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图为人类能源消耗统计表,阅读后请按要求答题。 请概括出人类能源消耗比例的变化趋...

下图为人类能源消耗统计表,阅读后请按要求答题。

请概括出人类能源消耗比例的变化趋势。

 

木材消耗量逐渐减少,煤炭石油的消耗量在经历了一个增长期后均呈下降趋势,天然气、核能、太阳能的消耗呈上升趋势。 【解析】 本题考查表文转换的能力,要根据“表”的不同特点去读。表格式要兼顾表格中的多个要素,尤其是“多”和“少”这两头。坐标曲线类要抓住曲线变化的特点;柱状饼状类要抓住各要素的比例分配及其变化情况。再次,特别关注数据,数据是表里最重要的要素,数据的变化,数据间的比较最能反映表中的问题、观点。此外,注意答题表述细节。如数词的运用,善于从纵向、横向、斜向等角度综合分析。 本题,首先观察表格中的要素,主要有木材、煤炭、石油、天然气、核能、太阳能,以及它们在不同时间段的变化趋势,由表格可以看出,木材消耗量呈明显减少的趋势;煤炭石油的消耗量先是上升的趋势,然后才是下降的趋势;而天然气、核能、太阳能的消耗呈上升趋势,只要是意思对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从文学创作的目的和效果来看,作家进行创作并不是为了自娱自乐、自我陶醉,使作品束之高阁,①___________,为社会民众所广泛接受和认可,以实现作品的存在价值。文学作品应满足社会民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对社会文明建设起积极的促进作用,②___________,这些可以说是作家进行创作的最终目的和成效。也正因此,③___________,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促进社会发展。成了文学创作的社会意义之所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自宋代以来,对于上古金石碑铭的审美,成为中国文人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人们将这种借助器具追怀历史的审美趣味称为古雅。可以认为,(    )。它的重要意义在于借助器物,将遥远的历史拉入人生现场,为空间性的当下生活,    了历史和时间。或者说,我们通过古雅,不仅仅生活在立体的三维空间世界之内,而是让它给自己的生活打开了历史或时间的维度。古器物的存在,使抽象的往昔历史变得坚实,变得可感,变得      ,对人生和世界的理解因此前所未有地富有       

中国金石学____于证经补史,这提供给了我们一个审视古器物的基本原则,就是认知先于审美。没有认知基础的审美,是盲目的审美,是假装在审美。就此而论,如何在追求古雅生活趣味的同时激活历史,是我们目前需要思考的问题。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古雅是以感性形式获得当下的审美表现,辅以历史知识和历史情感

B.古雅是人的历史知识和历史情感,以感性形式获得当下的审美表现

C.人的历史知识和历史情感,以感性形式获得当下的审美表现就是古雅

D.人的历史知识和历史情感是古雅,它以感性形式获得当下的审美表现

2.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植入  金碧辉煌  立体感  发祥

B.移入  金碧辉煌  立体感  发端

C.移入  琳琅满目  纵深感  发祥

D.植入  琳琅满目  纵深感  发端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因为通过古雅,不仅仅我们生活在立体的三维空间世界之内,而且给自己的生活打开了历史或时间的维度。

B.通过古雅,我们不只是生活在立体的三维空间世界之内,而是给自己的生活打开了历史或时间的维度。

C.通过古雅,我们不仅仅生活在立体的三维空间世界之内,而且让它给自己的生活打开了历史或时间的维度。

D.通过古雅,我们不仅仅生活在立体的三维空间世界之内,而且给自己的生活打开了历史或时间的维度。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可以看出的男女曾经也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2)《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自己因为德行美好而遭到小人诽谤。

(3)苏轼《赤壁赋》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极言生命之短暂与渺小。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唐诗,完成小题。

广宣上人频见过

韩愈

三百六旬长扰扰,不冲风雨即尘埃。

久为朝士无裨补,空愧高僧数往来。

学道穷年何所得,吟诗竟日未能回。

天寒古寺游人少,红叶窗前有几堆。

(注)①上人,对僧侣的尊称。广宜是一位诗僧,在宪宗、穆宗两朝颇受宠幸,为内供奉。元和十四年,唐宪宗举行恭迎佛骨礼拜活动,韩愈排斥佛老,撰文劝谏。②见过,相访。③冲,冒着。④道,这里指儒家之道。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扰扰”和“风雨”“尘埃”形成对比,刻画出奔走于权贵的上人形象。

B.广宣上人以诗相赠,诗人自谦才疏学浅,整日推敲也无法答复,委婉谢绝。

C.“寒天”“红叶”等意象刻画出冷寂的初冬景象,衬托出上人修行的清苦。

D.整首诗平易坦荡,不引经据典,不屈已悦人,体现温柔敦厚的诗教精神。

2.请从“频见过”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沐春,字景春,材武有父风。年十七,从英征西番,又从征云南,从平江西寇,皆先登。积功授后军都督府佥事。群臣请试职,帝曰:“儿,我家人,勿试也。”遂予实授。尝命录烈山囚,又命鞫叛党于蔚州,所开释各数百人。英卒,命嗣爵,镇云南。洪武二十六年,维摩十一寨乱,遣瞿能讨平之。明年平越巂蛮,立澜沧卫。其冬,阿资复叛,与何福讨之。春曰:“此贼积年诛者,以与诸土酋姻娅,辗转亡匿。今悉发诸酋从军,縻系之,而多设营堡,制其出人,授首必矣。”遂趋越州,分道逼其城,伏精兵道左,以羸卒诱贼,纵击大败之。阿资亡谷中,春阴结旁近土官,诇知所在,树垒断其粮道。贼困甚。已,出不意捣其巢,遂擒阿资,并诛其党二百四十人。越州遂平。广南酋侬贞佑纠党蛮拒官军,破擒之,俘斩千计。宁远酋刀拜烂依交址不顺命,遣何福讨降之。

三十年,麓川宣慰使思伦发为其属刀干孟所逐。来奔。春挟与俱朝,受上方略,遂拜春为征虏前将军,帅何福、徐凯讨之。先以兵送思伦发于金齿檄干孟来迎不应乃选卒五千令福与瞿能将逾高良公山直捣南甸大破之斩其酋刀名孟。回军击景罕寨。贼高坚守,官军粮且尽,福告急。春帅五百骑救之。夜渡怒江,旦抵寨,下令骑骋,扬尘蔽天,贼大惊溃。乘胜击崆峒寨,亦溃。前后降者七万人。将士欲屠之,春不可。干孟乞降,帝不许,命春总滇、黔、蜀兵攻之。未发而春卒,年三十六。谥惠襄。

春在镇七年,大修屯政,辟田三十余万亩,凿铁池河,灌宜良涸田数万亩,民复业者五千余户,为立祠祀之。

(选自《明史·沐春传》,有删改)

(注)①沐英,太祖朱元璋养子。②越嶲(xī),郡名,治所在邛都,管辖云南、四川等地。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此贼积年诛者   逋:拖延

B. 羸卒诱贼       羸卒:疲弱的士兵

C. 受上方略         方略:方法和谋略

D. 高坚守       乘:登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先以兵送思伦发于金齿/檄干孟来迎/不应/乃选卒五千/令福与瞿能将/逾高良公山/直捣南甸/大破之/斩其酋刀名孟

B. 先以兵送思伦发/于金齿檄干孟来迎/不应/乃选卒五千/令福与瞿能将/逾高良公山/直捣南甸/大破之/斩其酋刀名孟

C. 先以兵送思伦发于金齿/檄干孟来迎/不应/乃选卒五千/令福与瞿能/将逾高良公山/直捣南甸/大破之/斩其酋刀名孟

D. 先以兵送/思伦发于金齿檄干孟/来迎不应/乃选卒五千/令福与瞿能将/逾高良公山/直捣南甸/大破之/斩其酋刀名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沐春身先士卒,颇受信任。在随父出征西蕃与云南以及平定江西乱贼时,他都先于众人登城;群臣要他先试官职,太祖却认为不必要。

B. 沐春讨贼有方,善待降兵。阿资叛乱,他采取有效策略,最终把阿资及其所有党羽擒获并诛杀;然而对景罕寨投降的贼兵,他却阻止将士屠杀。

C. 沐春解危纾难,屡建功勋。官兵与景罕寨贼兵交战,何福告急,他便率兵救助;还平定越嶲与维摩十一寨之乱,打败崆峒寨、景罕寨的贼兵。

D. 沐春注重屯田,关心百姓。沐春在云南等地,修屯政,辟农田,凿池河,灌溉良田数万亩,使许多百姓恢复了常业,受到百姓的爱戴。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尝命录烈山囚,又命鞫叛党于蔚州,所开释各数百人。

②阿资亡谷中,春阴结旁近土官,诇(xiòng)知所在,树垒断其粮道。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