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提倡研究和保护方言,不仅仅因为学术需要,更因其具有社会价值。方言对于人类文明而言具有长远意义,如同物种意义上的不可再生性,我们今天仅用短视的眼光看待方言,可能看不到它实在的价值,但如果因此忽略它,任其消失,则是不可还原的。
方言的价值,休现在多个方面:第一,方言是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比如湖南花鼓戏,以其特色与影响带给人们独有的艺术享受;第二,我们用传统方式做训诂研究,解释古代文献词义、句字,需要借助方言;第三,语言的多样性是丰富人类社会与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一个观念:只有用自己最熟悉的母语,才能精确表达人们心灵最深处、最复杂的情感。没有乡音,无以慰藉乡愁。任何一种方言都是一种知识体系,都是特定的族群在特定的地域生活多年之后文化风貌的呈现。一个多元的社会,应该允许人们用方言来表达情感。
方言能极大地增强同一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但也会在人们跨地区交往中造成一些困难。在现有的交通通讯、信息化的背景下,方言差异性减少、普通话影响扩大是一个必然的过程,我们妥正确认识这个现实。考虑到方言的价值,我们希望方言不要以这么快的速度退出社会生活,希望方言在更长的时间里能以一定形式得到传承。
据统计,世界上大部分人口,都使用不止一种语言。因此,我国在大力推广普通话的同时,没必要将方言保存保护与普通话推广对立起来,双语双言、多语多言应是社会之常态。社会要逐步养成双语双言、多语多言的状态,并习以为常——我们在完成不同的社会交际功能、适应不同交际场合时,完全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来进行。
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多言多语应是比较理想的状态,这实际也是世界大部分地区的常态。中国南方地区多言环境情况较多,尤其像广西这样的地方,一个人往往会说几种方言,比如西南官话、粤语、客家话,有的还会说壮语。这是百姓自然而然掌握的,并不存在学得多就学不好的情况。因此,在目前环境之下,城市的家长不用担心孩子以后普通话说不好,要让孩子从小有机会说方言,与普通话同时接触。研究表明,实际从小处在多语状态的人,脑神经系统的发育能够得到更多的锻炼,双语多语环境下的孩子在智力发展过程中,并不会吃亏,反而更有优势。
不过,方言毕竟是触动人们敏感认同神经的因素,因此在多语多言的社会里,使用不同方言的人,要有语言使用文明的意识。这种文明意识,说到底就是要兼顾对方的心理状态,并成为一种习惯。在交际场合,方言的使用要掌握好度,设身处地为他人考虑。这种文明意识不是短时间能形成的,但我们在进行方言传承和保护时,也要把这种意识传播出去。我们并不鼓吹方言独大,而是主张构建一种和谐的语言生活环境。
(选自《保护方言与推广普通话并不对立》,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方言能丰富人类的文化生活,促进社会和谐,其社会价值远大于学术价值。
B.方言对于人类文明而言具有长远意义是我们提倡研究和保护方言重要原因。
C.今天交通发达,信息化程度高,方言的差异性减少,使得方言走向衰落。
D.研究表明,从小在多语环境中,自然就能掌握多种语言,还会提升智力水平。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站在人类文明的高度强调研究和保护方言的重要性,开宗明义。
B.第二段紧承开头段列举方言的多个价值,主要突出的是方言的社会价值。
C.结尾段谈使用方言要注意“度”,是对上文的补充,体现了作者思维的缜密。
D.文章的大量篇幅是谈方言的社会作用,有举例,有研究结论,说服力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我们能够不歧视方言,并能在合适的场合使用方言,也算是对方言的保护尽了一份力。
B.方言是地方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重视对地方戏曲等传统艺术的弘扬,也是对方言的传承。
C.如果我们不再把推广普通话与使用方言对立起来,对方言使用多一份包容,方言就不会没落。
D.方言能增强一个群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对社区营造和谐宜居的优良环境有很好的助推力。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孩子们问老师:“朝花夕拾”是什么意思?”
老师答:“‘朝’是早晨,指一个人的少年;‘夕’是傍晚,指一个人的老年。少年时盛开的花到老年再捡拾。”
孩子甲急切地说:“花很美,我等不到老年了,我现在就想检拾。”
孩子乙困惑地问:“我的少年怎么没有看到花呢?”
孩子丙有些忧伤:“假如少年的花还没到老年就凋谢了呢?”
……
老师沉默了……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班(统称“高三20班”)同学写-篇 演讲稿,立足你“少年时代”的经历,体现你对少年时代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阅读下面的语段,把文中画横线的散句改成整句,可以改换和增加词语,改换标点。
烟雨檬漾,情也潆濠,飞花如梦,人也如梦。一觉睡去,睡在花里了;一觉醒来,又醒在花里了。心,都是桃红、粉色、洁白的了,早已辩不出,自已究竟是花,还是人了。空气里弥漫的,全是那粉色的诱感,一壶酒,喝到薄醉;一壶茶,品到微甜。原来空无一物,就是万紫千红开遍。柳丝就是发丝啊;啊,飞花就是离人;烟雨犹如离人的泪,离人的眉眼啊就是山水。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通过DNA信息的比对,警方能够有机会破解一些多年悬案。如20世纪70年代制造了12起谋杀案的美国“金州杀手”在2016年落网,这要归功于一家基因检测公司的开放数据库,①________,匹配到了“金州杀手”一位远亲的DNA样本,最终在四十年后将其绳之于法。②__________,这让很多人颇有微词,因为基因信息的隐私遭到侵犯导致的纠纷不胜枚举。因此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③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良渚文化与殷墟文化、河姆渡文化一样,承载着悠久的文明,具有跨越时空超越国度的永恒魅力,是见证城市变迁的“历史年轮”,是彰显城市个性的“遗传密码”,是树立城市自信的“金色名片”,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与许多历史文化名城一样,杭州的独特魅力首先来自于世代匠心营造,来自于历史文化的保护,来自于江南韵味的传承。值得注意的是,在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 ),甚至把文化遗产视为发展的“包袱”和负担,一拆了之,造成“千城一面”和文化“同质化”,让人迷失在钢筋水泥的丛林,“找不到回家的路”。每一座城市在新时代都要有强烈的責任担当,传承好、利用好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努力使城市的历史古韵与时代新凤相得益彰,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交相辉映。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有的抹杀历史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的城市,盲目追求物质环境的现代化
B.有的盲目追求物质环境的现代化的城市,抹杀历史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
C.有的城市抹杀历史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盲目追求物质环境的现代化
D.有的城市盲目追求物质环境的现代化,抹杀历史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
2.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遗传密码”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古人写文章讲究“有物有序" :“有物”就是有内容,"有序”就是有条理。
B.外国的地摊书,到了国内摇身- -变成了“传世经典" ,这种现象发人深思。
C.当今世界需要多元文化交流这样的“润滑剂”来加快政治经济发展的列车。
D.适当改变出行方式,岂但“你管得着吗”,而且是顺乎天理,合乎人情的。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在新时代,每一座城市 都要有强烈的责任担当,保护好、利用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努力使城市的历史古韵与时代新风相辅相成,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
B.在新时代,每一座城市都要有强烈的责任担当,保护好、利用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努力使城市的历史古韵与时代新风相得益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
C.在新时代,每一座城市都要有强烈的责任担当,传承好、利用好、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努力使城市的历史古韵与时代新风相得益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
D.每一座城市在新时代都要有强烈的责任担当,保护好、利用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努力使城市的历史古韵与时代新风相得益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掩映。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以桑叶落下暗示女子年长色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晏殊在《浣溪沙》中以“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出对暮色中春花飘零的感叹;用“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出他在花间徘徊、心绪难宁的情形。
(3)苏轼《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表达个人在天地间的渺小与短暂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