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杜牧在他的《题乌江亭》中写道:“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

杜牧在他的《题乌江亭》中写道:“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宋代王安石在《乌江亭》却说“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你认为谁说的有道理?如果没有乌江自刎,项羽还有机会吗?说一下你的看法,不少于200字。

 

两者都有合理性。晚唐杜牧《题乌江亭》写道,“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字里行间充满着对项羽失败的怜惜,诗人想象如果项羽没有乌江自刎,那么定会东山再起,卷土重来。而王安石题《乌江亭》中写道,“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言下之意,即便项羽没有乌江自刎,江东弟子也不会支持他。两者的观点看似矛盾,但都有各自的合理性。杜牧的依据是项羽有非常杰出的军事才能,被奉为“战神”;而且从传说中乌江亭长对项羽的态度可以看出,江东父老愿意原谅项羽,希望他重整旗鼓。王安石的理由大概是:项羽虽有军事才能却无政治智慧,不足以成大事;而且项羽心性残暴,坑杀二十万秦兵降卒让他失尽天下民心,所以有“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的感叹?从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项羽无疑是个英雄,但是从他的个人性格和时代局限性来看,注定了他是一个失败的英雄。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基本能力。写好微写作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①为什么要写作,即写作目的。②写给谁或写给谁看,即写作对象。③用什么形式来承载表达的内容。④语言表达。根据写作目的,写作对象所需要的得体的语言。微写作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明,合理,得体。本题要求回答杜牧、王安石的观点,谁更有道理。其实二人所说都有道理。杜、王的观点不同是因为他们的出发点和立场不同。杜牧着眼于宣扬不怕失败的精神,是借题发挥,是诗人咏史;王安石则审时度势,指出项羽败局已定,势难挽回,反驳了杜牧的论点,是政治局的咏史。诗中最后的反问道出了历史的残酷与人心向背的变幻莫测,也体现出王安石独到的政治眼光。最后,联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从我们今天的角度看,项羽假设渡过了江东,到底能不能从头再来?需要结合项羽的性格特点以及生前的所作所为来分析。如果项羽能主动吸取“垓下之围”“四面楚歌”的惨痛教训,充分发挥自己的军事指挥才能和得到江东百姓的支持“卷土重来未可知”。如果从项羽自身的妇人之仁和刚愎自用、性行暴烈的性格特点来看,“肯与君王卷土来”更具有合理性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祖为亭长,常                        佑:辅佐,帮助

B.上以此属任何关中事                      剸:专,专门

C.乃下何廷尉,系之                        械:枷锁、镣铐

D.何年老,素恭谨,跣入谢                  徒:白白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萧何,沛人也。以文毋害为沛主吏掾。高祖为布衣时,数以吏事护高祖。高祖为事长,常之。

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尝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得秦图书也。

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何进韩信,汉王以为大将军,说汉王令引兵东定三秦。何以丞相留收巴蜀,填抚谕告,使给军食。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侍太子,治栎阳。为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计户转漕给军,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上以此剸属任何关中事。

汉五年,已杀项羽,即皇帝位。列侯毕已受封,奏位次。乃令何第一,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韩信谋反关中,吕后用何计诛信。

后何为民请曰:“长安地狭上林中多空地弃愿令民得入田毋收稿为兽食。”上大怒曰:“相国多受贾人财物,为请吾苑!”乃下何廷尉,系之。数日,王卫尉侍,前问曰:“夫职事苟有便于民而请之,真宰相事也。陛下奈何乃疑相国受贾人钱乎!陛下何疑宰相之浅也!”上不怿。是日,使使持节赦出何。何年老,素恭谨,跣入谢。上曰:“相国休矣!相国为民请吾苑不许,我不过为桀、纣主,而相国为贤相。吾故系相国,欲令百姓闻吾过。”

高祖崩,何事惠帝。何病,上亲自临视何疾,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对曰:“知臣莫如主。”帝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何死不恨矣!”

(选自《汉书·萧何曹参传》)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长安地狭/上林中多空地//愿令民得入田/毋收稿/为兽食

B.长安地狭/上林中/多空地弃/愿令民得入田/毋收稿为兽食

C.长安地狭/上林中多空地//愿令民得入田/毋收稿为兽食

D.长安地狭/上林中多空地//愿令民得入/田毋收稿为兽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布衣”指一般平民,后也称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B.列侯,是从秦朝到南朝陈的一种爵位,没有封国。

C.“持节”中的“节”是指传达命令的符节。

D.“顿首”指磕头。古代礼仪跪拜礼之—,为正拜。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何不贪图钱财,深谋远虑。人关中之后,不像其他将领一样抢夺金帛财物,而是将秦丞相、御史的律令、图书收藏起来。

B.萧何善于治国抚民,供粮给士。刘邦领兵打仗,萧何镇守关中,制定法令,安抚百姓,并且能够为刘邦及时补充兵员,供应粮草。

C.萧何识人爱才,善于自保。向刘邦推荐富有军事才能的韩信。韩信封侯之后,欲起兵谋反,萧何向吕后献计谋杀了韩信。

D.萧何尽忠职守,为国分忧。萧何看到上林苑中有许多空地,为百姓请求耕种,不惜忤上坐牢。高祖去世后,萧何主动向惠帝推选宰相人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何以丞相留收巴蜀,填抚谕告,使给军食。

2)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

5.文中哪些地方说明萧何功劳“第一”?

 

查看答案

请以“事业是人生不朽的丰碑”为话题,将下面的句子扩展为中心明确、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要有文采,不少于50字。

事业是人生不朽的丰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翻译下面的句子。

(1)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

(2)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查看答案

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作者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本纪”记述皇帝,“世家”记述诸侯王,“列传”记述各方面的著名人物。项羽虽没做过皇帝,但他打入咸阳,号令诸侯,因此司马迁把他列人本纪。

C.“秋毫无犯”“劳苦功高””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游刃有余”等成语,均出自本文。

D.“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从座位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