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全球生态足迹网络”报告显示,________7月29日,人类已用光2019年全年的水、土壤和清洁空气等自然资源定量。水是生命生存的必备条件之一,保护地球首先要珍惜地球上的水。( )。但是,水的循环产生是有条件的。以中国的长江流域为例,该水系涉及的所有地区都受到长江的阴泽,原因在于长江有________的奔流,长江源头的冰川和冰雪层在不停融化,形成水流。固然,如果气候变化造成水循环的种种环节出现,长江流域的水就提前可能透支。例如,当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断上升,影响到水蒸气在长江源头唐古拉山的主峰各拉丹冬峰的降落和融雪融冰,长江的水源就会减少,从而影响长江流域人们的生存,尽管现在还感觉不到这种生存的威胁,只是在水的使用上出现了________的情况。因此,控制化石燃料的使用,以减缓温室气体排放是保护地球上的水资源,至少是________水资源可循环的必要条件,这也是在保护地球。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截止 不生不灭 捉襟见肘 维护 B.截止 不生不灭 寅吃卯粮 维护
C.截至 生生不息 寅吃卯粮 维持 D.截至 生生不息 捉襟见肘 维持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水是可更新资源,能在较短时间内循环产生或再生产出来
B.水是可更新资源,能在较短时间内再生产出来或循环产生
C.水能在较短时间内再生产出来或循环产生,是可更新资源
D.在较短时间内,水是可更新资源,能再生产出来或循环产生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固然,气候变化如果造成水循环的种种环节出现,长江流域的水就可能提前透支。
B.但是,如果气候变化造成水循环的种种环节出现,长江流域的水就提前可能透支。
C.但是,如果气候变化造成水循环的种种环节出现问题,长江流域的水就可能提前透支。
D.固然,如果气候变化造成水循环的种种环节出现问题,长江流域的水就提前可能透支。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道遥游》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说明鹏在迁徙过程中的活动范围和气势之大。
(2)李白《蜀道难》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渲染蜀道山峰的高峻和绝壁的险要。
(3)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两鬓染霜、难以入睡的愁态,表现思乡忧国的情怀。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赴彭州山行之作
高适(注)
峭壁连崆峒,攒峰叠翠微。
鸟声堪驻马,林色可忘机。
怪石时侵径,轻萝乍拂衣。
路长愁作客,年老更思归。
且悦岩峦胜,宁嗟意绪违。
山行应未尽,谁与玩芳菲?
(注)唐肃宗乾元二年,高适自长安入蜀出任彭州刺史,途中写下了这首诗。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峭壁峻岩,群峰如聚,层峦叠翠,飞鸟放声歌唱,前四句紧扣“山行”展开。
B.这首五言排律为山行纪实,前六句描写蜀地风景之美,后六句则直抒胸臆。
C.怪石挡道,轻萝拂衣,五、六句截取两幅近景,用细节描写突出“山行”之趣。
D.目睹岩峦胜景,诗人内心充满了喜悦,使得整个“山行”之旅的心情变得愉悦。
2.本诗的后六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先,字容仁,中山卢奴人也。少好学后慕容永闻其名迎为谋主先劝永据长子城永遂称制以先为秘书监慕容垂灭永徒于中山。皇始初,先于井陉归顺。太祖后以先为丞相卫王府左长史。从元仪平邺,到义台,破慕容驎军,回定中山,先每一进策,所向克平。车驾还代,以先为尚书右中兵郎。太祖谓先曰:“今蠕蠕屡来犯塞,朕欲讨之,卿以为何如?”先曰:“陛下神武,威德遐振,举兵征之,必将摧殄。”于是北伐,大破蠕蠕。转七兵郎。太祖问先曰:“天下何书最善,可以益人神智?”先对曰:“唯有经书。”又问曰:“天下书籍,凡有几何?朕欲集之,如何可备?”对曰:“伏羲创制,帝王相承,以至于今,世传国记,天文秘纬不可计数。陛下诚欲集之,严制天下诸州郡县搜索备送,主之所好,集亦不难。”太祖于是班制天下,经籍稍集。太祖之讨姚兴于柴壁也,问先,对曰:“臣闻兵以正合,战以奇胜。夫高者为敌所栖,深者为敌所因,兵法所忌而兴居之,可不战而取。”太祖从其计,兴果败归。太宗即位,问左右旧臣之中为先帝所亲信者有谁。时新息公王洛儿对曰:“有李先者,最为先帝所知。”太宗召先引见,拜安东将军。诏先与上党王长孙道生率师袭冯跋乙连城,克之,悉虏其众。乃进讨和龙。先言于道生曰:“宜密使兵人人备青草一束,各五尺围,用填城堑。攻其西南,绝其外援,勒兵急攻,贼必可擒。”道生不从,遂掠民而还。后出为武邑太守,有治名。世祖即位,征为内都大官。神?二年卒,年九十五。诏赐金缕命服一袭,赠定州刺史、中山公,谥曰文懿。
(节选自《魏书·李先传》)
1.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少好学后/慕容永闻其名/迎为谋主/先劝永据长子城/永遂称制/以先为秘书监/慕容垂灭/永徙于中山
B.少好学/后慕容永闻其名/迎为谋主/先劝永据长子城/永遂称制/以先为秘书监/慕容垂灭永/徙于中山
C.少好学/后慕容永闻其名/迎为谋/主先劝永据长子城/永遂称制/以先为秘书监/慕容垂灭/永徙于中山
D.少好学后/慕容永闻其名/迎为谋/主先劝永据长子城/永遂称制/以先为秘书监/慕容垂灭永/徙于中山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车驾,指天子出巡时乘坐的马车,后亦用为天子的代称。
B.国记,按时间顺序记述一国史实或事件的史书。
C.郡县,秦朝统一后行郡县制,郡以下置县,官员由中央任免。
D.太守,是秦朝至汉朝时期对郡守的尊称,是一郡的行政长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先重视经典书籍,鼓励集书。太祖要收集天下书籍时,李先认为从伏羲氏开始到现在天下的书籍不计其数,但皇帝喜好,收集起来不难,鼓励他搜集书籍。
B.李先回答皇帝问题,看法准确。太祖在柴壁讨伐姚兴时问李先的看法,李先认为用兵要以常法交战,战斗要出奇制胜,但姚兴犯了兵家大忌,可不战而取。
C.李先深受皇帝喜爱,担当重任。太宗即位后问周围人旧臣中谁被先帝看重,新息公回答说李先最受先帝赏识,太宗就诏见李先,授予他安东将军。
D.李先策略分析正确,不被采纳。李先与长孙道生袭击乙连城时,献计让士兵每人准备一捆青草来填塞城壕,但长孙道生没有采纳他的建议,遂携掠民众而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神武,威德遐振,举兵征之,必将摧殄。
(2)攻其西南,绝其外援,勒兵急攻,贼必可擒。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星月菩提
周海亮
第二次与他见面,他送她一串星月菩提。是他亲自打磨的,用了两年时间。两年时间打磨出一串菩提,却在第二次见面就送给了她,爱情来得突然并且果断。
他说,佛教徒需要历练,爱情也是。他不信佛,可是他信缘份,信爱情,信地久天长。
星月菩提从此成为她的随身之物。戴上脖子,或缠上手腕,她显出一种与别的女孩不同的秀美与安静。时间久了,菩提珠开始变色、包浆和挂瓷,碰撞之时,清脆有声。她迷恋那种声音。
相恋一年后,他回老家过春节。之前因一点小事,两个人闹了别扭,临行前,她没有去送他。她很快后悔了。后悔了,却使着性子,既没有给他打电话,也没有给他发短信。整个春节她过得惴惴不安,心里总感觉有什么堵着,有时候,正盘着菩提,虎口会突然蹦跳起来,越来越快,不得控制。然后,她突然接到他的短信。他在短信里说:我不能再回去了。分手吧!
她被这句话击倒,病床上躺了整整半个月。半个月以后,她感觉到事情的蹊跷。她给他发短信,问:为什么?他答:我去了远方。她问:哪里?他不答。再问:哪里?仍不答。他的态度又让她病了一场,这次,整整一个月。
一个月以后,她鼓足勇气拨他的电话,他却不接。几分钟以后,再拨,仍不接。两小时以后,还拨,还不接。第二天,继续拨,继续不接。之后的半年,她不停地拨他的电话,然那边的他,从未接起。只是,她给他发短信,他偶尔会回。只有一句话:对不起,我不再回去了。
她哭。夜里,冲着墙,手指轻轻摩挲着那串星月菩提。菩提珠颜色更深,更统一,每一颗珠子全都明亮似玉。他曾告诉她,星月菩提需要日久天长才能有玉般的感觉,而她,不过用了两年时间。
两年时间,她似乎走完一生。
她还年轻,可是她竟有了老人的模样和心境。她的人生开始加速,不见他的日子里,度日如年。有两个菩提珠开始开片,裂纹完美,温润逼人——那是别人需要一辈子甚至几辈子才能做到的事情。
有人劝她去找他。他们说,就算找不到他,也能找到他的老家。去他的老家问问,总该给个说法。她笑笑,不语。
也有人劝她忘记。他们说,她那么漂亮,那么聪明,又弹得一手好琴,不值得为一个负心人去等待。她笑笑,仍不语。
她开始读佛经。她读:菩提心是菩萨净土。她读:发菩提心深信因果。她读:菩萨初发心,缘无上道。我当作佛,是名菩提心。她读:菩提心,即是白净信心义也。她读:菩提心,名为一向志求一切智智……
她想忘掉他,她想变得刀枪不入,然她知道,这不可能。
她终日以泪洗面。但她拒绝去找他。
又一年过去,某天,她突然寻一庵闾,削发为尼。除了那串星月菩提,她什么也没有带。
她终日诵经,手持星月菩提,二目沉静并且窅远。她断了他的音讯,断了她的尘缘,可是夜里,有时候,很多时候,当她轻轻摩挲那串星月菩提,当玉石般的菩提珠发生清脆的声响,她的心会痛,然后,越来越痛,越来越痛……
日久天长,菩提珠会变成玉,变成石。她的心呢?她希望她的心,也能变成玉,变成石。
如此,她便不会痛苦。
她不知道,三年以前,在遥远的大山里,他被一块滚落山坡的巨石砸中,不幸身亡。临死前,他对姐姐说,别告诉她。
别告诉她。他不知道他做对了,还是做错了。他即将死去,世间没有给他留下过多的思考时间。
姐姐也不知道,她这样做,是对还是错。她开着他的手机,却不敢接她的电话,只是偶尔,她会回她的短信。好几次,她想将弟弟去世的消息告诉她,她一次次写好短信,又一次次删掉。她不敢,不忍。她想她终会来。她来,她就将一切告诉她。
可是她终没有来。她守着庵闾,诵经,种田,熬尽一生。
她不知道这些。她想知道,又不敢知道。她的心里,一万种可能,唯没有他已负心。她相信他,却不敢去找他。她怕在世间,找不到他。
她宁愿守着自己,盘着化为玉石的菩提,每一天,胆战心惊中等待。
(有删改)
1.下列关于小说艺术特色和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品通过主人公凄婉的故事,隐含了人类在命运面前的无助与无奈,借以歌颂男女主人公对爱情的坚守,寄托了作者对主人公深切的同情。
B.相恋一年后,“他”回老家过春节前两人之间的那段别扭,播下了两人爱情悲剧的种子,为两人最终阴阳相隔、无法修成正果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C.“病床上躺了整整半个月”“这次,整整一个月”,不同的时长,表现了“她”受到打击的程度在加深,表现了“她”由震惊到绝望的心理变化。
D.小说不厌其烦地引用“她读”佛经的内容,含蓄地表现了她由伤心无助到醒悟的心路历程,最终决定彻底断绝尘缘,表现出对爱情的忠贞不二。
2.作品在构思上有哪些特点?试作简要分析。
3.“他不知道他做对了,还是做错了”,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世界记忆工程”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文化遗产的保护,推动了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进程。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理事、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副司长刘洋说:“中国文化遗产的数字化进程几乎与国际同步,20世纪80年代末,敦煌研究院率先在国内提出了建设数字敦煌的构想。”近年来,中国相继出台《“互联网+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和《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等文件,重视文物保护的同时,也对文物的数字化保护提出了明确要求。从技术层面未说,通过大数据及相关技术的广泛应用,已经可以实现对文物完整的数字化存档并永久保存,这已成为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方面。
(综合自“中国社会科学网”、“人民网”、《中国文化报》等)
材料二
敦煌研究院敦煌学信息中心副主任夏生平表示,多年前,有着1600多年历史的敦煌莫高窟面临着即将消亡的危险,采用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各种保护方式,都无法阻止莫高窟的衰落,而数字技术的运用,为莫高窟的保存和資源共享提供了非常大的空间。如今去敦煌莫高窟的游客,只要愿意,可以不再象以前那样一一排队挤着进那一个个的小洞窟,就着微弱的光线看着那一幅幅可能有残缺的壁画,而是可以在3D虚拟环境中观赏敦煌壁画和彩塑,感受到洞窟中无法观看的细节,想看多细就看多细。早在2015年,广东省文化厅就在国内首次开发了“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电子地图”手机APP应用软件,该软件录入了广东省级以上非遺的地理位置、传承人、传承基地等信息,为用户了解与保护广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便利。
以河南省某高校为例,目前校藏古籍文献2000多册,但受到自然条件、保存条件和书籍的物理特性的影响,大量古籍文受损严重,所以,古籍数字化的工作迫在眉睫。古籍数字化成本非常高,如一册300页古籍数字化成本要60万到90万,所以学校每年都要投入几百万到几千万的资金用于古籍教字化工作。古籍虽然可以被数字化,从而以更加高效的方式被存储,并被快速检索,但是古籍数字化存档也容易遭到病毒侵害,存在被人为误删或者掉电等故障的风险。
(综合自“中国文明网”、“搜狐网”等)
材料三
由国家统一规划,通过政府牵头和社会参与,在国家层面建立起较为完备的综合数据源,把碎片化的信息聚合在一起,实现数字化、可視化建模,进行立体重构和生动再现。建立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专项支持资金,将该专项資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并随财政收入增长而増长。要培养一批既懂文化艺术又懂数字技术,既具备理论知识又不乏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オ,支持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建设。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建立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实验室平台,鼓励积极申报文化遗产数字化项目,以项目立项的形式对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处理。建立一种公共性、开放性、互动性的国际对话与交流机制,通过定期的技术交流与对话,加深中外技术互补,促进双方在技术领域持续、深入、全面的合作与发展。
(摘编自王晓芬《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优势与路径》)
1.下列对“中国文化遗产的数字化”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20世纪80年代末,敦煌研究院就提出了建设数字敦煌的构想,这表明中国文化遗产的数字化进程是不落后于国际的。
B.中国文化产的数字化已经可以实现对文物完整的数字化存档并永久保存,是保护文化遗产的一重要技术手段。
C.数字技术对中国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重要作用,在此技术下,我们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如对敦煌、古书籍的保护。
D.中国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发展离不开国际文化进产的数字化发展,只有注重借鉴国际经验,中国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发展才会越来越快。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化遗产的数字化既是保护文化产的迫切需要,也是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一认识基本是国际社会的共识。
B.虽说古籍数字化成本很高,但是相对于这些古籍所承裁的文化价值及数字化后可安全储存来说,这些投入还是很值得的。
C.多年前,敦煌莫高窟面临着即将消亡的危险,但运用数字技术,既保护了敦煌文化,又给游客带来了异样的观赏体验。
D.综合三个材料可以看出,大数据及相关技术不仅适用于对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适用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3.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的文化遗产数字化,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