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美丽无...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美丽无处不在,它发生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中,将它的温暖传递着,只要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有着感受美的心灵,就能发现那无处不在的美。

一个人如果对生活、工作和学习始终怀有炽热的爱,有着一种创造美好生活的强烈渴望,那他就永远不会哀叹自己看不到的美。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例文: 拥有感受美的心灵,构建社会的大美 面对求职道路上屡屡碰壁不知何从的姑娘,上万陌生人在她的短视频下留言,鼓励她别放弃;面对寒风刺骨中孑然一身的卖红薯老人,好心人通过社交平台发动亲朋好友,一同为他送去必需品;面对即将退休的宿管阿姨,寝室楼800多名学生集体“请愿”挽留,希望能留下她…… 在这个“利益优先”“效率优先”的时代,这些来自城市各个角落的信号让我们知道,无论接下来会迈向何处,仍然有人爱着我们。每个人都愿意散播温暖,就能构建社会的大美。 几千年来,在以仁善与友爱为核心的儒家文化熏陶下的中国社会,从来不会缺少来自他人的温暖。正如泰戈尔所说,“在看不见方向与目标的日子里,来自素未谋面之人的潺潺暖流,永远是一股足以撼动人心的力量。” 美无处不在,只要你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许多善良的人在默默地替别人考虑,尽其所能减少别人的麻烦。倒垃圾时,有人把玻璃碴子一层层包严实,外头还贴个小纸条提醒,怕拾荒者或者清洁工人不小心扎着手;开车时,能不鸣笛,尽量不鸣笛,怕影响周围居民的休息;外地人问路,三言两语说不清楚,干脆,跟我走吧!我“正好”也要过去办点事儿…… 美无处不在,只要你有一颗感受美的心灵。殊不知每一条写者无意、看者有心的评论,每一双雪中送炭、济困解危的双手,每一句饱含深情、充满留恋的挽留,都会给当事人带来巨大的影响。而在这一个个善举背后传递的一丝丝暖流,在个体到个体之间传递、放大、发挥作用,在周而复始一眼望到尽头的岁月里,成为这个人人因获得而满足,因安全而幸福的庞大社会最为有力的基石。 美无处不在,只要你爱于心,践于行。献爱心、行善举是争分夺秒的“接力跑”,无需等待,不必谦让,如果你我他都等等、看看、瞧瞧,希望别人先跑“第一棒”,怎么行?“大爱无疆”“学习雷锋”不应只是少数人的标签,而应当成为全社会的价值共识。我们未必能够“兼济天下”,却不应止于“独善其身”:一次主动让座,让出的是位置,送出的是暖意;一次躬身搀扶,扶起的是老人,立起的是美德……你我的温度,就是这个社会的温度。通过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投射爱心,我们的社会将会越来越温暖。正是所有人一起,才共同构成这个社会的大美。 甘地说:“从你开始向他人释放爱的时候,你就成为一个天使。”温暖并不是一种天性,而是一个选择,是永远向着万家灯火,永远向着最好的方向。但愿即使物欲横流,私欲膨胀,人性的温暖真实,永远不会停下发热、发亮,这些光和热汇聚在一起,成为一束冲破一切的光。 【解析】 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还要理清关系,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审题: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中心话题为“美”。根据材料可以得知,生活中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要用心灵去感受美、聆听美、描述美,只要你用心感受,生活中就处处有美。写作时,“美”可以是看得到的风景,可以是感受得到的美的心灵。材料启示我们要积极、乐观地看待生活,要用心感受生活的美好,要热爱生活,要去创造美好生活。如果选择议论文,要将“美”展开来写,写出你对“美”的感悟和认识;如果选择记叙文,可以选取一个角度切入,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写自己“发现美”的经历,以小见大的来写。 参考立意:1、美无处不在2、用心感受生活的美3、发现美,创造美4、热爱生活 参考素材: 1、美在我身边。一个善意的微笑是美;一个谅解的眼神是美;一次真诚的合作是美;一段亲密的友谊是美。美在我身边。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是呀,美是需要我们去发现的,只有你拥有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你才会收获美,拥有美。或许你会在不经意间失去美。那是因为你不懂的去寻找美,任何人任何事物都有着他美的一面,不要因为一点缺憾而否定了他的美。美,存在于我们身边。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任何一件事,一个人,一个物中。亲爱的朋友们,让我们具有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从身边一点一滴的美中获得更多的快乐,幸福吧! 2、你是我生命中最美的风景,美如阳光般灿烂。是的,不论什么时候,你在我心中始终都是那样的美丽,一种朴实的美丽,一种让人深感幸福的美丽。我走在你风景如画的长廊,呼吸着一种甜蜜清新的空气。你不知道,你宛如一束带露的鲜花,在我心的庭院里洒落一地温馨。我看到自己的天空里飘着七色的彩霞,闪耀着灵动的美。 3、我一直在你爱的长廊漫行,你是一幅柔美的画卷,像一幅朴实深沉的水墨山水,常常让我感动于那样一种淳朴深沉的美丽。我想你并不知道自己在我心中到底有多么的美,有多么的重要与珍贵。从来不曾对你说过我爱你,我的笔尖也难以流淌那种爱的美。但我知道,你在我的生命中,像冬日里那束温暖的阳光,像夏日里那缕清凉的风。我很感谢我的生命里有你,穿越时空的隧道,依然可见夕阳西下彩蝶翩然而去带走一串银铃般的欢笑,水风车流转的故事就像耐人寻味的童话。红霞般的枫林中飞舞的落叶铺满一地快乐的记忆,连同你斜倚树杆的姿势以及散文诗淡淡的墨香依然清晰如昨。 4、我踩着你的足迹迈在人生的征途,你是我生命中一道美丽的风景,有着花一样的馨香,雨露一样的甘甜,阳光一样的温暖。你知道吗?你在我心中就像是一本内涵丰富的书,我一直用心的读你。把最精彩的篇章珍藏在心底。你那深沉的爱,那温暖的呵护,让我觉得自己不曾长大。 5、从来不曾说爱你,可你一直是我心中最爱的人。从来不曾告诉你你是我心中最美丽的风景。一道让我深感幸福的风景,一道让我牵挂着淡淡忧伤的风景。我很幸运我的生命中有一个你,因为有你我的人生变得更加美丽与幸福。我会珍惜这份浓浓的深情。我知道在我人生的路上会有很多的风景,而你,永远都是我心中最美的那一道风景。 结构示例:“拥有感受美的心灵,构建社会的大美”,议论文文体。开篇以一组生活中美的镜头诠释什么是“美”,亮明观点:每个人都愿意散播温暖,就能构建社会的大美。文章采用并列式结构,从三个层面展开:美无处不在,只要你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美无处不在,只要你有一颗感受美的心灵;美无处不在,只要你爱于心,践于行。结尾以甘地的名言发出呼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是佛山一中高一语文段考复习计划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字。

 

查看答案

请根据以下内容,概括出“二维码”的三个特点,不超过20个字。

二维码是近几年来在移动设备上流行的一种编码方式,它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相比于普通条码有明显的优势。二维码可容纳多达1850个大写字母或2710个数字或1108个字节,或500多个汉字,比普通条码信息容量高几十倍;二维码可以把图片、声音、文字、签字、指纹等可以数字化的信息进行编码,可以用多种语言文字表示出来;二维码比普通条码译码错误率百万分之二要低得多,误码率不超过千万分之一。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诗人固穷”和“诗人高贵”这两种观念都在唐宋时期绵延甚久、影响甚广。[乙]到底谁是“诗人”呢?穷愁的寒士,还是高贵的艺术家?这个问题本无答案。对它的追问本身,就是一段精彩的唐宋士大夫精神生活史。[丙]从中我们可以发现:“诗人固穷”的观念,体现了士大夫对政治的永恒依赖:“诗人高贵”的观念,体现了士大夫对政治的自觉疏离。纯粹艺术气质的“诗人”形象在南宋诗歌中的普遍流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南宋士大夫精神生活的新动向一一他们不只追求官僚、学者、文人三位一体的综合型士大夫气象,而是安然并合理地追求某一种身份,自觉地塑造某一类人格。这种新动向终究在明代蔚然成风,从而造就了一个“文人”与“官僚”分庭抗礼的文化时代。

1.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绵延 B.不只 C.蔚然成风 D.分庭抗礼

2.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 B. C.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唐代进士科考试,在唐玄宗时代,是先考贴经,再考诗赋,最后考策问,这三场考试每一场考完后都要淘汰一些考生,古人称之为“黜(chū)落”。

B.偶尔在山里或僻乡留宿,却翻来复去睡不着,那份静太陌生、太异常了,习惯受虐的耳朵不适应这犒赏,就像一个饿者乍食荤(hūn)腥会滑肠。

C.就像修葺(róng)古旧建筑那样,参照老舍原著的语汇以及行文风格,把译文中所有的专有名词以及非老舍语言习惯表达尽可能全部替换下来。

D.这两年翡翠市场再一次火爆,老陈也难免心动眼热,正好又有亲戚在旁边撺掇(duo),想着带侄孙子赚点钱,这才重新出了山。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朋友远在天涯,我们吟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遥寄深情的祝愿;朋友长途来访,我们吟诵“_____________”,抒发内心的喜悦。(用《论语》中的句子作答)

(2)《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比兴手法,借桑叶的变化来表现女主人公青春的逝去。

(3)在《离骚》中,诗人用比兴的手法借助鲜花香草写自己要修养自己的品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