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公叔既死,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公与语,数日不厌。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曰:“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圣人荀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于是以鞅为大良造。居五年,秦人富强。孝公使卫鞅将而伐魏。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印,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魏惠王兵数破于齐秦,国内空,日以削,恐,乃使使割河西之地献于秦以和。而魏遂去安邑,徙都大梁。惠王曰:“寡人恨不用公叔座之言也。”卫鞅既破魏还,秦封之於、商十五邑,号为商君。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阅读示范:

记述变法的矛盾冲突是本文一大特点。变法未行,就遭到守旧派的公然反对。商鞅与甘龙、杜挚面对面的斗争,其焦点就集中在“法古”“循礼”还是“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冲突上;变法实行,众皆哗然,“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商鞅却立木悬赏,取信于民;刑太子师,以肃其法。变法十年,“秦民大悦”“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国家日益强盛。率师包围安邑,俘魏公子卬,迫使魏国割地迁都,亦是变法极富成效的佐证。他悲剧的结局乃是与守旧派斗争的延续。与赵良一席谈话,其祸已萌,但商鞅终未采纳赵良言,受制于自己的变法,作茧自缚,以至车裂族灭,并非偶然。

从章法结构上看,前有蓄势,后有照应,通篇以变法作骨。始言商鞅“好刑名之学”,为变法做了铺垫;继而“鞅欲变法”,导出革新与守旧的斗争;“卒定变法之令”,具体记载了新法的内容;“于是太子犯法”,刑線太子师傅以严法令;而终以“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材料取舍紧紧围绕变法之骨,使得骨坚而肉丰、血脉贯通而主题突出。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B.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C.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驶必杀之/无令出境/

D.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缪公即秦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在位期间任用贤臣,使国力趋强,称霸西戎。

B.汤武即商汤与孙武的并称,他们二人均以善于用人用计、战功赫赫留名于青史。

C.变法是指对国家的法令制度作出重大变革,商鞅变法为秦国富强奠定了基础。

D.黥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在犯人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在刑罚之中较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商鞅投奔秦国,受到孝公赏识。他本是卫国公子,恰遇秦孝公招揽贤オ,于是通过景监见到孝公,说之以强国之术,孝公与他交谈,数日不觉厌烦。

B.商鞅旁征博引,说服孝公变法。他初步站稳脚跟后,又借历史兴亡来证明改革的必要,劝说孝公变法,最终孝公赐予他官职,又下达了变法的命令。

C.商鞅厉行法治,秦国太平富强。他铁面无私,不徇私情,无论何人犯法均施以刑罚,国人受此震慑,全都遵守法令,治安状况改善,民众家给人足。

D.魏国被迫迁都,惠王深表懊悔。魏国战事失利,无奈割让河西之地献给秦国以求和,并迁都至大梁,惠王感慨说,遗憾的是没有听从公叔座的劝告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2)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5.《史记商君列传》中画双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

(2)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3)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

 

1.B 2.B 3.C 4.(1)圣人如果可以使国家强盛,不必效法陈规;如果可以使百姓获利,不必遵守日制。(2)法令在民间实行一年,秦人到国都诉说新法不便利的数以千计。 5.(1)我用富国强兵的办法劝说他,他才特别高兴。(2)反对旧法的人不能非难,而沿袭旧礼的人不值得赞扬。(3)卫鞅说:“新法不能顺利推行,是因为上层人触犯它。”将依新法处罚太子。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平时,我们就重视文言文的诵读,目的就在于能通过熟读培养文言文学习的语感。而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诵读就显得尤为重要。碰到断句题,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力求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也可以使用排除法,先找出四个选项断句的不同处,一般有两处,然后再结合一些技巧,比如语法知识、人名地名、借助虚词、对称结构等,排除选项。 本题句意为:刚好碰上公叔座生病,魏惠王亲自前往问候病症,公叔说:“公孙鞅年纪虽轻,但有奇异的才能,希望大王能发动全国上下听从他。如果大王不打算听从任用他,一定要杀了他,不要让他离开国境。” “年虽少”“有奇才”意思是年纪虽轻,但有奇才,中间应该断开,排除A; “而听之”与前文联系紧密,不应在“而”前断开,排除D; “听用”是一个完整词组,“鞅”作“听用”的宾语,应在“鞅”后断开,排除C; 故选B。 2.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多考核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B项,“汤武即商汤与孙武的并称”表述错误;“汤武”是指“商汤”与“周武王”;这两位国王一灭夏桀,一灭商纣,是以讨伐暴君建立仁政而出名;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 C项,“无论何人犯法均施以刑罚”错误;根据原文“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可见太子犯法时不能给太子施加刑罚,是给太子太傅公子虔和老师公孙贾施加的刑罚。 故选C。 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中的得分点:①苟:如果;强:使……强盛;法:效法;故:旧制度;利:使……得利;循:依照,遵守;礼:旧制度;②行于民:介词结构后置,于民行,在民间实行;期年:满一年;之:到,去;言:诉说;初令:新法令;以千数:数以千计; 5.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中的得分点:①以,用;术;劝说;说通悦,喜悦;②循,沿袭;足,值得;③ 不行,不能顺利推行;犯,触犯;法,依新法处罚。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欣赏《红楼梦》的语言艺术,阅读要求:

(1)精读“众人谈论金麒麟”,领略简洁的语言中彰显的人物个性;

(2)精读“元妃省亲”“刘姥姥逗笑众人”,品味朴素语言中散发的浓郁氛围;

(3)精读“湘云醉卧”的经典片段,感受雅俗共赏的语言风格;

(4)《红楼梦》中有些人物形象的姓名借助谐音特点表示了作者的某些暗示试举两例说明。

 

查看答案

精读小说第八、十九、三十、三十六、七十四回,深入探究宝黛钗情感纠葛。

 

查看答案

《红楼梦》敢于如实描写,写的都是“真”的人物,好人不一定完全是好,坏人也不一定全都是坏,正如贾雨村所说的,是“正邪两赋而来的异样”的人。用现在的话来说,《红楼梦》里塑造的都是圆形人物,不是扁平人物。

如贾宝玉这一人物形象,阅读提示:

1.以“我为宝玉拟书单”为主题开展阅读活动,浏览小说,梳理一下宝玉爱读的书,探究这些书对他的影响。

2.以“你认同宝玉的人性观吗”为问题,让学生对宝玉的人性观尤其是女性观进行辩证思考。

3.以“你喜欢这样的情痴吗”为问题,理解其“情不情”的本质内涵,了解其从“泛爱”中逐渐摆脱贵族公子的纨绔习气的过程。通过系列活动,自由地表达在当前阅读中所体会到的人物复杂性。

4.金陵十二钗图册出现在《红楼梦》第五回,宝玉在警幻仙姑的指引下梦游太虚幻境,在薄命司中看到有大橱装载着各省薄命女子的生平判词,遂找到自己家乡金陵的柜子取册观看。册中有图画有判词,但无名无姓,但读者自己可以看出所指之人均为宝玉身边女子。阅读晴雯的判词,完成下表。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判词

解说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

“霁月”,明净开朗的境界,旧时称赞人品行高尚、胸怀磊落,就说如光风霁月;雨后新晴叫霁,寓“晴”字。“彩云”,喻________________;云呈彩叫雯,寓“雯”字。这两句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这是说晴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没有阿谀谄媚的奴才相

风流灵巧招人怨

传统道德提倡“女子无才便是德”,要求安分守己,不必风流灵巧,尤其是奴仆,如果模样标致、倔强不驯,则必定会招来一些人的妒恨

寿夭多因诽谤生

命夭折,晴雯被迫害而死时仅________

多情公子空牵念

多情公子——贾宝玉

 

金陵十二钗图册中正册有: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李纨、妙玉、史湘云、王熙风、贾巧姐、秦可卿。副册书中只提到香菱1人,红学界认为另外还应有:薛宝琴、尤二姐、尤三姐、邢岫烟、李纹、李绮、娇杏等。又副册只提到晴雯、袭人2人。红学界认为另外还应有:平儿、鸳鸯、金莺儿、紫鹃、玉钏、金钏、司棋、麝月、小红等。请你解读她们的判词,了解她们的性格及命运。

 

查看答案

小说第一回至第四回讲述了两个现实故事——甄士隐和贾雨村的故事。

阅读提示:

1.扣住两人的名字、命运和出场来探究其意义。

2.抓住甄士隐和贾雨村这两个人物阅读。

3.比较阅读。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介绍了贾府五世而斩的家势和贾府的人物关系及特点;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则展示了贾府显赫的地位、讲究的布局、华贵的陈设、精致的生活、井然的礼仪以及主要人物的特点。可以采用比较阅读,理解这两个故事同样介绍了贾府,一演说一细看,分别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展示了故事发生的环境。

方面

描写角度

作用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宏观: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古董商人冷子兴的讲述,为读者开列了一个简明“人物表”,使读者未读全书,心中已隐隐有座贾府在

林黛玉进贾府

微观:外观的宏伟富丽,_____________,内部讲究的建筑布局

突出了贾府的_________,暗示了贾府显赫的社会地位。为书中的主要人物提供了一个活动的环境

 

 

4.根据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的内容,绘制贾府关系图。

 

查看答案

《红楼梦》前五回出现了三个神话故事——“石头补天”“绛珠还泪”“太虚幻境”。完成下面的表格。

神话故事

寓意

石头补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女娲补天,是因为天有漏洞,从这一点来看,神话也暗示了全书的故事发生在乱世

绛珠还泪

揭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具有神界的高贵,不沾染人世的污浊。用眼泪来偿还前世的恩情,暗示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太虚幻境

太虚幻境象征着一个平等自由的理想境界与现实的浊世相对照。故事的“灵”,象征着“________”,梦,象征着“________”,情,象征着“________”。故事中警幻仙子的“警情”与“传情”,揭示了作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