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材料作文。 “中国的昨天已经写在人类的史册上,中国的今天正在...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材料作文。

“中国的昨天已经写在人类的史册上,中国的今天正在亿万人民手中创造,中国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振奋人心。

美好生活是什么?是仓廪实、衣食足,是幼有所教、老有所养,还是住有所居、安家立业?时代不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亦不同。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节点前后,既有伟大发展成就的回顾,有对今天美好生活的歌唱,又有对未来幸福的向往。

读完以上材料,你认为什么是人们最向往的幸福生活?为了让人们过上好日子,我们需做出怎样的努力?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表达你的想法。注意:文体不限,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得抄袭、套作。

 

[例文] 我向往的幸福生活 世界万物都有他的向往。春风是寒冬的向往,丰硕是金秋的向往,雨露是大地的向往,蓝天是鸟儿的向往,旭日是黎明的向往。而我向往的幸福生活是什么呢?蓝天是我的向往,向往它神秘的蓝;大地是我的向往,向往它质朴的黄;深林是我的向往,向往它静谧的绿;我还向往…… 王小波曾说过:“人生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我还向往的幸福生活,有诗,且有远方。 诗意 我向往的幸福生活,萦绕在诗意当中。 掬一捧月色,揽一本好书,时间静静流淌,蓦地走过千古时光。我向往着这样充满郁郁书香气息的生活,用心发现美好,用书陶冶情操。我是多么向往,在放下繁杂琐事后,我能静心体会书中诗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并非是向往隐居避世,我向往的是,在喧嚣的生活中,我内心能拥有一片陶渊明般的“南山”。用积极的心态迎接风雨,以淡泊的心境来享受诗意生活。经过紧张的学习后,在操场上走走;心里有波澜,写成一首小诗;假期闲暇之余,游历祖国大好河山,岂不美哉?诗意的生活,是心灵荒漠的一片绿洲,令我神往。 我向往诗意的生活,我追求诗意的生活。有一种诗意,需要我去眺望远方的烟雨朦胧。 远方 我向往的幸福生活,有着明日可达的远方。 踏过万千风尘,昂首眺望远方。我向往的生活,待我亲自用脚步丈量。我心底曾生出太多太多美丽的梦想,我在探索,在追寻,成为大学教师的梦想在我的脑海日渐清晰。我也立下决心,为之奋斗努力。在我看来,远方是不曾断送的信念,是对未来无穷的期望。我希望,在我从今往后的生活中,从不放弃对自己的期望。今日的磨难背后,我还有明天,还有阳光,还有清风,还有从不缺席的温暖,还有值得追寻的远方。远方的生活始终值得我向往。 我向往有远方的生活,有来日可期的幸福,有繁华的一切。当然,诗意也蕴藏其中;我向往的生活,有诗和远方,似一曲悠扬的笙歌,萦绕在心头。 我知道,我向往的诗和远方,正等待我去争取。我也坚信,我向往的幸福生活,离我并不遥远。努力吧,奋斗吧,诗和远方,来日方长。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考生针对材料,明确当今人们最向往的幸福生活是什么,以及为了让人们过上好日子,我们需做出怎样的努力。考生写作时据此要求完成作文即可。 【审题】 本次作文给出了相应的材料,并直接明确了写作的要求。材料提出了两个问题,什么是我们想要的美好生活?如何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美好的日子?对于第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回答。随着时代变迁,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理解大不相同。老一辈生活在艰苦年代,解决温饱就是最大的需求。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年青一代开始在就业、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有了更多追求。慢生活、极简生活等新的生活方式逐渐流行起来。另外,美好生活需要物质和精神共同发展。一个国家的发展既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对一个民族而言,文化是灵魂和旗帜;对普通人而言,精神生活的丰富有助于培养正确的价值观。要一直秉承不抛弃、不放弃的优秀精神品质,为自己的美好生活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对于第二个问题,可以立足国家如何发展,科技、文化如何进步等角度分析;还要从个人角度说一说如何立足本职工作,努力奋斗,践行美好生活是奋斗出来的这一真理。个人美好生活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 【立意】 1.润泽“小日子”实现“大发展”; 2.美好生活,从我做起; 3. 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同,但目标一致。 【素材】 1. 身边会时不时出现那么几个“不靠谱”的人,他们突然就把工作辞了,背个包就出发了,去了台湾、西藏、新疆及尼泊尔、印度或者更远的地方。 2. 鹰是孤独,却又是自由的。搏击长空,俯视一切,在山之巅,它的身影是那么伟岸。生活也是如此,或多或少,总有一些东西束缚着我们,而心却是永不会被束缚的。 3.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结构】 如果写记叙文,可以通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来表现思想情感,通过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来流露某人最向往的幸福生活是什么。如果写议论文,可以采用并列式、层进式或对比式的结构方式,如本次作文可以通过分析材料得出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并列、层进或递进的方式进行论述,如此题可围绕“润泽‘小日子’实现‘大发展’”这一中心论点,然后从“润泽‘小日子’”“实现‘大发展’”两个角度论述;最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安排结果时刻意凸显一下标题、开头、结尾的照应关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80个字。

第二十五届世界客车博览会2019年10月18日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开幕。来自全球的知名客车制造商、零部件供应商云集于此,在为期一周的时间里向世界展示最新的产品、技术和解决方案。中国生产的多款新能源客车成为众多媒体聚焦的“明星”,通过斩获多项大奖凸显出“中国智造”的强劲实力和领先水平,中国客车正在快速驶向全球。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周年庆上,主持人对大家说:“我刚才的话是抛砖引玉,下面我们还是请林董事长为我们做年终报告。”

B.小张向某家长发短信:“您好,请问您的孩子需要英语家教吗?鄙人大学本科,英语六级,自荐为西宾。”

C.这次拳击比赛我只得了亚军,教练对我说:“别不服气,对方对你多有承让,不然你的比分会很惨。”

D.前日贵公司领导曾来我府上了解情况,我也如实地把这次事情的始末告诉了他们,你不会怪我吧?

 

查看答案

下列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晦朔,月末和月初。朔,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晦,阴历每月的最初一天。

B.参乘,亦作“驂乘”,古代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C.人定,亥时(相当于现在的21时至23时),这里指夜深人静的时候。

D.禊事,古代的一种风俗,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戏,以祈福消灾。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十月的乌镇,阳光洒在青瓦白墙间。乌镇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以东,全新________的互联网之光博览中心犹如一只春蚕静卧,600余家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参展,“黑科技”已经让人们许多的_______走向了现实。

当“黑科技”邂逅文化,为参观者带来了许多惊喜。站上跑步机,握住右拳,开始行走,参观者的身影便进入了画面。选择“生活场景”,便能乘坐竹筏顺水而下。河道两岸农田繁茂,弯腰耕作的农夫也清晰可见,5000年前的生活仿佛_____。随着科技与文化的不断交融,使“黑科技”有了历史的温度与艺术的厚度,悠远高深的历史文化变得伸手触手可及。更加无处不在的关键词是“智能”。一款未来感十足的能够夹得起柔软物体的机械手套引起人们的注意。融觉感知技术就像人的手,而微纳米光纤就像皮肤中的神经,可以感知压力、振动、温度、湿度等物理参数。未来,随着触觉感知技术的不断成熟,(    ),在智能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走出博览中心,科技感依然无处不在,戴上VR眼镜,乌镇西栅景区的风光仿佛就在眼前;步入西栅景区,智能导览机器人随时随地提供服务……在乌镇这片互联网_________里,“黑科技”早已走入寻常百姓家。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起用   愿景   垂手可得   自留田

B.起用   愿望   垂手可得   试验田

C.启用   愿望   触手可及   自留田

D.启用   愿景   触手可及   试验田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随着科技与文化的不断交融,“黑科技”有了历史的厚度与艺术的温度,悠远高深的历史文化变得触手可及。

B.随着科技与文化的不断交融,“黑科技”有了历史的温度与艺术的厚度,悠远高深的历史文化变得触手可及。

C.随着科技与文化的不断交融,使“黑科技”有了历史的厚度与艺术的温度,悠远高深的历史文化变得伸手触手可及。

D.随着科技与文化的不断交融。“黑科技”有了历史的温度与艺术的厚度,悠远高深的历史文化变得伸手触手可及。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智能机器人就能拥有一双真的像人类一样的手

B.真的拥有一双像人类一样的手的智能机器人

C.智能机器人就能真的拥有一双像人类一样的手

D.拥有一双真的像人类一样的手的智能机器人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卫风·氓》里,女主人公想与“氓”白头到老结果心生怨恨,以“_________________”来比喻凡事都有边际,愁苦也该有个尽头。

(2)屈原在《离骚》里揭示当时社会中人把取悦权贵或他人奉为信条,违背做人准则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江面美景,与“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