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两首李白的诗,完成下面小题。 子夜吴歌 秋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

阅读下面两首李白的诗,完成下面小题。

子夜吴歌  秋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子夜吴歌 冬歌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注)临洮:在今甘肃省临潭县西南,此泛指边地。

1.下列对这两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秋歌》中“捣衣”蕴含着妻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万户”说明在长安城赶制寒衣的人家很多,暗指当时从军戍边的人多。

B.《秋歌》中“玉关情”具体指的是长安捣衣的思妇对戍守边关的丈夫的思念。秋月秋声秋风交织而成,营造出浓浓的玉关情。

C.《冬歌》中妻子因得知丈夫明天就要出发到边关应征,所以连夜赶制征袍,时间紧迫,可以想象女子急切、紧张劳作的情景。

D.《冬歌》未具体叙写妻子如何“絮”、如何“裁”、如何“缝”的过程,只写她抽针把剪时的感觉,但更凸显出了她对丈夫的真情。

2.两诗最后两句皆以问句结尾,但表达的思想感情同中有异,请简要分析。

 

1.C 2.同:都表达出妻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异:①“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即妻子盼望胡虏早日被平定,丈夫不用再征战。表达了妻子对和平安定的生活的向往之情。②“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写出妻子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自己赶制的冬衣何时能抵达丈夫手中,表达了妻子对丈夫的深情与牵挂。 【解析】 1.本题考查综合理解分析诗歌内容和情感的能力。诗歌鉴赏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以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掌握关键信息,最后通过排除法,选出正确选项。 C项,“《冬歌》中妻子因得知丈夫明天就要出发到边关应征”说法错误,根据“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可知是妻子替丈夫做好冬衣寄往临洮,因此“明朝驿使发”指的不是丈夫明天出发,而是传送征衣的驿使明天出发。 故选C。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鉴赏作者思想感情,可借助于“三看三抓法”答题,即看标题、看作者、看注释;抓诗眼(或词眼)、抓主旨、抓意象特征。组织答案时,要用能够准确表现作者情感特点和情感基调的词语来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平时要积累一些常见的诗歌情感规范用语。 从内容上看,两首诗都写了家中的妻子替丈夫准备冬衣,末句都表达出对丈夫的思念。不同之处在于,第一首诗,用捣衣声说明妇女们正在为戍边亲人作赶制征衣的准备(古时裁衣前必先将布帛捣平捣软),其本身就包含着深厚的关切、思念之情; “总是玉关情”,令人联想到遥远的边塞;“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这是妻子盼望战事的早日结束,向往和平安定的生活。这既是诗人的愿望,也是征妇的心声。第二首诗,末句“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这迫不及待的一问,从侧面落笔,通过形象刻画与心理描写结合,塑造出一个活生生的思妇形象,饱含着对丈夫的深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骑射,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岁馀,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阵,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馀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馀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赵悼襄王元年,廉颇既亡入魏,赵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居二年,庞暖破燕军,杀剧辛。后七年,秦破杀赵将扈辄于武遂,斩首十万。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于宜安,大破秦军,走秦将桓齮。封李牧为武安君。居三年,秦攻番吾,李牧击破秦军,南距韩、魏。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废司马尚。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打破杀赵葱,虏赵王迁及其将颜聚,遂灭赵。

(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

B.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

C.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

D.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市租,或称“市税”、“市调”、“市门税”,文中指向商人入市贩购货物征的税。

B.莫府,即“幕府”,军队主将的府署设在帐幕内,故称,后亦泛指军政大吏的府署。

C.收保,“保”通“堡”,是古代边境上设置的兼有储藏物资和防卫作用的小城堡。

D.悼襄王,是赵君赵偃的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牧深谋远虑。他长期驻守雁门关,养精蓄锐,为后来打败匈奴做了充分的准备。

B.李牧善待下属,他驻守雁门关时,对战士待遇优厚,因此兵士也愿意为其效力。

C.李牧坚持己见,他在赵王的支持下坚持不出兵,尽管被匈奴及边关将士误会为胆怯。

D.李牧骁勇善战。他曾大败匈奴,后进攻燕国,攻克武遂、方城,之后还大败秦军。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李牧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馀万骑。

(2)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陈情表》)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A.今臣亡国贱俘 B.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C.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D.赵尝五战于秦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B.思厥先祖父

C.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D.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类活用类型归纳正确的一项是(    )

扶老以流憩    ②则刘病笃      ③秦者秦也            ④三江而带五湖

⑤谨拜表以      ⑥琴书以消忧    ⑦纵江东父兄怜而我    ⑧歌夜弦

A.①③/②⑧/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⑦/⑥⑧

C.①③/②⑧/⑤⑦/④⑥ D.①②/③⑤/④⑥/⑦⑧

 

查看答案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年四岁                        九岁不

B.壶觞以自酌                    控蛮荆而瓯越

C.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予      厚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D.巾车                        宠优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