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9年6月12日,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一中某班...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9年6月12日,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一中某班班主任兰会云带着11名高中毕业生,从朔州一路骑行去上海,总行程1800多公里。尽管兰老师事前做了很多准备,如规划骑行线路、学生体能测试、签订免责协议、购买安全保险等,但出发前,还是遇到很多压力:校领导不主张老师们效仿,有的人认为兰老师是拿职业生涯做赌注,有家长死活不答应让孩子参加……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

①骑行活动出发前,给面临压力的兰老师写一封信。

②骑行活动出发时,在动员会上的演讲稿。

③在骑行活动中,给父母写一封信。

④骑行活动结束后,给校长写一份总结报告。

⑤给愿意参加骑行活动,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的同学写--封安慰信。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老师带学生骑行”是给社会的教育公开课 兰会云老师带着11名我们骑行1800多公里的壮举在网络上引发热议,甚至许多网友留言说被感动得流泪了。为什么感动?感动于兰老师的勇敢,感动于开明担当的校长,感动于敢于放手的家长……总之,这一行为触动了时下教育中的许多痛点,所以引起了人们的思考和感动。从一定意义上说,“老师带学生骑行”是一堂给社会的教育公开课,让许多人都受到了教育。 可以想像,为了这次骑行,兰老师顶着多大的压力,一旦出事,他的教师生涯就可能被断送。而为了一个对学生的骑行承诺,他勇敢地做出了选择。为了完成这次骑行,他亲自驾车踏勘路线,准备骑行必需物品等,足见兰老师的细心和负责。正是因为这次骑行,学生们才能把地理书上的名词变成眼前的风景和真实的体验;正是因为这次骑行,学生们收获了一路关怀和温暖。不管是兰老师言出必行的践诺,还是学生们骑行中的体验、受到的人文关怀等,都会让这些年轻的学子们收获很多,甚至受益一生。难怪有网友说“学生能够遇上这样的老师是幸运的”“看别人家的老师”。同时,相信透过这次骑行和网友的热议,给了更多的教育工作者以启迪,认识到教育不是培养温室里的花朵,而是教出敢于经历风雨、应对风险的勇士;懂得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撼动另一个灵魂的活动。也相信这样的网络热议,会激励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尝试做出改变。 虽然骑行之前,有孩子的爷爷坚决不答应,还气得住了院;虽然有送别的学生妈妈带着哭腔流下了眼泪,有的家长甚至开车跟行几公里,但最终还是有11名家长放心让兰老师带着孩子上路了。为这些家长的放手和对老师的信任点赞。现在许多家长过分宠爱孩子,总怕孩子磕着、碰着,总担心孩子这苦吃不了、那累受不了,限制孩子做这做那,恨不得时刻把孩子绑在身边。一旦孩子在学校发生点事,有些家长就不问青红皂白地闹学校、闹老师。在这样的语境下,一些学校求稳怕事,连春游秋游都严格限制。这样只能导致孩子得不到锻炼,吃不了苦、受不了累、看不到远方的风景,非常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在这次骑行中,学生王宁的妈妈给兰老师发来微信说:“兰老师顶着这么大的风险做了别人不敢做的事,不管路上遇到什么磕磕碰碰的,我不会找任何理由和兰老师说一句为难的话。”这位妈妈引来众多网友的点赞,也是值得广大家长学习的。这次骑行圆满结束的事实证明,孩子们是能吃苦受累的,也是能应对风险的,家长们该放手时就放手。同时也证明,只有家长信任和支持,只有建立和谐的家校关系,老师才能放手教,孩子才能得到更好的成长。 一次骑行,给社会带来了众多的思考和话题。当然,也有网友说兰老师是在冒险,不值得效仿。但是兰老师的精神和教育理念是值得学习的,愿这次骑行带给更多人以启迪和行动,让我们的教育环境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考生针对材料来谈自己的思考与感悟,写一篇文章与同龄人共勉。材料重点在于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并思考青年人对国家的责任意识,这就要求考生要把握材料的内容,明确材料的中心话题,在中心话题的指引下进行立意作文。 【审题】 (1)选择第一个任务,文体注意书信的格式;对象是兰老师;内容应认可兰老师的做法,肯定他的准备工作,相信他能克服压力,表达学生对老师的支持和自己有信心等。(2)选择第二个任务,文体注意演讲稿的要求;对象可以有兰老师、骑行学生,甚至有校领导和家长;内容可重点围绕骑行学生和兰老师进行动员,强调要求和安全,提出建议和希望;也可向校长和家长表明决心,希望他们支持和放心。(3)选择第三个任务,文体注意书信的格式;对象是父母;内容应介绍自己的行程,骑行的收获,大家的互助,吃住行安全,并让父母放心、宽心,表明自己的坚持等。(4)选择第四个任务,文体注意总结报告的要求;对象是校长;内容可从不同方面或从某一方面谈骑行活动的各种收获,如参加社会实践的价值意义和精神培养等,各省各地的地理风景、风土人情、衣食住行等见闻知识,师生之间体现的友好互助等;也可谈骑行活动等社会实践的利弊等。(5)选择第五个任务,文体注意书信的格式;对象是想参加骑行却未能如愿的同学;内容应在分清这些同学未能如愿的具体原因的基础上进行安慰,如体能不达标,让其以后多加锻炼;如家长不同意去,让其理解家长的担心等,或其他如家里有事甚至个人不会骑车等情况,结合实际谈出个人看法。 参考立意:用自身的实际行动阐述什么是信守承诺;正确认识“教育”;做好充足的准备,面对困难和危险;规划好路线,规避风险;学会坚持,学会克服途中遇到的困难;信守承诺等。 行文结构:结合材料内容分析引出论点“生活中,我们要信守承诺”。结合材料分析,这名地理老师的行为,是在用自身的实际行动向同学们阐述什么是信守承诺。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论述,地理老师履行自身承诺,将课堂教育搬到了现实生活中;对于学生而言,1800多公里的骑行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品质,让学生在未来的生活和学习当中也能够像这次旅行一样,学会坚持,学会克服途中遇到的困难,是增长见识和知识一次教育活动;对于老师而言,这次骑行是践行承诺的一个过程,是良好师德师范的一种表现,它的意义已经不仅仅是一次旅游,比较是教会了学生为人处世的道理等。最后可以写此类旅行活动传播了信守承诺的良好社会风气。 【素材】 1800多公里的长途旅行,路途遥远,有一定的潜在风险,在骑行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交通问题,住宿问题,天气问题,以及学生是否能够承受如此大强度的骑行,一旦发生意外事件,是老师、学校、家庭承受不起的,这种活动的安全防护应当作为整个活动开展时的重中之重,但是也不能因噎废食,就彻底不举办此类活动,这样自会让学生永远在保护和温室中成长,无论对于学生还是老师,都是一次打击。 所以,为了让此次活动变成一次既有意义又安全的活动,可以做好以下几点工作。第一,在事前一定要充分和学校、家长沟通,采取自愿报名的原则,尊重学生的意愿;第二,邀请专业的骑行人士制定安全的骑行路线,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邀请1名专业骑手陪同前行;第三,在出行之前,制定应急预案,安排好相应的食宿,做好安全知识的教育,也可以给学生购置保险,保证万无一失。第四,在骑行途中,多增加一些人文知识的教育,让旅途变得比较加充实和有趣。 日本教师解释说:教师在避免风险的同时,孩子也失去了在风险、冲突中学习的机会。孩子最终需要独立去面对未来,也只有独立才能应对未来生活。因而,我们(教师、家长)必须将学生视为独立自主的个体予以对待和教育,最终使学生获得完满的个体自主性。唯有这样,他们未来才能独立地追求属于他们的美好生活。 在应试考核、家校推诿、安全稳定、舆论关注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下,不少老师的教育情怀被消磨殆尽。即便仍有希冀,也迫于各种压力,事事谨小慎微。在学生即将成人的关键期,兰会云老师有勇气去践行他对于学生的承诺,用爱和担当教会学生成长。没有发自对教育的热爱,当初怎么会下这么重的承诺,而后怎么会去践行这一份承诺。希望有更多的孩子有机会可以体验不同的风景和人生。 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撼动另一个灵魂的活动。一个人遇到好老师真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好老师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奠基阶段,可塑性极强。一位好老师的一言一行和一举一动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 翻越宁武山时,突降大雨,护林的老人专门招呼学生到小屋避雨,泥水满屋;在宁武轩岗镇,交警看到湿漉漉的学生,邀请他们进岗亭务必喝些热水再出发;无锡一家牛肉汤店,老板让他们睡在店里,等着他们四点醒来才打烊;在山西祁县,238元一晚的大房间被学生陈旺砍价到98元,还带早餐,第二天他更愿意相信,是酒店老板特意照顾他们,因为得知他们7点出发,酒店的早餐比平常提前一个小时做了出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密切,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医疗垃圾,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与一般废弃物不同,医疗垃圾含有大量致病微生物等有害物质,________还可能传播疾病。但是,依然有丧失医德之人,将使用过的输液器、塑料便盆等医疗垃圾卖给塑料加工厂,用来生产日用品;还有无良药贩廉价收购人们手中的过期药品,修改批号、重新包装后,再次出手牟利。________,废弃医疗用品已成了艾滋病传播的第四条途径。因此,有关行政部门、监管部门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安排专门机构,________,避免其污染环境和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查看答案

选出对表格信息概括正确的一项

        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有关的重要国际承诺

年份

机构或会议

承诺文件

承诺内容

1992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21世纪议程》(第36章)

确定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方向

2002

联合国世界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

《约翰内斯堡执行计划》

可持续发展教育实质上是高质量教育,是为所有人的教育,也是终身学习的过程

2005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国际实施计划》

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价值观、具体实践贯穿到学习的各个方面

2014

全球全民教育会议

《马斯喀特协议》

到2030年,所有学习者都要通过包括全球公民教育及可持续发展教育等途径,掌握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和平社会所必须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

2014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可持续发展教育大会

《塑造我们希望的未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2005

-2014)监测与评估终期报告》

重申可持续发展教育是21世纪优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A.可持续发展教育是20世纪末世界发展的核心主题。

B.可持续发展教育既有理念传播,又有实践测评。

C.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主要目标是推动所有人获得必须的知识与技能。

D.可持续发展教育是独立的,与其他方面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无关。

 

查看答案

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郑老师深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之道,因此教学中十分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B.小李每晚辅导孩子做作业,一旦对孩子感到不耐烦而打算放弃时,就赶快提醒自己:“养不教,父之过。”

C.小杜教爷爷使用智能手机,爷爷年纪大了,有些操作流程记不住,不想再学了,小杜批评爷爷:“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D.小林组织班级活动尽心尽力,老师们感叹道:“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润州二首(其一)

杜牧

向吴亭东千里秋,放歌曾作昔年游。

青苔寺里无马迹,绿水桥边多酒楼。

大抵南朝皆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

月明更想桓伊在,一笛闻吹出塞愁

(注)①此诗为杜牧游览江南时所作。润州,治所在今江苏镇江。②向吴亭:在润州丹阳县南。③据记载,东晋名士王徽之远赴建康时,在岸边遇到已是建威将军的桓伊。两人并不相识,只因听说桓伊善吹笛,王徽之便命人邀桓伊吹笛一曲,桓伊便吹《梅花三弄》。曲罢,二人分别,并无一言。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从眼前景色写起,再一笔宕开,追忆昔年游览的情形。“放歌”二字可见当年酣舞狂歌的赏心乐事,如今旧地重游,暗生寂寥之意。

B.润州系东晋、南朝时重镇,也是当时的繁华都会。“青苔”二句,一写先朝遗寺的荒凉清冷,一写河边酒楼盛景依然,对仗工整,暗含思古之幽情。

C.颈联由眼前的遗寺想到东晋、南朝,又由酒楼想到曾在这里嬉游过的先朝士人,抒发了对魏晋名士生活方式的羡慕之意。

D.尾联是诗人的遐想。“月明”一词表明时间的推移,由此可见诗人沉思之久;“更”字则有对才子佳话无限追思的深情。

2.前人评价杜牧的诗“豪俊思活”,“豪俊”指豪迈俊朗,“思活”指思维活跃,表现在诗文中,即时空、情感等方面的跳跃性。请结合本诗谈一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自豫章阻风吴城山作

(南宋)张元干

春水迷天,桃花浪、几番风恶。云乍起、远山遮尽,晚风还作。绿卷芳洲生杜若,数帆带雨烟中落。傍向来沙嘴共停桡,伤飘泊。    寒犹在,衾偏薄。肠欲断,愁难著。倚篷窗无寐,引杯孤酌。寒食清明都过却,最怜轻负年时约。想小楼、终日望归舟,人如削。

(注)①沙嘴,指从陆地突入水中的前端尖的沙滩。②桡:船桨。

1.本词的词牌名是()

A.扬州慢 B.满江红

C.水龙吟 D.念奴娇

2.下列关于本作品写作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绿卷芳洲生杜若”句炼字精当,以一“卷”字,生动刻画芳草丛生的小洲绿茵似烟的朦胧景致。

B.“沙觜共停桡”一句兼用借代对比,传达出词人飘泊天涯的羁旅之思。

C.“寒犹在”四句,承上转下,由叙事到抒情,描写了寒夜停泊时自己的处境。

D.“想小楼、终日望归舟,人如削”三句,采用对面落笔法,本来是写自己思归心切,却说佳人在小楼里终日痴望,等自己归来。

3.下列对本词相关词语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题中“豫章”,今江苏南京市。“吴城山”地名。据《太平寰宇记》:“南昌县……吴城山在治东一百八十里,临大江。”船经常航行到这里风浪所阻。

B.此词开头“春水迷天”两句,点明旧历三月,春暖雪化,江水猛涨,此时正值桃花盛开的的季节,故称“桃花浪”。

C.“绿卷芳洲生杜若”二句,写景如画。“杜若”,香草名。屈原《九歌·湘君》有“采芳洲兮杜若”。

D.“蓬窗”犹船窗。张元干的在《满江红·自豫章阻风吴城》中亦有作词“倚篷窗无寐,引杯孤酌”的描写。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