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们常说“太阳照常升起”。天天升起的太阳...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们常说“太阳照常升起”。天天升起的太阳意味着一种周而复始,亘古不变的永恒。因此,绝大部分人从未想过,有朝一日太阳会发生什么变化。那么,未来的某一天,太阳会不会突然衰老或膨胀,迫使地球踏上流浪的漫漫旅途呢?

目前,太阳是一颗正值壮年的“黄矮星”,曾经的46亿年中,直源源不断地为地球提供光照和热量。这些能量源于太阳核心发生的氢元素聚变反应,即每4个氢原子核经过一些中间反应生成1个氨原子核,进而释放能量,而绝大部分能量以光的形式散发。秒钟之内,太阳可以把6亿吨的氢原子转化为氦原子,生成的能量中,仅有微小的一部分被地球吸收,不过,这一小部分能量就足以维持地球上的生命繁衍生息。

现如今,太阳聚变反应的速率和恒星的引力之间达成了一种精妙的平衡,若太阳要打破这一平衡状态且向外膨胀,则中心受到的压迫会减少,聚变反应的速率会降低,因此,太阳中心的温度会逐步降低。这样一来,太阳中心向外膨胀的力无法抗衡内向收缩的引力,其膨胀的过程就不能持续下去。反之,若太阳要打破这一平衡状态且向内收缩,则聚变反应的速率会大幅飙升,产生更强大的外向推力,致使收缩的过程也无法持续下去。除了太阳之外,天文学家们发现宇宙中的大部分恒星也处于这一平衡状态,他们把这一类恒星称为“主序恒星”。

不过,太阳进入“主序恒星”阶段之后,其整体亮度上升了20%左右,这一变化对地球上的生命演化产生了深重的影响。当然,对于存续时间仅仅百万年、千万年的某一物种而言,太阳的变化并不会产生什么显著的影响。但是,依照太阳的发展趋势,未来的,10亿年里,它输出的能量会再上升10%左右,这一变化可能导致地球上的温室效应完全失控,那时,地球就只能另外寻找生存空间了。

(取材于公众号“品读百卷”,有删改)

材料二

春节期间,电影《流浪地球》刷进了很多人的朋友圈,因为作者刘慈欣,因为主演吴京,更因为这是一部以大片标准呈现的中国原创硬核科幻电影。

所谓“硬核科幻”就是科幻情节尊重技术和理论推演,故事发展受规律制约。影片中,宇航服,强化外骨骼,行星发动机等细节设定完全不输给《环太平洋》《地心引力》等海外大片。片中地球坠入木星时的大气流失逸散,空间站中的重力变化,也都有相对严谨的表现。

科幻电影作为一种类型片,不仅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还需要参与者对科学有足够的理解,因此科幻电影往往代表了电影工业的最高水准。中国科幻的荧幕呈现一度并不尽如人意,而今天,《流浪地球》用符合科学逻辑的故事讲述,补上了此前原创科幻“硬度”不足的短板。

比技术上“可以为之”更重要的是“如何而为”。《流浪地球》是一个纯粹的中国故事,硬核科幻表现的亲情观念、英雄观念、故土家国情怀非常中国。

影片中,因为太阳加速老化将要吞没地球,于是人们在地球上建起了许多行星发动机,将地球加速到逃逸速度,试图飞出太阳系。无论是原著中的对白,还是现实里海外电影人的提问,“为什么不建造飞船飞离地球”这个问题既关乎科学设定,也能看出中国文化中对家园的理解。导演郭帆说,“带着家园流浪”的想法表现了中国人对故土的情感。正是这样的人文内核,撑起了与好莱坞科幻大片不一样的中国式科幻电影。

观众会发现,影片中平时含蓄内敛的家庭成员之间有着东方式亲情的默契。他们彼此依赖却并不表现出来,小心地保有着一份温度,这样的温度激发了他们在家国责任面前的热度。灾难面前,没有超级英雄,但每个平凡人都是英雄。如倔强的航天员父亲和叛逆的儿子之间似乎没有什么话可说;却在最后完成了两代人对家园希望的交接。

对于科幻片而言,《流浪地球》是资金和技术基础充实之后,中国电影工业的一次投石问路。它的走红为中国科幻电影发展提供了一个思考维度——以硬科幻为核,用本土文化意义讲述属于我们自己的思想和价值观,展现我们对未来和世界的思考。唯其如此,才能突破好莱坞式的科幻审美,才能以中国气派打开新的科幻空间。

(取材于王磊的文章,有删改)

材料三.

我们为什么需要科幻?科幻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对这个问题,也许有人会脱口而答“预言未来”。但预测具体事件和技术,并非科幻的目的。尽管早期科幻作品中提到的机器人,人工智能等已逐步变成现实,但即使是重量级的科幻作品,对未来的想象也多半没有实现。

也许有人会回答“激发想象力”或者“激励人类探索未知”。的确,在这些方面,科幻的作用堪称显赫。旱在公元2世纪,被认为是第一部科幻作品的古希腊语小说《真实的故事》中,就已出现关于星际旅行,外星生命、星际殖民等内容。美国“科技狂人”埃隆·马斯克坦言,正是经典科幻小说激发自己去探索未知世界。但科幻的作用又不仅如此,好的科幻作品仍然聚焦于“人”。

在西方,科幻作品开始盛行的年代,正是人类最初进入太空的时代,也是人类开始逐渐意识到地球正面临环境,资源等种种严峻挑战的时代。20世纪七八。十年代,越来越多的科幻作品开始提出一系列“如果”的问题。比如,如果人类或者你本人在真实世界面临这样的境况,会如何选择?也因此,美国著名科幻作家帕梅拉·萨金特将科幻定义为“思想文学”。《纽约时报》在一篇文章中写道,电影《流浪地球》改编自刘慈欣的小说,讲述一个“拯救人类免于灭亡的奋力一搏”的故事。

尽管东方和西方关注的议题不同,但不少科幻名作拥有共通之处,那就是对人类未来命运的忧思,对人类情感的描摹。

该如何避免陷入“我们会一直如此生存”的盲目乐观,或者“反正灾难终将到来”的盲目消极;人工智能,基因工程等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会给世界带来怎样的改变和挑战……这些都是科幻探讨的重要议题。

科幻的“硬核”,并非预言乌托邦或者反乌托邦,而是帮助人们以全新角度审视自身环境和处境,警示人类在技术,文化,伦理等众多领域可能面临问题,并提出“另类”解决方案。而从荧幕回归现实,科幻同样提醒人们用另一种视角去思考日常生活中的种种选择和挑战。

(取材于新华社的文章,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太阳以光的形式散发出的能量主要是被地球吸收的。

B.太阳聚变反应速率和太阳向外膨胀程度成正比,与太阳向内收缩程度成反比。

C.科幻电影需要巨大的资金投人,因此往往代表了电影工业的最高水准。

D.材料三说,好的科幻作品聚焦人类在可能发生的严峻挑战面前如何选择的话题。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阳释放的能量源于其核心发生的氢元素聚变反应。

B.太阳进人“主序恒星”阶段后整体亮度会持续上升。

C.材料二中说“带着家园流浪”的想法是中国科幻电影区别于好莱坞大片的根本之处。

D.材料二中,《流浪地球》中家庭成员间东方式亲情的默契激发了强烈的家国责任感。

3.根据材料三,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预测具体事件和技术,激励人类探索未知就是科幻的作用和意义。

B.经典科幻小说《真实的故事》激发了埃隆·马斯克探索未知的热情。

C.科幻的“硬核”是帮助人们以全新角度审视自身环境和处境,并提出“另类”解决方案。

D.所有的科幻作品都有对人类未来命运的忧思以及对人类情感的描摹。

4.根据材料二,影片《流浪地球》是“硬核科幻”的原因有哪些?。

5.根据三则材料,简要概括影片《流浪地球》的创作意义。

 

1.D 2.C 3.C 4.科幻情节尊重技术推演,故事讲述符合科学逻辑,细节设定媲美科幻大片。 5.引发人们对太阳,地球及人类命运的关注;为中国科幻电影发展提供了范本:以硬科幻为核,用本土文化意义表现自己的思想价值观以及对未来和世界的思考;以全新角度审视自身环境和处境,警示人类在技术,文化,伦理等众多领域可能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另类”解决方案;提醒人们用另一种视角去思考日常生活中的选择和挑战。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观点或概念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等要求。这类题要认真读图,从文中基本概念、重要语句、图表、引述的资料获取信息,结合选项进行准确解读,常见错误有漏掉信息、以偏概全;因果倒置、主客互换;未然已然、信息有变;无中生有、查无实据。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要求选择“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A项,“太阳以光的形式散发出的能量主要是被地球吸收”的说法曲解文意。原文为“仅有微小的一部分被地球吸收”。 B项,张冠李戴,此项中的正反比颠倒了,正确的说法是“太阳聚变反应速率和太阳向外膨胀程度成反比,与太阳向内收缩程度成正比”。 C项,强加因果。“科幻电影需要巨大的资金投人”与“代表了电影工业的最高水准”无必然的因果关系。原文是说,“科幻电影作为一种类型片,不仅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还需要参与者对科学有足够的理解,因此科幻电影往往代表了电影工业的最高水准”。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其次,要回归文本,吃透文本表达的观点,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推敲琢磨。本题要求选择“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宜采用排除法。 C项,曲解文意。错在材料二中说“带着家园流浪”的想法是中国科幻电影区别于好莱坞大片的“根本之处”这个地方。原文是“带着家园流浪”的想法表现了中国人对故土的情感。正是这样的人文内核,撑起了与好莱坞科幻大片不一样的中国式科幻电影。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其次,要回归文本,吃透文本表达的观点,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推敲琢磨。本题要求选择“根据材料三,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宜采用排除法。 A项,曲解文意,错在“预测具体事件和技术”,它不是科幻的作用和意义。从原文“但预测具体事件和技术,并非科幻的目的。尽管早期科幻作品中提到的机器人,人工智能等已逐步变成现实,但即使是重量级的科幻作品,对未来的想象也多半没有实现”,可知选项的表述错误。 B项,错在“经典科幻小说《真实的故事》激发了”,这部小说没有激发埃隆·马斯克探索未知的热情。原文是:美国“科技狂人”埃隆·马斯克坦言,正是经典科幻小说激发自己去探索未知世界。可知:激发他的是广义的科幻小说,而不是特指经典科幻小说《真实的故事》这一部。 D项,表述太绝对。错在“所有”这个地方。原文是:但“不少”科幻名作拥有共通之处,那就是对人类未来命运的忧思,对人类情感的描摹,而不是“所有”。 故选C。 4.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及探究文中某些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分条回答问题。归纳内容要点的方法:①找出相关的概括性语句。在具体的文章中,概括性的语句与具体的叙述描写或阐述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②分析相关文字的层次,这是为了防止内容要点的遗漏。③提取精要,独立归纳,这是要求考生根据要求,认定范围、提取精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探究要立足文本,相关问题的解决措施要有针对性。本题要求根据材料二,影片《流浪地球》是“硬核科幻”的原因有哪些。从材料二,可以筛选出这些原因:所谓“硬核科幻”就是科幻情节尊重技术和理论推演,故事发展受规律制约。《流浪地球》用符合科学逻辑的故事讲述,补上了此前原创科幻“硬度”不足的短板。比技术上“可以为之”更重要的是“如何而为”。《流浪地球》是一个纯粹的中国故事,硬核科幻表现的亲情观念、英雄观念、故土家国情怀非常中国。结合上述语句可概括出《流浪地球》堪称硬核科幻的原因。 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本题要求根据三则材料,简要概括影片《流浪地球》的创作意义。从影片表现的内容来看,引发人们关注我们生存的空间乃至整个宇宙的生态;从影片的创作水准直逼好莱坞顶级大片来看,这是中国电影制作的里程碑,尤其是以“硬科幻”为内核并融入中国式的元素。从科幻片本身的意义来看,引起人们正视面临的种种问题,同时表达对人类未来命运的忧思,对人类共性情感的描摹等等。结合文本,适当联系现实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杜牧在他的《题乌江亭》中写道:“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宋代王安石在《乌江亭》却说“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你认为谁说的有道理?如果没有乌江自刎,项羽还有机会吗?说一下你的看法,不少于200字。

 

查看答案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祖为亭长,常                        佑:辅佐,帮助

B.上以此属任何关中事                      剸:专,专门

C.乃下何廷尉,系之                        械:枷锁、镣铐

D.何年老,素恭谨,跣入谢                  徒:白白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萧何,沛人也。以文毋害为沛主吏掾。高祖为布衣时,数以吏事护高祖。高祖为事长,常之。

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尝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得秦图书也。

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何进韩信,汉王以为大将军,说汉王令引兵东定三秦。何以丞相留收巴蜀,填抚谕告,使给军食。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侍太子,治栎阳。为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计户转漕给军,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上以此剸属任何关中事。

汉五年,已杀项羽,即皇帝位。列侯毕已受封,奏位次。乃令何第一,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韩信谋反关中,吕后用何计诛信。

后何为民请曰:“长安地狭上林中多空地弃愿令民得入田毋收稿为兽食。”上大怒曰:“相国多受贾人财物,为请吾苑!”乃下何廷尉,系之。数日,王卫尉侍,前问曰:“夫职事苟有便于民而请之,真宰相事也。陛下奈何乃疑相国受贾人钱乎!陛下何疑宰相之浅也!”上不怿。是日,使使持节赦出何。何年老,素恭谨,跣入谢。上曰:“相国休矣!相国为民请吾苑不许,我不过为桀、纣主,而相国为贤相。吾故系相国,欲令百姓闻吾过。”

高祖崩,何事惠帝。何病,上亲自临视何疾,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对曰:“知臣莫如主。”帝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何死不恨矣!”

(选自《汉书·萧何曹参传》)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长安地狭/上林中多空地//愿令民得入田/毋收稿/为兽食

B.长安地狭/上林中/多空地弃/愿令民得入田/毋收稿为兽食

C.长安地狭/上林中多空地//愿令民得入田/毋收稿为兽食

D.长安地狭/上林中多空地//愿令民得入/田毋收稿为兽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布衣”指一般平民,后也称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B.列侯,是从秦朝到南朝陈的一种爵位,没有封国。

C.“持节”中的“节”是指传达命令的符节。

D.“顿首”指磕头。古代礼仪跪拜礼之—,为正拜。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何不贪图钱财,深谋远虑。人关中之后,不像其他将领一样抢夺金帛财物,而是将秦丞相、御史的律令、图书收藏起来。

B.萧何善于治国抚民,供粮给士。刘邦领兵打仗,萧何镇守关中,制定法令,安抚百姓,并且能够为刘邦及时补充兵员,供应粮草。

C.萧何识人爱才,善于自保。向刘邦推荐富有军事才能的韩信。韩信封侯之后,欲起兵谋反,萧何向吕后献计谋杀了韩信。

D.萧何尽忠职守,为国分忧。萧何看到上林苑中有许多空地,为百姓请求耕种,不惜忤上坐牢。高祖去世后,萧何主动向惠帝推选宰相人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何以丞相留收巴蜀,填抚谕告,使给军食。

2)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

5.文中哪些地方说明萧何功劳“第一”?

 

查看答案

请以“事业是人生不朽的丰碑”为话题,将下面的句子扩展为中心明确、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要有文采,不少于50字。

事业是人生不朽的丰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翻译下面的句子。

(1)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

(2)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