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赵善,字僧庆,太傅、楚国公贵之从祖兄也。祖国,...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赵善,字僧庆,太傅、楚国公贵之祖兄也。祖国,魏龙骧将军、洛州刺史。父更,安乐太守。善少好学,涉猎经史美容仪沉毅有远量永安初尔朱天光为肆州刺史辟为主簿深器重之天光讨邢杲及万俟丑奴以善为长史。军中谋议,每参预之。天光为关右行台,表善为行台左丞,加都督、征虏将军。普泰初,赏平关、陇之功,拜骠骑将军、大行台尚书、散骑常侍,封山北县伯,邑五百户。俄除持节、东雍州诸军事、东雍州刺史。天光东拒齐神武于韩陵,善又以长史从。及天光败见杀,善请收葬其尸,齐神武义而许之

贺拔岳总关中兵,乃遣迎善,复以为长史。岳为侯莫陈悦所害,善共诸将诩戴太祖,仍从平悦。魏孝武西迁,除都官尚书,改封襄城县伯,增邑五百户。顷之,为北道行台,与仪同李虎等讨曹泥,克之。迁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尚书右仆射,进爵为公,增邑并前一千五百户。

大统三年,转左仆射,兼侍中,监著作,领太子詹事。善性温恭,有器局,虽位居端右,而逾自谦退。其职务克举,则曰某官之力;若有罪责,则曰善之咎也,时人称其公辅之量。太祖亦雅敬重焉。九年,从战邙山,属大军不利,善为敌所获,遂卒于东魏。建德初,朝廷与齐通好,齐人乃归其柩。其子绚请赠谥。诏赠大将军、大都督、岐宜宁豳四州诸军事、岐州刺史。曰敬。

子度,字幼济。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度弟绚,字会绩。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淅资二州刺史。

(摘编自《周书·赵善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美容仪/沉毅有远量/永安初/尔朱天光为肆州/刺史辟为主簿深器重之/天光讨邢杲及万俟丑奴/以善为长史

B.美容仪/沉毅有远量/永安初/尔朱天光为肆州刺史/辟为主簿/深器重之/天光讨邢杲及万俟丑奴/以善为长史

C.美容/仪沉毅有远量/永安初/尔朱天光为肆州/刺史辟为主簿/深器重之/天光讨邢杲及万俟丑奴/以善为长史

D.美容/仪沉毅有远量/永安初/尔朱天光为肆州刺史/辟为主簿/深器重之/天光讨邢杲及万俟/丑奴以善为长史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堂房亲属。如从弟、从兄等。从祖兄,即是指同族爷爷家的兄长。

B.经史,指经书和史书,即儒家经典和正史。在文中经史指文化典籍。

C.表,封建时代称臣子给君主的奏章。如我们学过李密的《陈情表》。

D.谥,即古人的谥号。是中国古代人死之后,后人给予表扬肯定的文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善的祖父叫赵国,父亲叫赵更。赵善有两个儿子,分别是赵度和赵绚。一家三代全部在朝为官。

B.赵善深得尔朱天光信任,多次跟随其征战,并且参与军事决策。赵善也因屡立战功,多次被加官进爵。

C.贺拔岳总领关中兵马,又让赵善作为长史。贺拔岳被侯莫陈悦害了以后,赵善和军中的将领们拥戴高祖即王位。

D.赵善有公辅大臣的气量。他所负责的工作圆满完成,他就说是某某官的功劳;如果有什么罪责,就说是自己的过错。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天光败见杀,善请收葬其尸,齐神武义而许之。

(2)善性温恭,有器局,虽位居端右,而逾自谦退。

 

1.B 2.D 3.C 4.(1)等到尔朱天光战败被杀,赵善请求收回埋葬他的尸体,齐神武认为这是义举就答应了他。 (2)赵善性情温和恭谨,有气量格局,虽然位居宰辅重臣,自己却更加谦虚退让。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题中,“刺史”作“为”的宾语,“尔朱天光”是动词“辟”的发出者,“肆州”“刺史”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C;“丑奴”是“讨”的宾语,且“以”的意思是“任命”,它的动作发出者是“天光”,排除D项。 故选B。 2.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D项,“表扬肯定”错,“谥”是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不只是“表扬肯定”。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中C项,“赵善和军中的将领们拥戴高祖即王位”错,原文“善共诸将诩戴太祖”,意思是“赵善和诸将一起拥戴太祖做统领”,并不是“即王位”。 故选C。 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题中关键字词:(1)及,等到;见,被;义,意动用法,认为这是义举;许,答应。(2)恭,恭谨;器局,气量格局;端右,宰辅重臣;逾,更加。 参考译文: 赵善,字僧庆,是太傅、楚国公贵的堂祖兄长。祖父赵国,是魏国龙骧将军、洛州刺史。父亲赵更,是安乐太守。赵善年轻时喜好学习,广泛阅读经史书籍。容貌很美,沉稳坚毅并且有远大的器量。永安初年,尔朱天光做肆州刺史,征辟他做主簿,很是器重他。天光征讨邢杲和万俟丑奴时,任命赵善做长史。军中商议事情,每次都参与。天光担任关右行台,上表奏请赵善担任行台左丞,加封为都督、征虏将军。普泰初年,赏赐他平定关、陇的功劳,任命为骠骑将军、大行台尚书、散骑常侍,封爵为山北县伯,享有五百户的封地。不久任命为持节、东雍州诸军事、东雍州刺史。天光向东在韩陵抵抗齐神武,赵善又以长史的身份跟从。等到尔朱天光战败被杀,赵善请求收回埋葬他的尸体,齐神武认为这是义举就答应了他。 贺拔岳总领关中兵马,于是遣人迎接赵善,以让他担任长史。贺拔岳被侯莫陈悦所杀害,赵善和诸将一起拥戴太祖做统领,仍然跟从平定陈悦。魏孝武向西迁移,任命他为都官尚书,改封为襄城县伯,增加封地五百户。不久,担任北道行台,与仪同李虎等一起征讨曹泥,战胜了他。升迁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尚书右仆射,进封爵位为公爵,增加封地连同以前共一千五百户。 大统三年,转任为左仆射,兼任侍中,监著作,代理太子詹事。赵善性情温和恭谨,有气量格局,虽然位居宰辅重臣,自己却更加谦虚退让。官职上的事做的好,就说是某官出的力;如果有罪责,就说是赵善的过错,当时的人称赞他有宰相的器量。太祖也很尊敬重视他。九年,跟从在邙山作战,隶属的大军作战不利,赵善被敌人擒获,于是死在东魏。建德初年,朝廷和齐彼此友好往,齐人于是归还了他的灵柩。他的儿子赵绚上表奏请追赠谥号。下诏令追赠大将军、大都督、岐宜宁豳四州诸军事、岐州刺史。谥号是敬。 他的儿子赵度,字幼济。担任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赵度的弟弟赵绚,字会绩。担任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淅资二州刺史。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村里和家里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时候,孙少平却陷入了极大的苦恼之中。三年的教师生涯结束了,他不得不回家当了农民。

他倒不仅仅是为此而苦恼。迄今为止,他还不敢想象改变自己的农民身份。当农民就当农民,这没有什么可说的。无数像他这样的青年,不都是用双手劳动来生活吗?他,农民孙玉厚的儿子,继承父业也可以说是一件十分自然的事。但他不能排除自己的苦恼。

这并不是说他奢想改变自己的地位和处境———不,哪怕比当农民更苦,只要他像一个男子汉那样去生活一生,他就心满意足了。

无论是幸福还是苦难,无论是光荣还是屈辱,让他自己来遭遇和承受吧!他向往的正是这一点。

按说,要做一个安份守己的农民,眼下这社会正是创家立业的好时候。只要心头攒劲,哪怕纯粹在土地上刨挖,也能过好光景。更何况,像他们家现在还有能力办起一个烧砖窑,那前程不用说大有奔头。发家致富,这是所有农民现在的生活主题。只要有饭吃,有衣穿,有钱花,身体安康,儿女双全,人活一世再还要求什么呢?

谁让你读了那么些书,又知道了双水村以外还有个大世界……如果你从小就在这个天地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你现在就会和众乡亲抱同一理想:经过几年的辛劳,像大哥一样娶个满意的媳妇,生个胖儿子,加上你的体魄一定成为一名相当出色的庄稼人。

不幸的是,你知道的太多了,思考的太多了,因此才有了这种不能为周围人所理解的苦恼……既然周围的人不能理解他的苦恼,少平也就不会把自己的苦恼表现出来。在日常生活中,他尽量要求自己用现实主义态度来对待一切。

毫无疑问,对孙少平来说,在学校教书和在山里劳动,这差别还是很大的。当老师不必忍受体力劳动的熬苦,而且还有时间读书看报……虽说身在双水村,但他的精神可以自由地生活在一个广大的天地里。如今,从早到晚天天得出山,再也没有什么消闲的时光看任何书报了。一整天在山里挣命,肉体的熬苦使精神时常处于麻痹状态———有时干脆把思维完全“关闭”了。晚上回到家里,唯一的向往就是倒在土炕上睡觉,连胡思乱想的功夫都没有。一个有文化有知识而爱思考的人,一旦失去了自己的精神生活,那痛苦是无法言语的。

这些也倒罢了。最使他憋闷的仍然是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安排自己的生活。他很羡慕村中那些单身独户的年轻庄稼人,要累就累得半死不活,毕了,无论赶集上会,还是干别的什么事情,都由自己支配,这一切他都不能。理性约束着他,使他不能让父亲和哥哥对他的行为失望。他尽量做得让他们满意,即是受点委屈,也要竭力克制,使自己服从这个大家庭的总体生活。

他一个人在山里劳动歇息的时候,头枕手掌仰面躺在黄土地上,长久地望着高远的蓝天和悠悠飘飞的白云,眼里便会莫名地盈满了泪水,山里寂静无声,甚至能听见自己鬓角的血管在哏哏地跳动。

外面等待他的生活是什么样子?他难以想象。当然,有一点是肯定的———一切都将无比艰难;他赤手空拳,无异于一丛飘蓬。

唉!有时他又动摇了,还是顺从命运的安排吧!生活在家里虽说精神不痛快,但一日三餐总不要自己操心;再说,有个头疼脑热,也有亲人的关怀和照料。倘若流落在它乡异地,生活中的一切都将失去保障,得靠自己一个人去对付冷酷而严峻的现实了……

可是,到外面去闯荡世界的想法,还是一直不能从他心灵中勾销。随着他在双水村的苦闷不断加深,他的这种愿望却越来越强烈了。他内心为此而炽热地燃烧,有时激动得像打摆子似的颤抖。他意识到,要走就得赶快走!要不,他就可能丧失时机和勇气,那个梦想就将永远成为梦想。现在正当年轻气盛,他为什么不去实现他的梦想呢?哪怕他闯荡一回,碰得头破血流再回到双水村来,他也可以对自己的人生聊以自慰了;如果再过几年,迫不得已成了家,那他的手脚就会永远被束缚在这个“高加索山”了!

经过不断的内心斗争,孙少平已经下决心离开双水村,到外面去闯荡世界。

有人会觉得,这后生似乎过于轻率和荒唐;农村的生活已经开始变得这样有希望,他们家的事业也正在发端之际,而且看来前景辉煌,他为什么要去不属于自己的世界自寻生路?那个陌生的天地会给他带来多少好处?这恐怕只有天知道!

临走的前一天晚上,他打捆好了自己的行李。一条开洞的黑羊毛毡;被褥是早年间姐姐出嫁后留下的,已经缀了许多补丁———三根断麻绳续在一起,便扎住了这出门的全部行囊。

第二天早晨,从米家镇开往黄原的第一辆长途汽车过来后,挤在公路边上为少平送行的全家人,都举起胳膊拦挡车。

车一停住,少平就立刻提起那卷破烂行李挤了上去。他尽量笑着挥手向亲人们告别,而并不知道两颗泪珠早已从他的脸颊上滑落下来……

(摘编自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二部第11章)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详细叙述了孙少平对于留在双水村继续劳动还是到外面闯荡世界内心的内心彷徨与挣扎。

B.文中说三根断麻绳“便扎住了这出门的全部行囊”,既说明了孙少平行李少,又暗示其梦想的并不远大。

C.文章通过对孙少平心理的细致刻画,塑造了一个不满足于双水村生活,开始摆脱狭隘眼光的年轻人形象。

D.选文中两段第二人称的叙述既可以看做是作者对主人公所说的话,也可看做主人公自己的内心独白。

2.批评家曾镇南评价路遥小说的叙事艺术有“特有的那种巨大的情感力量”。请结合选文分析这种叙事的情感力量是如何体现的。

3.选文开头说“孙少平陷入了极大的苦恼之中”,孙少平的苦恼来自何处?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修改<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决定》,修改后的《条例》注重源头减量,鼓励快递企业回收快件包装材料,设定多项罚则,餐饮、旅馆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处5000元以上罚款,对个人处罚重点把握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个人不按规定分类投放垃圾,多次违规或将被处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自愿参加生活垃圾分类等社区服务活动的,不予行政处罚,垃圾混装混运也将被处罚。

修改后的《条例》进一步简化了垃圾分类标准,将厨余垃圾、餐厨垃圾两类整合为厨余垃圾一类,明确生活垃圾分为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大基本品类。

修改后的《条例》规定,单位不按规定分类投放生活垃圾,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责令立即改正,处1000元罚款;再次违反规定的,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针对个人违法投放垃圾的行为,实施渐进式惩戒,个人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不按规定分类投放,由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进行劝阻;对拒不听从劝阻的,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应当向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报告,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给予书面警告,再次违反规定的,处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

修改后的《条例》第三十五条规定,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日常管理制度,明确不同种类生活垃圾的投放时间、地点,分类收集、贮存生活垃圾。及时制止翻拣、混合已分类的生活垃圾的行为。违反这些规定的,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责令立即改正,处3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摘编自《北京青年报》2019年11月28日)

材料二:

上海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的主要困难

(摘编自选自东方网2019—12—3)

材料三:

古人的垃圾分类其实并不复杂,由于古人生活比较简单,因此产生出来的垃圾与现代相比也相对较少,主要有餐厨垃圾以及土石、木屑、废铜烂铁等其他生活垃圾。古人很有环保意识,这些垃圾并不会一股脑地随便乱扔或就地掩埋,而是不同垃圾不同处理。比如餐厨垃圾,早在秦汉时期以前,人们就将有利用价值的动物类垃圾如骨头、皮毛等,用来做成衣服、饰品等物;植物类垃圾用作燃料;一小部分还能入药,如橘、柚之皮。

据《周礼秋官》记载,周朝出现了历史上最早的垃圾处理专业机构:“條狼氏下士六人,胥六人,徒六十人。”明末清初的顾炎武在《日知录 街道》中也对此有记载:“古之王者,于国中之道路则有條狼氏,涤除道上之狼扈,而使之洁清。”條狼氏的职责就是清除道路垃圾与驱避行人,保障城市环境干净卫生,维持良好秩序。在当时还出现了公共卫生设施。《周礼》记载:“宫人为其井匽,除其不蠲,去其恶臭。”“井匽”就是排除污水秽物的设施。

《韩非子 内储说上七术第三十》记载了孔子与子贡的对话,其中有一句“殷之法,弃灰于公道者断其手”。就是说,乱丢垃圾者会被剁手。虽然这句话的真伪性尚无依据可判断,但根据甲骨文的整理研究,有一点可以肯定:商代刑法严酷,但凡一些小错也要受到重刑。战国时代,秦国至秦孝公时求变法以图强。商鞅相秦,变法而定秦律。秦法严苛,世人所知,其中就有一条规定:“弃灰于道者,黥。”有人在大道上倒垃圾,直接抓起来在脸上涂墨刺字,以后不管去哪儿,都让人知道这是一位“弃灰”者。

(摘编自王宁《垃圾分类有历史:且看古人的智慧》)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京市规定,对于个人违反垃圾分类规定的处理,应该以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处罚最高不超过200元。

B.修改后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对单位、个人违反垃圾分类的处理方法作了明确的规定。

C.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垃圾分类设施和垃圾分类标准是影响上海市垃圾分类的主要因素。

D.从材料三可知,條狼氏是已知最早有记载的垃圾处理专业机构,它的职责是保障卫生,维持秩序。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材料中可以看到,政府出台垃圾分类制度要充分考虑民众需求,贴近百姓,要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B.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政府都有对个人违反垃圾分类的惩戒。只不过现代多是教育和罚款,古代多是刑罚。

C.在我国古代,已经有了垃圾分类意识。古人会根据垃圾的不同种类进行不同方式的处理,包括二次利用和焚烧、掩埋等。

D.因为商代刑法严酷,但凡一些小错也要受到重刑,所以乱丢垃圾者会被剁手这一刑罚还是有一定可信度的。

3.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如何更好地实施垃圾分类。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然后”泛滥何时休

若要问哪个词在人们口头使用最广、使用频率最高?答案一定是“然后”。

无论在校大中小学生,还是各行各业从业人员;无论在中国生活的外国人,还是去外国的中国人,相当一部分人张口闭口总会带出“然后”二字。就在近日的《百姓舞台》上,歌手嗓音嘹亮甜美,但讲起成长经历,一连冒出五六个“然后”,大伤情趣。有个低年级小朋友,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别看识字不多,也染上了说话带“然后”的毛病。问他“然后”是什么意思,摇摇头说:“不知道。听别人这么说。”

“然后”始用于何年何月无从查考,但“然后”一词风靡社会,说着随意,听着别扭,仿佛成了口语的添加剂,具有愈演愈烈之势。

《现代汉语词典》对“然后”是这样解释的:连词,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学知不足|先研究一下,再决定。显然,“然后”是表示前后关系和顺序的连词。可是,口语中大多数“然后”是随意加上去的,跟前后关系和顺序风马牛不相及,成了累赘,纯属多余。

滥用“然后”破坏了句子的完整性。我们说话写作,是一句话一句话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无论是表达简单事物的单句,还是反映复杂情况的复句,都要按照语法规范的要求,遵循语言的组合规律和规则,才能像山间溪水般畅快地表达思想。如果在语意的畅流中,不时横刀杀出一个个“然后”来,岂不是割裂了句子,破坏了完整性,直接影响表达效果?

滥用“然后”破坏祖国语言的纯洁性。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对于须臾不可离的语言文字,应倍加珍惜,继承发展,任重道远。单从继承来说就不可小觑,且不说网上的新词层出不穷,良莠不齐,需要筛选、确认,就是口头上的流行语,也需要甄别鉴定。没有继承,谈何发展。一个小小的连词“然后”潜伏进口语,为越来越多的人滥用,而且成了习惯用语,应该值得我们深思。多少人兴致勃勃看着电视或点开手机,讲话人随意冒出不和谐的音符,“然后,然后……”瞬间兴致全无。

树有根,水有源。小小连词“然后”之所以持久、广泛地传播,一是现代媒体的传播效应,经过电视、网络的传播,再小的一句话,都可霎时天下知;二是名人效应,一些受众盲目崇拜、效仿;三是从众心理,“傻子过年瞧街坊”,大家都这么说,我也得这么说;四是不求甚解,知道不对劲儿,懒得查字典,得过且过。

我们要坚持文化自信,就要纯洁祖国的语言文字,这是全民族的大事,人人有责。我们党历来提倡准确、鲜明、生动的马克思主义文风,我们的“话风”当然也要准确、鲜明、生动。

(选编自《光明日报》2019年10月12日李宝亭《“然后”泛滥何时休》)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然后”一词已经风靡社会,各行各业、从大人到小孩都在随意地使用。

B.歌声再嘹亮甜美的歌手,只要一讲话就用五六个“然后”就会大伤情趣。

C.“然后”本来做连词,但是大多数在口语的使用中随意地改变了它的用法。

D.“然后”一词虽然只是在口语中出现,但是它的滥用破坏了祖国语言的准确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先指出社会上滥用“然后”一词的现象,然后针对这一现象进行论述。

B.第五、六段作者对滥用“然后”破坏语言的完整性与纯洁性这两个危害进行了分析。

C.文章在分析了滥用“然后”的危害之后,重点分析了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D.文章按照述现象、讲危害、析原因的行文思路,论证结构清晰,逻辑严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滥用“然后”其实是破坏了语法规范的要求和语言的组合规律和规则。

B.我们反对“然后”泛滥,就是要提倡规范使用语言,要准确、鲜明、生动。

C.“然后”滥用反映了人们词汇贫乏的现状,全民阅读是解决此问题的途径。

D.树立文化自信,就要杜绝诸如“然后”泛滥的现象,自觉维护祖国语言的纯洁性。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在某高中学校校园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橱窗中,宣传文字内容配有一张惨烈的车祸现场图片。小王同学就此上书校长,认为学校里的安全教育宣传“给图给真相”用意虽好,但视觉冲击力太强,不太适宜,建议另换其他图片,如漫画等。校长回复说,漫画太“温馨”,不能给人多少触动;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安全教育宣传,只有“触目”才能“惊心”。

校园安全宣传是“温馨提示”好,还是“触目惊心”好?为此,你的学校将举行一场辩论会。如果你是这场辩论会的辩手,请写一篇辩词,表达你的立场和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假如你的班级以家乡节日文化为主题,开展一次调查活动,你准备采用什么方法进行调查?为丰富家乡节日文化内涵,请结合调查情况,提出合理建议,不少于200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