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林清玄的文字朴实,以台湾乡间生活和自然景物为题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林清玄的文字朴实,以台湾乡间生活和自然景物为题材,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感悟;人生哲理,并不流于口号和说教。他特别善于用活泼的闽南方言口语,写出闽南人常见的景物和风土人情。初读他的作品,凤凰树、相思树、榕树、寺庙里的晨钟幕鼓、饭碗里的番薯稀粥……都让我感觉无比亲切,尽管我不是正宗的闽南人。(甲)当时我还不太理解什么叫作“乡土情怀”,但对他能够如此准确地用文字把握身边的人和事颇有惊艳之感。

(乙)从十七岁开始写作起,林清玄共出版了两三百本书,连续年列《台湾十大畅销书作家榜》。在一篇文章里,他说过,气质以及气质支撑起的生命形态才是一流的化装。一个人心地善良,对生活乐观,自然气质不凡。(丙)林清玄在过世那天早上还在微博上告诉人们“不要忘记飞翔的姿势”,这句赠言让我想起一段评价:“冲淡谦和、坚毅笃定的宗教气息感染了这位作家。”正如我在1988年写下的,也是林清玄生前最喜欢说的:寺院中的佛鼓之所以无远不届,不在于它被敲击时咚咚作响,而在于它在沉寂中犹能穿山越岭余音不绝。

1.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晨钟暮鼓 B.尽管 C.惊艳 D.化装

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处,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B. C.

 

1.D 2.C 【解析】 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虚词和成语)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平时多积累词语,多练习辨析词语,包括成语和虚词。辨析时从适用对象、褒贬情感、语气语调、结构搭配、语意轻重、范围大小等角度进行判定。 A项,晨钟暮鼓:形容寺院僧人的生活,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也形容时光的流逝。句子指作品中写的寺庙里僧人的生活,故成语使用符合语境。 B项,尽管:表示不必考虑别的,放心去做;老是、总是;表示姑且承认某种事实,下文往往转折。句中,“尽管我不是正宗的闽南人”与下句“但对他能够如此准确地用文字把握身边的人和事颇有惊艳之感”构成转折关系,故“尽管”符合语境。 C项,惊艳:看到了非常美丽或者精彩的事物而惊奇、内心受到震动。句子指看到林清玄用文字准确地把握身边的人和事的精彩而惊叹,故词语使用正确。 D项,化装:演员为了适合所扮演的角色的形象而修饰容貌;也指改变装束、容貌,假扮。句中指气质以及气质支撑起的生命形态是一个人最好的妆容修饰,应改用“化妆”才正确。“化妆”,特指生活化妆,用脂粉等妆饰品修饰容颜,也可指在戏剧、电影等表演艺术或娱乐场合中,塑造剧中人物外部形象的手段。 故选D。 2.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本题考查引号的作用。解答此题,考生要在平时积累引号的常见用法,联系语境,判断每个选项中引号所起的作用,再比较异同,选择出正确答案。 C项,“冲淡谦和、坚毅笃定的宗教气息感染了这位作家”后的句号位置错误,“冲淡谦和、坚毅笃定的宗教气息感染了这位作家”是“我”引用的一段评价,这是整句话的一部分,属于不完全引用,句号应放在反引号外面。 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元杂剧篇)短小、文体体制灵便,因而创作主体可以自在、随性地抒情写心;同时,元杂剧还借助“俗”的审美特性,拓展了一个更加便于宣泄私人情感、zhèng)脱雅俗羁绊的空间。

B.一些自媒体过于追求传播效应而枉顾社会价值,在灾难现场自拍并将内容上传网络,使自拍和分享沦为低俗的xuàn)耀、哗众取宠,甚至成了借助他人痛苦来积zǎn)“人气”的表演。

C.熄了引擎,xuán)下左侧的玻璃窗,清新的空气suì)漫进窗来,闭眼谛听,有欢快而嘹亮的鸟声从远处的橡树林传来……他推开车门,跨出驾驶座,丝亳没有感受到早春的料峭。

D.叶嘉莹先生自幼擅长诗词写作,抒情qiǎn)兴,情感真挚,感人肺腑,佳句联篇;这几十年来,虽遇到忧患艰难,但她始终没有放下诗词研究的事业,对古诗词的理解达到了极高境界。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个“熬”字益人生

①莫言说,回老家与侄子们交谈,他们竟然不明白“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含义,因为他们从没有弯腰割过麦子。刘震云说,他姥姥割麦比别人快,诀窍就是弯下腰不直起来,直腰次数越多腰越疼。正是“干活原本无技巧,能忍自然效率高。人生态度千万种,一个熬字万事销”。

②这个“熬”字很传神。人生马拉松,很多要靠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工作多是重复,熬才能出头;后浪推前浪,人生进进退退,熬住有作为,对于自己的事情不轻易放弃,不随便离开自己的位置,就在那里一步一步地努力,熬得住,才有柳暗花明。心灵励志作家黄桐在《人生总要慢慢熬》中告诉年轻人:“当好事降临,不用得意忘形;当坏事来袭,不必惊慌失措。”人生中的“幸”或“不幸”,其实没有一定。没事,慢慢来,熬过去,是你的,总会有。

③粥多熬黏稠,汤多熬有味。有准备地熬,是看透时势地熬,犹如磨石磨刀,越磨越锋利。“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熬得住,才有真功夫;“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熬得起,方有大境界。作家池莉有一本书叫《熬至滴水成珠》,全书可谓是池莉人生经验的提炼和感悟,她说:“懂事需要经历。经历需要时间,用漫长的时间去经历,这就是熬了。这个熬的意思相当于中草药制作汤药的那个熬:煎熬。于是,可以说,意象是熬出来的,苏醒是熬出来的,人生的春是熬出来的。”评书名家单田芳,总结人生就一个字:熬。身处逆境,苦熬能挺住;陷入危机,苦熬撑得起;适逢险阻,苦熬能过关。人生不怕熬,要熬出智慧,熬出功力,熬出精粹,熬出境界。

④冯仑在《伟大是熬出来的》一书中说:“什么是熬?熬是一种直面问题,不逃避的精神。”有心志地熬,不少是自找的。旁人看似熬,自觉是遨游、畅游其中,自得其乐。你喜在熙熙攘攘中穿行,他好在冷冷清清中持正;你求“花月正春风”,他好“冷落车马稀”,枯燥生滋味,苦涩有甘甜。陈景润破解哥德巴赫猜想,屈居于6平方米的小屋,借一盏昏暗的煤油灯,伏在床板上,用一支笔,耗去了几麻袋的草稿纸,熬出了成就。经受了生活的风风雨雨,走过了道路的曲曲折折,摆脱了人事的恩恩怨怨,超越了思想的高高低低,熬,创造着价值,涵养了性情,升华了境界和人格。

⑤天地悠悠,世事茫茫,眼前事,孰能料?身后事,孰看透?熬着走,有亲历,有明白。天公不遂人意,无可奈何地熬,挺住,切莫灰心丧气;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忍气吞声地熬,忍住,切奠一怒碰得头破血流,一衰败得随波逐流。守住,切莫眼里看得过,肚里忍不过。熬过疾风暴雨,懂得什么是坚强;熬过痛苦,熬过失败,熬得经历丰富,人生绚丽多彩。人生经得几番熬,不枉世间走一遭。

⑥熬,是一种坚持,一种历练,一种毅力。多年的媳妇熬成婆,饱经风霜,饱览沧桑,饱通世事,阅历中有品味,挣扎中有感悟。倪萍著书《姥姥语录》,有一句话说:“人命不是撂下,是咬着牙挺着,挺到天亮。”不泯希望,熬中的酸甜苦辣有滋有味;不坠志气,熬中的跌宕曲折有情有致。冠军是熬出来的,“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才有拼搏的硬功夫;名角是熬出来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日积月累地重复,才有德艺双馨的风采。

⑦人生难测,世事难料,熬,不是逆来顺受,不是心如死灰,骨子里是坚持。熬中有思索,有窥望,有碰撞,有突破,便是充满活力的努力,充满希冀的奋斗,便是有益的人生。

1.开篇奇句夺人目(审美创造):作者为什么从割麦写起?

2.一枝一叶总关情(审美鉴赏):请你整理第③自然段的论证思路。

 

查看答案

莎士比亚擅长运用长篇内心独白来揭示人物复杂而隐秘的内心世界。如哈姆莱特那段著名的独白,就展示了他复仇过程中痛苦的心灵冲撞。莎士比亚的语言深沉含蓄,极富有哲理性,对刻画人物独特的个性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写一段内心独白,对自己的心灵进行一次透视。(1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戏剧冲突是戏剧的要素之一,常常可以分为外在冲突和内在冲突。

(1)在这场戏中,主要外在冲突是否表现为哈姆莱特与奥菲利娅的冲突?为什么?

(2)冲突双方力量对比上有什么特点?

(3)在这种情况下,哈姆莱特坚持个人复仇。结合时代背景,这反映出他思想上有什么特点?

 

查看答案

戏中国王和奥菲利娅的父亲设下圈套,让奥菲利娅探问哈姆莱特内心的秘密,为了不泄露自己的心事,在自己心爱的人面前,他也只得装疯卖傻,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