跟端午节有关的诗词。3、粽子是端午节的节日食品,你吃过的粽子是什么样的?哪些食品可以做馅?4、包粽子需要哪些食材,怎样包粽子,最后和家人一起学包粽子。5、办一期与我国端午节有关的图片、饰品展。5、送些粽子给敬老院的老人们。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能力。具体考查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求考生审清要求,明确写作方向。对表达的总体要求是:观点鲜明、说服力强、语言简练得体、条理清晰。本题共两问,第1问是调查方法,第2问是就调查情况提出合理建议。首先,开展调查活动,常用的方法是访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专题访谈”与“实地考察”属于访问调查;本题涉及的调查内容是“家乡节日文化”,因此可以采取上网查阅文献等方法。第2问,提出建议要结合调查情况,结合当地实际,本着丰富家乡节日文化内涵的目的,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化建议,比如加大宣传力度、举行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民俗活动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余秋雨在《乡关何处》中写道,思乡往往可以具体到一个河湾,几棵小树,半壁苍苔。而我的乡思落脚点却不是河湾、小树和苍苔,    

灯火,是一个个村落最为亮堂的眼睛。晚曦殆尽,乡野渐渐被黑幔吞噬,这时一村落的某个人家便会亮起第一盏灯火,于是另一家也亮了,另一村落也亮了,一盏再一盏,全亮了。它们相互欣赏着,相互安抚着,相互守护着,直到整个村落安然眠睡,高枕无忧。一盏灯火赫然醒来,在狗吠中也赫然有了起床声,赫然有了开门声,一个村落苏醒了,透过门窗的灯火穿过黑色热烈地奔向远方,于是一盏又一盏灯火醒来,一个村落醒来了。透过门窗的万家灯火穿过黑色依旧奔向远方,一个接连着一个,大大小小左邻右舍的村落齐刷刷地全醒了。

村落与村落似乎很近,近得只要有一盏有意无意的灯火,整个乡村便都在注目;      ,远得让乡人们循了灯火总要趟着黑走上个千折百回,才能完结一段心事,收获一次喜悦。在我的乡思里,不断演绎着一幕幕播种和传颂乡情的美丽记忆。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对偶、借代、排比 B.对偶、借代、夸张

C.拟人、比喻、夸张 D.拟人、比喻、排比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为:“这时一村落的某个人家便会亮起第一盏灯火,于是另一家,另一村落,一盏再一盏,全亮了。”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请在文中划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在《短歌行》中,借用《诗经》中的句子,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3)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4)《大学》作为“四书”之一的“大人之学”,开篇指出:“大学之道,____________,在亲民,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山中问答①

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注)①此诗题一作(山中答俗人》。②窅(yo)然:远去貌,指幽深遥远的样子。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第一句起得突兀,后句接得迷离。俗人之问,就是问诗人为何要隐居,让人觉得亲切、自然、饶有情趣。以提问的形式领起全篇,突出题旨,引起读者的注意。

B.第二句,当人们正要倾听答案时,诗人笔锋却故意一晃,“笑而不答”。既表现出诗人喜悦而矜持的神态,还带有几分神秘的色彩,造成悬念,以诱发读者思索的兴味。

C.三四句,写“碧山”之景,其实也就是“何意栖碧山”的答案。用陶渊明《桃花源记》典故写花随溪水,育然远逝的景色,和李煜“流水落花春去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D.全诗虽然只有四句,但是有问、有答,有叙述、有描绘、有议论,其间转接轻灵,活泼流利。虚实对比,实处的描写很形象,虚处的用笔一触即止,诗意淡远,蕴意幽邃。

2.这首诗和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相比,在表情达意上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嘉佑二年,殿试中乙科。五年,调福昌主簿。欧阳修以才识兼茂,荐之秘阁。试六论,旧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轼始具草,文义粲然。复对制策,入三等。自宋初以来,制策入三等,惟吴育与轼而已。

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規,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至常,神宗崩,哲宗立,复朝奉郎、知登州,召为礼部郎中。轼旧善司马光、章惇。时光为门下侍郎,惇知枢密院,二人不相合,惇每以谑侮田光,光苦之。轼谓惇曰:“司马君实时望甚重。昔许靖以虚名无实,见鄙于蜀先主,法正曰:靖之浮誉,搗流四海,若不加礼,必以贱贤为累’。先主纳之,乃以靖为司徒。许靖且不可慢,况君实乎?”惇以为然,光赖以少安。

(元佑)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

六年,召为吏部尚书,未至。以弟辙除右丞,改翰林承旨。辙辞右丞,欲与兄同备从官,不听。轼在翰林数月,复以谗请外,乃以龙图阁学士出知颍州。先是,开封诸县多水患,吏不究本末,决其陂泽,注之惠民河,河不能胜,致陈亦多水。又将凿邓艾沟与频河并且黄黄堆欲注之于淮轼始至颖遗吏以水平准之淮之涨水高于新沟几一丈若凿黄堆淮水顾流颍地为患轼言于朝,从之。

高宗即位,赠资政殿学士,以其孙符为礼部尚书。又以其文置左右,读之终日忘倦,谓为文章之宗,亲制集赞,赐其曾孙峤。遂崇赠太师,谥文忠。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又将凿邓艾沟与颍河/并且凿黄堆欲注之于淮/轼始至颖/遣吏以水平准之/淮之涨水高于新沟几一丈/若凿黄堆/滩淮水顾流颍地为患/

B.又将凿邓艾沟与颍河并/且凿黄堆欲注之于淮/轼始至/颖遣吏以水平准之/淮之涨水高于新沟几一丈/若凿黄堆淮水/顾流颖地为患/

C.又将凿邓艾沟与颍河并/且凿黄堆欲注之于淮/轼始至颖/遣吏以水平准之/淮之涨水高于新沟几一丈/若凿黄堆/淮水顾流颖地为患/

D.又将凿邓艾沟与颍河/并且凿黄堆欲注之于淮/轼始至/颖遣吏以水平准之/淮之涨水高于新沟几一丈/若凿黄堆淮水/顾流颍地为患/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嘉佑,是宋仁宗的年号,“嘉佑二年”与“是月丁未”不同,后者是干支纪年。

B.殿试,又称廷试、廷对,为科举考试的最高一段,由唐高宗创制,宋代始为常制。

C.主簿,是古代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魏、晋前广泛存在于各级官署中。

D.关中,是古代地区名,所指范围大小不一,一般泛指函谷关以西战国末秦故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才识兼茂,考试成绩卓异。殿试考中乙科;考试作策论六篇,文理很清晰;笔答制策,被列入第三等,从宋初以来,只有吴育和苏轼达到。

B.苏轼为人和善,巧妙化解矛盾。苏轼的老友司马光、章惇意见不合,章惇常常为难司马光,苏轼用许靖事例说服了章惇,司马光才稍得安宁。

C.苏轼宽严相济,认真执掌贡举。时逢大雪严寒,苏轼放宽对士子的禁约,使他们能充分发挥;他巡视考场发现应试士人用语暧昧的,都奏请驱逐。

D.苏轼科学决策,制止治水错误。苏轼刚到颖州,就派人准确测量,发现以前治水的计划有严重错误,就上报朝廷,及时叫停一项劳民伤财的工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2)吏不究本末,决其陂泽,注之惠民河,河不能胜,致陈亦多水。

5.宋高宗即位后,崇赠苏轼为太师。请你根据选文内容,说明高宗这样做的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壮士心

臧克家

江庵的夜和着青灯残了,

壮士的梦正灿烂地开花,

枕着一卷兵书,一支剑,

灯光开出了一头白发。

突然睁大眼睛,战鼓在催他,

(深夜里木鱼一声又一声)

跨出门来,星斗恰似当年,

铁衣上响着塞北的朔风。

前面分明是万马奔腾,

他举起剑来嘶喊了一声,

从此不见壮士归来,

门前的江潮夜夜澎湃。

(注)这首诗作于1934年1月11日,正值抗日战争爆发前夕,社会正处于日军践踏华北,窥视中原的危急关头。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写一位壮士寄寓于江边的一个寺庵,从淹留中奋起,决然上马杀敌的故事,壮士就是爱国志士的缩影。

B.“枕着一卷兵书,一支剑”,主要突出壮士的孤独;“灯光开出了一头白发”,说尽岁月的蹉跎和英雄迟暮的感慨。

C.“星斗恰似当年”一句,涵盖了很大的时间跨度,包容了丰富的故事,可以想见壮士当年的英勇无畏与艰辛。

D.壮士从梦境中冲向战场,义无反顾,执着地为理想信念而战,充满了英雄壮气,也暗喻了诗人的渴盼之情。

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庵的夜和着青灯残了”,既交代地点又说明时间。“和”在这里是动词,简洁如画的一句诗渲染了一种寂寥的氛围。

B.“壮士的梦正灿烂地开花”,梦能开花,诗人想象奇特瑰丽,慧心独具,一点不落俗套,字里行间,沸腾着诗情。

C.第三节,壮士举剑呐喊,在万马奔腾中前进。这一句留有很大空间,可能是想像中的战斗,也可能是真实的战斗。

D.这首诗弥漫着一种沉郁的色调和凄凉的氛围,并在这种色调氛围中描述了一个悲伤哀婉的故事,收到了特殊的艺术效果。

3.诗歌的第一节使用了对比手法,请列举出两组。

4.诗歌末句“门前的江潮夜夜澎湃”非常巧妙,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