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中,类似“木叶”的意象不胜枚举,例如松、竹、梅、兰、草、柳等。请阅读贺知章的《咏柳》,然后写一篇100字左右的关于“柳”的赏析短文,评说“柳”这一意象在诗歌中暗示的内容和情感。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歌的语言富于暗示性,那些微妙丰富的意蕴往往寄诸言外。因此,我们在鉴赏诗歌的时候,不仅要品味言内的意思,而且要品味言外意蕴。阅读下面诗句,说说它们暗含的特定的文化意味。
(1)酒:
①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②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③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④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雁:
①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②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③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④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⑤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3)梧桐、雨:
①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②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
③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
④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⑤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课文所阐述的是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却拟题为“说木叶”,若改为“谈中国古典诗歌语言的暗示性”,好不好?
作者是如何阐释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的呢?
第5段与第4段是什么关系?有什么作用?
第4段通过研究古代诗人们在什么场合才用“木”,得出了怎样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